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快乐的自由人 于 2014-9-13 22:35 编辑
库布齐沙漠简介 “库布齐”为蒙古语,意思是弓上的弦,因为它处在黄河下像一根挂在黄河上的弦,因此得名。西、北、东三面均以黄河为界,地势南部高,北部低。南部为构造台地,中部为风成沙丘,北部为河漫滩地,总面积约145万公顷,流动沙丘约占61%,形态以沙丘链和格状沙丘为主。
库布齐沙漠是中国第七大沙漠,也是距北京最近的沙漠。西、北、东三面均以黄河为界,地势南部高,北部低。南部为构造台地,中部为风成沙丘,北部为河漫滩地,流动沙丘约占61%,长400公里,宽50公里,沙丘高10—60米,像一条黄龙横卧在鄂尔多斯高原北部,横跨内蒙古三旗。形态以沙丘链和格状沙丘为主。
库布齐沙漠位于黄河南岸,其北是黄河,再往北是阴山西段狼山地区,其沙漠来源,可能有三:来自古代黄河冲积物;来自狼山前洪积物;就地起沙。鉴于库布齐沙漠的沙丘几乎全部是覆盖在第四纪河流淤积物上,因此,沙源来自古代黄河冲积物的可能更大些。不管是哪一种沙源,都为这里形成沙漠准备了物质基础。自商代后期至战国,气候变得干冷多风,使沙源裸露,并提供了动力条件。因此,可以说,库布齐沙漠应是在此期间形成的。这一时期古文化遗址和遗物的罕见,也说明这个时期的生态环境是很恶劣的。陈林芳在荒漠地貌讲义中提出:荒漠形成,取决于自然与社会两方面的因素:自然因素主要由气候、地质、地貌三个因素作用;社会因素,主要是人为活动破坏草原和森林植被导致平衡失调。库布齐沙漠地区,虽然在白泥窑文化、庙子沟文化期遗址较少,但到了阿善文化及其之后的永兴店文化,大口二期文化和朱开沟文化期,遗址却是很多的,反映了人口也有一定数量,它对于库布齐沙漠的形成,自然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似可说,库布齐沙漠的形成,自然因素是主要的、基本的;社会因素是从属的、辅佐的,只起促进或延缓作用。 8月下旬北京凯乐队骜翔户外发帖定于9月5~7号去库不齐沙漠穿越,去年4月份跟大家去过一次,在南菜园子大哥的邀请下安排好各项工作开始报名。准备买往返火车票。5号下午2点40分坐上去北京的火车,一直在与绿野之家群的朋友们聊天,大家很热情的告诉我下火车怎么倒到德胜门集合地点,在此表示感谢。经过几趟倒地铁线路到达积水潭,上地铁后正不知怎么走的时候遇到一个背户外大包的帅哥,他直接就问你是自由姐吗?我说是呀,你是?我是天行客。
夜幕降临,8点一行50人准时出发
一路大家说说笑笑,不知不觉已经进入午夜,这时已经进入河北与内蒙交界处,为了大家的安全到检查站所有大客车必须停止行驶,早上5点开始放行,有在车上睡的,也有在车旁边扎营的(这就是户外人)。 清晨的阳光洒在大地上,沿途风景映入眼帘,过了包头外面飘起了小雨,一直到下车,小雨都在不停的下,这对于走沙漠来说也是好事也是坏事。好事是没有阳光的暴晒,坏事是目标方向不明确。大家简单吃些食物准备向沙漠进军
无论什么天气都无法阻挡户外人行进的步伐,大家冒着小雨经过一大片树林,走进了的沙漠边缘,由于雾气太大看不到要找的标志物---祭坛,天气晴的时候老远就可以看见。我们跟着领队继续往前走,不过还是边走边嘚瑟拍照 ,这次看到的沙漠绿化带很多,绿色植被也不少了
这次沙漠穿越年龄最小的
下午约五点左右我们第一梯队到了祭坛,祭坛上大雾弥漫,小雨还在下着,由于怕相机打湿这里照片很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