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PP 下载 六只脚

楼主: 馨雨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游记攻略] 【重庆火龙户外】—6个人的户外狂欢—穿越老瀛山[作业贴]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4-9-12 23:11:52 | 只看该作者
   陡峭壁立的手爬岩,为沄丰水库向上第一险。由于其岩石陡峭以前只有岩石上的一个个小孔可以让人徒手攀爬而得名。现今在以前手爬岩的旁边开凿了一条小路可以上山。不过我相信你如果走到这儿还是愿意徒手攀爬而上,领略那瀛山之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4-9-12 23:12:31 | 只看该作者
   在来到这处摩崖石刻处驻足良久。在离开时还对邑人罗春堂题,吴丹泉书部分专门作了照相留影。回来后查阅了一些关于两位古人的资料从我查到的资料大致了解了一下这两位。
         綦邑举人罗春堂,罗星是綦江首部县志的主编,他乙酉岁(即道光五年,公元1825年)辑修县志。罗春堂曾在白云寺攻读诗书,寺前两块状似犀牛、令牌的巨石上,尚有罗题写的“凌云”、“承露”四个大字,笔力遒劲。綦邑举人罗春堂作《祭文》、《樸園湛夫子雑録》诸篇。特别是罗春堂著《樸園湛夫子雑録》中,收录了他与湛朴园间交往的诗歌作品,反映出两个家族间的世好情谊,是实录清代川黔湛氏祖先文化修养、人格魅力、艺术品味和生活情趣的珍贵资料,其它川黔湛氏尚未发现这样的记载,犹显珍贵。
        将名儒罗星所撰之文书写镌刻石壁存世的太学丹泉吴世禧,也就是当年这座吴姓寨子的主人。吴世禧也是太学的学子,算个读书人。吴姓的綦江始祖于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由今湖北麻城县孝感乡迁住綦江老瀛山地方,落脚红岩坪瓦屋(小地名)的。吴氏艰苦创业,多年繁衍,终成綦江三角地方的望族。据《吴氏族谱》记载:吴世禧,字舟(丹)泉,嘉庆壬戌年(公元1802年)出生在小石坝。三弟兄(世宦、世樊、世禧)同居一处,天伦甚笃,三兄弟仗义疏财,喜救人于难。嘉庆十九年(公元1814年)连旱三载,饥民死者枕籍于路,三兄弟施棺材一百余付,请人收殓;又十六年,三角塘水灾,房屋倒坏,三兄弟即着人运米分救;两次修打虎庙桥,又捐银百余两,并捐修侧近孔道数百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4-9-12 23:13:0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馨雨1 于 2014-9-14 01:58 编辑

人间仙境,让你感受行走在九天之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4-9-12 23:13:32 | 只看该作者
     天成庙即“天神庙、天成大庙”,位于海拔1354米的老瀛山主峰附近。天神庙曾为川东南最大庙宇。明朝初年,不知是何方神圣在这个孤峰绝顶上建了一座庙宇,取名马脑庙。据说,当年马脑庙香火旺盛,尽管路途遥远,充满艰险,但一年四季信男善女络绎不绝。据当地老人讲,最初的马脑庙只有一个殿堂,几尊神像,一个住持。因为寺庙在山顶之巅,前来进香的人也寥寥无几。清朝乾隆年间,綦江境内数月大旱无雨,疾病横行,方圆数百里的百姓生计维艰。这年秋天,外地一个叫朱元道的道士周游到马脑庙,见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中,便在天神庙摆神台,施神水普救众生,消息一传开,前来马脑庙求神水治病的庶民百姓络绎不绝,给往日冷清的寺庙带来了蓬勃生气。说来也巧,到了第二年,綦江大地普降甘露,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们相信这是朱元道施法所得,“此乃天神之德,天神之灵。”四方百姓,对此深信不疑,到后来人们就把马脑庙改成了天神庙。人们相信“人有诚心,神有感应。”,一些人们“同结善缘”扩建天神庙,为天神改换金身。得到天神恩赐的百姓,四处奔波,为扩建寺庙募得银米,请来能工巧匠,花了一年多的时间,一座金碧辉煌的天神庙,屹立在马脑山峰上。天神庙由昔日的一个殿堂扩到了上、中、下三殿,一对石狮雄踞山门,守护着寺庙的灵气。从此以后,天神庙香火更加旺盛,信男善女千里之外蜂拥而来,庙里的道人也由当初的一个,增加到了八个,朱元道成了庙里的住持道人。朱元道率众道士在马脑山上开荒种地,勤劳耕种,静心修炼。几年后,还购置了庙产数十余亩。天神庙也不断扩大,很多道人慕名而来,当时的人气胜过了老瀛山西嘴上有着悠久历史的白云观。天成庙于道光十四年遭到火焚。天神庙创建时代久远,传说、典故颇多。有人说是遭到雷击起火,另一种说法是清道光初年,川北一个被通缉的抢劫杀人犯,亡命天涯时流窜到了老瀛山深处的天神庙,这罪犯穷凶极恶,杀死了住持,换上道装,霸占了寺庙。这个抢劫杀人犯,秉性难移,在天神庙的观音堂足下,挖了一个地下室,在观音神像前布机关装上翻板,凡是前来观音堂进香还愿的妇女,只要有几分姿色的,都被他用机关将其劫进地下室里,供他蹂躏。被糟蹋蹂躏的妇女不计其数。天神庙也由此蒙上了一层阴影,让人们敬而远之,引起极大民愤。纸是包不住火的,到了第二年夏天,在一个月明星稀的晚上,綦江知县亲率百余名士兵,爬上马脑山,把天神庙围得水泄不通,生擒活捉了这个十恶不赦的通缉犯。因为擒捉罪犯时士兵伤亡惨重,知县大人一怒之下,下令火烧天神庙。一把大火,染红了马脑山,天神庙也从此成了马脑山上的废墟。但寺庙前那对雌雄石狮仍屹立在山门前直到现在。在天神庙废墟上,现在仍然可以看见1.8米见方的石刻太极图,还可以看见长40米、宽25.7米的庙基等遗迹。由此可感受“天成大庙接雷霆,宏钟惊破万重山”之说的真实。天神庙被烧毁后,到如今上面修建得不伦不类,从外面无法看到道庙的身影。只有曾经道庙遗迹在大山中述说着它曾经的辉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4-9-12 23:14:08 | 只看该作者
老瀛山风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4-9-12 23:14:41 | 只看该作者
老瀛山风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4-9-12 23:15:16 | 只看该作者
    每每路过清澈的溪流,犹如看到婀娜的少女般总是让我陶醉。总是希望可以通过相机定格她的柔美,但却忘了她的最美是哗啦哗啦,永不停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4-9-12 23:15:50 | 只看该作者
   我国制碑的俗习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碑的出现,当时的碑,如宫馆中的测影碑,宗庙中的系牲碑,墓旁的下棺碑,都不刻文字,后来有人刻上相应的文字,就逐渐形成各种碑文。 碑和碑文的种类我国从汉朝以后,刻碑的风气逐渐普及,几乎处处可碑,事事可碑。有山川之碑,城池之碑,宫室之碑,桥道之碑,坛井之碑,家庙之碑,风土之碑,灾祥之碑,功德之碑,墓道之碑,寺观之碑,托物之碑等。前人实行,后人效法,中国的名胜古迹,竟形成独特的“碑石林立”的民族特色。因此,碑文竟成了使用范围极广的实用文体。每一块碑也都述说着一段历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14-9-12 23:16:25 | 只看该作者
在路上我们感受不一样的青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14-9-12 23:16:53 | 只看该作者
在路上我们感受清草红花的芬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