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青春秋哥 于 2014-10-9 11:09 编辑
这次的爬野长城是一次亲子户外活动,带着你的家人,孩子去户外吧,不仅仅是孩子,也会让你收获多多。
白羊峪长城现在已经形成一个旅游区,这也给附近十里八村的村名带来了商机,也给游人提供了购买各种土特产品的方便。
既然是景区,上山的路自然修成符合游人行走的台阶,孩子们犹如脱缰的野马,走在最前面,看到什么都很新奇,路边人工制作的十二生肖成了他们合影的道具,半山腰的大炮,不知道是后人为之还是原来就有,孩子们很喜欢。半山腰的金佛,景区建成前是没有的,当然,没有佛的山不是那么有名嘛,哈哈,镶嵌在半山腰的金佛你离得很远就可以看到。
台阶一直修到长城脚下,上了野长城,就都是长城的原貌了,经历了多年的风霜雨打,长城上长满了野草、灌木,长城满目疮痍,登上烽火台俯瞰山下,还蛮高的,孩子们激动的寻找着自己家的房子,这段长城依山势而建,有的地方非常陡,需手脚并用才能通过,我们连续翻越了两个烽火台,据说一直走下去,可以走到秦皇岛,绵延万里,我们只见一瞥,每一块城墙砖都写着历史的沧桑,每一条沟壑都记录着劳动人民的智慧,战在垛口向下望,不禁感慨古人的伟大和智慧,遗憾的是时间仓卒,没有去领略神威楼的宏伟,期待下次再见。
京哈高速事故频发,导致我们到达河蟹之乡的时间渐晚,就没有去领略红海滩那壮丽的自然景观,但是,河蟹是必须吃的,什么也挡不住一个吃货的心,哈哈。
附录:
白羊峪长城位于迁安市区北20公里的燕山南缘山脊线上。东起大庄北山的大理石长城,西至四道沟老墩台,全长7000米。它把水关、城堡、烽火台、城墙、敌楼、偏坡和壕堑等集于一地,构成了完整的古代军事防御体系。 白羊峪又称白羊关。白羊关以雄闻名,另有冷口以险称世,并称“雄关险口”。白羊峪关口有白羊河自北向南流过,原有关门横跨在白羊河上,两端与长城相连,称为白羊水关、羊谷关。万里长城有各式各样的关隘,但水关不多,存世的水关更少。白羊水关是白羊河的发源地,水关上下500多米的河道甘泉遍地,是名副其实的水关。白羊水关为双道水城式,至今东岸的临水敌楼楼基尚存。万里长城中这样的水关为白羊峪所独有,复建后白羊水关将成为“万里长城水关之最”。
白羊峪长城共有敌楼36座,分指挥楼、战楼和嘹望楼,大部分保存完好。其中,尖楼、拉楼为典型的指挥楼,在一年一度的春防和秋防中武官吃住在楼内指挥御敌。
在众多敌楼中,水关西侧的神威楼别具一格,是敌楼中的精品。它不像别的敌楼骑在城墙上,而是挂在城墙外侧。神威楼四周墙体用青砖抹白灰泥砌到檐椽下。背面外墙中间开一箭窗,既是通风采光的窗口,又是观察敌情的嘹望孔,还是向敌人发射弓矢、开炮、放枪的地方。箭窗下有2个雷石孔,专门用以发射雷石打击侵犯至楼下的敌人,箭孔与雷石孔成品字形排列,东西墙与外墙结构相同。楼内是一简拱,上方门额上嵌有阴刻楷书“神威楼”三个大字的石质门匾,左上款“游击将军张世忠题”,右下款“万历丙申仲夏吉立”。门券对面宇墙上砌有影壁,下有须弥座,镶嵌一块记事碑。整个神威楼尽管除门窗外没用一根木头,没铺一片瓦,但砖制的仿木结构惟妙惟肖,并且增加了敌楼的坚固程度。
紧挨神威楼东侧是一座木梁架结构中层建筑的敌楼,在众多的砖拱结构中层建筑的敌楼中,此楼独树一帜。楼内四周设有很多壁厨,属典型的“指挥部会议室”,其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在长城中是少见的。
白羊峪长城始建于北齐时均为石砌,宽仅3米。明朝戚继光组织多次加固,重要地段用砖包修,宽度增至5—6米。一般的石城墙主要分布在距关隘较远、易守难攻的地段。房子楼至坑子楼之间的城墙是白羊水关的重要组成部分,却用硕大的毛石干码而成,而且连垛口、宇墙也没有一块砖,历经400多年仍保存完好,其位置设置且如此坚固是个不解之谜。
在东段双侧砖包城墙中,两块石刻界碑镶嵌在城墙内侧墙面上,分别阴刻楷书“东协燕河路西界”、“中协太平路东界”。当时唐山境内长城归属明代北边九镇的蓟镇管辖,而蓟镇下设十二路,分别负责所属路段的长城修建与防守。在筑城过程中,路与路管辖交界处设立石碑。这两块石碑就是燕河路与太平路的界碑。
界碑西段采用灰白色石灰石作城墙和敌楼的基座,界碑以东的2100米采用紫红色大理石作为城墙和敌楼的基座,相接之处红白对峙,十分醒目,这就是万里关山罕见的大理石长城。
大理石长城以东有座盲场墙,当地人称为错城,附近有一座将军坟。传说错城为施工走向错误,致使将军被杀,也有传说错城与谎城功能相同,是迷惑敌人的设置,但均未见史料记载,有待长城学者察证。镇城与神威楼居水关一东一西,形成正反两反面意义的纪念地,一个是功德碑,一个是耻辱柱,进一步显示了白羊峪长城文化底蕴的丰富与深厚。
被当地人称为“马圈”、“阅兵城”的谎城,如今雄姿犹在。它位于水关东侧的制高点上,易守难功,可望而不可及,面积约3000平方米。它一方面用来迷惑敌人,使其误以为是长城的指挥机关,必然集中优势兵力攻之,而又久攻不下;另一方面可集中储存粮草、马匹、士卒等,是白羊峪长城防御体系中的一种独创。
白羊峪长城北侧山坡有两道以上与长城平行的偏坡,上砌下石成“壁立之势”向东西方向延伸,是长城又一道亮丽的风景。当边墙尚未完备时,在局部地区的偏坡和壕堑便作为主要防线;在边墙完备之后,又起到保护边墙的作用。偏坡使攻城时登城的器械难以接近边墙,敌人的骑兵和步兵也很难快速运动,从而有效地保护边墙。在白羊水关北侧低洼的平地上曾有两道壕堑,作用与偏坡相同,20世纪60年代以后逐渐被填平。
白羊峪与冷口、擦崖子等极冲之地互为犄角,《永平府志》曾记载,如果受到外族入侵,必犯白羊峪。因此,白羊峪长城独具特色的建筑设施为抵御外敌构筑了一道行之有效的军事防御工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