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PP 下载 六只脚

查看: 3111|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杂谈] 浅谈登山的动机与目标(文-王云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6-6 16:04:3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浅谈登山的动机与目标

文:王云龙

最近十一郎在网络上发表了文章《商业登山:乱象早注定——从直升机上珠峰说起》引起了广泛关注,其实就像他说的他无意于评判其中的对错,登山本身就是自己的事。


动机与目标


登山确实就是自己的事,登成什么样更是自己的事,但至于到底能登成什么样这主要取决于自己登山的动机。


   罗宾斯在《组织行为学》中将动机( motivation)定义为一种过程,它体现了个体为实现目标而付出的努力的强度、方向和持续性。这个定义中有三个重要因素,即强度、方向和持续性。强度指的是个体付出努力的程度到底有多大,或者说会牺牲多大的代价;方向代表了向目标努力的一致性;持续性则表明了个体的努力可能维持多长时间。从这三个维度看,王静为了最短时间内完成7+2(或者9+2),她的动机够强烈。


   然而动机取决于目标,目标又源自于需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完美的阐释了这个问题,无论从生理需求还是到自我实现需求,每个人都存在着很多维度的需求。这些需求有着递进关系,但又没有一种需求会得到完全和彻底的满足,因为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说到这里,谈一下“纪录”的话题。登山本不是一项竞技运动,然后登山的“纪录”却层出不穷,这都是在人不断膨胀的欲望下的产物。就珠峰而言,有最快速度登顶的、最大年龄登顶的、最小年龄登顶的、穿最少衣服登顶的、无氧登顶的、反季节登顶的、单人登顶的、顶峰停留时间最长的、登顶次数最多的等等,王静这次登顶不还创造了当日最晚时间登顶吗。墨西哥登山者David Liano在2013年5月11日从南坡登顶珠峰后仅过了8天时间又从北坡登顶了珠峰,因此被授予“在同一登山季完攀珠峰南北坡第一人”的吉尼斯世界纪录。但这些永远是暂时的,因为纪录的本质就是要被打破的。这里面有个问题要弄清就是:是先完成了攀登被授予了纪录?还是预设了纪录再去完成它?这就是动机的问题。

这次登顶是他第五次登顶珠峰


  从需求理论来看,登山是很奇特的,因为登山很多时候代表了最高领域自我实现的层次。很多登山者在低层次需求中(如生理需求)尚未得到满足或根本没满足的情况下选择了登山,因为登山可以给人很强的内驱力,让我们认识自己的价值。然而时代变化太快,现在人的最低需求已经从生理需求变成WIFI需求了,我们还要以更新的视角去看待这个问题。


   我国的登山老前辈夏伯俞因在1975年攀登珠峰的活动中失去了双腿,登顶珠峰从此就成了他的一个梦,并促使他一生为之追求。今年他和王静同在南坡,然而雪崩灾难再次让夏老的梦破灭了。他回来归还我上升器的时候与我有过这样的交流:真是遗憾!不过更让我生气的是发生雪崩后如果禁止攀登了就早些告诉我们,我就不需要再去进行无谓的高山适应训练了!我很能理解夏老,攀登和适应的过程每走一步对他都是巨大的折磨,他不会享受这个过程,他的目标就是顶峰。临别时,夏老说他还会再去!他是一位一直走在自我实现道路上的攀登者。

夏老一生都在攀登属于自己的山峰


   每个人登山都有着不同的动机和目标。设定符合自己的目标可采用国际流行的SMART原则,但在设定目标时,人们更喜欢那些需要付出一定努力才能实现的目标。那么一定努力又是什么程度呢?麦克莱兰的成就需求理论可以给出答案。研究表明,人们在有50%的成功机会时,会表现出最好的状态。这个几率既不能偶然性过高,也不能过低。因为偶然性过高人们体验不到过程中的快感,过低又不具备任何挑战性。这也能解释为什么有人要自主攀登,有人要参加商业队,因为他们在登山过程中都能体验到满足感,这种畅爽的感觉对他们而言是一样的。


   诺贝尔奖获得者康拉德·洛伦茨认为从单细胞到人,生命共有两个最本质的特征:生命必须活着,不能死亡;生命必须是寻找。基于此,奥地利著名单人无绳攀登者托马斯对自己登山的动机是这样认识的:对我来说,登山是冒险,登山挑战我的身体和精神,阻止我变得无聊。我登山,因为登山精彩、丰富充实;我登山,因为我感觉到我的内在有一种张力,不断拉我向上,拉着我攀爬的更高,拉着我作为人发展得更好。我知道,我还没有到达上面,我的知识还不够多,我还好得不够,我时时想要“在漆黑的夜晚驶向大海”,这个伟大的冒险是我登山和生命的深层原因。

1983年,17岁的托马斯单人SOLO艾格峰北壁


商业登山


  商业登山本身并没有什么对与错或者好与坏,它存在是登山运动发展的必然产物。我想登山,它让这一切变得便捷,这本身也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和供需的平衡。


  攀登珠峰的商业化在帮助大多数人实现梦想的同时更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尼泊尔如此,坦桑尼亚更是受益者。乞力马扎罗的商业化运作养活着当地3600多名向导和背夫,他们保障了每年来自全世界的4万多登山者,这些登山者的消费贡献占到了坦国GDP的11%(2007年数据)。这些组织者注重环保,遵循科学,从这些方面看,商业登山是值得称赞的。


  然而我国的商业登山出现所谓“乱想”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我认为是两方面的原因。首先是登山者(客户),其次是商业登山组织者。


  我国的登山者(客户)大多是传帮带出来的,很多人根本就没搞清楚户外是怎么回事呢,却已经登顶很多8000了。我曾经见过有客户在登山时突遇下雨,然后开始骂向导的可笑行为。这些人中不乏从没自己装过包、从没自己调过手杖的,更别提经过系统的培训或学习了,可以说是“山盲”,更可怕的是,这些人攀登完(尤其登顶后)之后的幸福指数会极高,继而会以他们的“登山观念”带动又一批人加入这个大军,这从根本上导致了他们缺乏登山自觉。


  这种结果的出现并不怨他们,商业登山的组织者应当勇于承担责任。由于商业公司的出现使得登山更加容易,但其实对客户的引导更重要,商业公司的视野不能仅仅盯住赚钱和登顶,更应该引导客户树立科学的登山观,如此说,商业公司是有责任去引导和营造商业登山的整体氛围的。我在07年写过一篇歌颂罗塞尔的文章《一生只做一件事》,众所周知,罗塞尔的商业登山队伍收费很高,但做他的客户仍然一票难求。因为他会给客户制定详细的训练计划,告知一切可能的风险,更会做出因天气突变而终止全队攀登的举动,这些源自于他用商业公司的专业为攀登者提供“自主”攀登服务的理念。


  当然,我国的商业探险公司都在发展的道路中,其中也不乏优秀者。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才会有更多的人有机会去登山,去认识这个充满魅力的运动。只要大家共同引导传播科学的态度、安全的理念和环保的行为,不论自主攀登还是商业登山终将迎来不错的明天。


王静也好,夏老也罢,把托马斯也算上,在他们完成自己眼前的目标之后一定还会继续攀登,因为他们永远站在出发点。


人们为什么会登山?

因为山在那。用周鹏的话说,这是一个很扯淡的答案。

没错,不是因为山在那里,而是因为我在这里。

2#
发表于 2014-6-6 16:18:09 | 只看该作者
只要大家共同引导传播科学的态度、安全的理念和环保的行为,不论自主攀登还是商业登山终将迎来不错的明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4-6-7 09:55:27 | 只看该作者
理性看待一个事物,剖析才会透彻,尽量高度全面探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