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行中在行驶的车辆中遇到地震时,司机应尽快减速,逐步刹掣。而乘客(特别是在火车上)应用手牢牢抓住拉手、柱子或座席等,并注意防止行李从架上掉下伤人。面朝行车方向的人要将胳膊靠在前座席的椅垫上,护住面部,身体倾向通道,两手护住头部;背朝行车方向的人,要两手护住后脑部,并抬膝护腹,紧缩身体,作好防御姿势。
在大商场遇到地震时,由于人员慌乱,商品下落,可能使避难通道阻塞。此时应躲在近处的大柱子和大商品旁边,或朝着没有障碍的通道躲避,然后屈身蹲下,等待地震平息。处于楼上位置,原则上向底层转移为好。但楼梯往往是建筑物抗震的薄弱部位,因此要看准脱险的合适时机。
旅游时遭遇洪水
在旅行中遇到洪水时,如果时间充裕,应有组织地向山坡、高地等处转移。在措手不及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利用船只、木排、门板、木床等做水上转移。已经来不及转移时,要立即爬上屋顶、楼房高屋、大树、高墙暂时避险等待援救,千万不要单身游水转移。
在山区如果连降大雨,很容易暴发山洪,此时应该注意避免过河,以防止被冲走,还要注意防止山体滑坡、滚石、泥石流的伤害。发现高压线铁塔倾倒、电线低垂或断折要远离避险。
据专家对洪水中人员失踪原因的分析表明,一方面因素是洪水流量大猝不及防,另一方面也是不了解水情而涉险游水。因此在洪水中必须注意,不了解水情的话一定要在安全地带等待救援。
洪水过后,要服用预防流行病的药物,避免发生传染病。对于家中的财产不要斤斤计较,更不能只顾家产而忘记生命安全。在离开住处时最好把房门关好,这样待洪水退后家产尚能物归原主,不会随水漂流掉。
旅游时遭遇台风、龙卷风
遇到台风、龙卷风时,不要在受台风影响的海滩游泳或驾船。避免外出,必须外出时在随时能抓住固定物的地方行走,要尽量弯腰将身体缩成团,扣好衣扣,必要时应爬行前进。遇到龙卷风的话,朝与龙卷风前进路线垂直的方向快跑。来不及逃离的,要迅速找到低洼地趴下。不要开车躲避,也不要在汽车中躲避。不要待在露天楼顶,就近进入混凝土建筑底层。要远离门、窗和房屋的外围墙壁,躲到与龙卷风前进方向相反的墙壁或小房间内抱头蹲下,尽量避免使用电话。地下室或半地下室是最安全的躲藏地点。
旅游时遭遇海啸
不同于在地震和洪水中还有逃生的机会,人一旦被卷入了海啸就很难保全性命,因此对于海啸的应对还是以事先提前洞察并提早躲避为妙。
海啸在发生之前会出现一些征兆,常见的前兆现象大致有四种:一是海水异常地暴退或暴涨;二是离海岸不远的浅海区,海面突然变成白色,其前方出现一道长长的明亮的水墙;三是位于浅海区的船只突然剧烈地上下颠簸;四是突然从海上传来异常的巨大响声,在夜间尤为令人警觉。
这四种宏观前兆现象是由海啸发生和传播的机制造成的。海底发生地震,如果造成海底地壳大范围大幅度沉降,就会引起大范围海水大幅度下沉,距离震中较近的沿海就会看到海水异常的暴退现象;如果地震造成海底地壳大范围大幅度隆起,就会引起大范围海水大量聚集,距离震中较近的沿海就会看到海水异常暴涨现象。一旦上述征兆发生,就需要立即离开海岸,快速到高地等安全处避难。
遇到海啸时,要尽量抓住大的漂浮物,注意避免与其他硬物碰撞。在水中不要举手,也不要乱挣扎,应尽量减少动作,能浮在水面随波漂流即可。尽量不要游泳,以防体内热量过快散失。不要喝海水,海水不能解渴,反而会让人出现幻觉,导致精神失常甚至死亡。要尽可能向其他落水者靠拢,以扩大目标,让救援人员发现。
旅游时遭遇雷电天气
遇到雷电天气时,不要在旷野中、孤独的小屋中、孤立的大树下、电线杆旁、高坡上避雷雨。不要赤脚站在水泥地上,不要洗澡或淋浴,不要打电话,不要使用带有外接天线的收音机或电视机。要远离铁轨、金属栏杆和其他庞大的金属设施,避免站在山顶、制高点等场所。多人一起在野外时,彼此隔开一定距离,不要挤在一起。
旅游时遭遇泥石流
遇到泥石流、山体滑坡时,要迅速向两边稳定区逃离,不要沿着山体向上方或下方奔跑。不要躲在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山坡下面。不要停留在低洼处,也不要攀爬到树上躲避。应选择平整的高地作为营地,不要在山谷和山沟底部扎营。
防止自然灾害引发的“次灾害”
俗话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自然灾害爆发之后往往会引起其他的灾难,比如地震可能会引起火灾等,如何应对这些“次灾害”也是不容忽视的。
对于引发的火灾,在大火中应尽快脱离火灾现场,脱下燃烧的衣帽,或用湿衣服覆盖身上,或卧地打滚,也可用水直接浇泼灭火。切忌用双手扑打火苗,否则会引起双手烧伤。
同时,对于自然灾害之后可能出现的传染性病症也是需要尽早预防的。要尽早深埋尸体,注意饮食饮水卫生,防止大灾后的大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