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依窗聆雨(拒聊) 于 2014-11-13 19:06 编辑
一天走最多地方最有意义的出行
11月8日周六早天气晴朗,六点半准时出发,前往北京门头沟,行程非常顺利,不到两个小时就到了庞潭古道上的岢罗坨村。村中人烟稀少,静谧安详,远离城市的喧嚣,世外桃源也不过如此吧。“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古诗在此愈发显得贴切。
庞潭古道、娼妓桥 进村走几百米就看到了迄今为止,全国唯一的一座“娼妓桥”,没错这是真的。这座娼妓桥就位于京西古道的庞潭古道岢罗坨村里,桥的捐资修建者是全国各地的妓女,因身份特殊,进香时受到一些限制,比如不能由寺的正门进入。和常人相比,她们被看成罪孽深重的人,特别需要救赎。由庞潭古道过来的香客,到了需要踏过一条河沟,若遇山洪暴发,行走极为不便。桥在佛教中就有“渡化”之意。由娼妓在这里集资建桥,既是对香客的“善举”,对自己又有赎罪之意,以桥为替身,在千人踩、万人踏中洗赎罪过。听村中老人讲,在捐资的妓女当中,还包括后来怒沉百宝箱的杜十娘。
岢罗坨的娼妓桥百年古道由它开始。“岢罗坨”这个村名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带有鲜明的佛教色彩。尽管关于村名的来历流传着好几个版本,但都与戒台寺进香有关。古道上那座残存的娼妓桥,今天看来已经微不足道,破败不堪了。
妓女们当年的义举令人敬佩:这里三面环山,每逢夏季,雨水顺山而下,汇聚于山脚,汹涌地向东流去,久而久之便冲出一条天然河道。然而这里又是内蒙、山西等地进京的必由之路,长期以来,成批的马帮、驼队川流不息。不知那是哪一年,暴雨连绵不断,直下的天昏地暗,水患成灾,奔腾的山洪夹杂着山石沿河道咆哮着汹涌地狂泻,令人望而却步。大批的马帮被堵在山中,闷热的天气,肮脏的环境,饥饿与疾病交织在一起迅速蔓延,然而在那个封建的年代,朝廷、官府哪管百姓死活,一场灾难就这样发生了。此事迅速在京城传开,京城妓女自发组织捐款修建了这座石桥。桥没有名字,当地人习惯地叫它《娼妓桥》。因此,娼妓桥——秋坡村总是被后人说在一起,妓女进寺的古道也留世长存。
站在桥上眼前浮现出当年川流不息前来进香的虔诚信众和繁华景象,如今却显得那么的凄凉萧条,清晨的瑟瑟秋风打在身上一阵阵的寒意袭来,让我感叹沧桑的历史变迁。该桥建于明代,因民国时的一场山洪,原本三孔的拱桥仅存一孔。愈发显出它的风尘感。桥面上连接大青石的铜铆钉已朽坏,留下很多“工”字形疤痕。桥身不过十余米,岢罗坨的娼妓桥百年古道就是由它开始的。
娼妓桥的对面有一块写着“庞潭古道”石牌坊。驴友们争先恐后的照相留念。民间自古以来就有“先有潭柘寺,后有幽州城”的说法。潭柘寺是著名的皇家寺庙,历史悠久,规模宏大,有数条大道通达北京城。其中的一条因是从石景山区庞村渡口过永定河到潭柘寺,故称“庞潭古道”,又称西山大路南道,是西山大路主干道之一。这里也是京西古道除了王平古道之外最为重要的一条古道。保留较好的是苛萝坨村至戒台寺段,大约徒步半小时左右,接上去戒台寺的108公路。千年古刹演绎出2条古道与3个传奇古村。庞潭古道到村过娼妓桥,南行上山的古道保存较好,然后在石佛村西北方向的石牌坊,与芦潭古道汇合,分为前往戒台寺和潭柘寺的两条线路。芦潭古道东起卢沟桥,西至潭柘寺,为京西古道南路的一路古香道,在石佛村至石牌坊之间的一段保存完好。石佛村、秋坡村、岢罗坨村是三个因戒台寺而得名的村落,与戒台寺的进香活动关系密切。
临近戒台寺的古道,开始频现保存相对完好的路段,香道的功能也越来越突出。戒台寺近在眼前,但又与潭柘出现分野。于是不同线路间既有汇合,又有分叉。其中和石佛村的石牌坊是两个主要节点:庞潭古道在过娼妓桥分为两路,一路南行从三条鱼(坡)上山前往戒台寺,一路西行到西峰寺,上南山穿过秋坡村,再至戒台寺。而石牌坊则是一个四叉路口,既有穿石佛村过来的芦潭古道与庞潭古道汇合,同时又分为前往戒台寺与潭柘寺的两条线路。、秋坡和石佛这三个因戒台寺而建的村子,演绎着进香古道上三种不同的传奇。
芦谭古道:岢罗坨、石佛、秋坡由进香古道演绎出的传奇
在北京西山,群峰之中,寺庙众多。潭柘寺、戒台寺,九龙山和百花山的娘娘庙,以及颇负盛名的妙峰山,自古是京西一带祭祀社神的圣地,也因此形成和遗存了记载着宗教与民俗活动信息的进香古道。古刹戒台寺,始建于隋代,素有“神州第一坛”之称。明清时期开始,每到四月花开时节,天下游僧、四方香客便来此朝佛进香。而京城的百姓也在这万物复苏的春天前来耍戒坛、赶庙会,游春踏青。一时间,“古道青山杨柳暗,马蹄单绕寺门烟”。
一般地,到潭柘寺和戒台寺进香的道路有两条。一条是从卢沟桥起,经长辛店西行上山,穿石佛村而至石牌坊先到戒台寺。然后翻越西峰岭,走过几个村庄。香客行程几十里,便终于到了这座“京都第一刹”。在这条已被108国道覆盖的山路中,尚还较好地保存着从石佛村到戒台寺之间长约两公里的古道。这段古道平缓,易于行走。清代康熙和乾隆皇帝到戒台寺进香时,就是走的这条古道,当地人称之为御道。
这条古道上的一个驻足之处是路边山崖上的摩崖造像。可以想见,当年赶往戒台寺烧香的善男信女们走到这里,已是未到寺庙先拜佛。这里曾有一处永庆庵,而“石佛村”一名便是因了这十八尊雕刻于明代的石佛得来的。
由于这次出行所到之处较多,就不一一介绍了。
11月8日周六我们一行驴友212人所走的路线:庞潭古道——娼妓桥——苛萝陀村、石佛村、秋坡村——芦谭古道——戒台寺——千灵山——中国人们抗日战争纪念馆——卢沟桥。
这次的出行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难忘的回味,让我再次体会到了古人说的:“读万卷书,走万里路”的深刻含义。
由全国各地妓女们捐资建筑的——娼妓桥
已碎成几片的石碑 苛萝坨村 庞潭古道 芦谭古道 石佛村、石佛、石佛桥 破败废弃的古村落 村中的千年古树 从这里上山去戒台寺 向戒台寺行进 戒台寺 向千灵山挺近 千灵山 卢沟桥 卢沟桥的狮子
更多精彩照片请继续往下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