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PP 下载 六只脚

查看: 366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鸟类】有种鸟叫做“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8-8 15:43: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者:阿兹猫

    布尔津附近高海拔村子的路口,就是这片不过二百米的小树林,让我认识了一种叫“鹀”(Wu)的鸟,英文名“bunting”源于古英语中的“buntyle”一词,最初的意思是“隐秘的东西”。

(村口神奇的“魔术林”)


    的确够“隐秘”的,第一个出现在望眼镜中的灰颈鹀(Grey-necked Bunting),混在一堆麻雀中间,体型毛色基本一样,真心佩服同行资深鸟友的眼力,能一下子将它从麻雀中“揪出来”。

    灰颈鹀栖息于新疆海拔1900米以下的山地灌丛,或山坡多石砾和石壁的荒野,有时也到耕地中。鹀通常在地面觅食,有着一个结实的锥形喙,适合将种籽咬碎去壳,有些种类的上下喙还能斜向活动,一看就是吃谷物的好手,食物主要为稻子、麦子、高梁、谷子等农作物,繁育期也会捕食昆虫。

    很快,附近又出现了一种体色更艳丽的鹀—黄鹀(Yellow hammer),这是一只雌鸟,下体为醒目的黄色,头黄而腰棕。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瑞典,在中国极为少见,主要栖息于林缘、林间空地、林间小道旁和荒地、耕地等处。欧洲人把黄鹀当做重要的鸣鸟,形容其叫声为:“little bit of bread and no cheese”,就是“来点儿面包,不要奶酪”,听起来很滑稽。


(黄鵐雌鸟和雄鸟)


    鹀属于雀形目的一个大科,种类繁多,这点很快便得到了验证,第三种鹀—白头鹀(Pine Bunting)出现了。从背面可以清楚看到雄鸟白色的顶冠纹和紧贴其两侧的黑色侧冠纹,耳羽中间白而环边缘黑色,头余部及喉栗色而与白色的胸带成对比。黄鹀和白头鹀是近缘种,所以白头鹀也比较善鸣。

     穿过小村庄,马路一侧出现巨大的岩石山丘,轮到第四种鹀—灰眉岩鹀(Rock Bunting)登场了。只见它正在村口小树上小憩,这里的地形和前面见到的几种鹀的栖息地不同,灰眉岩鹀尤喜偶尔有几株零星树木的灌丛、草丛和岩石地面,在中国仅分布于新疆西北部、西藏等地。 因此,能够相见,万分荣幸。“魔术林”中一下子变出四种鹀来,中大奖的感觉有木有。

     此行中,最漂亮的鹀要数后面遇到的圃鹀(Ortolan Bunting)了,也是新疆的特有鸟种。听说国道附近的一个小村子可以见到,于是大清早,大家伙儿便领着长枪短炮“摸进了村儿”,在老乡们诧异的眼光下,四处寻摸,听说是找鸟儿,老乡乐了,指着门口地上,说那不就是吗,定睛一看,竟然是红额金翅,得来全不费功夫。不过我们的目标是圃鹀,于是拍了几张后继续寻找。终于在村后一棵大树上,发现了它们的踪影,竟然有四五只之多。圃鹀又叫食米鸟,模样似一位清秀的少女,头上、后颈及胸呈清绿色,眼圈显著,黄色的髭下纹及喉部形成特殊图纹,在绿叶映衬下,格外清雅可爱。

     然而,听说这种珍惜的小鸟竟然是法国人餐桌上的一道顶级美味,过去大量的捕食让圃鹀濒临灭绝,好在现在法国不允许捕猎,又禁止进口,食用圃鹀也已经成为一种非法行为。但正因为稀少,所以便一如中国人心中的河豚,很多人还是要拼死冒险吃一回,想想都令人心痛,果真是“食在道义的边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