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来到这处摩崖石刻处驻足良久。在离开时还对邑人罗春堂题,吴丹泉书部分专门作了照相留影。回来后查阅了一些关于两位古人的资料从我查到的资料大致了解了一下这两位。
綦邑举人罗春堂,罗星是綦江首部县志的主编,他乙酉岁(即道光五年,公元1825年)辑修县志。罗春堂曾在白云寺攻读诗书,寺前两块状似犀牛、令牌的巨石上,尚有罗题写的“凌云”、“承露”四个大字,笔力遒劲。綦邑举人罗春堂作《祭文》、《樸園湛夫子雑録》诸篇。特别是罗春堂著《樸園湛夫子雑録》中,收录了他与湛朴园间交往的诗歌作品,反映出两个家族间的世好情谊,是实录清代川黔湛氏祖先文化修养、人格魅力、艺术品味和生活情趣的珍贵资料,其它川黔湛氏尚未发现这样的记载,犹显珍贵。
将名儒罗星所撰之文书写镌刻石壁存世的太学丹泉吴世禧,也就是当年这座吴姓寨子的主人。吴世禧也是太学的学子,算个读书人。吴姓的綦江始祖于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由今湖北麻城县孝感乡迁住綦江老瀛山地方,落脚红岩坪瓦屋(小地名)的。吴氏艰苦创业,多年繁衍,终成綦江三角地方的望族。据《吴氏族谱》记载:吴世禧,字舟(丹)泉,嘉庆壬戌年(公元1802年)出生在小石坝。三弟兄(世宦、世樊、世禧)同居一处,天伦甚笃,三兄弟仗义疏财,喜救人于难。嘉庆十九年(公元1814年)连旱三载,饥民死者枕籍于路,三兄弟施棺材一百余付,请人收殓;又十六年,三角塘水灾,房屋倒坏,三兄弟即着人运米分救;两次修打虎庙桥,又捐银百余两,并捐修侧近孔道数百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