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冲/文 秋裤,也许也可以写作“球裤”。因为,一方面,秋裤并非就是秋天穿的裤子,更多情况下,人们只在冬季穿秋裤;另一方面,在上世纪80年代,随着秋裤款式及面料的发展,但又没现在这么时尚、发达时,秋裤曾一度演变为运动式的,男生穿深蓝色或者草绿色,女生穿紫色或者红色,裤腿和袖子上都无一例外地缝着两道白条。当时也有人以此穿着出现在运动场上。而在江浙一带,秋裤又被称为棉毛裤,有些地方还叫衬裤。总之,不管叫什么,大家都熟悉它,简单说来就是在气温比较冷的时候穿在外裤里面用来保暖的贴身长裤。 但最早取得秋裤设计专利的,据说是加拿大的弗兰克·斯坦菲尔德(Frank Stanfield)。他与自己的兄弟以号称“不缩水”的棉内衣起家,在1915年12月7日正式申请了秋裤的专利,成为现代商业秋裤之父。那时候的北美大陆还没有如今这样完善的室内取暖条件,汽车更没成为人人出门的代步工具,所以,秋裤成为了这个每年冬季时长超过100天,平均气温低于零度地区的生活必需品。当然,这指的是商业范畴,即是弗兰克开启了秋裤的大规模生产和销售。但以中国的纬度、5000年历史及那个自给自足的时代,也有欧洲人说秋裤是中国“最伟大的发明”。 不过,如今在北欧,甚至冬季零下二三十度的俄罗斯,都很少再见到人穿秋裤了。供暖和汽车的普及,使得人待在自然环境里的时间越来越少。欧美人在冬天还喜欢穿着长可及膝的外套风衣,甚至再配上一双长靴,本身露在外面的面积就很少了,以此应付在建筑物与汽车之间的短暂步行,更绰绰有余。这种着装也便于在冷热交替的环境里穿脱调整,已经成了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提到生活方式,就不能不说美观和舒适度,这也是秋裤被淘汰的原因之一。从时尚的角度说,宁可上身“臃肿”,也要保证两腿的苗条。而且,欧美人信奉心脏暖和了,全身也就不冷了。所以,你看欧美人发明了披肩、披风、围巾等各种保护上半身及心脏的衣着,却放弃了秋裤。这和中国人“冷就冷的腿”的思维有着本质区别。就好比中国人肚子疼了,或者跌打扭伤了,总会以为喝热水或者热敷能解决问题,可是在欧美人眼中,出现了同样的问题时,他们会立即进行“冷处理”,比如冰水、冰敷。这是不同的生活习惯,中国人想学习,可能很难。肠胃受不了,冬泳可不是一日之功。 欧美人多毛,据说也影响着秋裤的穿着。人类腿毛生长方向是向下的,而紧绷的秋裤穿着时方向是向上逆毛发方向而行——禽兽尚喜顺毛捋,况人类乎?尤其是欧美白人男性,其毛发浓密,又不像欧美女性那样热衷去毛,所以他们穿上秋裤的感觉大概就像在毛裤外面再套上秋裤。当科技的发展解决了温度的问题后,自然要考虑风度了。 如今受外国文化影响,很多中国人也开始放弃秋裤,特别是在著名时尚人士苏芒女士发出了“时尚人士都不穿秋裤”的呐喊后,再穿着秋裤几乎就像欧美那样,被认为是土,第一反应多半是农民、邮递员、囚犯等。 可是呢,您在有暖气的北方,出入都有汽车接送,秋裤也许确实可以舍弃,特别是女人,穿着羊绒连裤袜,有时还两条,或者打底裤,再配上过膝长靴,这其实比秋裤更甚。而如果您来到没有暖气的南方,尝试一下室内室外同温,都只有零度上下,长江流域还常常零下四五度时,北方人室内低于18度就要叫唤了,南方又不停地飘着淅沥沥的小雨,尤其是由北向南,当适应了北方的舒服暖气环境后,再来到南方,如果还能不穿秋裤,那才是真时尚。否则,就让专家们同意供暖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