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鸨是世界上最大的飞行鸟类之一,我国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它身高背宽,雄鸟体长可达1米,体重10公斤,雌鸟比雄鸟相对要小得多,平均体重3.5公斤。大鸨是草原鸟类,栖息于广阔草原半荒漠地带及农田草地, 通常成群一起活动。它十分善于奔跑,大鸨既吃野草,又吃甲虫、蝗虫、毛虫等各种昆虫, 称得上大草原的保护神。
阿勒泰是新疆大鸨的主要繁殖地,每年4月左右大鸨从国外迁徙回到繁殖地,主要在农田附近活动,取食散落在地上的种子,如小麦、大豆、玉米、高粱等补充能量。同时开始求偶繁殖。交配完成后雌鸟离开,寻找长有低草和低作物的地面营巢产卵孵化。焦翔辉影有幸记录到一组大鸨繁殖全部过程。观察与记录,丰硕的成果,有价值的分享,作者的鸟类观察笔记,值得我们深思,热爱鸟类,保护自然,这不正是大家所倡导的吗。 (每年4月左右大鸨从国外迁徙回到繁殖地)
经常听哈萨克牧民朋友说阿勒泰的前山地带可以看到大鸨,自从拍鸟后一直惦记着大鸨。5月初接到牧民朋友电话,说在他家附近的草原看到大鸨在孵化,说有三个蛋,立刻嘱咐牧民朋友一定保护好,注意放牧、周边的行人等。
第一次观察记录:
5月22日再次接到牧民的电话,说大鸨已经孵化出来,安排好手头工作,24日赶到阿勒泰,一下飞机接到牧民朋友直奔繁殖地。将车停放在远处的山边,用望远镜进行观察,可是大鸨已不见踪影,突然感觉到很沮丧。牧民朋友说,它应该就在附近,小鸟才出来两三天,走不远,我们徒步直接走到大鸨的孵化巢,大鸨巢在朝阳的山坳里,只是在地面上挖一浅坑,将原处的草踩倒用作铺垫。巢内有3枚已孵化完成的蛋壳,呈橄榄色,有浅褐色斑点。同时看到一只幼鸟死亡,另外两只离巢,由雌鸟照顾和喂食。第一次看大鸨就看到了一个非常残酷的现实,这就是大自然法则: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看完巢后,我们继续在附近用望远镜搜索,还是没有看到,既来之则安之。我们翻过一个小山头,在一处稍平缓的草地看到一只成年雌性大鸨,她的位置离巢区已经有一公里多了,我们非常兴奋,赶快顺着一小山沟向大鸨靠近。此时已经下午九点五十,夕阳正在慢慢的西下,整个天边都是微熹的桔红色,称着人都如沐浴在一片辉煌的景色中,大鸨妈妈带着两个小宝宝披着金色的外衣,迎着夕阳向我们走来,我快速按下了快门,记录了这一场景。渐渐,夕阳失去了光辉,变成了深红色,像一朵焉了的花儿,贴着山峰,缓缓下沉。大地暗了下来,我知道,夜,快来了。我不禁想起李商隐的千古绝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夕阳终于消失了,那壮观、神奇、平凡而无比瑰丽的景象却仍在我心中荡漾…… (出生3天,妈咪与宝宝在广阔家园) (小宝宝萌照)
第二天早晨我们起了个大早,天没有亮我们就赶到了昨天的观察点,多在一个小山包后用望远镜搜寻着大鸨的踪影,很快就发现了大鸨母子,大鸨妈妈正在草地上啄食草原蝗虫,妈妈将蝗虫放在小家伙的面前,小家伙吃的非常利落。大鸨的食物很杂,主要吃植物的嫩叶、嫩芽、嫩草、种子以及昆虫、蚱蠓、蝗虫、蛙等动物性食物,幼鸟主要吃昆虫,利于短时期内迅速成长。此时的草原上草原蝗虫非常多,正是大鸨繁殖的好时间。快中午了小家伙们吃的差不多了,太阳也变得越来越毒,大鸨妈妈带着大鸨走到一处背阴面的山洼,开始了午休。为了对大鸨不过多的干扰,我们今天的观察就结束了。
第二次观察记录:
半月后再次来到阿勒泰继续观察大鸨,半个月没有没有看到它们了,甚是挂念它们,在飞机上一直在想半个月了,它们还在吗?它们有多大了?种种疑问随着我站在了观测点后全部有了答案,两只小家伙长得非常快,相当于家鸡大小,有一公斤左右。身边的蝗虫不断子骚扰我们,今年的草原蝗虫比较多,难怪小家伙长得这么快。这次就没有上次那么的幸运,随着小大鸨的长大,他们的活动范围也逐渐增大,足足花了3个小时才看到他们的踪迹。我也暗地里庆幸,大鸨选择这块冬牧场真是慧眼识聪,每年春季5月哈萨克牧民赶着家里所有的牲畜,离开这个冬季牧场,前往阿勒泰山牧草更为丰美的夏季牧场。此时正是大鸨的繁殖期,牧民和羊群的离去,减少对大鸨繁殖的干扰,利于幼鸟的成长。
今天的天气不错,赶快给小家伙们照几张像吧。 (鸨妈妈带着半个月大的小宝宝们) (鸨宝宝的标准萌照)
第三次观察记录:
今天是6月28日小大鸨已经一月零四天了。小大鸨已变成小一号的成鸟模样体型已经有灰雁大小了,体重也接近两公斤左右了,一副小大人的模样。身上羽毛已接近成年羽,长出飞羽。这也预示着再有几天小大鸨要学习飞行了。随着体型的逐渐增大,大鸨的取食时间也越来越多,母亲仍然带着两个孩子边行走、边观察、边取食。此时草原上蝗虫也变得异常肥大,为大鸨的繁殖提供了大量的高热量、高蛋白。临近中午大鸨躲到山洼处,处于静栖休息状态。 (宝宝们满月了)
第四次观察记录:
今天是7月7日,突然之间想起30年前的7月7日,黑色的七月,那天我们坐在考场迎接人上的一次转折点,一切的一切都已经成为过往烟云,在我这个年龄不经意间喜欢上鸟类,而且是义无反顾,为了了解大鸨的生活我这已经是第四次来阿勒泰观察大鸨了。今天的大鸨对我们已经很熟悉了,对我们的再次到来也不感到陌生,我们已经可以近距离观察大鸨了。四十余天的大鸨已接近成鸟大小,体重至少三公斤以上,小大鸨已经学会了短距离飞行,吃饱喝足之后也不忘联系振翅,练习飞翔。
(宝宝练习飞翔) 突然之间草原的天发生了巨变,乌云滚滚,漂泊大雨倾盆而下,几分钟之后乌云消去太阳再一次露出。 (在大自然中,要学会面对,与妈妈一起面对暴雨)
今天不知为什么总是感慨万分,看着大鸨从嗷嗷待哺到展翅飞翔,就像自己的孩子突然离开自己要远行似的,心里酸酸的。小大鸨已经学会飞行,在不久的将来它就要离开这片草原,开始新的生活,天空才是是鸟儿翱翔的天堂!
由于工作的关系,8月没有去成,9月份大鸨开始集群,又回到农田附近采食一些谷物和植物种子,为今年的迁徙做准备了。
(集群准备迁徙的大鸨们) 后记:
草原过度开垦和过度放牧,使大鸨丧失适宜的栖息地。农业机械和农药的大量使用,直接威胁繁殖期的大鸨、鸨卵及幼鸨。人类各项生产活动干扰,间接影响鸨的繁殖。过度捕猎,引起数量减少。迄今为止,焦翔辉影详细记录了大鸨在阿勒泰前山地带的繁殖。拍摄鸟类繁殖的片子,一定要注意鸟类的感情。今天,作者发上来的这些图片,并非为时已晚,而是恰恰考虑到了鸟类的感觉和保护意识。拍摄鸟类繁殖的图片,我们还是要“讲究”一点,这时候拍摄的图片不宜讲究多么多么的完美(而这组图片也足见作者之功底),一定要注意鸟类的情绪,以及环保和保护的问题。“功夫在诗外”,就是这个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