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千多年前的魏晋,当嵇康在刑场上奏响千古绝唱《广陵散》的时候,他不会想到,在他死后的几十年,他那淡泊名利,寄情山水的思想会在千里之外的一个小城宜春得以发扬光大。陶渊明、谢灵运这些山水诗人都各自在赣西这方净土里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
此时此刻,在小城的南郊,有一位叫邓表先的人也终于找到了心灵的皈依。他成为了紫云观有记载的第一位修道者。一千九百多年前,就在这山峰上,他开始了寂寞修行。这是一场一个人的精神盛宴,从此天为被,地做床,青山为友,流水知音。后世的人们向往这神仙般逍遥自在的生活,便将这儿称做邓登峰,并在峰顶建观修行,取名为紫云观。
邓登峰上至今还留下邓真人炼丹用的石臼,一条溪流由此丹炉旁流向东南,流到山脚下的村庄,村民饮用后延年益寿,从此,小村就叫丹溪村。
至于紫云观具体建于何年,又毁于何时,已经无从查考。但据附近村民讲,现在峰顶仍有一块很大的平地,还可见些残垣断壁。山民口口相传,古时候山上有紫云观,建在南庙方向,原来规模宏大,后被老表烧田坎引发山火焚毁。道观道士与老表打官司,据说老表当场写下四句话为己辩护:“正三二月半,点火烧田坎;一阵妖邪风,烧了紫云观”,县官遂判其不负责任。
县官给出的司法解释是:“因为刮了一阵妖邪风,才烧了紫云观的,是你紫云观得罪了妖孽所致,不能怪罪老表。”于是,县官据此免了老表的罪责。用现代的话说,那位当事老表真是太有才了,所以这段有趣的掌故至今为村民所津津乐道。当然,传说归传说,如果现在用火烧田坎引发山火,烧了紫云观山还是要负责任的。
初夏时节,笔者曾随几位文友前去寻找紫云观遗迹。我们从温汤镇的仙巩村进山,走过一段长约五华里的水泥马路,接踵而至的便是由山石铺就的上山小道了。我们沿着小道徜徉行进,一路上溪水潺潺,不时窜出几只鸭子在水中嬉戏。看不尽的茂林修竹,奇花异草让我们满是新鲜与惊奇。约莫走了一个小时的样子,山路却逐渐消失了。没有向导的我们一下子就懵了,在大山里迷失方向可不是闹着玩的。
就在我们彷徨失措时,在草丛深处奇迹般走出一位身背药篓,手持药锄的老者。这样的场景,似乎只出现在童话和神话故事里,让我们恍如隔世,不由地怀疑老人是否为神仙现身。老人微笑着和我们打过招呼,热情地回答着大家七嘴八舌的提问。经询问得知,老人姓彭,祖上世代行医,经常在这一带采药,我们在他的药篓里就发现了当天刚采到的茯苓、杜仲等名贵药材。
老人带领我们走过一段被草丛淹没的小路,并详细指明了进山的道路,然后与我们道别,翩然而逝。笔者脑海中突然浮现出贾岛的诗句———“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此时此刻虽无松下童子相问,却不正暗合那山那人的神秘情境吗?
由于途中邂逅采药老人,这段奇遇令众人疲意顿消。经过艰苦的攀登,中午时分,我们终于在大山里找到了一户人家。主人姓王,老两口已经六七十岁的样子,一个儿子也已经三十多岁了,还没有成家。
在对方的指点下,我们径自朝主峰爬去。孰料越往上走,山路越窄,而且山蚊成灾,呈集团冲锋式地飞过来袭击大家。我们每人都被叮了好几十个包。更为惊险的是,我们竟然看到了好几个兽夹,幸好没有碰到那些兽夹,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山上密密麻麻长着灌木,在灌木之间还有藤萝密布,荆棘丛生,几乎无路可通,令我们不得不半途而返。
回到老人家中,老人的儿子问我们是否看到兽夹,我们才知道兽夹是他装的。据说每年他都能捕到野猪、麂子、果子狸等野兽,一年能卖好几千块钱补贴家用。我们告诉他,这些都是国家保护动物,这样做是违法的,以后可不要再猎捕动物了。况且这次差点伤到我们,真是惊险万分。他一面应承着,一面满是诧异地说道:“真是奇怪,往常从来都不会失灵的啊,这次是怎么了。也好在是失灵了,不然还真的要出大事。”
王大爷告诉我们,半山腰还有一个紫云观。为表歉意,他亲自带我们去。在他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一个只剩两间土屋的小道观,他告诉我们这儿就是后来迁址重修的紫云观。只见大门紧闭,也看不到里面供奉的是哪路神仙,只传说治病很灵验。我想,这应该就是我们要探索的另外一个紫云观地区的历史名人蔺道人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