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PP 下载 六只脚

查看: 319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杂谈八卦] 野外徒步穿越活动的策划与组织形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10-29 15:03: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05-04-01 12:37:12
Post #1
野外徒步穿越活动的策划与组织形式
泰雷家
知能生存

发帖:6659
来自:深圳[url=]只看此作者[/url]


说明:转载需著名出处。
  
前言:
一、什么是户外运动?
2005年4月29日,山地户外运动正式列为体总众多运动项目中的一项。列第100项。  
户外运动的定义:户外运动是一组以自然环境为活动区域,带有探险性质或体验探险的体育运动项目群。
  
区分:户外运动与旅行或者旅游的区别
主要分为四大块:空中项目、陆上项目、自然水域项目、组合项目。  
空中项目主要有:飞伞、热气球。  
陆上项目主要有:山地、丛林、荒漠、洞穴。  
自然水域项目主要有:漂流、舟渡等。  
组合项目主要有:野外生存、野外拓展、探险越野赛。
  
备注重点:目前世界上开展得比划好,难度、强度、技术要求都很高,得到大家认同的探险越野赛有以下三个世界性户外运动。都是带有很强的竞技性质的户外运动。
莱德赛:由法国探险记者热拉尔.菲西创建。1989年一届在新西兰举行。30支参赛队伍,只有六支抵达终点,比赛总距离长约500km。搏杀10天完成,每支参赛队伍4-5人。
艾科赛:由参加莱德赛的美国人马克.本内特策划,1995年在美国举行。以男女混合组队参赛,每队4人中至少要有1名女性。艾科赛以24小时不更断比赛最具特色。最后一届2002年在婓济举办。
七星赛(约400km),也叫分段越野赛,每天运动员从一个点出发到达另外一个比赛点,晚上休息,第二天继续比较。由日本七星财团认可,中国举办。1997年在中国西昌举行首届。共400公里赛程,分四个赛段完成。每队4人,至少每队一名女性或者年龄40岁以上男性代替。
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AR赛有如下4种方式:疾跑探险越野赛(又称为非场地铁人三项赛,通常比赛为3人一个小组,距离100公里以内),短程越野探险赛(时间1-3天,比赛为3人一个小组,连续30-50小时不间断比赛不等,通常在周末不影响工作下进行,要求具备定向技能),分段探险越野赛(比如七星就是这种比赛形式),全尺度探险越野赛(最原始,最具挑战性,技能要求很高,4人一组,每组最少要有一名女性)
国内:比较具有影响的有如下几个赛事:重庆(国家山地越野挑战武隆赛),浙江(安吉国际山地极限运动挑战赛),新疆(帕米尔高原户外挑战赛),中国九寨天堂山地户外挑战赛,线路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距离170公里,比赛时间为5天)
线路设计有:山地越野跑,自行车,漂流或者舟渡(皮划艇,独木舟),直排旱冰,下降,游泳,还有定向越野,绳王,过障桥等等)
  
二、登上运动的定义:  
1、攀登海拔超过3500米的登山探险运动  
2、登山运动的相关运动:是由登山运动派生出来的,或与登山运动有一定关联的体育运动。包括:各种自然岩壁、人工岩壁、冰壁的攀登;峡谷运动,山地运动,野外生存,洞穴探险等;蹦极运动,拓展运动,群众性登山运动等。
  
备注重点:
1、世界上极高山海拔8000米以上山峰共有14座,最高峰珠峰(世界上叫圣母峰)8848.8米,1953年5月29日由埃德蒙。希拉里和登京各(尼拍尔高山协作)2人登顶珠峰。
2、中国——我们的国内登山运动,从1955年开始,在前苏联支持与帮助下开展登山运动,首登秦岭古峰,30多人参会,海拔3700多米。
3、之后派四人去前苏联外高加索登山学校系统学校攀登技术,回来后联和成立登山队,攀登帕米尔高原慕峰海拔7564米(冰山之父),6人登顶,4人遇难。(到1998年共遇难28人)。
4、14座8000米以上山峰里只有一座是我们首登的8012米以上山峰,9人登顶(希夏帮马峰。海拔8012米)。
5、1975年攀登珠峰9人,其中女子一人登顶成功,平了世界记录(深圳目前登8000米以上6人,7000米以上14人,1991年的云南梅里雪山攀登是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17人遇难)(中国6人,苏联7人最多,日本)
  
现在我们开展得比较多的是陆上项目其中的山地运动:如登山、攀岩、溯溪、纵走(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徒步穿越,(远足),英文(HIKING)。   
  
三、什么是徒步穿越?
1、徒步穿越是指,在徒步区域里主要靠徒步行走去完成起点到终点的穿越里程。中间可能要跨越山岭、丛林、沙漠、雪原、溪流、峡谷等地貌的一种户外活动。野外综合技能要求较高,集登山、攀岩、漂流、溯溪、野外生存于一体。穿越人员必须要具备良好的体能,稳定的心理素质和道德水准,同时还要有乐于助人的团队精神
  
2、徒步穿越因富于求知性、探索性、不可预见性等特点,穿越者必须掌握相关野外生存知识与技能,去应对千变万化的野外境况。  
  
3、徒步穿越含山地丛林、沙漠荒原、雪原冰川、峡谷、平原、山岭、长城、古道、草地、环湖、江河等很多分类徒步。
  
见:徒步穿越的技巧和要领
http://www.doyouhike.net/article/151,1.html
  
四、组织以上户外运动应该注意的几项原则:  
1、安全性(这个问题居首位,也就是说在这个问题上是没有得商量余地的,带感情色彩去组织户外运动就问题大了)
2、团队合作性  
3、准备充分:理念、知识、技术、、装备、体能。  
4、保障体系完善(急救、救援等)
  
备注重点:提倡推荐的五个理念:安全、科学、理智、团队、环保。
  
安全:户外不同于旅行,更不是旅游。户外运动是以自然环境为活动区域,带有探险性质或体验探险的运动。自然环境的恶劣,自然环境的气候是千变万化的,有时候甚至与死亡只有一线之隔。所以我们要选择尽量避开危险的境况,不断增加自我的户外运动基本知识,不断加强自我户外运动基础技能的训练。提高野外恶劣环境下的适应与生存能力,玩户外得到快乐的同时,切记:我们需要全身而退!
  
科学:在自然的面前人是渺小的,所以不要试图想征服什么,要随意顺其自然,科学掌握自然规律,科学的使用装备,科学的进行技术操作。
  
理智:面对自然的诱惑,或者面对自然的困境,都要理智的对待。冷静的策划制定活动计划,理智的处理危机,甚至可以说理智的面对死亡。
  
团队:参加活动的人员,在具备良好的体能、稳定的心理素质、良好道德水准的同时,必要要一样具有乐于助人的团队精神。组成队伍里形成一个友爱互助的氛围是非常重要的。团队中每个人都要明确自己扮演的角色和肩负的责任,努力发挥自己的优势,与队友进行优势互补,提高整体的战斗力。精良的团队,活动中必须分工明确,形成紧张有序、组织纪律性强的高素质活动团体。
  
环保:在自然环境中活动,我们获得了与自然心灵相通、感应交流的权利的同时,也得相应的负担起保护大自然本来面貌的义务。无他,就是因为我们热爱这个运动。这是作为一个合格的户外运动爱好者最基本的品质要求。
  
五、策划组织户外活动前的几点注意事项:
为了亲近大自然而到野外活动,结果却因意外事件受伤或陷入困境,实在是得不偿失。为避免陷入户外意外事故发生,策划活动应注意以下几点:  
1、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掌握的户外知识与户外技能来策划组织活动,不要好高骛远。
2、策划组织活动要计划周密,符合实际。  
3、要有立刻取消活动的勇气。如果发生意外或继续前进会有危险时,应果断取消行程。
  
六、安全的活动保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1、完善的保障体系。
2、安全意识。
3、合格的装备。
4、正确的操作方法。
5、丰富的经验 。
  
下图为雪地穿越(摄于2004年的神农架)
  

  

泰雷家 于 2006-12-11 15:46:58 编辑

----------------------------------------
愿景+人才+规范+认同+资源+士气=结果

始终关注人的成长。。。。。。

引用 收藏

2005-04-01 12:38:06
Post #2
回复: 野外徒步探险安全穿越的组织与准备进行形式
泰雷家
知能生存

发帖:6659
来自:深圳[url=]只看此作者[/url]


一、制定计划   
确定将要穿越的目标与目的地后,应根据目标与目的地距离远近,提前制定日程和安全计划。  
如有可能,最好能进行实地探察,查看以下内容:  
  
A、目的地与交通工具  
B、宿营地的地形与当地的环境、气候  
C、是否有安全隐患
D、目的地适合开展进行什么样的野外活动  
E、当地的人文学惯,风土人情  
  
1、尽可能详细地做好视察工作,并形成文字等记录。根据目的地的实际情况,安排具体实施的日程。  
2、如果不能进行实地探察,也应该尽可能搜集当地的气象、环境、人文等有关资料,可电话咨询当地的旅游气象等部门。现在网络通世界,也可以上网搜寻相关活动线路资料。
3、搜集到资料后,应组织专人讨论日程、活动内容,并尽可能考虑到可能存在的重大安全隐患,做到心中有数,有备无患,有惊无险。然后,根据日程计划,有序安排体能训练、团队分工磨合、必须的专项技能训练、筹备物资等等
  
下图为2005年10天穿越贡嘎山南北线制定计划之——队员行前认真讨论活动计划。

  
下图为在北京户外班同学培训学习地形图判读——实地探察线路,制定计划,进行定向越野穿越。
  
泰雷家 于 2006-03-18 05:35:24 编辑

----------------------------------------
愿景+人才+规范+认同+资源+士气=结果

始终关注人的成长。。。。。。

引用 收藏

2005-04-01 12:38:29
Post #3
回复: 野外徒步探险安全穿越的组织与准备进行形式
泰雷家
知能生存

发帖:6659
来自:深圳[url=]只看此作者[/url]


二、体格检查   
穿越前不少于3个月或者更长时间应进行体格检查,在出发前一个月还应复查,确保每个同行的队员拥有健康合格的身体条件去进行活动。体格检查包括如下内容:  
A一般史(包括病史、生活史、过敏史)。  
B运动史(过往的运动情况与户外活动的相关经验)。  
C体表检查(包括检查皮肤、粘膜、皮下脂肪、腺体、淋巴结等)。  
D一般临床物理检查 (包括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口腔检查等)。  
E功能检查(包括心肺功能、神经、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的功能检查等)。  
F化验检查(包括血液、尿液检验等)。  
G特殊检查(包括x光、心电图、B超检查等)。  
  
其中的心肺功能检查尤为重要,可采用踏板实验进行评定,踏板实验练习能评测心肺功能同时显示体能状况。可以通过现在的测量数据与进行身体素质训练后的数据对照,评测通过训练后自己的心肺功能与体能状况是否有所提高,这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数据测试方法,很多的运动队伍也是采用这种测试办法来检查某一阶段的训练效果。  
方法是:在踏板高度不能超过20cm的踏板,整只脚踏在踏板上,膝盖和腿部要伸直,身体向上挺,保持身体平衡,然后下踏板,换另外一只脚继续,频率为每分钟上下24次,每次练习时间为3分钟。休息30秒,测量脉搏,与15秒内脉搏的跳动次数乘以4,得出每分钟运动后的脉搏次数,将测到的数据与下表提供的数据相对照:  
男女不同年龄组踏板实验后数据  
性别      等级      年龄(岁)  
                   20-29       30-39       40-49      50以上  
  运动后每分钟心跳次数  
男        优秀    70次以下   75次以下    78次一下     80次以下  
          良好    76-85       80-87       82-89        84-91  
          合格    86-101      88-103      90-105       92-107  
        不合格   101次以上   103次以上    105次以上   107次以上
  
女       优秀    86次以下     88次以下   90次以下     92次以下  
         良好    86-93        88-95       90-97        92-99  
         合格    94-110       96-112      98-114       100-116  
       不合格    110次以上    112次以上   114次以上   116次以上
泰雷家 于 2006-03-12 15:36:50 编辑

----------------------------------------
愿景+人才+规范+认同+资源+士气=结果

始终关注人的成长。。。。。。

引用 收藏

2005-04-01 12:38:54
Post #4
回复: 野外徒步探险安全穿越的组织与准备进行形式
泰雷家
知能生存

发帖:6659
来自:深圳[url=]只看此作者[/url]


三、行前的个人身体素质训练
耐力训练(慢跑60-90分钟、游泳2000米、骑自行车20km)
力量训练(卧推8-12次为一组,深蹲起8-12个,仰卧起坐每分钟30-40个角度大于30度)小腿抬起脚后跟20-30次,最大力量的60%-80%训练)
速度训练(山地变速跑,山地越野跑)
柔韧性训练(压腿、踢腿、弯腰)
灵敏度的训练(大篮球,羽毛球)
平衡能力训练(溯溪,海岸线,平衡木)
负重能力训练(不超过自己体重的三分之一)
体能达标:30分钟内跑5000米(5km),60分钟内游泳2000米(2km)
  
备注:报名参加穿越活动的队员的日常训练
耐力训练:包括心肺功能和肌肉耐力。  
内容:  
1,长跑,距离是女子15圈(四百米标准跑道),男子20圈。  
要求:由慢到快,中途不能变成走,更不能停;用鼻深呼吸,后面特别在加速后口鼻一起,注意用口呼吸时空气从齿间进,以免吸进的空气太冷;平均速度男子每圈不能低于两分二十秒,女子每圈不能低于两分四十秒。  
次数:每周不少于三次。  
2,负重越野  
要求:时间一整天或两天,地点是周围两千米级的山上走小路或山脊。负重女子25-30斤,男子35-45斤。  
次数:每周一次或两周一次。  
力量训练:  
内容:  
1,大腿力量训练:走“鸭步”,方法是下蹲到大腿与地面平行,上身挺直,保持这样的姿势向前走,屁股不能往上抬。距离为三十米,走到后放松走回起点,这就是一个来回,简称一组,一共做五组,组与组之间不再休息。  
2,小腿力量训练:踮脚跳,方法是直立身体,双手抱头,双腿自然分开,脚后跟踮起,就这样向前跳,尽量跳高一点。注意:此法是训练小腿所以大腿不要用力,膝盖仅保持正常的弯曲,而不要用力和受力,脚后跟不能落地,始终是前脚掌落地,起跳用力和落地受力都是小腿来完成。距离三十米,跳到终点后放松走回起点,一共做五组,中间不休息。  
3,上肢力量训练:俯卧撑8个一组,共五组,组之间休息30-50秒;引体向上6个一组,共五组,组间休息30-50秒。  
4,腰腹力量训练:仰卧起坐加转体15-20次一组共三组。  
平衡训练:  
内容:  
1,单脚平衡,即用一只脚站立完成前俯后仰等动作,作得越稳越好;  
2,动态平衡,选一个窄的坎最好长一点,在上面象走平衡木一样走,每次走累计不少于两百米,落地次数越少越好,单脚跳画在地上的格子效果也很好。  
柔韧练习:  
内容:  
1, 单杠悬垂,目的在于拉伸肢体; 2, 压腿、下腰,目的在于拉韧带;3、拉伸两侧肌肉。  
  
力量、平衡和柔韧训练每周不少于三次,最好接在耐力训练(长跑)后,注意完成动作的质量要高。在有攀登任务前两个月开始加量,长跑每周不应少于四次,其他训练不少于五次。临行前10天开始减量,避免肌肉过度疲劳。
  
备注重点:(2005年贡嘎山穿越的队员的个人训练)  
1、保证每天的睡眠时间,并且准时入睡,准时起床。睡眠的总时间因人而异,推荐不少于8小时;  
2、按时进食,尤其要吃早餐。保证合理的营养结构,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品和果蔬类,淀粉类随意;
3、八戒登山,戒酒,或每天饮酒量不超过20克酒精(相当于1瓶啤酒或1两低度白酒或150克红酒)。
泰雷家 于 2006-03-18 05:38:30 编辑

----------------------------------------
愿景+人才+规范+认同+资源+士气=结果

始终关注人的成长。。。。。。

引用 收藏

2005-04-01 12:40:03
Post #5
回复: 野外徒步探险安全穿越的组织与准备进行形式
泰雷家
知能生存

发帖:6659
来自:深圳[url=]只看此作者[/url]


四、行前针对性的团队磨合拉练
备注重点:磨合、整合、优势互补、形成默契(举例:迪酷军校的成功案例,挑选队员)
1、纪律性;
2、时间观念;
3、团队观念与合作精神;
4、竞争意识;
5、意志力与耐力;
6、领队力与执行力;
7、危机处理能力;
8、奉献精神;
9、个人综合能力;
10、个人能力与组织目标的结合
  
备注重点:(举例2005年穿越神农架行前针对性的团队磨合拉练)
行前三次强化体能、具有针对性的团队磨合拉练活动,依次选择负重徒步漓江、穿越连州大东山饿鬼坑白雾坑、负重横穿罗浮山西东走向六条大山脉,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其中的负重徒步漓江是队员之间初部相互熟悉;大东山拉练是溪谷类探路穿越,目的是考验队员的身体协调与平衡能力,罗浮山拉练是山脊行走,目的是强化队员的体能,磨练吃苦耐劳的意志品格与团队协作意识。  
特别是后两次拉练,遭遇了我们五一去湖北穿越神农架原始森林,很多种我们在穿越过程可能必须面对的恶劣天气与地理环境。如:冒雨登山穿越、浓雾穿越、密林穿越、河谷穿越、溯溪穿越、野外渡河、过独木桥、林相强攻、溪谷安全高低绕通过,山脊行走等等。之所以本次穿越神农架队员感觉比较容易了,行前的针对性团队磨合拉练起了非常好的作用效果。
  
五.行前的心理素质训练  
1、保持正常心态,避免盲目乐观     
   对于首次参加野外生存徒步穿越活动的人来说,野外穿越无疑充满了神秘感和新鲜感。这种兴奋会使人暂时忽略掉许多困难。然而当你你真正地融入到野外生活当中,搭帐篷、烧火、取水、做饭等日常生活中易如反掌的事情,都成为必须花时间精力去准备的事情。  
进行野外生存徒步穿越之前,需要对每个细节进行勘酌,了解当地的地理和人文环境,查阅资料,制定计划,列出可能出现的问题,找出应对措施,对于预计的困难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做到胆大心细,避免出现不必要的事故。  
  
2、培养吃苦耐劳的品格  
   短期的艰苦生活一般人都能忍受,但是进行长时间的野外生存徒步穿越活动,需要耐心和毅力。日复一日简单、重复、枯燥的生活,还有许多意料之外的困难,容易使人失去信心和兴趣。在特别恶劣的条件下要保持乐观的心态,有战胜困难的信心,下意识地培养自己抵抗不良环境(如寒冷、低压、缺氧、饥饿)的能力。同时,运动也要注意循序渐进,自觉地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不能光凭兴趣办事。  
  
3、培养团队精神  
   野外生存徒步穿越对个人来说是件艰苦的事情,但如果一个团队的人团结起来,就可能变成轻松有趣的乐事。此时,形成一个友爱互助的氛围是非常重要的。团队中每个人都要明确自己扮演的角色和肩负的责任,努力发挥自己的优势,与队友进行优势互补,提高整体的战斗力。团队生活必须分工明确,形成紧张有序、组织纪律性强的高素质团体。  
  
   一个优秀团队领导是团队灵魂,有责任在团队中形成民主、公平的领导作风。行动时必须以身作则,调动大家的积极性,紧急关头及时作出准确的判断和决定,组织和鼓励大家共同完成任务。参加者可以在平时训练中以组为单位进行活动,建立相对固定的活动小组,有利于相互之间的交流和进步。  
在集体活动中,不同性格的人需要相互理解和磨合。有些性格在集体生活中常常会碰壁,比如过分以自我为中心、脾气暴躁、不爱帮助别人、盲目自大、喜欢独行等,这些性格都有是团队生活的大忌。参加者应培养自己的团队精神,努力使自己融合到集体中去。  
  
4、克服恐惧心理  
   陌生的环境容易造成紧张的情绪。在野外生活的人,由于生活模式被打破,常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恐惧、失眠等现象。由于野外环境的未知,对于可能出现的意外,如毒蛇猛兽、气候变化、方向迷失等,人们会感到胆怯和不知所措。这就需要克服心理障碍,进行一些相应的加强心理素质的锻炼。例如在训练中模拟野外生存环境,或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遇到困难时应采取的办法,未雨绸缪,防患未然。
泰雷家 于 2006-03-18 05:39:49 编辑

----------------------------------------
愿景+人才+规范+认同+资源+士气=结果

始终关注人的成长。。。。。。

引用 收藏

2005-04-01 12:40:47
Post #6
回复: 野外徒步探险安全穿越的组织与准备进行形式
泰雷家
知能生存

发帖:6659
来自:深圳[url=]只看此作者[/url]


食品计划备注重点:户外食品的计划
1、户外食品配给采购原则:遵循卫生、足量、营养、方便食用、方便运输与保存、少产生垃圾、经济实用的原则进行采购。
   
2、户外食品科学配备原则:早、午、晚三餐,按照早占20%,午占50%,晚占30%配给。
   
3、人体每天消耗的能量与热量,60%-65%来自碳水化合物(大米、面条、淀粉、土豆),20%-25%来自蛋白质(蔬菜、鱼类。肉类),10%-15%来自脂肪(肉类)。  
  
4、住在城市里身体正常的人,一天消耗的热量约需要为1500-2000卡路里。
   
5、春夏秋三季户外徒步,约需要消耗热量2500-3000卡路里,需要消耗食品       0.8-0.9公斤才能产生满足身体活动的热量需要。  
  
6、冬季户外徒步(低强度),需要消耗热量3500-4000卡路里,需要消耗食品  0.9-1.0公斤才能产生满足身体活动的热量需要。
   
7、冬季登山(低强度)需要消耗热量4500-6000卡路里,需要消耗食品1.0-1.1公斤才能产生满足身体活动的热量需要
   
8、如果是在冬季或者恶劣气候条件下活动,负重20公斤,上升海拔高度超过500米,需要消耗热量比冬季登山(低强度)最少需要多消耗10%以上,需要消耗食品大于1.1公斤才能产生满足身体活动的热量需要。  
  
上面的热量消耗数据,根据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男女性别,会有增减。  
如:男性在15-18周岁,消耗热量约为2755卡路里,19-45周岁,消耗热量约为2555卡路里;女性在15-18周岁,消耗热量约为2110卡路里,19-45周岁,消耗热量约为1940卡路里。  
  
各种食品的维他命来源与功能:  
1、富含维A的食物:胡萝卜、奶制品、鱼油。  
功能:生长发育,增强眼部功能(预防雪盲)  
2、富含维D的食物:奶制品、黄油(多晒阳光)  
功能:补钙,促进新陈代谢  
3、富含维E的食物:奶制品、植物油、纯米制品。  
功能:防硬化,抗氧化  
4、富含维C的食物:柑柚类水果。  
功能:增强体质,防硬化,抗氧化  
5、富含维K的食物:深绿色蔬菜,谷类,肉类。  
功能:止血(预防流鼻血)  
6、富含B1的食物:奶制品、香蕉。  
功能:补充碳水化合物,糖份,促进新陈代谢  
7、富含B6的食物:深绿色蔬菜、梨。  
功能:增加蛋白质,促进新陈代谢  
8、核黄素:奶制品、谷类。  
动能:抗氧化  
9、尼克酸:奶制品、谷类。  
功能:增加能量,促进新陈代谢  
  
根据上面的科学理论与数据,大家来对比下下面2次的活动的食品计划。看看那份食品计划更科学,更针对性?为什么?
  
1、2005年5月神农架无人区的4天徒步穿越,12人团队的食品计划。  
【个人食品】快餐饭6包,快餐面6包,水煮挂面500g,鱼罐头1罐,巧克力能量棒各3个,大白兔奶糖一包,水果糖3条,口味棒棒糖6根,开胃泡菜2包,榨菜2包,葡萄糖500g,精盐饼干350g,咖啡红茶适量,食盐50g。(仅供参考,四天按15餐的量计划)  
  
【公共食品】  
1、大米8公斤,面条2公斤,腊肠或腊肉3公斤  
2、生姜2公斤,红糖2公斤,葡萄糖500克  
3、大白兔奶糖2包500克,精盐1包500克  
4、守夜队员提神咖啡1大包,红茶1大包  
5、除了按四天十二顿的个人自带量外,强制性集体购买个人分担背负卤水牛肉2包500克,军用压缩饼干1包500克。(保证每天吃上一顿热米饭或者面条,每晚喝上一碗驱寒气防感冒热姜汤)  
  
2005年10月贡嘎山10天徒步穿越,9人团队的食品计划。
食品计划清单如下:(9人)  
鲜奶含片:2盒X9=18  
生姜3斤  
红糖2斤  
鸡蛋2斤  
挂面2斤,到子梅村后现地补充5斤  
大米4斤,到子梅村后现地补充10斤  
果珍1大包  
烤馕20张  
咖啡1大包  
茶叶0.5斤  
鱼罐头9个  
肉罐头9个  
梨5斤  
胡萝卜3斤  
青辣椒3斤  
香肠4斤  
腊肉4斤  
合成奶粉1大瓶  
面包每人2方条  
黄油1桶  
花生油1斤  
精盐1斤  
快泡米饭每人1大包  
快食面每人2大包  
榨菜每人4小包  
橙子4斤  
奶糖1大包,巧克力每人4块  
压缩饼干每人1包500g
泰雷家 于 2006-03-18 05:41:49 编辑

----------------------------------------
愿景+人才+规范+认同+资源+士气=结果

始终关注人的成长。。。。。。

引用 收藏

2005-04-01 12:41:19
Post #7
回复: 野外徒步探险安全穿越的组织与准备进行形式
泰雷家
知能生存

发帖:6659
来自:深圳[url=]只看此作者[/url]


行军时预防脱水
(举例:罗浮山穿越原来有水源补给点却意外没有水源补给的安全意识问题)
  
在城市里生活的人,维持一天体内水分平衡需要补充的水分约是2400毫升,通过尿排出约1400毫升,汗腺排出约600毫升,粪便约300毫升,其他如口水鼻涕等约100毫升.
  
1、徒步行走时,应带足饮用水,每人每天约3升的量,根据天气情况去增减,宁多勿少。如果途中溪流、湖塘、沟河有水补给,一定要先观察水源污染情况,是否有无人畜活动、是否有动物尸体倒于水旁,有无粪便、毛虫污染,是否发黑发臭,根据观察到的情况,采取沉淀、过滤、离析等方法处理后才饮用。
2、如果无法确定水源是否可以喝,一般情况下最好先用少量水珠涂擦嘴唇,等过3-5分钟后,嘴唇不发麻发痒、无臭无味才饮用。
3、野外补充的水,有条件的话最好煮沸五分钟再饮用。喝水要以量少次多为原则,喝水也是主动的,不要等口渴了才被动喝水。每次喝两三小口为好,太口渴了可以宿短喝水的时间,增多几次喝水次数,一次喝水太多,身体吸收不了浪费宝贵的水源不算,反而增加心脏的负担。一般的徒步等户外运动消耗水份的补充方式最好是250CC/15min为好。
4、正常的徒步时间里排尿也应该是4小时/次,可以通过观察排解的尿液颜色,了解自己体内水分脱失症状。尿液呈深黄色,微感口渴,脉搏速度正常为轻微脱水症状,尿液呈暗黄色,口内黏膜干燥,口渴,脉搏速度加快但弱为中度脱水症状,重度脱水症状为无尿液,脸色皮肤苍白,呼吸急促,口渴昏睡,脉搏快而无力很弱。
  
行军时预防脱水:
在炎热的气候里从事高体力、长距离的户外行走、将会大量出汗,散发体温。虽然出汗是生理调节,但大量出汗而补液不足,将导致脱水,影响健康。轻者产生口渴、尿少、疲劳、肌肉抽筋,严重者发生中暑,高温、甚至危及生命。
  
脱水的早期症状:
1、我感觉“口渴”了。(有口渴感)
2、现尿量减少,尿色变深,
3、皮肤起皱,体力疲劳,
4、食欲下降等
  
中度脱水症状:
1、绪烦燥、体温升高、
2、心率加快、感觉迟钝、注意力不集中,
3、运动或动作协调能力减退变形,易造成运动伤害。
当脱水达到以上状态时,表明脱水已影响人体细胞和组织器官,和细胞已经饥渴,也就是现代运动医学经常提及的“体渴”。如不及时纠正,将可能进一步发展成严重脱水,中暑或休克等热病。
  
户外运动中首要的时主动性的去“预防脱水”。
首先应该重视脱水的早期症状。其次,对易患人群,对在炎热气候条件下从事户外活动的人,应预先给予补充液体。视出汗情况,少量多次随时追加补液量。
  
最新运动医学研究发现:有必要对运动员在运动前、中、后分别补充含电解质的运动饮料,既保障健康又提高体能。这个补液原则也适用所有大量出汗者和青少年体育爱好者。
  
研究发现,当体液丢失达到1%时,运动成绩下降、热疾病的危险性增加、体力恢复减慢、感染的可能性增加。当体液丢失达到2%时,运动成绩下降30%,可能出现热病和运动损伤。为防止脱水对生理机能带来的影响,所以学校的学生体育课往往安排在其他课程之后,较为符合人体的生理原则。
如何确定丢失的体液量?如何补充丢失的体液?一般采用称体重的方法,即运动前与运动后分别称量体重,体重的差数即为运动中丢失的汗液量。补液量以当天丢失体重的量为依据,每丢失1公斤体重,补充至少1500ml(1.5升)液体,才能纠正脱水。以经验推论,每1小时篮球运动可能丢失汗液0.9~1.6升,每1小时足球运动可能丢失汗液0.6~2.42升,自行车每小时汗液丢失也可达0.62~1.25升。以丢失量的1.5倍补充体液,才能达到有效纠正脱水的目的。
美国运动医学学院推荐,运动前2小时最好补充500ml液体,在炎热的夏季,运动前2小时可补液750~1000ml。一般可以在运动前或夏日出门前,先饮用200~400ml含电解质的液体,运动过程中每隔15~20分钟,每次追加补充150~250ml电解质运动饮料,直至运动或出汗停止,余下的补液量可以在6~12个小时内完成。
什么是最理想的补液代用品?从医学和生理学的角度看,为预防和纠正脱水,补液中必须含有两种成分:适量的电解质和适量的碳水化合物。单纯补充清水不能有效纠正脱水和恢复体力。
  
首先是清水不含电解质,大量清水进入人体内后,稀释血浆电解质浓度,减少了对中枢和血管壁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口渴感消失,但机体细胞的缺水状态并未改善,也就是“体渴”并未纠正。不少人有此经验,饮用清水后大量出汗,仍然觉得身体疲劳、思睡、食欲差等。而在运动后饮用含气的饮料也不合适,因为这类饮料不仅不含电解质,而且气体在胃内产生饱胀感妨碍了体液的充分补充与吸收,“体渴”并未纠正。运动过程中饮用含糖量较高的果汁也不合适,因为,过高的糖份不仅不能缓解“口渴”与“体渴”,并且造成胃部不适。
  
而含有适量钠、钾等电解质成分和碳水化合物成分的运动饮料是最合适的补液代用品,适量的电解质和糖浓度能刺激饮用,加快小肠对液体的吸收,提供运动所需的能量,促进脱水状态恢复。最有代表性的是美国佳得乐(或者保矿力)运动饮料。每年由佳得乐运动科学研究所出资,组织全世界优秀的运动医学、运动生理和营养学家集聚在一起,专门讨论研究运动饮料中的糖与电解质的浓度与运动生理的关系,研究运动饮料与补充体液有效性的关系,部分观点作为美国运动医学学会的官方立场发表公告。我国也有学者参加这方面的研究与会议。根据现有运动医学研究,认为运动饮料中含有6~7%的碳水化合物是最有利于人体吸收和利用的。
因此,概括以上论述,我们强调:在炎热天气里运动易导致脱水和热疾病。无论对于运动员还是普通人,任何可能导致出汗的活动,都须注意补液,以保障健康。运动前、中、后尽可能饮用足够的液体。尽量选择含有适量糖份与电解质的运动饮料。
  
下图为行军大休息时,卸下背包,主动补水。
照片 355
泰雷家 于 2006-03-18 06:01:42 编辑

----------------------------------------
愿景+人才+规范+认同+资源+士气=结果

始终关注人的成长。。。。。。

引用 收藏

2005-04-01 12:41:55
Post #8
回复: 野外徒步探险安全穿越的组织与准备进行形式
泰雷家
知能生存

发帖:6659
来自:深圳[url=]只看此作者[/url]


野外徒步——团队行进(队形保持、行走节凑、行走技巧)
野外行走简易测距的方法 野外行走首先要解决的是方位判断和简易测距。这里主要介绍几种简易测距的方法。  
(1)目测法:标准身材的人。一复步为1﹒5米(两步为一复步)。要领,从站立点至目标,量出复步数后乘以1﹒5米,其结果为两点间的距离。  
(2)跳眼法:要领,两脚打开与肩同宽,右臂水平抬起自然伸直,竖起右手拇指,闭左眼睁右眼,通过拇指瞄向目标A,而后保持姿势不变,再闭右眼睁左眼,通过拇指瞄向一个新的目标B,估计出A、B两点的间隔再乘以10,即为站立点至目标点的概略距离。  
  
团体行进 (前队,中队、后队,重点举例队伍的报数等问题)
团队行进需要一个领队和一个以上副领队。无论发生了什么事,团员都必须团结一心。如果是一个大的团体,领队应指派一个或者二个比较有经验的队员(通常由某一个副领队)在前面探路。领队在前在中间指挥整个队伍,副领队走在队伍后面以保证走得慢的人不掉队,并控制行进速度。
  
刚开始徒步可以放缓一点,让身体每个部分都先预热,有个适应的过程,5-10分钟后才加快步伐,行走中从安全角度出发,队员之间应该保持一个合理的距离,一般为2-3米,这样可以避免有人因各种原因暂停时,如系鞋带、脱衣服、喝水等等,暂停队员与前进队员就不会互相影响,一般情况下,暂停队员靠右边停留,前进队员从左边跨过,与迎面而来的其他队伍相遇时,也是按我右他左,礼貌相让通过,暂停人员与队伍的安全距离一般在白天不能超过十分钟或者200米以内,夜晚必须在5分钟或者20米以内。在行走中,要养成个良好习惯,集中精力行走,不要边走边笑,打闹嬉戏,更不能大声歌唱,这样不但分散其他队员的注意力,同时还会无谓消耗自己的体能。  
  
行走技巧   
出发前最好准备一根手杖,不仅能减少旅途的艰辛,还可以作为防卫武器,用来打草惊蛇,驱赶某些野兽。  
  
在平路行走时,应保持均速。特别是刚开始出发时,应避免走得太快而造成疲劳,使情绪低落,影响后面的行程,有规律地休息,平均每走30-45分钟应休息5-10分钟,坐下来观察队友的情况,必要时调整各自的负荷以便更舒适一些。  
上坡时身体前倾,步伐小,可采用外八字形步伐并保持匀速前进。 下坡时身体后倾,步伐小,可采用内八字形步伐适当加快速度。  
上、下很陡峭的山坡可采用侧身走,或采用“之”字形路线横向行走,必要时使用安全绳。
  
备注重点:坡度的分类:
说陡坡行走之前,首先要对不同的坡度有一个认识与定义。
  
坡度:大于2度形成坡度  
缓坡(gentle)坡度小于30度  
中登坡度(moderate)坡度在30-45度之间  
陡坡(steep)坡度在45-60度之间  
非常陡峭(extremely steep)坡度在60-80度之间  
直壁(vertical)坡度在80-90度之间  
俯角(overhanging)90度以上
  
下图为雪地穿越时团队行进。保持合适的呼应距离。摄影于四姑娘。
53

  
下图为坡地团队行进,坡度小于30度的缓坡,可以直线上升。摄影于大东山。
30

  
下图为密林团队行进,摄影于船底顶。
06年元旦船底顶穿越 123

  
下图为海岸线团队行进。摄影于鹅公湾到大鹿港海岸线穿越。
调整大小 鹅公湾大鹿港 101
泰雷家 于 2006-03-18 06:14:08 编辑

----------------------------------------
愿景+人才+规范+认同+资源+士气=结果

始终关注人的成长。。。。。。

引用 收藏

2005-04-01 12:42:36
Post #9
回复: 野外徒步探险安全穿越的组织与准备进行形式
泰雷家
知能生存

发帖:6659
来自:深圳[url=]只看此作者[/url]


特殊条件下野外行进注意事项   
热带丛林行进   
  在热带丛林中行进,为防止蚊子、蚂蟥、毒蛇等的叮咬,应穿靴子,并要扎紧裤腿和袖口、领口,最好把裤腿塞进靴子里面,有条件的应戴手套。在鞋面上涂驱避剂和肥皂,可防止蚂蟥上爬。为了防止毒蛇的袭击,行进中可用木棍“打草惊蛇”。同时,也应注意树下有无毒蛇,休息时,要仔细观察后再坐下。  
  
  在野外常常会遇到大小不等的林区和疏密不等的高灌木丛。因此必须了解一些林中行走的知识。在穿过丛林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应选择林间主干道或小道行走,做好定向,以防迷路。  
(2)在浓密的灌木丛中行走,带路者应准备一把砍刀开路前进。  
(3)穿林时最好穿长袖衣裤,避免和减少草木的树枝刺伤或划破皮肤,同时还可以避免蚊子叮咬;系好鞋带,可将鞋带围绕踝关节一圈系紧,避免过长的鞋带被树枝挂松而影响行进。  
(4)在茂密的灌木丛中行走,推开挡路的树枝时,要注意后续队员的安全,当放开手中树枝时,应该回头看看,以免树枝打到后面的队友,或喊一声“小心树枝”!提醒队友的注意。  
(5)行进中注意勿被地面的树桩或藤蔓绊倒。  
  
夜行   
  一般来讲,夜间不会是漆黑一团,尽管是这样,也不能完全看清一些物体,因此就会偏离方向,这时指南针会发挥作用。  
在树林中比开阔的地方会更暗一些,因此应尽可能沿开阔地行进,夜间观察物体时观察其轮廓和边缘。  
  黑暗中听觉会更有用,如河中流水的声音,会告知它的速流,黑夜里应缓慢前进,步幅要放小,重心前移之前应试探一下。如果是下坡,可以使身体重心后移拖住脚步。  
  另外,眼睛对黑暗需要一个适应过程,一旦适应了以后,其能见度会有好转,但注意不要再让眼睛受光亮的刺激,否则恢复这种视觉又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如果一定要用光,可以捂上一只眼睛,以保证另一只眼睛的视觉不下降。  
  
山地行进   
  山地行进时为避免迷失方向,节省体力,提高行进速度,应力求掌握有道路不穿林翻山,有大路不走小路,走高不低的原则,可沿山脊行走,也可沿山体斜面行走,这样便于夜间观察目标和方向。  
行进中要密切注视,及时观察,及时观察是否有断崖滑坡,防止跌伤。上坡时身体重心前移下蹋,必要时手脚并用,沿山体斜面行进时,身体尽量向山体一侧倾斜,两脚侧面用力
  
下图为热带丛林行进

  

  

  
下图为雪地行进

  

  
下图为山地行进

  
山地行进的明显“之”字线路

  

  
泰雷家 于 2006-04-03 22:23:50 编辑

----------------------------------------
愿景+人才+规范+认同+资源+士气=结果

始终关注人的成长。。。。。。

引用 收藏







2#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9 15:04:23 | 只看该作者



2005-04-01 12:43:03
Post #10
回复: 野外徒步探险安全穿越的组织与准备进行形式
泰雷家
知能生存

发帖:6659
来自:深圳[url=]只看此作者[/url]



过独木桥
很多穿越线路的溪流河谷、废弃的乡间小道、山崖栈道的边缘、经常会遇见很多敷设很久的独木桥。通常是1-3根不等并排架设在一起,因人少踏足少见阳光,面桥很湿滑或者长有青苔。通过的时候独木桥还会一晃一闪的,对身体的平衡能力体重心的掌握要求比较高。   
(1)、首先观察独木桥的风化腐烂情况,用脚在上面轻轻测试独木桥的稳定状况与分析桥面湿滑状况,评估桥面的最大受力度,再作出是否可以安全通过。特别是多天的穿越活动中,背负的装备物资又比较重的情况下,更要留心观察细心考虑了。
(2)、评估情况不理想,就要考虑另外寻找通过办法,可以考虑高低绕通过,或者溯流而上寻找合适的地点绕过去。
(3)、过独木桥可以考虑用竹竿或者登山棒做平衡杠来调整身体平衡重心。注意力集中,不要看脚下桥底下的激流,盯着桥面与前方的桥头,脚成外八字,一步一步移动通过。平衡能力不好的队员最好解下背包,空身而过,背包由平衡能力比较好的队员协助背运过去。
(4)、独木桥不太长,队伍人数比较多的情况下,可以考虑捡用地面干枯的木条或者竹竿(也可以用辅绳),由平衡能力比较好的队员先过去,在溪流两边寻找固定点固定好,其余队员可以扶持着通过独木桥。
  
下图为穿越大东山时,因独木桥腐烂,不能通过,队员采取低绕通过。
86

  
下图为过独木桥时队员灵活运用登山棒,互相协助通过。
IMG_0208

  
下图为队员个人通过独木桥。
IMG_0213

  

  

  
泰雷家 于 2006-04-03 21:52:34 编辑

----------------------------------------
愿景+人才+规范+认同+资源+士气=结果

始终关注人的成长。。。。。。

引用 收藏

2005-04-01 12:43:43
Post #11
回复: 野外徒步探险安全穿越的组织与准备进行形式
泰雷家
知能生存

发帖:6659
来自:深圳[url=]只看此作者[/url]



野外生存与生活技能之——野外燃火  
  
野外燃火自备燃料炉和充足的燃料是最佳选择,不仅可以方便快捷地生火,而且不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较大的危害。但是遇到某些意外情况,就应该熟悉掌握野外燃火的技巧。  
  
燃火材料:   
(1)  火种:随身携带的棉花等火种。养成良好用火安全习惯。并把火种保存在一个防水潮的容器里。  
(2)  引火物:干燥的树枝,树叶等。  
(3)  燃料:干枯的大木棍或树干、成捆的干草、干燥的牛粪等。  
  
燃火的地点:  
燃火之前应选择一个良好的地点以满足取暖和安全烹饪食物的目的。  
(1)  选择一个隐蔽的位置。  
(2)  把直径2米以内的堆积物清扫干净,直到露出地面以下的土壤。  
(3)  若地面潮湿,就要首先用树木搭建一个平台,上面铺一层沙子或石子。  
(4)  在有风的情况下可以挖一个土坑,在土坑内生火。  
(5)  不要在潮湿或者多孔渗水的岩石附近生火,因为遇热达到一定程度,岩石等可能发生爆炸。  
(6)  准备一桶沙子或水放在火堆旁边,一旦火势过大可随时扑灭。  
  
其他途径的燃火方法:   
(1)  使用打火石与钢片。  
(2)  使用放大镜、相机镜头片,或用冰磨制的凸透镜等聚焦太阳光。  
(3)  钻木取火。  
  
燃火的种类:  
(1)  安全过夜火堆。  
(2)  长效火堆。  
(3)  下形火炕。  
(4)  圆锥形篝火。  
(5)  星形火堆。  
(6)  钥匙形火坑。  
(7)  金字塔形火堆。  
(8)  屋形火堆。  
  
生火方法与火力控制:
  生火方法:准备一个软管装的固体燃料,在湿的薪木上要涂固体燃料,在顺风的一侧用粗薪木作枕头,防止沾到潮湿的地面。再在上面放上小树枝,然后着火。  
  
火力控制:挖一个浅坑,朝顺风的下方放中大的树枝方向着火燃烧,后侧放着粗大的薪木,再放上中等粗大的薪木,从侧方补充小树枝继续燃烧到上面薪木燃烧为止。  
  

  

  

  
泰雷家 于 2006-04-03 22:01:02 编辑

----------------------------------------
愿景+人才+规范+认同+资源+士气=结果

始终关注人的成长。。。。。。

引用 收藏

2005-04-01 12:44:10
Post #12
回复: 野外徒步探险安全穿越的组织与准备进行形式
泰雷家
知能生存

发帖:6659
来自:深圳[url=]只看此作者[/url]



野外生存与生活技能之——野外野炊   
  
为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保持健康,进行野外活动时一个成年人每天需要3000—6000卡路里的能量,并且要注意保持膳食平衡。  
  
受条件限制,野炊应遵守以下原则:   
(1)  保证充足的热量。  
(2)  好吃且营养丰富。  
(3)  烹饪方法简便快捷。  
(4)  尽量少使用餐具,特别是在自然中不可降解的一次性餐具。  
(5)  节省饮用水和燃料。  
(6)  收拾方便。  
(7)  不可剩下太多饭菜。  
  
野外野炊的烹饪方法:   
(1)水煮:直接用金属容器在火上煮,或将烧热的石头放入木制、竹制的容器中煮食。  
(2)烧烤:可在火堆上方整只烧烤,也可在余烬上用金属网或者新鲜树枝搭成的架上进行。  
(3)烘烤:用树叶、荷叶、泥巴或铝箔包住食物放到火中进行,或将食物放到余烬中再用沙土覆盖将食物焖熟。  
  
野外野炊煮饭的原则:   
在野外的煮饭方法是:首先,把米洗净,然后加入水,一杯米加一杯水。如果用铝制的锅煮饭时,煮饭过程中,水分的消耗较多,必须多加一些水。加水后,再放在水上煮,煮饭开始时用小火,中间用大火,之后用小火。绝不可中途掀开盖子。不过,在野外很难调整火候,看到水开之后,可以利用较重的石头来压住锅盖,以减少水分的溢出。快煮熟时,可用一小树枝或石块轻压锅盖,查看有无沸腾的振动,如果没有振动就表示煮熟了。之后还要等上二三分钟才将锅从火上端下。接着,用布或衣服把锅子包起来。让它焖熟。  
  
煮饭自搭灶可采取以下三种形式:1地面式、2半地下式、3包围式   
  
清洗餐具方法:   
如果是在水较丰富的地方野炊,当然可能冲洗餐具;但还是很难把油污洗净。我们在野外时,要尽量避免使用洗洁精,以免造成环境污染。清除油污的好方法是使有开水来洗,方法很简单,只要把用过的大锅装满水,烧开后,把所有的餐具放在里面清洗,不但可以洗掉油污,而且可洗得很干净。  
  
自搭灶煮饭可采取以下三种形式:1地面式、2半地下式、3包围式  
  

  

  

  

  
泰雷家 于 2006-04-03 22:08:20 编辑

----------------------------------------
愿景+人才+规范+认同+资源+士气=结果

始终关注人的成长。。。。。。

引用 收藏

2005-04-01 12:57:54
Post #13
回复: 野外徒步探险安全穿越的组织与准备进行形式
赛里木湖


发帖:356
来自:广州[url=]只看此作者[/url]


关注自然 环境保护
1、了解自然环境信息
(1)、自然条件
(2)、有关环保规定
(3)、进出山区的有关规定
(4)、与有关部门的沟通
(5)、让所有队员了解这些信息
2、自然资源保护
(1)、水资源保护
(2)、土地资源保护
(3)、动植物保护
3、人文保护
(1)、尊重民族民风
(2)、友善相处
2、对环境的最小冲击法则
食物
(1)、尽量减少包装
(2)、尽可能使用可重复使用用具
(3)、计划合适量,避免浪费
(4)、残余物包装起来
(5)、清洁品尽量少用
(6)、勿在水源里直接清洗物品
(7)、污水尽量倒在离营地水源合适距离50-70米深30cm的土坑中
排泄物
(1)、建设临时厕所,挖坑掩埋
(2)、厕所应在离水源和营地60-70米
(3)、使用的手纸应该掩埋或者烧掉
个人卫生
(1)、尽量少使用肥皂,使用挥发性容易降解的清洁剂
(2)、勿在直接在水源中洗脸、漱口、洗衣物,要离30米
(3)、使用过的物品包装带走
营地
(1)、营地离水源至少50米以外
(2)、勿挖排水沟,实际要挖收营要复原
(3)、撤营时清洁营地,并确认无垃圾
行军
(1)、有小路时走小路,勿抄捷径,或者开新路
(2)、不折断树木花草
(3)、没有路时选择冲击性最小的路
环保不仅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美得,是个人素质的体现,在野外在城市都需要环保。
  
下图为2005年穿越贡嘎山,在莫西沟尾营地拍下的不知道那个缺德的队伍留下的满地垃圾,看到这么漂亮的环境给糟蹋成这样,真是心疼啊!
  

  
下图为2004年穿越神农架原始森林核心无人区三十六拐,突遇恶劣天气,队伍出于安全计急速安全回撤,部分露营装备由向导天气变好时再进去回收,但所请的回收向导没有把所有垃圾都收拾出来,留下的垃圾。
我们花了一年的时间,2005年再次穿越,才真正全部收拾干净出原始森林,深刻检讨中。



  
下图为不符合野外用水的环保要求——直接在水源点洗脸的不好行为。
泰雷家 于 2006-04-03 22:50:54 编辑

----------------------------------------
孤独是可耻的、户外是遭罪的!

引用 收藏

2005-04-01 13:03:16
Post #14
回复: 野外徒步探险安全穿越的组织与准备进行形式
泰雷家
知能生存

发帖:6659
来自:深圳[url=]只看此作者[/url]


野外判定方向   
1、利用北极星判定  
北极星是正北天空的一颗较亮的恒星,位于小熊星的尾端。因小熊星座比较黯淡,所以通常根据大熊星座(即北斗星,俗称勺子星)和仙后星座(即女帝星座,有人叫W星座)来寻找。  
大熊星座由7颗明亮的星组成,形成像一把勺子,将最近勺底端甲`乙两星的连线向勺子口方向延长,约在两星间隔的5倍处,有一颗比较大且较明亮的星,就是北极星。  
仙后星座由几颗明亮的星组成,形状像一个“W”。从中央的星算起,在“W”缺口方向,约为缺口宽度的2倍处,就是北极星。  
大熊星座和仙后星座分别位于北极星的两侧。在北纬40°以北地区,两个星座都能看到。在北纬40°以南地区,有时只能看到其中一个星座,另一个则移到地平线以下。  
  
2.利用地物特征判定  
有些地物的特征与方向有关,可用来概略判定方位:独立大树,通常是朝南方向枝叶茂盛,树皮光滑,朝北则相反,独立树砍伐后,树桩上的年轮通常朝北方间隔小,朝南方间隔大。  
朝南方干燥,青草茂盛,冬季积雪融化比较快;朝北方渐湿,易生青苔,冬雪融化比较慢;  
北方平原地区较大庙宇、宝塔的正门和农村住屋的门窗多数朝南开。  
  
3、利用手表和太阳判定  
在上午9时至下午4时之间,用时针对准太阳,此时手表上的时针与12时刻度夹角平分线所指的方向为南方,相反为北方,但利用时表判别方向时,一是要注意将手表平置,二是在南、北纬20°30`之间地区的中午前后不宜使用,三是要把标准时间换算为当地时间。  
由于经度不同,在同一北京标准时半间内,各地所见太阳的位置也不同,因此,在远离东经120°的地区判定方位时,应将北京时间换为当地时间,根据地球每小时由西向东转动经度15°,其当地时间是将北京标准时间加上1小时;每向西15°,就减去1小时,如在西藏拉萨(东经91°),那里比东经120°少29°,以北京标准时间12时判定方位时,应减去1时56分,所以当地时间是10时04分。  
  
4.利用太阳阴影判定  
选择一平整的地面,在地面上立一根细直的长杆,在太阳的照射下就会出现一个影子,并将影子标示在地面上,等待片刻(约10~20分钟),再标出影子的新位置,然后过两个影子的端点连一直线,此直线就是概略的东西方向线,如何判定东、西方向呢?由于太阳东出西落,其影子则沿相反方向移动,所以第一个影子就是西,第二个影子必是东,根据已知的东西方向线,在其上任选一点作垂线,这条垂线大体就是南北方向线。  
  
5.利用月亮和时间判定  
当夜间看不到北极星而能看到月亮时,可以用月亮和时间判定方位,判定方法如下:  
月亮趋盈时(光辉部分在右)  
(1) 将月亮整个圆盘分为12等份。  
(2) 目测月亮光辉部分占12分之几,所占的分数即月亮当天通过正南的时间(时间从中午12时起算)  
(3) 根据月亮当天通过正南的时间,即可用太阳和时间判定方位的方法去找出正南方。  
月亮趋亏时(暗影部分在右)  
(1) 将月亮整个圆盘分成12等份。  
(2) 目测月亮暗影部分占12分之几,所占分数即月亮当天通过正南的时间(时间从午夜0时算起)。  
(3) 根据月亮当天通过正南的时间,按太阳和时间判定的方法找出正南方。  
  
   按月亮趋盈(趋亏)的等分数判定它经过正南方根据的时间  
月亮的形状(从地球上看去)每天都不相同。阴历初一看不到月亮,初一到十五月亮渐渐增大,光辉部分在右,十五是满月,十五到三十月亮渐渐减小,月亮通过正南方的时间,每天也不相同。阴历初一约12点通过正南。初一以光辉部分在左。以后,月亮通过正南的时间一天比一天晚,阴历十五日约24点通过正南。  
  根据以上所述,看不到月亮的那天(初一),月亮通过正南的时间是当天中午12点,以后月亮的光辉部分渐渐增大,通过正南的时间也渐渐推迟。到满月那天(阴历十五),是24点经过正南。这两次月亮通过正南的时间刚好是相差12小时。  
  如果把整个月亮圆盘分为12等份。则月亮趋盈时,光辉部分占12分之几,它通过正南的时间就比12点晚几个小时,也即是光辉部分占12分之几,就是几点通过正南方。  
  从满月到看不到月亮,月亮的变化是光辉部分渐渐减小,右边的暗影部分渐渐增加,通过正南的时间是从24点渐渐推迟到中午12点,中间相差也是12小时,故把整个月亮圆盘12等份,月亮的暗影部分占12分之几,即是几点通过正南方。
  
备注重点:
大地原点:陕西泾阳
水准原点:山东青岛
泰雷家 于 2006-04-03 22:54:12 编辑

----------------------------------------
愿景+人才+规范+认同+资源+士气=结果

始终关注人的成长。。。。。。

引用 收藏

2005-04-01 17:20:44
Post #15
回复: 野外徒步探险安全穿越的组织与准备进行形式
四不象
见山见水手舞足蹈

发帖:578
来自:深圳[url=]只看此作者[/url]


二十一、野外识别天气
1、天气变好的征兆  
(1)、白天时,谷风一般自下而上吹,在夜间则正好相反,一般从峰顶吹向山谷下方。  
(2)、白天(特别是早上)可见山口一朵朵的云团逐渐分化为雾气,并逐渐消散。  
(3)、傍晚日落时,在西方山谷上空出现一片片橙色或玫瑰色晚霞(火烧云)。  
(4)、傍晚时山下有雾,而且天气较凉(入夜寒),说明第二天天气可能较好。  
(5)、清晨草地见有露水和霜冻。  
(6)、星光稳定,很少闪烁。  
      
2、天气变坏的征兆  
(1)、白天,谷风从山顶吹向山谷,夜间从山谷吹向山顶。  
(2)、早晨出现绢云,而后黑云增多,并徐徐下沉。  
(3)、云团行走很快,并有增多的趋势,这可能是暴风雨的前兆。  
(4)、风向突然变化,并越来越大,同时还伴有乌云吹来。  
(5)、在干热或雾气弥漫过后,突然能见度转好。  
(6)、清晨雾满山谷,至晚仍不消散。  
(7)、白天太阳周围出现大晕圈,夜间月亮周围出现小晕圈,这是大风的征兆。  
(8)、在黎明前星光闪烁不定。  
(9)、傍晚气温增高,夜间很暖、闷热。  
(10)、半山谷的云雾上升,可能是暴风雨将来的征兆。
泰雷家 于 2006-04-03 22:54:50 编辑

----------------------------------------
象驴不曾远行;象鹰没有翅膀;
象鱼不会游泳;象猪没长尾巴;

引用 收藏

2005-04-03 13:35:01
Post #16
回复: 野外徒步探险安全穿越的组织与准备进行形式
伤心小龙
为什么老是要自己去找

发帖:320
来自:深圳[url=]只看此作者[/url]


户外环境与危险识别   
户外运动危险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人为
1、环境  
2、气候  
3、混合因素
  
人为因素造成的危机处理   
1、脱离团队(举例:2005年黄牛石的东东面的脱离团队,2004年的花瑶红口大峡谷的光远脱离团队的危机处理)
在野外,脱离团队是非常危险的。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出发前应再三强调纪律性。安排一个副领队押后。个别队员因体能下降或别的原因(例如中途径上厕所)暂时离开团队时,应马上通知前面队伍停止前时,原地休息,并安排专人陪同离队个别队员,无论什么情况,必须二人以上行动,严禁单独行动。
   
同时,也要做好万一脱离队伍的准备:1 全体队员必须明确每天的路程和到达目的地的时间,不可以全部依赖领队而盲目跟从;2 每个人都要带地图、指南针、水壶、粮食、灯具、救生盒等必需的个人装备,绝不可出现多人共用某种装备的情形。  
  
万一离队时,如果确信自己可以继续走到目的地。就要继续前进,直到和队友会合,如果体能有限或过分恐慌,应先留在原地,再想办法回到团体行进的路线或上一次的宿营地寻找避难所,等待队友救援。  
领队应随时注意清点人数,一旦发现有人离队未归,应马上安排整个团队或在原地等待或派人搜寻。  
  
2、迷失方向 (举例:2004年贡嘎山穿越因大雪野外迷失方向的危机处理,2004年神农架拉练系列活动的穿越大东山九龙坑白雾坑野外迷失方向的危机处理)
在人迹罕至的野外环境中。尤其是在灌木从生的树林里或是遍布大石头的地方,容易因看不清楚足迹而在不知不觉中迷路。有时也可能在雨中、雾中或傍晚时分因视野不开阔而迷路。
   
迷路时,绝不可慌乱而到处乱走,这样只会更加迷失方向。首先,必须安静下来。休息一会儿。然后,尽量找回自己有信心找到的地点。沿途要做好标记。并在本子上记录这些标记的所在位置。
   
要避免再一次迷路,回到自己有信心的地点后,再一次先择方向进行尝试。在沿途做好标记,并注意观察周围的地形、地貌或自然物的情况,直到找到正确的方向,并在适当时候发出求救信号。
  
3、没能按照计划到达营地 (举例:2004年穿越大东山九龙坑白雾坑的危机处理、2004年神农架的危机处理)
  进行野外活动时,如果比预定的时间晚,并且在到达目的地之前,天已变暗时,应采取以下措施:  
(1) 如果路程很明显,现在的位置也很确定,同时也已离目的地不远的话,就可以点灯继续前进。  
(2) 但如果发生了其它的不利情况,例如下雨而气温下降,或迷路无法回到原地,或队员中有人身体不适。或在黑暗中行动很危险的话,就要预防万一而决定在当地露宿过夜。  
   此时,如果带有帐篷且找着可以设营的地方,那就可以按照一般的方式来设营过夜。但如果没有携带帐篷或地形处在斜坡上,无法设营时。就尽量多穿衣服,注意保暖。若是携带了食物和炉具的话,就可以调理用餐。为了预防万一。平是就要养成带好充足的水和应急食品的习惯。  
  
下图为合理利于地形、用登山棒、轻便大雨伞布等快速搭设好的临时庇身所。
  
团队无装备露营——拍于2005年罗浮山

  

  
快速脱了低温恶劣环境的临时公共大帐
  

  

  
溯溪时天黑不能走出溪谷,为了安全计,也不愿意违反天黑不溯溪的守则,快速搭设起来的临时庇身所,因在溪流一个平台上临时搭设,就算当天天气很好,晚上还是安排人员轮流值夜了。
  

风大雨小并伴有小冰雹的恶劣天气,利于一棵大树,两块大帐布快速搭设起来的公共营地。
泰雷家 于 2006-04-03 23:14:14 编辑

引用 收藏

2005-04-04 12:47:41
Post #17
回复: 野外徒步探险安全穿越的组织与准备进行形式
熊熊猫


发帖:79
来自:重庆[url=]只看此作者[/url]


下午为一组行军歇息时主动放松,主动休息调整的照片
  

互相按摩肩膀

  

倒立,抬高腿部殿部,让血液充分回流心脏。

  
静坐——调整呼吸
  

互相放松大腿
泰雷家 于 2006-04-03 23:24:58 编辑

引用 收藏

2005-04-12 15:20:31
Post #18
回复: 野外徒步探险安全穿越的组织与准备进行形式
泰雷家
知能生存

发帖:6659
来自:深圳[url=]只看此作者[/url]


4、遭遇毒蛇 (举例:2003穿越大东山的危机处理、2004年穿越广东第一峰的危机处理)
在野外遭遇毒蛇时。经常是在以下的情况发生:无意中踩到蛇;抓树枝触到蛇;早晨收拾背包时发现蛇;等等。这基本上是因为行人闯入了蛇的领地而引起的。在这些意外的接触中会引起人极大的恐慌,一旦被毒蛇本能的自我防卫而咬伤则非常危险。  
   预防蛇咬的措施就是要准备一根手杖,边行时边打草惊蛇,因为蛇很少会主动袭击人类,受到惊吓会识趣地离开,如果发现了毒蛇,最好避而远之,这是最好的避免咬伤的办法。另外,进行野外活动时,特别是在经常有蛇出没的地方。就戴好帽子,穿长袖外套,以及穿有强韧护脚的裤子和坚韧的靴子。并带好蛇药。  
   需要捕捉或杀死毒蛇时。应尽量用石头或“丫”形树枝打或控制住毒蛇的头部,尽量不用手去接触蛇,并将蛇放在布袋里。因为毒蛇的毒牙向内弯曲,在布袋内不易伤人(注意:捕蛇非常危险,不要轻易尝试)  
  
5、遭遇猛兽 (举例:2003穿越神农架的危机处理——遭遇野猪,2005年穿越贡嘎山的危机处理——遭遇狗熊)
除了饥饿的肉食动物或受伤的猛兽以外。一般的动物很少主动袭击人类。只要我们不侵犯它们,它们就不会发动攻击。但是,在狭路相逢或者我们携带的食物吸引它们时,就相当危险了。  
在行进过程中大声地说话、吹哨子,都会惊坳一些野兽,它们会识趣地离开,如果与熊、野猪等猛兽不期而遇,也不要表现过分惊慌,慢慢地眼看着它保持微笑后退着远离它们,有时野兽会自己走开。碰到狼、野狗时,千万不要转身逃跑,应蹲下身捡拾石头、木棍。并背靠石壁或大树,防止它们从后面袭击,并伺机爬到树上避难。
  
6、蚊叮虫咬蚂蟥骚扰(举例:2003年白云嶂魔鬼司令的蜜蜂叮咬危机处理、每年的神农架蚂蟥叮咬的危机处理)
会咬伤人的蚊虫有两种:  
  一种是蚊子、虻、蚋等吸血性昆虫,咬后不仅痛痒难忍,还会传播疟疾、脑炎等严重疾病。预防的办法时使用防蚊喷剂或蚊香,不过这样会污染环境。相对环保的方法是用烟熏或使用夜来香、药菊等天然防虫植物。在蚊、虻较多的地方,每天至少应用肥皂彻底清洗全身皮肤,应携带驱风油或风油精等防蚊药品。  
  另一种是蜜蜂、黄蜂、大胡蜂等。被蜜蜂、黄蜂或大胡蜂叮咬后,最初会感到疼痛,接着伤口会肿大并发炎,蜜蜂叮咬后通常在伤口内留有刺囊,应该用刀片将其它刮出,用香皂和水清洗伤口,容易过敏性休克的病从应该携带药物,并告诉其它人如何在被叮咬后的紧急情况下给自己使用这些药物。
  
下图为2004年穿越大东山时,拍下的溪边木头上一条蛇,过溪时前面2个队员都没有,第三名过溪队员发现了这条蛇,距离他脚边不到10CM,幸好没有给“吻”着,嘻嘻。

  
2004年穿越广东第一峰时,队员仙乐飘飘在攀爬石壁时,没有看见头上阴暗的石壁里藏着一条“美女蛇”,无意中给抓着了,吓得惊恐淘淘大哭了足足半小时,以后走在阴暗潮湿的路上,前面的队员都要小心加小心
  

下图为一条蚂蟥正在舒服享受中,拍于2005年穿越神农架某女队员给叮了。
  

到目前为止,都没有能寻找到一种办法能防止蚂蟥的叮咬。
每年去神农架,防范措施不可为不强,穿了长统足球袜子,再套雪套,层层喷上高度白酒,再抹上盐粉,外加风油精等都没有能防止被叮咬
  
但蚂蟥是怕盐粉的。下图为穿越出来后从队员身上抓获的蚂蟥,给队员们报复性用盐粉活活折磨而亡

  
给蚂蟥叮咬后最好用烟灰或者盐巴来止血,不容易导致发炎,效果比较好。千万不能用止血贴来止血。

  
下图为每天的扎营后,都要脱了衣服切底检查才放心进帐篷休息
  

  
下图为拍于鹅公湾到大鹿港海岸线穿越途中的一个野蜂窝。
当时有三名队员给不同成度的叮咬了,伤口很快起了一元银币大小的鼓包,先服用5片蛇药,再用蛇药咬碎湿敷再伤口,十分钟后再服食息斯敏片抗过敏

  
下图拍于2004年穿越贡嘎山银洞子的一个狗熊窝。

  
穿越线路上的野猪夹子,幸好前面的队员用登上棒扫着前进,没有给伤害着。
泰雷家 于 2006-04-04 00:19:23 编辑

----------------------------------------
愿景+人才+规范+认同+资源+士气=结果

始终关注人的成长。。。。。。

引用 收藏

2005-04-12 22:20:01
Post #19
回复: 野外徒步探险安全穿越的组织与准备进行形式
yuehaiyang


发帖:123
来自:深圳[url=]只看此作者[/url]


7、高空落石(举例:2002年的西藏之旅佛山乡被困。嘎马沟死亡谷高空落石的危机处理)
若遭遇严重落石处时,须趁停止落石的空档,迅速逃离现场,事先应寻找能躲避落石的大岩石下或转弯角落,以便通过。切实保护头部,戴上一些保护器物(如头盔、厚衣物、木板、铁锅等)较为妥当。  
应该尽量避免人为所引起的落石,如果在多岩石的场所不小心碰落了石块,应高喊“注意落石”,通知下面的人,避免因此造成大事故。队伍行进中遭遇有可能引致落石的徒坡地段,应该保持一个安全合适的距离。
  
8、暴雨(举例:2004年的广东第一峰——九日队的暴雨危机处理,2004年红口大峡谷的暴雨危机处理)
遭遇暴雨时,领队应根据行进的路段和雨势的大小以及队员的身体状况迅速决定,继续行进或避雨。  
(1)继续行进时,因暴雨影响能见度,应更加注意辨别方向。雨湿路滑,必要时使用安全绳,确保进行安全。  
(2)避雨时,应注意保暖,防雷击,防山洪。  
(3)在宿营时遭遇暴雨时:  
  A根据周围地形和雨势大小决定是否要作出营地转移决定,将帐篷转移到安全地点;  
  B对帐篷进行加固,挖好排水沟;  
  C将帐篷内多余物品整理好,收入背包中,准备随时撤离;  
  D必须轮班外出值班,一旦发现山洪暴发、泥石流等危险存在,马上撤离帐篷。  
  
9、雷击(举例:2003年七娘山拉练的雷击危机处理)
(1)、天空上塔状积云雨来临容易形成雷电。
(2)、头发竖起或者皮肤发山颤动容易遭到雷击。
  
预防:
(1)、如果气象预测有雷暴雨。
(2)、不要在狭窄的山谷或者溪谷中活动。
(3)、不要到高而空旷的地区活动。
(4)、注意观测积云雨是否增大增强。
  
躲避雷击的方法:   
(1)、观测天象判断天气变化情况,必须在下雨之前,迅速找到避雨场所。野外有山洞的话可以到山洞里躲避。严禁躲在铁皮屋里,岩石下比较较好。如果要躲在大树或大岩石旁边时,要避免躲在它的正下方。而要在稍微离开这些隐蔽物且半径与这些隐蔽物同高的圆圈内蹲下来避险。根据研究,身高在这些树木和岩石高度的五分之一及以下时,避雷效果最为显著。
(2)、要避免走进被淋湿或已经有水的地方,最好踏在塑胶布上或背包及其他绝缘物上。同时要穿上雨衣以避免淋湿。如果是在空旷的山谷或者草原上,要寻找低洼地蹲下来,不要躺下。如果是在海岸线,很所小石头,实在没有地方可以躲避了,找低洼地蹲下来,切勿打手机,可以双脚并拢,手放膝盖上,身向前屈(不能坐地下或者小石头上)。
(3)、身上不要有任何金属物。把带在身上的一切金属物拿下放在背包中,尤其是带有金属的眼镜框、皮带扣头、登山杖等一定要拿下来。还要注意的一点是大家不要集中在一起,避免集体受灾。
(4)、 打雷闪电的时候,切勿在任何避雷设备下躲避。
  
注意:在高山被子雷云笼罩时,雷电也会从侧面来袭。因而,要特别注意;山脊很危险,躲在山脊下方的平垣地区较安全,不可大伙儿挤在一起,要尽量采取低姿势,所有的金属类都要拿下来,放在背包里。在打雷时,海岸线穿越躲在有许多小石头的地方半蹲下也是好办法。如果有大石头,可躲在与大石同高的距离内,但记得不要贴着大石头了;如果是在森林,躲在与树林高度同距离内的地方也可以,但是,大树正下方不可以,切切!注意一点水是容易传电,所以有积水的地方很危险,严禁站在水里,站在垫板上或踏在背包上都比较安全。  
  
危机处理:
(1)、及时急救,仍有生还机会,不能放弃。
(2)、患者平卧,宽衣,解带。
(3)、人工呼吸,心肺复苏术。
(4)、用手指或者针,针刺人中穴、十宣(十指尖),涌泉、命门。
(5)、等有心跳、呼吸,再及时送医院。
  
2002年7月20日-8月30日,雨季滇藏风雨四十天,在盐京佛山乡,给泥石流围困八天。前面的路给澜沧江大水冲跨断了,后面的桥也给冲毁坏。
  

  
被困第6天。众人蠢蠢欲动,均想攀越给冲毁坏的路,从山上绕过去,徒步盐井,继而芒康。早我们出发1小时的另外一支被困队伍先出发了,中午突然间却传来消息:一个香港人在离芒井几公里的地方徒步,给山上掉下来高空落石砸中击弊了。这个香港人是与一个英国人一个日本人一起从昆明出发的,在飞来寺的时候我们曾有过一面之缘。在我们焦急等待的时候,他们已经是急不可耐地想攀越断路绕过去了,没有和我们打招呼就悄悄的离开了佛山,想攀越给冲毁坏的断路边上的山头,后徒步到了盐井。在离盐井不远的山头下的某个地方,不幸给高空落石击中,一声闷响,一个有着大好前途的21岁年轻人就离开了人世。后来我与当地的警察把他弄上来的时候,整个身体特别是头部已经惨不忍睹,残缺不全了。本来是为了开心而出来旅行的,没想到遭此恶运,吓得还有(包括我们队伍的4人)某些扬言要攀越断路去徒步的人再也不敢吱声了。   
  

  
给高空落石砸中的车辆,老天保佑哦,这个越野车可以我们乘座的车,幸运2002年8月1日建军节我们没有高空落石砸中OVER。但这种记忆将一辈子难忘!
泰雷家 于 2006-05-27 15:22:10 编辑

引用 收藏

2005-04-29 18:03:09
Post #20
回复: 野外徒步探险安全穿越的组织与准备进行形式
≮〓白龙川〓≯
生产队会计兼兽医

发帖:526
来自:深圳[url=]只看此作者[/url]


10、洪水(举例:2004年的溯溪银屏嘴,红口大峡谷穿越的危机处理)
持续降雨容易引发洪水。原来清澈的水一下子变得混浊就是同山洪暴发的先兆。这时,应先择高大的树顶作为避难所,及时向高处转移。如果不幸落入水中,应拼命抓住自己的背包(背包可充当救生圈),或者抓住随山洪冲来的大树木。  
切勿低估山洪暴发的威力和速度。小溪的流水往往由于上游降下大雨,雨水会集涌而下,于数分钟内演变为巨大山洪,如游人适在溪中,极易为洪水冲走,引致伤亡。  
预防:  
(1)、除非是有准备的溯溪活动,否则不要沿溪涧河道远足。  
(2)、夏天雨季,或暴雨后切勿涉足溪涧。  
(3)、下雨的时候不要逗留在河道休息,尤其在下游。  
(4)、开始下雨时应迅速离开河道,往两岸高地走。  
(5)、切勿尝试越过已被河水盖过的桥梁,应迅速离开河道。  
危机处理:
(1)、峡谷、溪谷活动中天气恶劣变坏,下雨的时候要密切注意观察下雨量的变化,
(2)、发现流水湍急,混浊及夹杂沙泥腐烂树木的时候,是山洪暴发之先兆,应迅速远离河道、溪谷。  
(3)、如果不幸掉进湍急的河水里,应抱或抓紧岸边的石块,树干或藤蔓,设法爬回岸边或等候同伴救援。  
  
11、沼泽(举例:2005年的穿越罗浮山道姑田联和水库深陷沼泽的危机处理)
沼泽地形主要是淤积而成的,
山脊两坡面顺势而下形成的合水线,把汇集的雨水经过比较长的距离后流进水库,随雨水冲下来泥土细沙,在进水库时雨水流进水库去了,但淤沉下来的泥巴却留了下来,形成烂泥潭——沼泽。
   
友情提醒:在水库或者河床边上的冲沟渡河,一定要仔细观察好地形,选择好合适的坚固地段渡河,能绕即绕过去,不要冒险尝试。渡河前要准备好绳索,按照野外集体渡河战术去操作。
预防:
(1)、团体行进时,万一遇到沼泽地和湿地,留心观察,评估风险,不可冒进。
(2)、通过时每5个人用绳索进行结组连接,人与人之间保持2~3米的距离纵向行进。有队员不幸落入沼泽,可获得队友的及时救助。
危机处理:   
(1)、如果个人行时时落入沼泽,千万不要乱动,用力挣扎只会越陷越陷深。
(2)、可以松开背包带,把背包带放在身后,仰卧在背包上抽出一条腿,再抽出一条。或者把背包放在胸前,仰卧在背包上,“游”出沼泽地。
  

  

  

  
泰雷家 于 2006-04-04 00:33:31 编辑

----------------------------------------
小人本住小河边,
家中有屋又有田,
生活乐无边。
自从迷上山水涧,
花光仅有的时间,
为买装备使大钱,
流连山水间。

引用 收藏

2005-05-08 13:48:03
Post #21
回复: 野外徒步探险安全穿越的组织与准备进行形式
我心怡然


发帖:89
来自:深圳[url=]只看此作者[/url]


12、森林火灾(没有面对过)
除闪电和干燥气候引发的大火外。人为疏忽是山火的最大隐患。应注意野外用火安全,严格野外用火制度,不乱丢烟头、火种。野炊时,准备一桶水或沙土放在营火旁边,随时备用,撤营时,必须将营火完全熄灭才能离开。  
    一旦发生山火,在燃烧初期应尽量灭火;火势失控时,尽量顶风逃往山下或河边等安全地带,避免被火围困。如已被火围困。可采用砍伐或在主动放火,利用火烧后周围的树林、灌木形成空旷地带的方法来保护自己。  
  
13、地震 (没有面对过)
  地震发生时,马上熄灭营火,尽快逃往空旷地或大树底下,而在山的斜坡则非常危险,地震可有引发泥石流。绝对不可进入洞穴中。
  
14、崩塌:(举例:2002年的滇藏风雨四十天遇见的经常性路面山体崩塌)
崩塌广泛出项在山坡、河湖岸、海岸上。
形成条件:
(1)、通常在50米以上急陡山坡或者河、湖、海岸上,坡度在30-60度上。
(2)、其次是岩溶裂缝发达,结构破碎。主要发生在暴雨、冰雪融化季节。
(3)、特别是岩层面与裂缝面与山坡方向一致时,更容易发生崩塌。
(4)、暴雨时或经连日豪雨,天然或人工斜坡经渗进大量雨水后,极易引致山泥倾泻,引发山体崩塌。
   
预防:
(1)、暴雨时或连日豪雨后,避免走近或停留在峻峭山坡附近。  
(2)、斜坡底部或疏水孔有大量泥水透出时,显示斜坡内的水份已饱和,斜坡之中段或顶部有裂纹或有新形成的梯级状,露出新鲜的泥土,都是山泥倾泻崩塌的先兆,应尽快远离这些斜坡。  
(3)、如遇山泥倾泻崩塌阻路,切勿尝试踏上浮泥前进,应立刻后退,另寻安全小径继续行程或中止行程。
   
危机处理  
(1)、队友被山泥崩塌掩没,切勿随便尝试自行拯救,避免更多人遇到伤亡
2、立刻通知有关部门准备适当工具进行救援。  
  
15、滑坡,根据速度分四类
高速滑坡——最危险,每秒形成数米至数十米的滑坡
滑坡的主要特点: 多出现在暴雨与冰雪融化的季节,且有大雨大滑、小雨小滑,无雨不滑特点。
泰雷家 于 2006-04-04 00:26:12 编辑

引用 收藏

2005-06-24 12:25:36
Post #22
回复: 回复: 野外徒步探险安全穿越的组织与准备进行形式
独啸山林
向往那一片神奇

发帖:6254
来自:惠州[url=]只看此作者[/url]


16、泥石流
泥石流发生的时段,通常是每年的七八月份的雷暴雨季节比较容易发生。
怎样判定泥石流的发生?
(1)、正常的流水突然断流或者洪水突然增大,并拌夹有较多的柴草,树木。
(2)、深谷内传来类似火车轰鸣或者闷雷声,就算是极其微声,也应判定泥石流已经形成,要速离开。
(3)、河谷溪谷深处突变昏暗,并拌有塌方现象,要速离开,不是山洪就是泥石流
预防:  
(1)、不要在大雨天或者连续阴雨几天,当天还下雨的情况进入溪谷,谨防山洪、滑坡、泥石流。
(2)、泥石流常滞后于大雨暴雨而发山。
(3)、不可存侥幸心理。
危机处理:
(1)、不能沿沟向上或者向下跑,而应该向两侧山坡跑,快速离开河道、河谷、溪谷地带。
(2)、不要在土质松软,主土体不稳定的斜坡停留
(3)、要在基底稳固又较为平稳的地方躲避。
(4)、切勿上树躲避。
泰雷家 于 2006-04-04 00:26:45 编辑

----------------------------------------
独来独往,啸震山川;威严自信,勇往直前——虎的性格

引用 收藏

2005-06-24 17:23:46
Post #23
回复: 回复: 回复: 野外徒步探险安全穿越的组织与准备进行形式
泰雷家
知能生存

发帖:6659
来自:深圳[url=]只看此作者[/url]


17、中暑(举例:2002年7月14日老余组织的三水线全体土地庙下撤,2005年的三水线老远事件)
引发原因:高温、衣着不当、缺水、疲劳过度、时间过长、睡眠不好。
分类型:先兆中暑,轻度中暑,深度中暑。
先兆中暑:头晕、头痛、口喝、多汗、恶心、四肢无力、脉搏加快。,
轻度中暑:注意力不集中,意识精神迷糊,动作不协调。皮肤湿冷,体温往往在38度以上,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滚热,四肢温冷。
热痉孪症:大量出汗,口喝,引发肌肉痉孪(俗称抽筋)。
日射症:直接太阳底下曝晒,引起脑细胞受损。
热衰竭症:脱水过多,缺失盐分,年迈。
热射症:高温下体力消耗太多。
  
预防:
(1)、合理安排活动时间,早出晚归,避开正午炎热的时间。行前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不要带着不好的心情或者工作压力参加活动。
(2)、头部降温,短时散热。参加活动,穿着能散热的合适衣服。穿越途中,尽量用水把帽子浸湿,进行适当头部降温。在烈日照射不到的地方行走时,及时把帽子去掉短时散热;
(3)、休息选点,避晒通风。穿越途中,长时间的休息,休息点要选择能避开烈日曝晒及通风良好阴凉的地方休息。休息的时候要快速卸下背包,取下帽子,解开衣袖与领口纽扣,挽高腿裤,快速散热。
(4)、注意行走节奏,避免过度疲劳。少量、多次、科学、合理,及时补充水分及含盐食物,适当配搭一些含丰富电解质运动饮料。
  
危机处理
(1)、解衣、通风,脱离高温环境。(带少量冰镇饮料与冰块)
(2)、给予患者多次饮用清凉饮料或者电解质饮料,及时补充水分。
(3)、把患者的双脚抬高,在头部适当位置涂抹清凉油,风油精,口服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救急行军散等防暑药品。  
(4)、患者清醒后,看恢复情况是否继续行程,不适由专人陪同,及时送医院。
泰雷家 于 2007-10-07 12:57:05 编辑

----------------------------------------
愿景+人才+规范+认同+资源+士气=结果

始终关注人的成长。。。。。。

引用 收藏

2005-06-27 09:29:47
Post #24
回复: 回复: 回复: 回复: 野外徒步探险安全穿越的组织与准备进行形式 ...
独啸山林
向往那一片神奇

发帖:6254
来自:惠州[url=]只看此作者[/url]


18、失温(举例:2005年的黑水到米亚罗穿越,2005年贡嘎山穿越)
(什么是风感温度?什么是高空风?什么是中心体温的部位?参考:人体的中心体温是36.5-37度,手脚表面是35度)
  
导致失温的原因
衣物寒湿、体表风冷、饥饿、疲劳、年老体弱。
失温的症状:感觉寒冷,四肢冰冷,持续发抖,脸色苍白,记忆减退,语言不清,肌肉不受意志控制,反应迟钝,性情改变或者失去理智,脉搏减缓,失去意识。
参考温度:
40度-推荐的重温体温
37度-正常
35度-有失温症兆,发抖。
33度-严重,意识模糊。
30度-无针刺感觉意识
28度——死亡
危机处理:(推荐记住两个字即可避免失温——勤快,热了——脱!冷了——加!湿了——换!)
(1)、保持体力,停止活动或者紧急扎营,不断进食高热量食物。
(2)、脱离低温恶劣环境,及时脱下寒湿衣物,更换保暖温暖衣物。
(3)、防止继续失温,协助重获体温,进食热糖水。
(4)、保持清醒,给予消化热食,平卧往睡袋里丢热水瓶或者施救者体温传导。
(5)、意识迷糊,状态严重者,采用40度温水浸泡。
(6)、失去意识,人工呼吸,40度以下温水从肛门大肠灌洗方式直接中心重温。
(7)、切勿喝酒,切勿按摩四肢。
泰雷家 于 2006-04-04 00:27:55 编辑

----------------------------------------
独来独往,啸震山川;威严自信,勇往直前——虎的性格

引用 收藏

2005-07-08 11:27:22
Post #25
回复: 回复: 回复: 野外徒步探险安全穿越的组织与准备进行形式
za


发帖:8416
来自:台湾[url=]只看此作者[/url]


19、高山反应(举例2003年神农架魔鬼司令,2004年贡嘎山穿越的深水炸弹,2005年贡嘎山穿越的拉登,兜兜麦,阳子)
海平面的标准大气压为760毫米汞高,空气中的氧含量约为21%。通常海拔超过3000米即为高海拔地区,一般人到这个高度就开始有高山反应了。高山反应是因为地势增高,气压降低,空气中的含氧量随着气压降低而降低了,使氧气不能充分进入人体血液,导致高山反应。不同的个体,不同的气候环境,反应各有不同。关键是每个人的适应不同。以前上到6千米都没有高山反应,并不能代表这次你上个4千米也没有反应。
主要症状:头昏,耳鸣,呕吐,口感差,不想进食,昏昏嗜睡,微发烧。严重者反应迟钝,呼吸急速,情绪不安,精神亢奋,记忆力减退,出现幻觉。
预防;
(1)、控制每天上升高度,每天上升高度尽量控制约700米左右。
(2)、行程合理,勿过渡疲劳。
(3)、大量喝水,饮食均衡。
(4)、勿早睡,勿动脑,轻微活动,主动适应。
(5)、睡眠充足,除非很需要,尽量不要服食药品。
危机处理:
(1)、供吸氧,快速下撤,尽快下撤到海拔较低处,脱离高海拔地区。
(2)、患者休克,优先处理,注意失温等并发症。
泰雷家 于 2006-04-04 00:28:25 编辑

引用 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9 15:04:50 | 只看该作者
http://www.doyouhike.net/forum/safety/131667,0,0,1.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