首页

APP 下载 六只脚

查看: 333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马种的分类—流失马种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8-3 11:06: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马种的分类—流失马种篇

1949-1980年30多年间,马匹体尺提高了约10公分(以大型挽马为准)。世界上没有任何国家如此高速育马,也没有任何国家马终育成之后很快部分流失。今天应该做一些总结,吸取经验教训,以期今后取得成功。

流失情况:新马种育成验收后,因种种原因,保种及继续选育工作力度不够,造成部分新马种流失。

1部分新马种品种验收后,原育种马场撤销(吉林镇南马场,河南扶沟马场,内蒙古大雁马场…….);

2管理力度弱化;

3原有育种委员会解体,没有管理中心。

造成以上变化有其原因及理由。50年代大改良兴起,80年代下滑都有社会环境的因素。我们剖析下滑的原因,以找出解决的办法。

流失原因:

1对验收后继续选育认识不足。品种形成是人为的,品种验收后最核心的问题是管理,即加强品系繁育,而验收后没有管理,必然流失。即使纯种马也是如此。东北某马场将顿河马承包给个体户承包,除放牧外,没有管理;美国速步马赠给内蒙古放入马群中无任何管理,最后亡命而终。

2社会需求的变化。50年代初到80年代初,30年间中国经济/生产都有进展,社会观念亦有变化。对马匹作用的看法也有所不同。

A部分机械化在农业区已可以取代部分马匹。虽在农区畜力仍占60%的比重(黑龙江省80年代末统计数字),但马匹不如以前急需。在农业区产生了超前认识,“马匹无用,以机代马”,马业在人们的意识中开始淡化。

b畜牧业重点的变化。城市副食品的长期短缺引起政府的重视。产品畜牧业以成为畜牧业的重心。马、牛、羊、猪、鸡的排列顺序改为猪、牛、羊、鸡、马。马由六畜之首变为六畜之尾。

C投资重点的变化。过去马业发展,马匹 育种,有国家投资。企业改革变化,马场自己核算经济,压力既有外部又有内部。农机发展,用马缓和,马价下降。一匹好马卖不出成本。企业本身为减少损失只好处理马匹以减少经济压力。

D马文化不振。人们的文化观作用很大。即使困难重重,文化也起作用。欧洲国家二次大战中,尽管战斗激烈,但马人千方百计保存马种。中国大量引马、育马是一种生产力的需要。经常接触马的人有马文化,对马有感情,有相依关系。但以全社会来说爱马观念不强。

E后期育马科技的薄弱。品种育成候,进入保种期。此时更为突出的是良种登记、品系繁育品种育成后,步入几十年、几百年的长期选育,我们根本没有体会及实践。

F中国马业结构单一。外国马是役使的也是赛马场上比赛的。中国90年代以前,没有赛马场。马匹唯一出路是役用。外国农业机械化水平高于中国,马匹质量仍在提高。农业上个别地方仍然用马。非役用养马业,在国外成为主流,数目减少,质量提高。我国现在正走向此路。

G不期的重和。欧洲育马始于17世纪。1850年已达到高峰。他们马种育成后,有一个为马是求的黄金时代。农业机械化的到来,马种早已育成。人马文化相依,继续发展。中国马改良育种,处世界马匹数字大下降,国外开始非役用马育种的时候。中国新马种验收的同时,农业机械化到来。这一形势来之过快,使人没有准备。

许多因素造成多种矛盾的集中,造成优秀马种部分流失是遗憾的。但又是难以避免的。而今天对非役用马需求更高,育种工作有重新起步。以机代马是趋势,但不应超前造成育成马种流失。

写到这里,我感到很沉重。我们的历史上有过辉煌的马文化。从汉武帝的天马西极到唐明皇的盛唐舞马再到成吉思汗无敌的铁骑,我们先人曾经骑在马背上横扫欧亚大陆,驰骋在世界历史的舞台上。我们有那么多的诗词歌赋都有马的身影,有那么多的丹青水墨都有马的形象。我们是一个多么离不开马的民族!而如今我们却在世界马业中处在落后的位置!中国的马业需要振兴,就需要更多的爱马人士的参与和努力。

路漫漫其修远…….

愿爱马人都团结起来,作马业的开路先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