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江北源楚玛尔河,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西部。“楚玛尔”为藏语,意为“红水河”,又译为曲玛莱河、曲麻河、曲麻曲。流域呈狭长形,横卧江源地区北部,汇集昆仑山南坡来水汇入通天河,流域面积20800平方公里。楚玛尔河源头地区的北部与西金乌兰湖、可可西里湖等内陆湖区相邻。地势平坦,海拔5000~5150米,山岭比高约200米,受构造控制呈北西西走向。由于气候干燥,降水量仅 250~300毫米,蒸发量为1800毫米左右,所以地面多干涸沟谷,植被稀少,砂砾广布,湖泊萎缩,风积地形发育。
中文名楚玛尔河
位 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
又译为曲玛莱河、曲麻河、曲麻曲
流域面积20800平方公里
源 出可可西里山黑脊山南麓
注 入通天河
中国长江北源,在青海省西部。
又称曲麻莱河、曲玛河。源出昆仑山南支的可可西里山黑脊山南麓,海拔5432米,流经多尔改错(藏语意为石头湖,又称叶鲁苏湖,)在曲麻莱县以西的楚拉地区注入通天河。河流长度515千米,流域面积2.08万平方千米,年径流量5.74亿立方米。上游的可可西里大草原,绿草如茵,大小河流广布。
楚玛尔河,发源于距错仁德加湖(叶鲁苏湖)约一百五十公里远的可可西里山东麓。楚玛尔河从法院地向东流去,先后穿过叶鲁苏湖及青藏公路,最后折转向南,在当曲河口下游二百多公里处,汇入通天河。
楚玛尔河自分水岭起算,全长526.8公里。楚玛尔河流域共有湖泊2156个,湖面积共210多平方公里。其中,大于10平方公里的有2个,即叶鲁苏湖144.1平方公里,野马川湖约13平方公里;湖面积为0.5~10平方公里的约40个
楚玛尔河流域上游地区属于可可西里的一部分,可可西里又与新疆的阿尔金、西藏的羌塘相连,这是中国最大的一片无人区之一,也是中国目前大型野生售类动物分布数量最多的地区。
干流
楚玛尔河有北、西两源。北源发源于可可西里山东部,海拔5301米的高地,曲折西南流转南至海拔4780米处与西源汇合。西源发源于可可西里山黑积山南麓,分水岭海拔5432米,出山后,向南转东南流至一咸湖,出湖东流至另一咸湖,再出与北源汇合。西源自咸湖出口以下约11公里流经砂砾地,为季节河,每年7~9月水流较大。两源汇合处河宽5米,水深0.3米,又曲折东流约96公里从南部注入叶鲁苏湖,形成向湖推进的三角洲。此段河宽一般为6米,水深为0.4米。
叶鲁苏湖又名多尔改错或错仁德加,湖面海拔4688米,东西长约31公里,南北宽约7公里,湖面积约144平方公里,是江源地区最大的湖泊。湖的北岸滨临着高四、五百米的巴音多格日旧山;南岸是一片低矮的岗丘和大片砂砾地,其中小片咸湖星罗棋布,是叶鲁苏湖退缩的遗迹。楚玛尔河在该湖东侧出湖,曲折东流约78公里至平顶山小河口,又东流约43公里至楚玛尔河沿(地名)与青藏公路相交。河段河谷宽约500~600米,并逐步缩窄。此处于1958年设立楚玛尔河沿水文站。
楚玛尔河出叶鲁苏湖至青藏公路楚玛尔河沿,流经老第三系红色岩系楚玛尔盆地。楚玛尔盆地发育在巴颜喀拉山复式向斜带西部,长300余公里,宽80余公里,受歹字型构造控制。楚玛尔河沿附近的钻孔表明,地面5米以下是早更新统灰白、灰绿色湖相泥灰岩与泥质粉砂岩,厚达290余米;其下系比较致密的淡棕色为主的上新世湖相沉积。河流沿盆地长轴流向南东东。两岸山丘相距五、六十公里。谷底坦荡,谷形不明显。河床上覆盖着中值粒径>5毫米的砂砾层。此段楚玛尔河断面宽浅,水流散乱,属宽谷游荡型;两岸多砂丘、咸湖和沼泽。经1978年7月取样,河水矿化度达2.96克/升。
楚玛尔河过青藏公路后,东流31公里,有长约62公里的季节河婆饶丛琼曲(婆饶丛切曲)由右岸汇入,东流约18公里,于左岸纳入巴拉大才曲(长约46公里),东流约24公里,纳阿钦岗欠陇巴(长约39公里),再东流约18公里,先后有季节河多郡曲(长约42公里)、那日曲(又名拉日曲,长约41公里)入汇,转东南流约28公里,相继纳入干乃尼哇曲(长约51公里)。涌那谷曲(长约56公里),复转东流约2公里,扎日尕那曲自左岸注入。扎日尕那曲发源于昆仑山脉阿欠岗钦日旧雪山群,自南麓冰川冰舌流出,东南流约24公里名巴果拱河,又南流转西南偏南入楚玛尔河,全长约90公里,水量较丰,下段38公里河宽为30~50米,水深0.5米。
楚玛尔河继续曲折东流约46公里,在左岸先后纳牙扎卡色曲(长约53公里)、宁格曲(长约40公里)、牙扎曲(长约71公里),再东南流约13公里至桑池吉口,长约28公里的桑池吉自左岸注入,又转东流22公里至曲麻莱,再向南流约25公里汇入通天河。
支流
楚玛尔河水系不发育,支流较少,一级支流约57条,其中流域面积大于1000平方公里的有巴拉大才曲和扎日尕那曲等3条;300~1000平方公里的有婆饶丛琼曲、那日曲等12条。
楚玛尔河沿以下河谷逐渐缩窄,流经约140公里后,到达盆地边缘山丘地带。两岸岗丘低缓错落,比高约200米,由上三叠统上巴颜喀拉群灰黑色板岩组成。河谷曲折,断面多为宽浅梯形。河床砾石呈瓦砾状,洪水时河宽约300米,平水时河宽约30~50米。在距河口33公里的宁各陇巴附近,楚玛尔河由南东东转向南流,垂直汇入通天河,宽约1000余米的谷底分布着两级阶地。汇口处在枯水时一般分汊二、三股,每股宽10余米,洪水时分汊可达10余股。
楚玛尔河流经地区虽然海拔五千多米,但地势平缓,一条条干涸的沟谷,一片片风积沙丘,广布在山坡和河畔。一眼望去,沙海起伏,沙丘象一弯弯的月牙,这就是“新月形沙丘”。
沙丘一般高二十米左右,最高可达五十米。这无疑是世界上最高的沙丘分布区域了。楚玛尔河地区的年降水量,虽然仅及当曲地区的一半,沿岸沙丘也多,但是它的湖泊却不少,在下游接纳了昆仑山南坡大量的冰雪融水和较多的地下水后,水量也明显增大。
楚玛尔河流域地势高亢,也是全国最冷地区之一。据1959~1977年五道梁站气温观测:多年平均气温以1月最冷为-16.9℃,7月最热为5.5℃,多年平均-5.7℃。多年平均最高气温1月为-8.6℃,7月为12.2℃,多年平均最高为2.0℃。多年平均最低气温,1月为-24.1℃,7月为0.2℃,多年平均最低为-12.2℃。极端最高气温为1961年6月11日达23.2℃,极端最低气温为1963年12月1日为-33.2℃。楚玛尔河沿站多年平均气温为-6.2℃,极端最高气温17.2℃,极端最低气温为-33.9℃。
楚玛尔河流域气候寒冷,冻土发育,在海拔4700米处昆仑山坡,有多年特大冰丘,南北长约180米,东西宽约80米,高达10米。
楚玛尔河由于高山阻隔,位置偏北,孟加拉湾暖湿气流难以深入,降水量较少。据实测资料统计:五道梁站多年平均降水量仅约273毫米,年内分配不均,12月不到1毫米,7月份则近40毫米;多年平均蒸发量1月最少约为60毫米,7月最多近170毫米,多年平均为1410余毫米。楚玛尔河沿水文站多年平均年降水量约240毫米,多年平均年蒸发量为1690余毫米,因此楚玛尔河流域内湖泊日益萎缩,有些咸湖已成为干涸盐湖。
据楚玛尔河沿水文站观测:楚玛尔河多年平均流量约8立方米/秒,最大流量293立方米/秒,最小流量为零,多年平均年径流量约2.5亿立方米。6~10月的径流量约占全年的87.5%,最大月径流量出现在9月。因楚玛尔河沿水文站距源头约300公里,位置较上,仅控制该河总集水面积44%,故不能完全反映该河水文特征。楚玛尔河沿以下,河流补给除降水与湖泊补给外,还接纳了昆仑山南坡的冰雪融水和较多的地下水,水量渐增大。河口段水深0.9米,水面宽40米,河道平均坡降约1.4‰,年平均流量约33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年径流量10亿余立方米较沱沱河大,三源中水量居第二位。1978年9月中旬,长江江源考察队在楚玛尔河口实测流量为42.5立方米/秒。
楚玛尔河主要特点是:河湖相连、河床宽浅、水流散乱、沙滩广布,多风积沙丘,主要接纳昆仑山南坡冰雪融水。
楚玛尔河站地处藏羚羊在昆仑山东西迁徙通道的核心区,在楚
玛尔河站可见长江北源楚玛尔河和专为藏羚羊迁徙而建的楚玛尔河大桥,桥长2565米,大桥的78个桥孔可供藏羚羊等野生动物自由通过,是青藏铁路的重点控制性工程,楚玛尔河的两岸是藏羚羊主要的栖息地和迁徙通道。每年6、7、8月间,可见成群结队的临产藏羚羊长途跋涉由昆仑山东部经过此地向西,进入可可西里腹地卓乃湖、可可西里湖、太阳湖等地。
此外,如果运气好的话,平时也可以在这里见到觅食的小群藏羚羊、野驴、野牦牛、白唇鹿和狼等稀有动物。楚玛尔河站以北,可以看到青藏铁路在清水河特大桥和五北大桥下面也都建设了野生动物通道。世界上最长的铁路桥清水河特大桥全长11.7公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