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楼主 |
发表于 2014-9-8 00:42:00
|
只看该作者
3
时间过去800年,中国经历了大唐盛世,而古共国好像被历史遗忘,默默无闻了800年。这一天,正是宋仁宗天圣年间,一位中年汉子挑着一副箩筐,后面跟着一个十几岁的孩子,从河北来到了苏门山下的百泉。父子俩靠打柴为生,后来置买了几亩薄田,盖了几间茅房,才算安顿下来。
这个孩子名叫邵雍,字尧夫,号苏门先生,谥号康节,后来成了宋代著名理学家,在中国易坛上独树一帜,创立了百源学派。
邵雍出身书香世家,他们父子就是冲着孙登来的。尽管生活很拮据,精通文字学的父亲还是给邵雍一定时间来学习。邵雍自幼聪颖,虽家境贫寒,但学习刻苦。当时共城的县令叫李之才,师承陈搏,精通易经,深知图书象数学中的奥妙。他常深入民间,访贫问苦,这天来到苏门山下的邵雍家,见邵雍家境贫困却能勤于耕读,孝顺父亲,且长得眉清目秀,有儒雅之风,待人彬彬有礼,有孔门之度,遂收之为徒,授之以《陆淳春秋》、《伏羲八卦》、《六十四卦图像》等书,叫他循序渐进,务求精通。自此,邵雍冬不炉、夏不扇、夜不安席、日不再餐者十数年,探幽索隐,妙悟神契,寻求易经的奥妙。他依据《易系辞上》“君子所居而安之,易之序也。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的意思,命其居曰“安乐窝”,又按星图方位命东陪房为“天根”,西陪房为“月窟”,在堂后建楼藏书,名“皇极阁”,依山筑洞曰“长生洞”。他“夏住长生洞,冬居安乐窝”,在这里构思拟订了《皇极经世》和《击壤集》的篇目和纲要,并且已经写了大部初稿,
庆历六年(1046)冬,邵雍因老师的去世万分悲痛,又因生活贫困身体虚弱而疾病缠身,为了治病他来到了东京汴梁,结识了不少当朝大臣。当时的开封已是一个繁华的都市,思想开放,学术活跃,让邵雍大开眼界。他觉得应出去走一走,深入了解易学各派的特点。等他病愈回到百泉后,游历了齐、鲁、宋、郑诸国古城,跋涉了黄河、淮河、汾河、汉河等流域,对自然的亲近,使他更加深刻理解了道之所在。
为了丰富自己的学识,邵雍在百泉开办了书院,取名“太极书院”,广招弟子,进行授课。邵雍还聘请富弼、司马光做讲师,张载、程颢、程颐为学侣,与此同时,名流学士、达官贵人也经常来到百泉,与邵雍探讨问题。一时,百泉湖畔名士云集,苏门山上高朋满座。北宋哲学家、理学奠基人周敦颐,晚年染病辞官,在家开办学馆,“常游苏门,与康节先生阐先天、剖太极,作通书四十篇。”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理学家程颢、程颐兄弟,也常到苏门拜访邵雍,“每见康节退辄叹息,以为内圣外王之学”。
宋代的理学也称道学,是儒家哲学思想的一支。邵雍作为北宋理学创始人之一,根据《易传》关于八卦形成的解释,参杂道教思想,组成他的哲学观点。他认为宇宙的本源是“太极”,也即“道”“心”,是永恒不变的,而天地万物则皆有消长,有终始。他的“先天八卦图”,可以推测自然和人事的变化。程颢向邵雍请教生命的问题,问:“卦像可以推断出生命的长短始终吗?”邵雍回答:“可以。”程颢又问:“那么人的最长寿命是多少?”邵雍答:“120岁。”颢问:“那么马牛、猫犬、燕雀的寿命呢?”雍答:“牛马30岁,猫犬12岁,燕雀6岁。或者可以多一些。”颢又问:“你测这些寿命时,是观其行色,还是以其生辰推算?”雍答:“先知其生辰,再观其行色,才能准确。”程颐为了和邵雍交流方便,还在百泉附近的程村开办学馆。一次他问邵雍:“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当作何解?”邵雍答:“它山之石应为粗劣坚硬之石,这样才能使玉光亮。就像君子与小人相处,小人狡诈阴险,君子必须小心谨慎,才能不犯错误。”他们相互切磋,相互交流,使宋代理学逐渐成熟。
在稍后的时间里,大文学家苏东坡来到了百泉,可惜邵雍这时已经移居洛阳,并且已经去世了,无缘相见。苏东坡登上了苏门山,作《啸台》五言律诗一首:
高士隐苏岭,平台留至今。峰峦相掩映,松柏共阴森。自是甘潜迹,谁言竟陆沉。喜观三绝易,时鼓一弦琴。作炭人能识,投河怒不侵。当年居土窟,素志乐山林。阮籍闻长啸,嵇康愧夙心。谷岩悉响应,鸾凤比声音。信是江沱咏,诚非泽畔吟。我来重游览,清风逼尘襟。
苏轼在诗中歌颂了孙登隐居苏门的高尚品德,赞美了百泉的优美风光,还留下“苏门山涌金亭”六个大字。这时的苏东坡刚从黄州回京任职,刚经历了一场政治上的风波,目睹孙登啸台遗址,遥想当年嵇康、阮籍的遭遇,怎不感慨万端?在他的诗中,一下把800年前的魏晋风度拉了回来。但他像嵇康一样,并没悟到做人的真谛,而是锋芒毕露,在官场上一贬再贬,最后客死在常州。
真正使宋代理学在北方发扬光大的,是元代几位政治家、教育家。他们是姚枢、赵复、窦默、许衡等人。这时的中原已经成了杀戮的战场,天下大乱,战火频仍。姚枢他们大都经受了战争的蹂躏,后蒙古军招纳贤儒,随朝做官,又不甘官场的民族歧视,便辞掉官职,来到共国的百泉湖畔,开办起了百泉太极书院。他们在院内建立先贤祠堂,内祀孔子及宋儒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邵雍、司马光、朱熹等,一时,百泉成了我国北方理学的重要渊薮。书院培养出的姚燧、白栋等人,都成了国家的重臣和有影响的人物。
与此同时,河北名儒王磐也来到百泉,开办学馆,长达30年之久,弟子受业者甚众。其中的王恽、刘庚后来都成了元代的政治家、文学家、诗人。
和苏东坡一样,在稍后的日子里,又一位著名的书画家赵孟 来到百泉,由于他是宋赵遗孙,出来做官既受蒙古人的歧视,又遭到汉人的鄙视,内心十分矛盾。他到百泉,看到孙登隐居的啸台,邵雍著书的安乐窝,姚枢等人创办的太极书院,不知作何感想。他一定很矛盾,又很羞愧,所以没有留下诗文,只是应朋友之邀,写下四通石碑。目前只有一通《重修玉虚观碑记》收藏在百泉碑廊。还有一通《盘谷序》碑,据考证,此文原写在一幅黄绫上,是济源盘谷寺的镇寺之宝,后流落民间,民国年间被共国人购得,遂摹刻于石,献赠于此。
共国注定要和朝代的更迭有关,和祖国的苦难做伴。它是国家灭亡国君流放的栖息地,是文人名士躲避政治风云的隐居处,是思想家、教育家著书立说、传经授业的理想场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