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PP 下载 六只脚

查看: 161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杂谈八卦] 中国旅游景区景点中泉的命名特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11-13 10:51: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2年第28卷第2期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l.28 No.2 2012
(总第122期)JOURNAL OF 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SOCIAL SCIENCE EDITION)(Sum.122)
文章编号:1673-1646(2012)02-0046-03
中国旅游景区景点中泉的命名特征X
李 静1,贾文毓2
(1.山西大同大学商学院,山西大同037009; 2.山西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山西临汾041004)
  摘 要: 在旅游规划与开发中,泉的命名问题逐渐引起国内学者的关注。通过统计分析各类地名词典中的672个泉名,
得出其省域分布,揭示出中国旅游景区景点中泉的命名特征,进而为旅游规划和资源开发中泉的命名问题提供客观依据。
  关键词: 旅游景区景点;泉;命名特征
  中图分类号: K928.7   文献标识码: A   doi:10.3969/j.issn.1673-1646.2012.02.009
The Naming Patterns of the Spring
in Chinese Tourist Attractions
LI Jing1,JIA Wenyu2
(1. College of Business, Shanxi Datong University, Datong 037009, China;
2. Institute of Urban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Shanxi Normal University, Linfen 041004, China)
Abstract: In tourism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domestic scholars have paid attention to the naming
of the spring. By the analysis of 672 springs in various types of gazetteer, we find the provincial
distribution of the springs and the naming patterns of the spring in Chinese tourist attractions. The paper
can be an objective basis for the spring naming in tourism planning and resource development.
Key words: tourist attractions; spring; naming pattern
0 引 言
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其
中泉作为一种独特的自然旅游资源,不仅具有很高
的观赏价值,而且具有医疗保健等特殊价值。自古以
来,中国名泉众多,分布广泛,泉的命名也千差万别,
种类繁多。然而,并非每一处泉都被世人所知,都有
古书记载,众多无人知晓的泉该怎样命名呢?中国旅
游景区景点中泉的命名是否有章可循?笔者通过对
中国旅游景区景点中泉名的研究,了解泉的命名特
征,进而为旅游规划和资源开发中泉的命名问题提
供一种认识途径。
1 资料来源和统计结果
1.1 资料来源及说明
中国旅游景区景点中泉名的统计资料来源于
《中国名胜词典》[1]、《中国古典诗词地名辞典》[2]、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词典》[3]和《中国历史地名大
辞典》[4]。由于统计资料有限,难免对泉名的统计有
所遗漏,但总体上仍能分析出其命名特征。
1.2 统计结果
经过统计,笔者了解到826条泉名,其中《中国
X收稿日期:2011-10-28
 作者简介:李 静(1979-),女,助教,硕士生,从事专业:旅游市场学。名胜词典》105条,《中国古典诗词地名辞典》
327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词典》107条,《中国
历史地名大辞典》287条。除去重复的泉名,合计
672条。
2 泉的省域分布及原因分析
2.1 泉的省域分布
中国旅游景区景点中的泉遍布中国34个省
(市、区),而笔者统计的672个词条遍布中国29个
省域(图1)。大部分泉分布在中东部地区,山西、山
东、河南、江苏、江西五省的泉数占到了总泉数的
42.41%,其中山西省泉数最多。
图1 中国各省域的泉数分布情况
2.2 原因分析
泉在各省域的分布多少不一,是有很多原因的。
首先从自然因素考虑,泉多处在沟谷和山前坡谷河
流两岸,其形成通常要具备两个条件:¹地层中要
有裂隙的岩层和有孔隙的砂砾石层;º地震或岩浆
活动引起地壳变动,使沉积岩层断裂错位或产生褶
曲,含水层与隔水层在纵向剖面上相抵触,阻断了地
下水的去路,凭着强大的压力,地下水被迫溢出地
表。泉分布较多的省域的地质构造通常都符合这些
条件,而泉分布较少的西部省区多是干旱缺水地区,
有的紧邻沙漠,特殊的地形导致这里泉分布较少。
除了自然因素外,泉的省域分布也和人文因素
有很大关系。泉聚集较多的中东部地区多数是古代
人民安居乐业的地方,富足的文人墨客、达官显贵闲
暇之时游历山水,吟诗题字,很多泉被记载流传了下
来。相反,西部地区多是古代经济落后、战争连年、人
烟稀少的地方,对泉的记载就很少。
3 泉的命名特征
3.1 泉名的统计分析
笔者主要从泉名的命名方式和构词字数进行详
尽分析。
1)泉名命名方式分析
笔者仔细查阅了672个泉名的命名方式(图2),
其中以历史传说命名的泉最多,占27.83%;以地名
及位置命名的泉次之,占20.38%;以形态、形状命
名的泉占18.31%;以人名及古诗命名的泉占
8.93%;以声音、颜色、温度命名的泉占8.04%;以
数目及排名命名的泉占5.36%;以赞誉、题字、赐
名及寓意命名的泉占2.83%;以用途、疗效命名的
泉占1.79%;以源头命名的泉占1.34%;以少数民
族语言命名的泉占0.89%;以味道命名的泉占
0.89%;以水量、水质命名的泉占0.6%;以大小命名
的泉占0.45%;以奇特现象命名的泉占0.3%;以岩
体命名的泉占0.3%;以类别、谐音等其他方式命名
的泉占1.79%。
A-历史传说;B-形态;C-地名;D-位置;E-人名;F-数目;
G-温度;H-颜色;I-声音;J-功能;K-排序;L-古诗;
M-源头;N-赞誉;O-寓意;P-少数民族语言;
Q-味道;R-题字赐名;S-水量水质;T-大小;
U-奇特现象;V-岩体;W-其它
图2 泉的命名方式统计表
图3 泉名字数统计表
  2)泉名构词字数分析
笔者统计的672个泉名中,字数从2字到7字
不等(图3)。其中以2字和3字命名的居多,分别占
总数的26.04%和59.97%,以4字和5字命名的泉
名分别占总数的10.27%和3.27%,而以6字以上命
名的泉名仅占总数的0.45%。
47(总第122期)中国旅游景区景点中泉的命名特征(李 静等)3.2 泉的命名特征
通过对泉名的命名方式和构词字数的简要分
析,可以概括出中国旅游景区景点中泉的命名特征。
1)以历史传说命名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历史赋予了中国名泉浓
厚的传奇色彩,唯美的传说故事令世人赞叹,故以此
命名。例如山东济南的马跑泉据传源于一则传说故
事:相传北宋大将关胜在抗金时被金兵包围,战死于
济南西门外。关胜的战马看到主人遇难,仰天长嘶,
前蹄连连刨地,结果刨出一汪清泉。为了纪念这位民
族英雄,后人就把此泉称为“马跑泉”。
2)以形态、形状命名
泉的形态是直观可见的,这种命名方式可以反
应泉的观赏价值,而形状独特的泉则多以泉的形状
命名。例如:玉帘泉、珍珠泉、涌泉、瀑布泉、趵突泉、
品字泉、月牙泉、半月泉、葫芦泉、瓢泉、蟹眼泉等。
3)以所在地或位置命名
有些泉在形态形状、历史传说、用途疗效方面都
没有特殊之处,通常就以泉所在地的地名或泉的位
置命名。例如:小汤山温泉、兴城温泉、从化温泉、霍
泉、南温泉、井泉、悬泉等。
4)以有关的人名及古诗命名
以人名命名的泉通常分为两类:一类体现的是
泉的饮用价值,多数和茶圣陆羽有关,例如文学泉
(陆羽曾被拜为太子文学)、陆羽泉等;另一类主要是
怀念历史人物,例如六一泉(欧阳修自号“六一居
士”)、杜康泉、汉武泉、陆游泉等。古诗命名则是以古
人留下的和泉有关的诗句命名,例如海角甘泉、难老
泉等。
5)以泉的数目或排名命名
以泉的数目命名分为泛指和特指两种。泛指通
常是以具体数字来表示很多泉,而特指就是准确地
表示泉的数目。例如:百泉、九十九泉属于泛指命名,
双泉、二泉、五泉属于特指命名,关外第一泉属于排
名命名。
6)以泉的声音、颜色、温度命名
以声音命名的泉通常泉水流量很大,这样才会
有声响。例如:黑虎泉(泉水激石,有如虎啸)、大鸣
泉、响水泉、鸣弦泉等。中国多数名泉清澈见底,但个
别颜色特别。例如:安徽白乳泉雨后涌乳,尤其是滂
沱大雨之后,泉的涌水量增大,泉水发白;山东墨泉
为一钻孔喷泉,泉口因铸铁管黑色,望去泉水黝深,
故名“墨泉”。以温度命名的泉通常分为四类:沸泉、
暖泉、温泉(汤泉)、冷泉。
7)以泉的用途、疗效命名
泉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而且具有医疗保健价值。
例如:药泉、俞泉、酒务泉、定田泉、茶浦泉等。
8)以对泉的赞誉、题字、赐名及寓意命名
中国古代,众多游侠墨客、皇帝贵族游历于祖国
山河之间,所到之处都会留下赞誉之言,或题字,或
赐名,有些人还给泉赋予了一些特殊寓意。例如:金
泉、蓬莱泉、广孝泉、圣泉、喜客泉、洗心泉、五福泉
等。
综上所述,泉以2字和3字命名的居多,因为
其简单好记;以4字和5字命名的泉多是以地名或
少数民族语言命名的泉;以6字以上命名的泉就很
少见了。
此外,有些泉是以源头、少数民族语言、味道、水
量水质、奇特现象、岩体等其他方式命名的,但相对
较少,这里就不逐一说明了。
4 结 语
中国旅游业蓬勃发展,新的景区景点层出不穷,
其中景观典雅形象的命名虽不是唯一的成功因素,
但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好的命名不仅可以为景区
景点添光增色,同时可以增加其所在城市的知名度。
在今后的旅游资源开发中,泉的命名将不再是一个
难题,中国旅游景区景点中泉的命名特征可以为其
命名提供客观依据。
参考文献
[1]国家文物局.中国名胜词典[M].第3版.上海:上海辞
书出版社, 1998.
[2]魏嵩山.中国古典诗词地名词典[M].南昌:江西教育
出版社, 1992.
[3]崔乃夫.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大词典(第五卷)[M].北
京:商务印书馆,2002.
[4]史为乐.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M].北京:中国社会科
学出版社, 2005.
48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

2#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3 10:52:2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