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40年时间,全球野生动物的数量减少了一半以上。”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全球总干事马可·兰博蒂尼在《地球生命力报告2014》发布会上说,“人类必须选择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和可持续的生活方式,才能避免更多野生动物消失。” 《地球生命力报告》是WWF每两年发布一次的旗舰出版物。它利用“地球生命力指数”这一工具,追踪了1970年至2010年间超过10000种脊椎动物种群规模的变化趋势。 《地球生命力报告2014》显示,自1970年起,“地球生命力指数”中的鱼类、鸟类、哺乳动物、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数量减少了52%;其中淡水物种数量平均下降了76%,平均下降量是陆生物种和海洋物种的两倍。 报告指出,地球上物种的下降趋势比之以往更为严峻,栖息地的丧失与退化是威胁生物多样性最主要的因素。人类对地球资源的需求已经超过了自然可再生能力的50%——需要1.5个地球才能承载目前人类对自然的需求。 “随着经济飞速发展和城镇化水平提高,中国对自然资源的需求持续上升。中国资源生产效率提高已经赶不上人均消费增长速度,‘生态赤字’逐渐扩大。”WWF中国总干事卢思骋说,WWF正致力于通过与政府相关部门的合作,助力中国生态文明建设。 虽然现状如此,报告通过案例分析指出了扭转局势的行动方向。在上海,政府鼓励屋顶太阳能装置在家庭和商业楼宇的应用。在四川和陕西,WWF与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合作推广周边农村社区节柴灶项目,大幅提高灶具燃烧效率,减少碳排放并促进保护区森林植被的恢复。 这些案例证明,只要采取合理措施就可以实现降低生态足迹和减缓生态多样性降低趋势的目标。如果更多公众、企业和政府相关部门做出转变,一个生机勃勃的地球必将重现。 生态足迹计算的是为了再生人类所消耗的资源以及吸收废弃物所需的生物生产性土地和海域面积,生态足迹会将每年科技进步的因素考虑在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