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水珠的祝福 于 2014-9-24 21:57 编辑
西安这一趟最大的成就应该是完完整整读完了一本书,刘墉的《花痴日记》。这本书是刘墉在莱克瑟丝湖畔的冬日生活记载,以植物为主线,抒发情感与思想。用作者话说“表面上谈的是风花雪月,内里探讨的却可能是爱恨情仇”。
初读前几篇,很有味道,喜欢或者说习惯这种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手法。从我们开始学习写作不就知道好的文章必定表达了某种思想吗?再读几篇,有些枯燥,千篇一律嘛。看个开头就能猜出接下来该赞扬什么,贬斥什么了。更何况作家的思想都较极端偏激,有些对人性的否定让我读着会反感。若不是旅途就带了这本书,很有可能因为这种反感罢读它了。
为了打发候车厅里大把的时间,继续读吧。渐渐不再跟作者抒发的思想闹别扭较真,10个人10种想法,我都不会去曲意逢迎,大家如刘墉又怎可能去逢迎读者?真逢迎了,估计早也就因为庸碌而湮灭了。哪还有机会出这书让我计较?这样也就更加顺畅更加享受地读完整本书。中间除了偶尔再感慨下台湾文人用词的生僻,越读越让我赞叹作者知识的广博。书中涉及植物,动物,物理,地理,心理,艺术,教育,社会。。。。种种知识在书中一一呈览, 有如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讲师给我授课,收获颇丰。以至于觉得前面几篇看得太粗糙,不够仔细,应该是错过了什么精彩的内容。于是返回头又看上一遍。
查漏补缺地读第二遍时,又有新的发现,对作者又多一层敬意。大学时读过他的书,印象中他就是教育家兼作家。原来他还是位画家!书里的插画,有不少是他实际拍摄的,一花一树一景一物。另一些,我以为是借用了别的名家的画作,这次仔细看,下面都注了:选自刘墉**集,或刘墉作。(楼下贴了一些)
他的这本书里还提到九寨沟,对水色艳蓝的赞叹和诠释。正好我也去过,了解过,所以有很高的共鸣感。最共鸣的还是这本《花痴日记》里对花对树,对雪对湖,对雁对鼠,对大自然的热切喜爱。不知道刘墉老师是不是位爱旅行的人,我相信他是。
附图:2013年国庆九寨沟照片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