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石城里的秘密
6月4日晚23:00雷鸟探险的团队又出发了,这次的目标直指北疆(北疆阿勒泰地区吉木乃县)这里有一座近几年才发现的草原神石城,城内有诡异的石洞神泉、数千座神秘的石碓,崖壁上神奇的文字,和传说中成吉思汗爱妃的石像,大家对这片未知的地方充满的憧憬,不断和领队(我)探讨徒步的线路和具体的细节,我们的车辆乘着夜色逃离乌鲁木齐向着遥远的北疆驶去......
6月5日早09:00我们到达阿勒泰地区吉木乃县,简单早餐后驱车22公里来到吉木乃口岸,吉木乃口岸位于新疆阿勒泰地区吉木乃县境内,对面为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东哈萨克斯坦州,地处阿尔泰山南麓,为东经85°43′,北纬47°33′,平均海拔770米左右。从吉木乃口岸入境至吉木乃县城24公里,至阿勒泰市198公里,至乌鲁木齐市650公里;从吉木乃口岸出境至哈方对应口岸迈哈布奇盖0.5公里,距斋桑县60公里,至东哈萨克斯坦州首府约500公里。吉木乃口岸景区内有庄严肃穆的国门、中苏冷战时遗留下来的老会晤桥及会晤室、中哈界河乌勒昆乌拉斯图河、象征着中哈友谊的67号界碑、诺亚堡民兵哨所、中哈会谈会晤的新会晤桥、中哈双方通邮通商的贸易桥、巍峨的边防哨楼等独具边境特色的风景。我带队去过很多口岸,但属这座口岸最让人难忘,朴实的风格,确实可以感受到他们宣传的那样——“百年商埠、边界风光、冷战遗址、跨国体会”
(一)老会晤桥的秘密
在国门的东侧,有一段供游客参观的老会晤桥,一般的游客也就是在这木质的会晤桥上摄影留念而已,谁也不会想到,这座桥上有一个鲜为人知的秘密:1974年5月,第一代会晤桥因简陋、时间长久,不能发挥其正常功能。经中苏双方协商,重新对会晤桥进行修缮,双方谈判协商代表就建桥的质材、尺寸、规格以及式样达成一致,以界河为中心,统一时间分别从界河两岸同时施工。是年6月,当主体框架完工准备铺设桥面木板进行对接时,我方施工人员发现,苏联方面没有按谈判规定和协商好的板材规格尺寸建造。原定10厘米宽的板材,苏方擅自加宽到12厘米。经我方多次严正交涉,苏方仍我行我素,也不退让。外交无小事,事事通中央。当时中苏关系又处于严重紧张对峙期,虽然板材尺寸只是非常微小的变化,但关系到国家的尊严。我方断然停止施工,并将这一事件通过外事部门上报到国务院。时任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在听取外交部的汇报和建议后,批示:原则问题毫不退让,不在细枝末节上纠缠。根据周总理的批示,7月,我方照会苏联,同意桥面木板铺设双方同时完成对接。因这座小小的会晤桥在特殊历史背景条件下修建所发生的事件惊动了中央高层领导。又因第二代会晤桥见证了中苏关系从兄弟般的友谊到严重对峙时期再到苏联解体的风云变化整个过程,因此,此桥非常有纪念意义。第二代会晤桥因2002年7月23日特大山洪爆发被水毁,现已拆除并按原样重新安装移植摆放于国门东侧,供游人展览参观,了解这段历史。
离开口岸,我们返回吉木乃县城,午餐后乘车经托斯特乡南入萨乌尔山,车辆在曲折的沙石路面上行驶,一个半小时候我们到达了奥地叶地区,那座神秘的石头宫殿就位于这里100余平方公里的山地草原上, 我按着事先输入到GPS里的点位,带队员依次寻找着各种奇异的怪石:恐龙—神鸡—孔雀—桂林象鼻山—圣诞老人—古猿人—凝思—酣睡—通天洞、睡美人等等,在青青的草原上开着不知名的黄色、蓝色、紫色的小花,还矗立着这些巨大的、象形的各类石头,还有背面洁白的木斯岛冰川和水洗、电镀一般的蓝天,风景的美丽,我已经找不到适用它的形容词了,只是不断地按下快门,尽管下午光线并不适合摄像,因为不断有美景,又不断地照相,徒步5公里的路段我们走了很长的时间,每找到一个象形石的点位大家就欢呼雀跃,抢着去拍照,就这样我们从神石城入口到石洞神泉扎营地,我们走了各大U兴,等到走到石洞神泉的时候,已是夕阳西下。
(二)神石城之谜——岩石水平的节理
恐龙、神鸡、孔雀、桂林象鼻山、圣诞老人、古猿人、凝思、酣睡、通天洞、睡美人等等众多的象形石,而已石头如此之大,确实罕见,那么神石城的巨石到底怎么形成的?
(三)石洞神泉之谜——地下水涌出
走着走着突然看见一块巨大的岩石,高有50多米,长有70多米,这块山岩的下端半山腰有个石洞,洞中常年有股清泉流出,当地人说这是个“神泉”。进入石洞,凉爽静谥感遍布全身,甘洌清澈的泉水从地下汩汩涌出;洁白的“哈达”挂满了洞壁,斟满好酒的酒樽贡放在石洞内,
各族群众和慕名而来的大批游客到这里都要膜拜、观光。令人不解的是这个石洞是怎么来的?是自然的呢?还是人工雕刻的?里面的泉眼、泉水又是怎么来的?这一大谜呢就被称之为“石洞神泉”之谜。
(四)外星石碓——蒙古族敖包
在石洞神泉附近的山坡上,有大大小小上千个石碓,人为痕迹很重,我们问了当地的哈萨克牧民,他们也说不清楚,只是说不是哈萨克人堆的,记得父辈说过祖上的时候就有了,这不禁让我想到阿勒泰地区青河县三道海子的巨型石碓,那些石碓到底是何人所堆呢?到底是外星人,还是蒙古敖包呢?
(五)敖包下的石碓墓——塞人或突厥人的古墓
在石洞神泉的南侧2公里的地方,巨石已比较少,山地比较平坦,草原辽阔,领队在选第二天拍日出的位置时,发现草原深处有个奇怪的东西,像是个站立的草原石人,走进后才发现时一个标准的敖包,但是在敖包的附近却发现了几座石碓墓,这些石碓墓是谁留下的?和敖包有什么关系吗?
5日晚石洞神泉下的草地扎营(取水方便),晚上起了风,吹的帐篷哗哗作响,看来神石城的形成,除了岩石的节理,风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后半夜风更大了,猛烈地吹到岩石上发生各种声音,百音交错,犹如马可波罗的游记中已有记载“夜行如闻鬼语”。声音很诡异,好像有人在叫我的名字,总有一种想要过去看看的冲动!
6日起了个大早,因为要拍日出,又在宿营地周边巡查一圈,寻找新的象形石,上午12:30我们一行人乘车返回乌鲁木齐!再见了吉木乃,再见了神石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