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PP 下载 六只脚

查看: 5351|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照片摄影] 卫辉各个村庄名称由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7-20 01:26: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狮豹头乡

砂掌村:该地多砂,地形似手掌,明万历年间建村,名砂掌。
塔岗村:村北山岗上唐时建有塔,建村后名塔儿岗,后简化为今名。
东沟村:在塔岗东面沟旁,故名。
柳树沟村:沟口有棵大柳树,故名。
羊湾村:位于沧河弯曲处,象羊角,取名羊角湾,简化为羊湾。
李沿沟村:清初李姓迁此,沿沟边开荒种地,故名,又说沟像犁沿
小店河村:清初有一户在沧河边开一小店铺,以后落户建村,故名。
龙卧村:村西一座山似龙,故名龙卧。
南岭村:清末建村于塔岗村南的山岭上,故名。
白寺村:唐代建有白池寺,建村后称白寺。
黄叶村:清康熙时名黄叶山,后简化为黄叶。
山岭村:村建在山岭下,名下山岭,简为山岭。
雪白庄村:明初山西移民建村时有薜、白两姓,名薜白庄,后演变为雪白庄。
正面村:明初建村,地处沧河转弯的宽敞平原处,故名。
范坡村:清初范姓在北坡上建村,故名。
里峪村:清初李玉在此建村,名李玉村,后演变为里峪
罗圈村:村四周高,中间低,象罗圈,故名。
东拴马村:据传北宋末年康王赵构曾避兵于此,在此地拴过马,后形成两个村落,此村居东,故名。
龙卧岩村:此地原有一岩洞,石壁上花纹如一条卧龙,被称为龙卧岩,建村后即以此命名。
水峪村:周围泉水常年流于该村所在山谷,故名
南寨沟村:明时山西移民建村于沟底,沟南山顶有一古寨,取名南寨沟。
西拴马村:村名来历同东拴马。
蛛窑村:在废炭窑内、蜘蛛网遍布、山西移民建村、取名蜘蛛窑。
寺东坡村:在明代云峰寺东的山坡上,故名。
流水村:该地北高南低,山水顺沟南流,名南流水,简称流水。
土池村:该村四面是山,中间低洼如池,土层厚,故名。
茧厂岭村:据传村后岭 上槲树成林,曾养缫丝,暧昧建村取名茧岭。
虎地郊村:据传村后沟里山没中住过虎,老虎常在附近活动,故名。
定沟村|:据传明时有一定发寺,后建村于山沟北,取名定沟。
柳树岭村:据传此处曾有一棵大柳树,故名。
大池山村:因地处深山,常年缺水、清初曾修一大水池,蓄雨水供使用,故名。
猴头脑村:村前有像猴头的山岭,故名。
南吾沟村:村南有五道沟,清初建地命名。
李家沟村:原名栗家沟,后李姓兴旺,改为李家沟。
花园村:明初山西移民建村时,野花遍地,故名。
猴梯村:该地山势陡峭,上下如登梯,故名
潘梯村:明时潘姓建村,又因从沙波沟上山登级如梯,故名。
红岭沟村:明时山西移民依红岭寺建村,又因村处沟侧,名红岭沟。
抵鹿泉村:据传山泉中有两鹿头的影子,故名。
靳庄村:清初靳姓在该地建村,故名。

太公镇

前太公泉村:城北三十里有太公泉,为太公故居,明时于此建二村,以泉名村,本村居南,故名前太公泉
神头村:位于香泉寺南(前头),故名。
西寺庄村:原为香泉寺为香客施舍茶水的地方,后形成村落,本村居西故名。
东寺庄村:原为香泉寺为香客施舍茶水的地方,后形成村落,本村居东故名。
沙沟涧村:明时建村于三条涧水旁,名仨沟涧,演变为今名。
郭坡村:郭姓定居于此地山坡上,名郭家坡,简化为郭坡。
西陈召村:为陈召派生村,在陈召西,故名。
东陈召村:宋代这一带有两个炼铁炉,本村在东,常有炉光照射,故名。
韩窑村:清朝末年,韩姓在此打窑洞定居,故名。
黄山村:一说三国时黄三跃占村西小山为主,卒葬于此,故名。
田窑村:明初山西移民田姓移此,居窑洞,故名。
田湾村:明时田姓迁于香泉河北岩湾和,故名。
来湾村:明时山西移民来姓建村于香泉河弯曲处,故名。
贾庄村:明初贾姓迁此建村故名。
牛窑村:明初山西移民牛姓住此,居窑澡,故名。
芳兰村:古时,村中有条小河,河旁长满兰花,气味芳香故名。
祁窑村:明时山西移民祁姓住此,居窑沿,故名
后太公泉村:位于前太公泉之北,故名。
道士坟村:据传这里原有道士坟一处,光绪年间,有人在此定居,以道士坟名村
宋庄村:明初山西移民宋姓在此建村,原名宋家庄。
朱庄村:据传洪门寺和尚在此养猪,因不雅,演变为今名。
古子涧村:该村原住1人,三面环沟,一面靠山,涧水不断,名孤子涧,后演变为今名。
山后李庄村:明初李姓建村,因与上乐村李庄同名,改今名。
西代村:在东代村西,故名。
东代村:原建有原大王庙,种庙产的农民形成村落名大村,后演变为代村。
吕村:因吕尚是该村人,故名。
张王屯村:明时为程势保屯,清时,张姓兴旺,改为张旺屯,俗称张王屯。
西寺门村:明时该地有一洪门寺,寺前村落都叫寺门,本村靠西,故名。
东寺门村:明时该地有一洪门寺,寺前村落都叫寺门,本村靠东,故名。
温寺门村:是时该地有一洪门寺,寺前村落都叫寺门,本村多温姓故名。
大漫流村:古时地势低洼,河水冲积流沙淤积成平地,明时移民于此建村,统称漫流,此村较大,称大漫流
许漫流村:该村冠以姓氏,称许漫流。辖许、董、王漫流3个自然村。

安都乡

秦安都村:有二说,据传辽肖银宗曾陈兵于此,临时安下都城,故称安都。又据重修三教堂碑记“......先纣王在此避暑,遂名曰安都村也。”
牛安都村:以姓氏分为秦、牛、高三个安都,又因在香泉河南,亦称南安都为一个自然村。
高安都村:辖高安都、小屯2个自然村。
大虎驼村:清康熙县志为谷朵,后写作谷驼,因与太公泉谷驼重名,改为虎驼。
大双村:据伯乐庙碑载,该村称西安乡河西双上村,现已连成一片,统称大双。
南关村:据传唐时汲县城本欲设此,南关村即设计中的南关。
北关村:据传唐时汲县城本欲设此,北关村即设计中的北关。
施平村:明朝时,这里原有洪门寺,和尚为非作歹,激起民愤,打死和尚,平了寺,称寺平,后演 变为施平。
井岗村:原来井夹岗(水井夹着土岗),后简化为井岗。
庄和村:宋时曾为战场,人烟稀少,明时山西移民建村名庄窝,后演变为庄和
斜道村:明万历时,潞王想在此扎坟,村民要价低,潞王认为地介不高定是穴道不好,因此名穴道,后演变为斜道。
杨井村:据传宋将杨延景在此扎过营,并挖一水井,明初李姓建村,取名杨家井,简为今名。
后杨村:据传、该地曾为洪门寺养羊的地方,宋时建两村,该村剧场北名后羊村,因不雅,元时改为后杨村。
前杨村:来历同前。
康庄村:据传这里原为洪门寺盛糠的地方,建村后取名康庄
饮马庄村:据传宋将杨延景在此饮过马,北宋末建村取名饮马庄。
下枣庄村:清康熙时称下左儿庄,后讹为下枣庄。
上枣庄村:该村近山,地势高,称上枣庄。
口头村:曾名沟头,位于山沟尽头,是出入山的要口,故名。
马胡同村:该村原在沟侧,形似胡同,沟内曾喂过马,故名。
沧河村:该村村民原住山区,因修水库迁此,因紧靠沧河故名。
秦窑村:明初山西移民秦姓在该地打窑洞定居,名秦家窑,后简化秦窑。
三皇庄村:在沧河北岩曾三次遭山洪冲淹,三次迁移名三荒庄,后演变为三皇庄。
潞洲屯村:一说潞王治藩卫辉时,曾周游本村,名潞周屯,后演变为潞州屯。一说明初山西潞州移民迁此,为怀念故土取名潞州屯。
王二庄村:据传为大王庄,小王庄俣并的一个村,名王二庄。
北安都村:名称来历同南安都,因在香泉可北,称河北安都,简称北安都。
君子村:据传为卫国大夫蘧伯玉葬地,论语载:“君子哉,蘧伯玉也”故名。
沙庄村:明初建村于多沙石的沧河之滨,故名。
新庄村:因修狮豹头水库,村民迁移至该地建新村
山新庄村:山区剧场民因修水库村庄被占,迁此建村,故名。

顿坊店乡

顿坊店村:明、清时通京大道经此,店铺作坊分布道旁,村北里许有一墩台,建村后名礅坊店,后演化为顿坊店。
西南庄村:宋时村东北有座大悲寺,该村位于寺西南,故名。
甘庄村:明初山西移民陈太迁此,名陈太屯,清妆陈姓衰落,甘姓兴旺,改为甘家庄,后简人为甘庄。
新村:村民系东拴马乡苏岭村迁此定居,故名新村。
水屯村:明初吴兴迁此村,名吴庄,沧河水濽流至此复出,吴庄东西各建一小村,名东西水屯,后连成一片,统称水屯。
黄庄村:明潞王在此挖水渠一条种水稻,称王庄(读皇庄),皇、黄谐音,改今名。
上马营村:南宋末,蒙古兵南下,曾沿卫河驻扎,该地居上游,明初建村时称上马营。
官员屯村:乾隆南下时,在马营停宿,部分随行人员安排到此住宿,得名官员家屯,后改为官屯。
下马营村:南宋末蒙古兵南下,曾沿卫河驻扎,该地居下游,明初建村时称下马营。
前稻香村:清同治年间,部分援建香店人口迁此,分别建了两个村,为了怀旧,仍名稻香,该村居南,名前稻香
后稻香村:村名来历同上,该村居北后稻香。
清水河村:沧河潜流至此复出地面,水清见底,故名清水河。
阎屯村:明初山西移民阎姓在此建村,名阎家屯,后简化为此。
牛厂村:据传,以前该地多柳树,名柳林村,后来村民多逃亡外地,只剩牛姓一户,伐木设场,改名牛家场,后简为牛厂。
小双村:古名青龙镇,曾被水淹,仅剩8户,改名小庄,庄双音近,则成小双
郜村:明初山西移民郜姓一家迁此,定名为郜家村,后简为郜村。
吉营村:清时在此驻军,首领姓吉,建村后名吉家营,后简为吉营。
军屯村:明时军户在该地屯田,后形成村落,故名。
黄土岗村:该村有一黄土高岗。辖黄土岗、十里铺2个自然村。
后庄村:该村在比干庙后,故名。
比干庙村:该村有比干庙,建村后以庙名村。

唐庄镇

崔庄村:原名李宿村,清雍正年间,崔姓多改崔家庄。
唐庄村:原名前吕续村,明初山西移民迁来唐姓较多,改为唐家庄。
秦庄村:明初山西移民秦姓来此建村,故名。
刘沟村:原名荆子沟,清初因刘姓多,改为刘家沟,后简为此名。
石骆驼村:该村东北地有一仅露半身的石骆驼,以此名村。
官庄村:明潞王曾在此建有观苍亭,系去坟地途中休息的地方,故名官庄
西田庄村:明初山西移民田姓迁此建村,名田庄,因与后河田庄重名,改为西田庄。
双兰村:据传该地有一庙,内有用石头凿的一对蓝子,建村后取名双蓝,后演变为双兰。
石屏村:以前村东有座庙,庙脊有一石头瓶子,明初建村后名石瓶村,后演变为石屏。
西代庄村:三国时戴姓在此建村,名戴家庄,后简化为代庄,因与柳庄乡代庄重名,改今名。
郭全屯村:据明洪武二十四年迁民碑载,山西泽州民110户迁此,里长郭全,故名。
仁里屯村:明初山西移民任、李两姓在此建村,名任李屯,后演变为仁里屯
南社村:明时行政区划分社、图,该地为城西南社,自家 用南社至今。
姚庄村:明初山西移民姚姓迁此建村,名姚家庄。
山彪村、
索屯村:据传唐时叫三羊村,村西有一万虎山,人们迷信怕虎吃羊,改为山彪。
六庄店村:据传明初山西移民迁此六户,名六家店,后演变为六庄店。
娄召村:原名康庄,元末村民逃亡,明初山西移民娄、赵两姓迁此,名娄赵,清中期演变为今名。
郝庄村:明初山西移民郝姓迁此,故名。
岗槽村:该村外有石岗,村里低,村外高,成槽形,故名岗槽。
侯庄村:明初山西移民侯姓迁此建村,名侯家庄,后简化为此。
东司马村:大司马派生村,因在大司马东,故名。
大司马村:西晋八王之乱时司马氏曾在此驻扎,形成村落,后名司,因有派生村,后名大司马。
河洼村:据传明将胡大海扎营于此,名胡家洼,清光绪间,因夏季积水成河,改为河洼。
盆窑村:明初裴姓迁此,挖窑定居,烧盆为业,原名裴窑。清乾隆年间改盆窑。
南田爻村:明初田姓来此挖窑定居,得村名田窑。
东连岩村:该村西北有一山岭,象人的鼻子,两边的村子象两个眼睛,叫东、西两眼,后转为连岩。
后沟村:因位于连岩北沟,故名。
南司马村:曾名小司马,为大司马派生村,因在大司马南,改今名。
山庄村:明嘉靖四十年碑载,“黄华洞以东村名山庄者...",故名。
四合新村:(虎掌沟村、靳湾村、张家庄村、谷驼村四个村庄搬迁到谷驼村东面成立新的村庄,搬迁时间2008-2011)

孙杏村镇

大任庄:明初山西移民任姓来此定居,以姓名村。
史洼:明初山西移民史姓在此定居,该地地势低洼,故名。
秦堤:清你有秦姓在古阳堤旁安家落户,故名。
张村:明初山西移民张姓在此落户,以姓名村。
上焦庄:明初山西移民焦姓兄弟迁来,分别建立两村,即上、下焦庄。
下焦庄:同上
万庄:明初山西移民万姓在此落户,以姓名村。
白露:明代白姓建有楼房,名白楼,后演变为白露。
卜奇屯:据传,明初山西移民韩姓在此落户,村名韩光小屯,以后韩姓和吕、马、两姓相继绝户,改为簸箕屯,清初称今名。
韩光屯:无末将领韩光曾在此驻扎,以人名地。
曲里:据传为卫国大夫蘧伯玉入里,简称蘧里,蘧、曲谐音,简为曲里。
汲城:西汉初肖县治设此,东汉时筑城,北周县治迁移,该地称汲城。后因村大,划为三个村季会。
段先屯:明初山西移民段姓在此定居,故名。
娘娘庙:该地原有娘娘庙一座,明初山西称民来此定居,以庙名村,因村大分为前、后两个街两个村委会。
杨大屯:明初山西移民杨大迁此定居,以人名地。
西臧屯:明初山西移民臧姓迁此定居,以姓名地,为区别张庄加方位词。
王奎屯:明初山西移民王奎迁此定居,以人名地。
贺生屯:明初山西称民贺中士迁此定居,名贺中士屯,清乾隆年间改为圣屯,后演变为今名。
七里铺:古代为驿站,因距府衙七华里,叫七里堡,后改为七里铺。
南辛庄:原名三教堂。明永乐年间遭水淹,幸存者重建村,改大辛庄,以后演为辛庄。又因在城南,名南辛庄。
张武店:元时该地为通京大道,道旁有张、武两姓设的店铺,故名。
张杏村:明万历年间从山东迁来孙姓在此落户,门口长棵大杏树,故名。
堡上:原名蛤蟆堡,清末雅化为堡上。

柳庄乡

柳庄:据柳公墓碑载,该地为柳下惠故里,以姓名地。
焦浩屯:明初山西移民焦浩然迁此建村,以人名地,后简为焦浩屯。
蒋庄:明初山西移民蒋姓迁此建村,以姓名地。
金庄:明初山西移民金姓建村,原名金家庄,后简为金庄。
枣林:该地原为一片枣林,明初山西移民建村,取名枣林(康熙十年观音堂石碑有记)。
虎头庄:据传该地原有猛虎伤人,被一木匠砍下虎头示众,建村后取名虎头庄。
牛庄:明初山西移民牛姓迁此建村,以姓名地。
南唐庄:明初山西移民唐姓迁此迁此建村,以姓名地,因与唐庄镇唐庄重名,改为南唐庄。
代庄:清乾隆时戴姓迁此建村,以姓名地,简化为代庄。
南张庄:北宋时称安庄,明初山西移民张姓迁此,取名安张庄,清末时为张庄。因与上乐村、太公泉、后河三镇张庄复元中改为南张庄。
李进宝屯:明初山西李进宝迁此建村,以人名地。
董庄:据清乾隆二十三年碑文,明初山西移民董姓迁此建村,以姓名地。因与上乐村、李源屯董庄重名,改为董家庄。
西王彦士屯:清同治年间,张、冯两户居住在大户田间小屋,后来形成村落,因靠近王彦士屯取名小王彦士屯,解放后改今名。
王彦士屯:据传武王伐纣时,大将王彦实曾屯兵于此,以人名地,清嘉庆时改为王彦士屯。
边段庄:明初山西移民边、段两姓迁此,分别建边庄、段庄,后来两村连在一起,称边段庄。
许屯:明初山西移民许姓迁此建村,以姓名村。
栗寨:明初山西移民杨姓迁此建村名杨家寨,后来杨姓绝户,栗姓兴旺改为栗家寨,后简为栗寨。
吕绪屯:明初山西移民李姓建村,名李绪屯,后李姓外迁,吕姓兴起,改为吕绪屯。
大张庄:明嘉靖年间,张姓来此建村,名大凡村,清时改为大张家庄,后简为今名。
庞庄:据传三国时古阳堤畔有一村叫杜堤,明初山西移民庞姓迁此,又起一村名庞庄,两村合一,统称庞庄,又叫杜堤庞庄。
八里庄:据该村明崇桢年间碑文载,系明初山西移民秦姓迁此建村,又因距府城新乡门八里,取名秦家八里庄,后简为今名。
小任庄:明初山西移民任姓建村,以姓名地。

后河镇

邢李庄:据传元朝邢、李两姓迁此,以姓名村。
关帝庙:据该村重修关帝圣君行宫碑载,清康熙三十一年在此建关帝庙,后迁来刘赵两家,以庙名村。
朱毛庄:据传该地野竹茂盛,明初山西移民迁此,取名竹茂庄,清初改称今名。
陈庄:据传明初山西移民陈氏兄弟迁此,以姓名村。
东张庄:据该村张氏碑载,明初山西移民张氏弟兄迁此,以姓名村。
雷庄:清雍正年间雷姓从延津迁此,以姓名村。
寺上:据传该地原有东汉一座寺院凌河寺,清代形成村落,以寺为名,简称寺上。
滹沱:清康熙县志为谷朵,后写为谷驼,因与太公泉谷驼重名,改为滹沱。谷朵为山西方言,意即高地,该村在古阳堤畔,地势稍高,故名。
李张屯:是初山西移民李、张户迁此,以姓名村。
台上:据传,该地原有西台寺,明初移民迁此定居,取名台上。
李兴村:明初山西移民李姓四兄弟迁此,取名李兴村(李家兴旺之意)。
李劳庄:明初山西移民李劳迁此定居,故名。
曹庄:曹、杨两户于崇祯十三年迁该地建村,以曹姓名村。、
李亨屯:明初李亨迁此,故名。
大辛庄:明正德年间,由河北容城县迁来牛、李两户于此建村,名辛庄。清初曾名西辛庄,清中期因村大,叫大辛庄。
韦庄:明初韦姓迁此建村,以姓名村。
杨庄:明初从良村迁来杨姓在此定居,帮名。
刘庄:明初山西移民刘姓迁此,以姓名村。
史庄:明初山西移民史姓迁此,以姓名村。
赵庄:相传潞王为其驸马赵景跃所建庄园,以后形成村落。
田庄:清末,田姓迁该地定居,故名。
王志屯:明时王志迁该地定剧场,故名。
皇庄:据传,潞王欲在此地筑皇城,因故未建,形成村落,故名。
段庄:明初山西移民段姓迁该地定居,故名。
范庄:清末,良村范姓迁该地定剧场,故名。
孔庄:据该村修建观音堂碑记,清光绪二年,孔姓建村于此。
后河:该地原有一小河,阴、王、消、余诸姓在河北岸定居,名后河。
庄里:原为东王庄、西杜庄合并为一村,名庄里。
前夏庄:明洪武年间,夏姓迁此定居,该村居南,故名。
后夏庄:明洪武年间,夏姓迁此定居,该村居北,故名。
小辛庄:明末段姓迁此,因靠近大辛庄,取名小辛庄。
申庄:明初山西移民申姓迁此建村,故名。


庞寨乡

孙庄:明末孙姓在此定居,故名。
东崔庄:明末从白河迁来崔姓在此建村,故名。因与唐庄乡崔庄重名,改为今名。
犁园一村:该地原为梨园,明初山西移民迁此建村,村名梨园,现因村大,分为三个村民委员会。
犁园二村:同上。
犁园三村:同上。
庞寨:为防洪,防匪,筑有土寨,因庞姓聚居,名庞家寨,清乾隆时简名庞寨。
东纸坊:古诗曾有造纸作坊,故名。因与城郊乡纸坊重名,改为东纸坊。
万户寨:一说古时黄河决口,灾民逃此,人户众多,筑寨居住,名万户寨;一说明成祖时,有一万户(官名)系该村人,故名。
小屯:古代在此屯防防洪物资,后建一小村,名小屯。
西夹堤:一说该村建在古阳堤断堤夹缝中,名夹堤;一说靠近黄河,不断加固堤防,名加堤,后演变为夹堤。设东西两个村委会。
东夹堤:同上。
西柳位:据传该村为唐代柳毅故里,原名柳毅屯。清时该地设过卫所名柳卫,因卫字太繁,写为柳位。今仍改为柳卫,因村大设两个村委会。
东柳卫:同上。

李源屯镇
东湾:在大李湾东,原名东李湾,简为东湾。
大李湾:原名孔李张屯,清初只剩李姓,在古阳堤弯曲处,名大李湾。
马湾:清初马姓迁此,因在古阳堤弯曲处,故名。
侯湾:明初猴姓由延津后城洼迁此建村,该地在古阳堤弯曲部,故名。
田家湾:明代田姓迁此建村,该地在古阳堤弯曲处,故名。
彦村:一说山西移民建村雨大雁栖息之处,名雁村,谐音为彦村。一说彦姓建村,元代即名彦村。
牌杨庄:明初杨姓三兄弟在辉县薄壁十八盘分手时商定。以后迁居建村皆名杨庄,后演变为牌杨村庄,简为杨庄。
李岸:明初山西移民李英,李跃兄弟迁此。该地位于古黄河北岸,名李家岸,简为李岸。
前白河:一说该村近古黄河渡口白蒿渡,取白蒿渡的白字,黄河的河字,连缀成白河。一说为黄河故道在日光照射下,白光闪闪,名白河。
北鲁庄:明代鲁姓建村,名鲁庄,因与路庄谐音,冠以方位词,名北鲁庄。
小沙:清初白河有三户迁此建村,南邻大沙河,该村也为沙地,取名小沙。
南屯:明初郭秉初建村,名郭秉初屯,明末该村与张街,王街、辛庄连成一片,总称南屯。
王湾:清初由白河迁来王姓建村,因在古阳堤湾部,故名。
王堤:王姓在谷阳地畔落户,名王家堤,后简称为王堤。
南李庄:明永乐年间,李姓由良村迁到此地,该村在良村南,名南李庄。
东良村:据传,此处原有宋兴屯和炉里两个村,后连成一片,明万历时名为两村,后谐音良村。因村大人多,分为两个村委会。
西良村:同上。
前李庄:明初山西移民李姓迁此建两村,皆为李庄,该村居南,为前李村。
后李村:同上,该村居北,为后李村。
呈王屯:明初山西移民程、王二姓迁此,名程王屯,后演为今名。
梁寺:唐代该地建有慈云寺,明时山西移民梁姓迁此,名梁寺。
吴庄:明代吴姓迁此,以姓名地。
扈庄:明代扈姓迁此,以姓名地。
任庄:明中期任姓由彦村迁此,以姓名地。
南路庄:明初路姓建村,以姓名地。因与村东北鲁庄谐音,冠以方位词,名南路庄。
王岸:明初王姓从延津迁此地,该地为黄河故道北岸,名王岸。
西口:原为古黄河渡口,名刘村口,黄河改道后,形成三个聚落,该村居西故名。
董庄:明初山西移民董姓迁此建村,以姓名地。
榆林庄:明初山西移民郭平迁此,名郭平庄,后别姓渐多,且榆树成林,改榆林庄。
西李源屯:隋末反隋将领李源曾率军驻此,组织村民筑寨,曰同心寨。建村后以李源命名。因村大人多,分为两个村委会。
东李源屯:同上。

上乐村镇
上乐一村:据上乐村徐氏家谱,明洪武年间,山西移民徐姓迁此定居,在长堤上,取名上落村,后雅化为上乐村。因村大,人口多,分为四个行政村。
上乐二村:同上。
上乐三村:同上。
上乐四村:同上。

北辛庄:明时为新庄,北新庄两个村,后发展连在一起,统称北辛庄。
军营:据传北宋时辽兵南侵,曾在此驻扎,明初山西移民迁此定居,名军营。
北段庄:明初山西移民段姓迁此建村,以姓名地,因和后河乡段庄重名,改为北段庄。
琉璃堂:明初村东北角,有一庙宇叫琉璃堂,建村后以庙名村。
赵村:明初山西移民赵姓迁此建村,以姓名地。
史村:明初山西移民迁此建村,因该地原有一寺,名寺村。后转为史村。辖赵和庄,史村两个自然村。
凡店:该地濒临古黄河,过黄河的人在这里休息、吃饭,后形成村落,名饭店,后改为樊店,进减为凡店。
西板桥:该地原有一小河,架有木桥。明初山西移民迁来统称板桥,桥西称西板桥,辖邹庄,李店,西板桥三个自然村。
东板桥:该地原有一小河,架有木桥。明初山西移民迁此,统称板桥,桥西称西板桥,桥东称东板桥。
原板桥:为东板桥的派生村,原姓较多,故名。
刘板桥:为东板桥的派生村,刘姓较多,故名。
曲律:该村在卫河河湾里,名曲里后转化为曲律。
黄甫:据传殷纣王时,黄飞虎曾住次,后来黄归周,立下战功,人们为纪念他,以人名地,后来转为皇甫。
小河口:因该地薛姓较多,村又位在淇河入口处,原名薛村口,后改为小河口。
宋村:明初山西移民宋姓迁此,以姓名村。
闳夭:闳夭,为周大将,曾在此驻扎,后人以其名名村。
西沿:原名西阎,该村东三公里有阎村,后转为西沿。
南坡:该村村民原为西阎村阎姓细户,为种地方便,在村南坡地上定居,故名。
庄严寺:该地原有东魏武定年建的庄严寺,以寺名村。
庄严:为庄严寺的派生村,清初由庄严寺迁此,为怀旧仍名庄严。
李庄:明初山西移民李姓迁此,以姓名村。
武庄:明初山西移民武姓迁此,以姓名村。
张庄:明初山西移民张姓迁此,以姓名村。
北董庄:清乾隆年间,从淇县北董庄迁来董姓在此定居,名董庄。因和柳庄乡董庄重名,改今名。
船流庄:原名富水村,据传有一年汛期,村西卫河口决口,从决口出有一川飘进村里,后即改为船流村。
东关庄:明初山西移民管姓分别建两村,统称管庄。该村居东,称东管庄,后称东关庄。
西关庄:同上,该村居西,称西关庄。
后天平:明初山西移民欧姓在此建村,名欧天平,因在前天平之北,名后天平。

倪湾乡

倪湾:原名鄘城,元末村人多逃亡,明初山西移民倪姓迁此,因在卫河弯曲处,取名倪家湾,后简为今名。
大关庄:据传明代关姓在此建村,分大小两片,后合并总称大关村。
余连庄:清乾隆年间余连一户在此定居,形成村落。
王村:元代王姓建村与此。
东天平:为前天平的派生村,在东南方向,称东天平。又因姚姓多,也称姚天平。
前天平:明初山西移民建村,取名天平(吉利之意),后有派生村,该村称前天平。
府君庙:该地原有一府君庙,建村后即以庙名村。
周湾:明初周姓建村于卫河弯曲处,故名。
邵庄:明万历年间,邵姓建村于此。
吴坡:明末吴姓建村于此,为卫河坡地,故名。
孙坡:明代由南阳迁来孙姓建村于此,为卫河坡地,故名。
王庄:明初王姓在此建村。
毛楼:正德年间,监察御史毛鸿之弟兄在此建楼房,名毛家楼,简为今名。
焦庄:明初焦姓在此建村,故名。
纪庄:明初纪姓在此建村,故名。
洪庄:明初洪志广在此定居,故名。

城郊乡

前李良屯:据传明朝宰相李良曾在此居住,故名。
后李良屯:同上。
徐庄:明初徐姓撑船工在此定居,名徐家庄,后简化。
南关:因地处卫辉城南门外。
东关:因地处卫辉城东门外。
北关:因地处卫辉城北门外,故名。
纸坊:明时这里曾为造纸作坊,万历年间建村,取名纸坊。
南码头:原为卫河航运码头,在河南岸,后形成聚落,故名。
东码头:原为卫河航运码头,其位置偏东,后形成聚落。北码头:原为卫河航运码头,在河北岸,后形成聚落。
司湾:原名讫针园,清朝中叶司姓在此建村,因位于卫河弯曲处,名司家湾,后简化。
河园:该村靠近卫河。
辛庄:明初移民迁此建村,寓辛勤劳动之意。
唐岗:以前村西有一水潭,村北有一土岗,建村后名谭岗,唐谭谐音,演变为今名。
下园:原名西园,为明路王府菜园,西下谐音,讹为下园。八里屯:原名西园,因距离府衙八百里,故名。薛屯:明时薛姓在此定居建村,称薛家屯,后简化。


2#
 楼主| 发表于 2014-7-20 01:26:36 | 只看该作者
转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4-7-20 14:39:2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4-7-21 12:30:4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