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PP 下载 六只脚

查看: 5414|回复: 2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聊聊] 大家来谈谈"深圳磨房"与"北京绿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9-4 22:03: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以转贴来抛砖引玉)从上世纪90年代,中国户外从萌芽状态走向发展期,伴随着互连网的发展普及,更多的年轻人以网站和论坛的形式自发学习参与户外运动。到目前为止,如果从人数及影响力方面来讲,综合性的网站可谓是北有绿野,南有磨房。

北京绿野网站起初由咳嗽等人发起创建,迄今已有7年多的历史,基于户外运动的各种形式,从无到有,给北京地区的户外运动爱好者提供了一个信息交流平台。随着人数的增加,影响力也某种程度上在国内众多网站中具有较广的影响。深圳磨房的发展也有六年的历史了,影响力以深圳为中心,主要辐射到广东地区甚至周边地区,一段时间内,在阳朔的驴友都以磨房的网名对号,甚至有人以磨房的来头和当地人砍价或其他。磨房的注册者据闻有5、6万之多,绿野则要少一些。

这两个网站的共性是,都是民间户外爱好者自发创建维护的一个网络平台,因为某种程度上的公益性质,不带有俱乐部或公司赢利性质,也不带有官方网站的行政风格,基于两座城市在经济、户外爱好者的基础,就一步步发展为颇具影响力的网站。尤其是北京和深圳,在思想观念和经济基础上,两座城市都拥有大量的年轻的有一定经济基础的户外爱好者基数;本身这两个网站的制作风格、技术特点,也吸引和稳定了自己的网友人群。那么可以总结为:网站的稳定性如这几年都坚持了下来,户外内容的综合度比较全面,不仅仅只限定一两个单项如高端登山和攀岩,参与有灵活性而不象商业公司和俱乐部有比较强的功利目的,起步时提供的信息可参考度比较好,着眼于本土城市因此方便网友自发联络组织活动,等等。

在网站的制作风格上,基本都以各类户外运动的论坛为主体,并将积累的精华文章进行分类存成文摘、基础资料库。从具体内容大样上来看,除一些具体的旅行穿越、计划相约、户外摄影比较类似外,在运动形式上,磨房多了一些特有的运动如滑翔飞伞,潜水帆船,而绿野有一些北方条件下的运动如滑雪等。

从发表的文章角度上来比较,磨房整体的帖子数量略多,我认为其整体文字略为细腻一些,磨房涉及的层面更广如环保和公益主题,而绿野基于北京更好的攀岩基础,在登山攀岩方面有自己的所长。

从管理风格上讲,磨房有相当多的链结,有赞助商广告、公益广告和其他各类自然主义的网站,而绿野在此表现的极为保守,比如没有任何商业广告,没有任何其他网站的链结,在对于个人主页的鼓励方面,绿野则设置了一些个人集成的专栏,有些专栏作的技术性比较强,尤其登山攀岩方面,另外则整个版面显得清纯一点等。而磨房没有在个人专栏方面作出动作。绿野网站帖子管理也相对比较严格,对于略带偏论坛主题的帖子,控制得较多。而磨房网站的论坛形式,从运动分类逻辑上比较简单,发帖的内容,帖子的风格,显得要略微集中;绿野更多是一种聊天风格,有东北、北京的一些幽默风格,不过有时也多了一些北京式的拐弯损人;磨房常常一个帖子跟的很长,前年的老帖子翻出来都有可能,这一点作事习惯有点类似日本网站的论坛,在对主题的讨论上显得更细致一些。

在社会关怀力方面,磨房除了的每年自助的“磨房百公里”活动以外,在公益助学、环保关注方面,基本走出了网站的交流形式,而操作了不少的对社会和对驴友有益的具体活动,如广西、青海的校舍翻新和建设,这种自发参与公益、志愿服务的活动能力也是非常值得推崇的。而绿野在此方面没有大的动作,大多还是拘泥于网友内部组织的小型活动,而主题也基本是旅行、探险等个人体验的内容。

如果要比较两个网站的风格、内容和特点的不同,那么也不能脱离网站背后人群的城市背景、文化背景和经济基础等条件。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笔者认为:

1、经济基础的不同:

相对来讲,深圳作为全国平均收入最高的城市,本身也是一个年轻人的城市,所以在人群基数和经济收入方面有自己的优势。北京作为北方城市,因为首都的身份略好一点,但比深圳还是要低一点。就实际的例子,比如西藏登山节上,来自深圳的山友几乎每次都是最多的,大家喝酒夸张闹笑的时候嚷着包机,2003年有一次深圳山友比例竟高达50%。所以,深圳的驴友相对来说在支出上要平和一点,而北京的户外圈子,更注重自理。所以,北京绿野的活动多为小范围的、朋友式的组合。

2、人群背景:

深圳是一个多元化移民城市,磨房云集着是来自东北、西北、西南、华南等各地背景的青年,所以磨房里的户外圈子,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某种程度要宽松一些,包容性更强一点;而多数驴友都因父母不在身边,深圳高压力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使得心理更紧张,自己更要掌控自己的行为,是一种平民式的自由式的融合;另外,对时间控制、规避风险更看重一些。

而绿野人群分布面略微单薄一点,大多人数来自北京本地或者黄河以北的北方地区,相对来说北京的工作节奏和精力压力都要小一点,这也给北京涌现一些技术出色的岩石高手提供了基础。因为北方便利条件,绿野网友对于冰雪项目的参与也要更多。

3、社会文化背景:

磨房关注的层面和视野更开阔一些,但在一些风险度大的项目上,韧劲也要弱一些。比如攀冰攀岩的风气,技术登山的探索等,绿野虽然网友总人数略少,但这方面就显等更突出一点。而深圳特区在商业经济上的更为开放,政治意识形态略微淡化一点,所以深圳对西方公民准则系统接受得更多更快、更好一些,磨房乃至深圳户外圈子的公益性思维和行为也就显得更有声势。一些比较新的如滑翔等项目,磨房参与的也要多一点。

对于商业活动和商业参与,深圳更显得象一个自由经济的局面,商业化程度更高,所以磨房对于商业活动的接受程度比较深,在态度上也显得比较自然和理性。而北京绿野,某种程度上在拒绝商业化,整个网站更象一个校园性的专业学科杂志。所以磨房的网友一般兴趣转移大或比较广,专业或职业投入某项运动的人相对少一些;而绿野的不少网友对攀岩、登山等,则更要投入一些,玩的深入一些。从而,磨房的帖子相对发散一些,但更包容一些,而绿野的帖子则相对钻研一些。

总之,即使最早的创始人大都淡出,一些“名人”“高手”“高人”因各种原因驻足的很少,象王石、MH、旗云的等;但这两个网站,集中了两个城市里青年一代中相对有特点的一群人,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可谓是两个城市的户外形态的代表。不能说孰优孰劣,因为每个年轻人,尤其那些刚刚进入户外圈子的人们,还有那些形成自己交往兴趣圈子的“老人”们,都以这网络平台体验自己户外的乐趣,这已经足够了。而有时也多少有一种“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的味道。网站中的注册者也是象个小社会,偶时有一些波澜。

绿色的荒野,冰冷的雪山,驴友的勤奋拉磨旅行——行走着,思索着,有所为着,这恰恰是两个城市中青年的青春姿态……

点评

学习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9-14 18:28

评分

4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14-9-4 22:29:59 | 只看该作者
好文字,先顶后看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4-9-4 22:30:0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4-9-4 22:30:19 | 只看该作者
这样的文字放到灌水可惜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4-9-4 22:32:27 | 只看该作者
这一说倒让我想起来了,绿野没有自己的户外品牌,例如绿野百公里。每年筹办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4-9-4 22:38:51 | 只看该作者
分析的比较到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4-9-4 22:45:19 | 只看该作者
绿野,某种程度上在拒绝商业化,整个网站更象一个校园性的专业学科杂志。//北方人搞经营多少不如南方开放、彻底。是不是性格使然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4-9-4 22:45:58 | 只看该作者
或者说从一开始的思路就不是做商业,而是后来半路慢慢转换了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4-9-5 11:58:56 | 只看该作者
说得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4-9-5 11:59:24 | 只看该作者
说得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