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PP 下载 六只脚

楼主: 惠风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分享] 【灌水做任务】

   关闭 [复制链接]
141#
 楼主| 发表于 2014-8-17 09:29:5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惠风 于 2015-2-7 00:52 编辑







中华书法第一帖,不是兰亭序竟是她……|书法

《平复帖》,中国历史上第一件流传有序的法帖墨迹,被誉为“中华第一帖”。很荣幸地告诉你,她藏于故宫博物院。作为西晋大文学家陆机所作,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真迹,比王羲之的《兰亭序》还要早60多年。因内有“恐难平复”的字样,故取名《平复帖》。

《平复帖》23.8×20.5厘米,牙色纸本

释文:“彦先羸瘵 ,恐难平复,往属初病,虑不止此,此已为庆。承使唯男,幸为复失前忧耳。吴子杨往初来主,吾不能尽。临西复来,威仪详跱。举动成观,自躯体之美也。思识□量之迈前,势所恒有,宜□称之。夏伯荣寇乱之际,闻问不悉。”(启功释文)

《平复帖》字体在章草和今草之间,是向朋友问候疾病的书札,全帖只有85个字,帖上有宋徽宗赵佶瘦金题签,钤下双龙圆玺,前后钤“宣和”、“政和”印玺。还有楷书“晋平原内史关郎陆士衡”11个字。另外还有明朝韩士能、董其昌,清代梁清标、安岐等的收藏印。

巴掌大的一张纸,为什么那么珍贵?

这首先要从它的作者陆机说起。他的祖父陆逊,就是策划智取荆州、指挥火烧刘备连营700里的东吴名将。他本人是西晋太康、元康年间最有声誉的文学家,为文讲求音律谐美,讲求对偶,是骈文的奠基者。其代表作《文赋》是中国第一篇系统的创作论,对后世文学理论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历史上不少书法名作,都是偶然写就。大约在无意之间,作者更能挥洒自如,“佳作天成”。陆机的这个作品,使用秃笔书写,笔法质朴老健,笔画盘丝屈铁,结体茂密自然,富有天趣,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后人赞其“秃笔蘸墨,抒发痛楚之情,其用墨确实是神乎其技,冠绝古今”。

《平复帖》的价值,更在于它在中国书法史上的珍稀性和独特性,它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书法真迹,被尊为“中华第一帖”。据《宣和书谱》记载,《平复帖》作于晋武帝咸宁初年,即公元275年,比《兰亭序》的书写时间早79年。而且该帖是真迹,若与留传下来的《兰亭序》唐朝摹本相比,则早360年以上。其珍稀性无与伦比。正如明人董其昌题跋所云:“右军以前,元常以后,惟存此数行,为希代宝。”

在中国书法的演变过程中,《平复帖》也有着重要的地位。中国书体的演变,大约经过篆书、隶书、章草、楷书、今草(楷书与今草处并列地位)、行书几个阶段,《平复帖》介于章草与今草之间,是两者过渡时期的典范之作。章草到今草的转变,曾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但唯有陆机的这篇墨迹有幸流传至今,成为这一转变的重要见证。


查看原网页收藏于 : 2015-2-4《收藏》杂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2#
 楼主| 发表于 2014-8-17 09:30:0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惠风 于 2015-2-7 00:53 编辑








谈艺 | 什么字才是好书法?看看古代大师怎么说!

全国书法类微信平台排名第一,最热图文、权威活动、私人定制、特色产品都在这里!

书若人然,须备筋骨血肉,血浓骨老,筋藏肉莹,加之姿态奇逸,可谓美矣。

—近代康有为《广艺舟双楫》

作字如人,然筋骨血肉,精神气脉,八者备而后可为人,阕其一行尸耳。

—清.王淑《论书滕语》

书必有神,气,骨,血,肉,五者阕一,不成为书也。

—北宋.苏轼《论书》

初学之际,宜先筋骨,筋骨不立,肉何所附。

—唐.徐浩《论书》

风神者,骨中带肉也。老劲者,肉中带骨也。有志临池者,当以慧眼区别之。

—清.朱和羹《临池心解》

先仪骨体,复尽精神,有肤有血,有力有筋......。丝来线去,脉络分明。

—《书学详说》

孙过庭 《书谱》局部

骨即存矣,而遒润加之。

—唐.孙过庭《书谱》

凡作书,无论何体,必须筋骨血肉备具,筋者锋之所为,骨者毫之所为,血者水之所为,肉者墨之所为,锋为笔之情,水为墨之髓。

—清.包世臣《安吴论书》

以筋骨立形,以神情润色。

—唐.张怀灌《文字论》

字之骨,大指下节骨是也;字之筋,笔锋是也;字之肉,笔毫是也。字生于墨,墨生于水,水者,字之血也。

—元.陈绎曾《翰林要诀》

人之于书,得心应手,千形万状,不过曰中和,曰肥,曰瘦而已。若而书也,修短合度,轻重协衡,阴阳得宜,刚柔互济。

—明.项穆《书法雅言》

黄庭坚 书法作品

肥字须要有骨,瘦字须要有肉。

—北宋.黄庭坚

骨体筋而植立,筋附骨而萦旋,骨有修短,筋有肥细,二者未始相离,作用因而分属筋骨不生于笔,而笔能损之益之;血肉不生于墨,而墨能增之减之。肉托毫颖而腴,筋籍墨沉而润。腴则多媚,润则多姿。——清.笪重光《书筏》

夫马筋多肉少为上,肉多筋少为下,书亦如之。

—唐.张怀灌《评书药石论》

书有筋骨血肉,前人论之备矣,抑更有说焉?盖分而为四,合则一焉。分而言之,则筋出臂腕,臂腕须旋,旋则筋生;骨出于指,指尖不实,则骨骼难成;血为水墨,水墨须调;肉是笔毫,笔虚圆健。血能华色,内则姿态出焉;然血肉生于筋骨,筋骨不立,则血肉不能自荣。故书以筋骨为先。

—清.朱履贞《学书捷要》

故其始学得其粗,未得其精;太缓者滞而无筋,太急者病而无骨;损毫侧管,则饨慢而多肉;竖笔直锋,则干枯而露骨。

—清.冯武《指意》

今吾临古人之书,殊不学其形势,惟在求其骨力,而形势自生耳。吾之所为,皆先作意,是以果能成也。


查看原网页收藏于 : 2015-2-3书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3#
 楼主| 发表于 2014-8-17 09:30:2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惠风 于 2015-2-7 00:53 编辑








欣赏 | 唯美小楷《九成宫》,看第一眼就舒服极了!

书法全国书法类微信平台排名第一,最热图文、权威活动、私人定制、特色产品都在这里!

没有丰富的墨法,没有华丽的布局,清末高手冯文蔚小楷《九成宫》,以娴熟笔法,静躺古纸,让我们沁心地享受翰墨里宁静的美妙。

介绍下这位长寿的老先生。

冯文蔚(1814~1896),字联堂,号修庵。浙江乌程(今湖州)人。清光绪二年(1876)丙子恩科曹鸿勋榜进士第三人(即探花)。光绪元年,冯文蔚中举。光绪二年,冯文蔚参加礼部会试中式,殿试策对,钦赐一甲第三名进士及第,授翰林院编修。工书法,笔意风流倜傥。作品:扇面、书法、殿试卷、七言对联等。

私人定制.让名家书画走进每个普通家庭


查看原网页收藏于 : 2015-2-3书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4#
 楼主| 发表于 2014-8-17 09:30:27 | 只看该作者
做任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5#
 楼主| 发表于 2014-8-17 09:30:34 | 只看该作者
挣绿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6#
 楼主| 发表于 2014-8-17 09:30:46 | 只看该作者
做任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7#
 楼主| 发表于 2014-8-17 09:30:5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8#
 楼主| 发表于 2014-8-17 09:31:08 | 只看该作者
做任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9#
 楼主| 发表于 2014-8-17 09:31:17 | 只看该作者
挣绿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0#
 楼主| 发表于 2014-8-17 09:31:23 | 只看该作者
做任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