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楼主 |
发表于 2014-10-17 16:22:56
|
只看该作者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 施罛濊濊,鳣鲔发发。 ——《诗经·卫风·硕人》 卫河,因流域区为春秋时卫地,故名。卫河古称清水,宋称御河,明始称卫河。此河为隋炀帝杨广所开,漕河改卫河,大体为豫北河流之总汇,是洛阳通往南北大运河的水路。对其源头有几种说法:《读史方舆纪要》中说:“卫水,源出苏门山(今辉县市西北)”;《宋志》有“卫河源出百门泉也”;《水经·清水注》有“清河水出河内修武县之北黑山”。还有一种说法,源出高平市丹朱岭,这是丹河的源头,因丹河流入河南省后,有一支入了卫河。其实卫河上游为峪河,源出于陵川县。 陵川县的磨河,是峪河的上游。磨河分两支:北支、西支。北支为门河,源出陵川八犊岭;西支为凤凰河,源于陵川县凤凰村黑龙潭。两支在盆沟汇合成磨河。磨河又称碾槽河,在马圪当乡庄古村与甘河村间向南流出山西省界,进入河南省辉县市。在辉县市改称峪河。 峪河就是隋炀帝“以导源于辉县西境”的河,现建有宝泉水库,又东南流经获嘉县与辉县市交界,又进入新乡县。卫河流入新乡市区,在新乡市与黄河之间修有人民胜利渠引黄灌溉工程。市区东北卫河西岸有潞王坟。“帝子嗟何在,凄凉卫水西”(赵楼《潞简王墓》),说的就是这里。潞王是明朝简王朱翊镠,他是明万历皇帝朱翊钧的同母弟弟。其墓地从规模形制、布局建筑等方面来衡量,为地方藩王陵墓中的佼佼者。有民谣说:“头枕凤凰山,足蹬老龙潭,左手端的金灯寺,右手端的峙儿山”,说明风水极佳。卫河东北又过卫辉市。彰德、卫辉、怀庆三府,自古为豫北重镇。沿卫辉市与淇县交界处,卫河进入浚县。浚县南卫河北的平阔地方,是往昔的牧野 古战场。卫河过滑县城西又北入浚县。浚 县古为黎阳县,是春秋时黎国失国后被 卫国安置黎人居住的地方。《读史方舆 纪要》上说:“黎阳废县,汉县治此,相传 以黎侯失国,寓卫时居此而名。”《邶风· 式微》:“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 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这首诗是说流落异国他乡的黎国君臣思乡劝归情绪的反映。卫河过浚县,又流经汤阴县与内乡县的交界处,在内黄县东北流入清丰县与河北省魏县的交界,又出南乐县,进入河北省大名县。 卫河在河北省过大名县,又沿陶馆县与山东省冠县交界处北上,在河北省临西县与山东省临清市交界处,汇入南运河。 卫河流经4 省6 市14 县,全长900 余公里。淇河、汤河、安阳河都是其支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