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统庙会,又称“庙市”或“节场”。作为一种社会风俗的形成,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和历史原因,而庙会风俗则与佛教寺院以及道教庙观的宗教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它又是伴随着民间信仰活动而发展、完善和普及起来的。庙会曾活跃于中国的广大地区,是真正活着的民俗,很多学者将其称为“中国人自己的狂欢节”。庙会在宜春源远流长,亦是宜春市场形式之一。著名的袁州区慈化庙会,始于唐,兴于宋。慈化禅寺有六殿六堂二十四禅院,占地2000余亩。每年庙会期间,四方香客云集,商贾贸易应运而生,不断形成新的市场。湘、苏、浙、皖商人在此设代办或长期来人从事交易活动。丰城剑邑万寿宫的庙会亦很著名。丰城剑邑万寿宫的前身乃丰城万寿宫,据县志记载:于清康熙初年始建,共一殿二院,正殿八架八十四楹。祭奉晋代“斩蛟治水害,造福于万民”的许逊真人(世人称许仙),历来香火鼎盛。随之而兴的庙会也是热闹非凡。
庙会多为每年一次,带有宗教活动色彩,各地皆有。初为向求神拜佛的善男信女提供食宿服务,供给神香、蜡烛、鞭炮等物品,以后发展成为独特的商品交流盛会。庙会一般是以当地寺庙节日或规定日期举行,时间较长(一至十五天不等)。庙会上交易的品种繁多,主要有:牲畜、竹木、家具、土特产品、种子和日用杂品等。在庙会上,伢人(经纪人)或伢行活动频繁,他们极力撮合生意,故庙会上成交额大。宜丰县此种交流形式的圩市在棠浦、澄塘、新庄、同安等地,流传很久,其中以县城的牛圩规模最大。今仍留存的尚有雷神、娘娘、神主庙会等11起。雷神庙会址,在今澄塘乡雷神村。宋时岳飞部下三名将军病卒于此,后乡人在此修雷神庙,以求农家不遭受旱灾。每年农历八月初一,乡民云集于此,焚香朝拜,唱戏还愿,交易商品。其余,同安的“福主”,天宝的“娘娘”等庙会,均属此类。庙会时,附近乡民带上求神之物及土特产,纷纷赶集,既了结许愿,又交易产品。上高县在新中国成立前,有13个传统庙会或大圩,其中以翰堂马圩、路口大圩和界埠庙会最为热闹。翰堂马圩为农历五月二十五日,以马匹、牛、羊交易著称。路口大圩相传由宋朝抗金名将岳飞在此设圩买马而形成。清代万载人李荣陛在其《路口趁墟记》中生动地描绘了上高路口的庙会情景:“戊午,循视墟所,聚商二三万,牛马别群,如云如荼。耕人颇资其便……”当时路口庙会交易以耕牛、猎狗、山货和旧衣物为主。高安市的传统庙会很多,仅城区一年就有7次。农历正月初二的康帝庙会,三月初旬的肖元庙会,五月十三的摆碗会,七月中旬的灵官庙会,八月初一的万寿宫庙会,八月十五的关帝庙会,八月二十一日的祠堂庙会。高安农村比较著名的有八月初一的黄沙岗万寿宫庙会,三月二十八日和九月二十八日华阳和田南的马会等。在铜鼓县境内,有个较具特色的带溪大帝殿庙会,起源于明朝洪武年间,距今已六百余年,每年农历九月十二日举行,为期十五天,由胡、吴、张、杨四姓轮班主办。商品交易以销售山货,购进百货工业品为主。万载县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三日的火神庙会,开集时间长、上市商品全、贸易人数多。沪、浙、皖、粤、湘及邻县的客商接踵而至。1926年庙会参加交易人员达5~6万人次,成交额占县城全年购销总额的四分之一。靖安县农村无定期墟集,唯以庙会进行物资交流。因而旧时庙会遍及城乡,如万寿宫许仙庙会、五显殿灵官庙会、关帝庙会、观章庙会等。此外,奉新有湖西、罗坊、干州等庙会。樟树明代有15个庙会,解放前夕有10个。
这一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市集形式,解放后在有些地区仍被利用,对交流城乡物资,满足人民需要,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宜春市的庙会在上世纪80年代又重新恢复,并赐予其新的内涵。如2010年慈化庙会在普庵禅师道场慈化禅寺举办第二届传统庙会佛教音乐会,以音乐为载体,以弘法为目的,旨在展示佛教文化崇尚和谐、和睦、和平的精神,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