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PP 下载 六只脚

查看: 6968|回复: 3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也要T恤----------参佛宜丰洞山普利寺 采摘水果之王猕猴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9-21 15:50:2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阵风! 于 2014-9-21 22:15 编辑

  洞山位于江西省宜丰县北部。
  洞山是中国佛教曹洞宗祖庭,为创始人良价大师驻锡之地。
  曹洞宗天下闻名,弟子遍及世界,早在公元840年就有日本瓦室能光、朝鲜利严等和尚在洞山长住,使曹洞佛法传入日本及朝鲜。现在,曹洞弟子在日本就有千万之众。
  洞山,不但是佛教曹洞宗祖庭,且是一处集佛教文化、自然生态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洞山景区处于原始森林内,古木参天、藤蔓环绕、飞瀑鸣泉、鸟翔兽走、景致美不胜收。景点20余处,有普利寺、价祖塔、苏辙诗石刻、木鱼石、七仙桥、千年罗汉松、石上楠、逢渠桥及夜舍山、红木埚、牛头山、经坑等多处佛塔林。
  雄伟的山门上有已故佛教协会原会长赵朴初老先生亲题“洞山禅林”四个金字,洞山山清水美,代代出佳人,画壁娘娘沐洞山溪泉,如芙蓉出水,深得皇帝宠幸,因此,洞山溪泉被誉为美容之神水。到洞山来参观,看佛光、沐洞山之灵气,定能逢凶化吉,遇难吉祥,事业发达,事事顺遂。
  我们一行3车15人自驾,在美女领队思雨的带领下于周六(9月20日)前往中国佛教曹洞宗祖庭洞山参拜。

2#
 楼主| 发表于 2014-9-21 15:55:5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阵风! 于 2014-9-21 15:56 编辑


  洞山普利禅寺始建于唐咸通中期,几经兴废,1988年重修。寺庙占地面积6806平方米,为曹洞宗祖庭。建有"大雄宝殿、昆灵殿、僧寮、藏经阁"等,总面积996.6。2010年8月再次进行了修复工程,在寺院中轴线右侧,洞山禅修中心也基本营建完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4-9-21 16:08:1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阵风! 于 2014-9-21 16:12 编辑

  我们进入山门,一路上行,首先来到了传说中的逢渠桥。    逢渠桥位于洞山百步岸以上300米处。该桥建于宋绍圣五年(1098)。系同安张仲舒之妻雷四十三娘与其子裕禧用拾稻穗之积蓄捐资,为纪念良价禅师于此悟道而建立。此后,当地的张雷两姓人丁兴旺,人才辈出,雷四十三娘嫡玄孙官至左丞相,且在本族内无诉讼,故有捐建洞山逢渠桥得福荫之说。
  该桥拱券以7个纵向单券并列组成,每券花岗石11块,77块矩形石排成7列,组成承重拱板,每列纵向与横向石缝皆相通。拱肩立有2个石雕武士为护桥神。桥全长15米,桥面宽 4.7米,桥拱净跨4.2米,拱矢高2.1米,矢跨比21,属陡拱。桥面底部石拱上刻有建桥年月及捐建人、主建人名等。其"逢渠桥"三字,是当时县令钱鍪根据良价初来洞时,在此涉水相逢身影所作的《逢渠偈》而题写的。200210月在桥上建了仿古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4-9-21 16:21:4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阵风! 于 2014-9-21 16:23 编辑

  逢渠桥,建于北宋绍圣五年(1089),它的空间跨度虽然只有4.2米,但是它的时间跨度是整整十一个世纪。目前江西省内仅存尚未遭劫的三座宋代石桥之一。“纵向单卷并拱”、“无铰拱结”和“无浆干砌”三大工艺特色,足以令当代莫及。游人只要跻身桥底,可以分明地数清全桥77块石块,怎样排成7个单拱,每排单拱怎样由11块石料卷成一拱。路对路,缝对缝,棋格了了,严丝密缝。拱侧东西各有一信土和掌作揖,一脸虔诚,张扬着捐建者的个性。        不幸的是,哪位天资聪慧的开发大师,在佛教徒头上做了顶“道士帽”——逢渠桥变成“风雨亭”。变成风雨亭之后的“逢渠桥”,我真怕木头、砖瓦的堆砌掮走了历史经典。       桥的构造颇具特色,桥身用11块石料卷成一个单拱,共77块矩形石块组成七个单拱,七个单拱排成7列,又组成一个大的承重拱板,每列纵向与横向石缝都相通,像是棋盘格一样。拱肩上面有2个石雕武士为护桥神。石块与石块之间采用“无浆干砌”法,没有用桐油石灰勾缝,也没有用糯米胶粘,也没有榫卯相连,就像搭积木那样,靠相互的摩擦力支持着。

  拱肩立有2个石雕武士为护桥神。桥全长15米,桥面宽4.7米,桥拱净跨4.2米,拱矢高2.1米,矢跨比2:1,属陡拱。桥面底部石拱上刻有建桥年月及捐建人、主建人名等。其"逢渠桥"三字,是当时县令钱鍪根据良价初来洞时,在此涉水相逢身影所作的《逢渠偈》而题写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4-9-21 16:27:08 | 只看该作者
  “逢渠”就是“与他相逢”的意思,相传当年良价禅师从吉安回到宜丰,在这里涉水渡过山溪时,忽然看见水中倒映着自己的影子,顿悟到“当不是渠,渠不是汝”的真正含义。于是,写下,一首《逢渠偈》,“切忌从他觅,迢迢与我疏。我今独自往,处处得逢渠。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应须恁么会,方得契如如。”大师在水里看到自己的身影就得到了禅的真谛,认为“人有知觉,有情欲,只要脱离了生灭的概念,就能达到无我、忘我、六根清静的境界,无烦恼,无苦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4-9-21 16:31:17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对桥上所刻文字都挻有兴趣。看,他们正在指点一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4-9-21 16:34:3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阵风! 于 2014-9-21 16:35 编辑

  再上行,来到了木鱼石。
木鱼石位于逢渠桥西南80米处,崖畔上有一块硕大的黑石,宽3.3米,高2.6米。一头高隆,一头低凹,以其形似木鱼,叩击顶端能发出剥剥"之声而得名。
  相传,良价在洞山广为接引学徒,使世人纷纷信奉佛教,这可激怒了铁拐李(属道教)。他来到洞山要见住持,但不巧良价正在讲经论禅,不可打扰。于是铁拐李在殿外大声喊叫,要良价出来回话。吵闹声惊动了良价大师,他一出殿就认出了来者,说:"原来是你这八百年的不死鬼!"铁拐李接口道:"那么你就是五百年的败家精,我要叫你今日就败"。他当即抛起铁拐,良价见拐杖化成一座山丘,直往头上压来,用佛指轻轻一弹,那山即被定降在寺院右侧,成了"拐棍山"。有来无往非礼也,良价随手将木鱼掷了过去,铁拐李见状逃遁,木鱼落在离寺一箭之地,化成"木鱼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4-9-21 16:38:50 | 只看该作者
  银瀑飞练。在逢渠桥上游的50米处,有一处近10米高的瀑布,水流跌落在直立的陡壁之下,形成了银瀑飞练的胜景,真如"白练挂幽谷,银帘抖玉珠"。每当晴天的正午,阳光直射瀑面,映出一道七色彩虹,人们称为"佛光"。
这是瀑布潭中的木化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4-9-21 16:42:4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阵风! 于 2014-9-21 16:43 编辑

  在逢渠桥上游100米的左山处,有一夜合山塔林。该塔林有塔10座。建于1644-1766年间,所葬洞山普利寺30-36世住持僧。普同塔居中,是寺院普通僧人共同归葬之墓塔。塔为(穴下卒)堵坡式,高2.3米,座宽1.2米,底座为金刚宝座式,下二层四方无花饰,第三层刻忍冬壶门。塔身圆柱体,上置莲盘刹座,正反两面都开门。后门下通石砌四方地宫,深3米,长宽各1.5米。塔门凸刻龛座与小碑。上刻“普同塔”3字。其余九塔是灵会承塔、比邱古松塔、履贞德塔、慧芳建塔、无极信塔、碧云珍塔、阗玄性塔、淑耀杲塔、自若真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4-9-21 17:04:05 | 只看该作者

  从塔林下来,迎面是两石夹道,这两石乃传说中的夜合石

  相传该石能昼夜开合,是洞山的关锁,石下有“油盐井”。但因奸僧盗盐谋利,使自动启闭的石关和自动冒盐的盐井失去灵性。

  夜合石上,有苏辙游洞山诗刻。 宋代大文学家苏辙游洞山,留有摩崖石刻诗,诗曰:“古寺依山占几峰,精庐仿佛类天宫。三年欲到官为碍,百里相望意自通。出世佛僧何处著,入群鸟兽不妨同。眼前簿领何时觅,一笑相看丈室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