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PP 下载 六只脚

查看: 735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杂谈八卦] 大学校园景观命名研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11-13 15:17: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摘 要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伴随
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地提高。它无处不在,但是却不能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在大学校
园这个文化的发源地也是如此,本文进行了大学校园景观依据校园文化命名的研究,
并以对河北农业大学西校区的景观为例进行了命名。研究内容分为以下几部分:
1.笔者通过阅读前人的资料文献,总结了景观命名的艺术:①景观命名的历史渊
源可以追溯到园林的最初出现。②景观命名的存在价值可以概括为:全园主题思想的
高度概括;可以唤发游者的美学感受;增强园林的书卷韵味;为衰落景点的修复提供
依据。③景观命名的艺术手法大致可以分为指称符号命名法、建筑命名法、各种元素
叠加命名法、以观景时间命名法、沿用典故命名法、以水命名法、言情述志命名法、
古典诗词命名法等。并探讨了现代景观命名及大学校园中景观命名的应用概况。
2.通过现场提问的方式对河北农业大学、保定学院、河北大学、河北金融学院 4
所高校学生对校园文化的认知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加强校园文化普及迫在眉
睫。校园文化在校园中的作用是不可取代的,且校园文化与校园景观存在一定的关联,
就此提出了通过将校园文化融入到校园景观中改善校园文化的现状,并阐述了方式方
法。命名是景观的点睛之笔,校园文化可以通过景观的命名得以展现。建立了影响校
园景观依据校园文化命名的评价体系,并应用层次分析法对各个因子的权重进行了确
定。
3.笔者以景观命名的艺术和大学校园文化的研究为基础,依据河北农业大学的办
学特色—“太行山道路”、校训—“崇德、务实、求是”以及校园景观自身特性,对
河北农业大学西校区中 27 栋新建建筑、10 处广场、1 处湖泊和 15 条道路进行了命名。
总之, 在高校事业日益蓬勃发展,学校规模不断扩大的今天,校园景观文化也成
为了衡量一所学校实力和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希望通过对校园景观命名的研
究,使校园景观命名的重要性得到人们的注意,进而影响到对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视,
尊重学校的发展历史,使学校的根源不至于丢失。本人的研究成果也希望为今后河北
农业大学西校区景观的命名提供参考。
关键词:景观;校园景观;命名;校园文化;河北农业大学西校区Study on the denomination of the landscape of campus of University
—Case on of west campus ofAgriculture University of Hebei
Postgraduate:Duan Yanxia
Specialty:Landscape Plant and Ornamental Horticulture
Supervisor:Qin Anchen Professor
Abstract
Culture is the summation of material wealth and spiritual wealth that are created by
human beings in the course of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history, and it is improved
consistentl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Culture exists everywhere, however, it hasn’t
drew enough attention, and so has the university campus. Therefore, this paper researches
on the denomination of the landscape of university campus according to the campus
culture, and the landscape of the west campus of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f Hebei is
denominated as an example.
1. Based on the literature which the predecessors wrote, the denomination art of
garden landscape has been summarized as follows: the phenomenon of denominating
garden landscape appeared whe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ppeared; the denomination for
garden landscape has existence value that the denomination is the high generalization of
the main idea of the whole garden, can stimulate the aesthetic feeling of tourists, will
enhance the literature aroma and can offer the basis for the restoration of declining scenic
spots; the artistic means of the denomination of garden landscape can be classified as the
alleged symbol nomenclature,botanical nomenclature, zoological nomenclature, the
nomenclature of superposing various elements, viewing time nomenclature, classical
allusion nomenclature, water nomenclature, the nomenclature of expressing emotion and
ambition, classical poetry nomenclature, architecture nomenclature and so on, and this
paper enumerates some denomination methods that are applied in moder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nd the campus of University.
2. The survey how much do the students of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f Hebei, Baoding
University, Hebei University and Hebei Finance University know the culture of their own
school has been conducted by asking questions face to face,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enhancement of popularizing school culture is extremely urgent. Considering the above,
the method that take school culture into the denomination of campus landscape has been
put forward in this paper, and the necessity of the denomination of campus landscape
according to the campus culture has been stated,the role of campus culture on campus is
irreplaceable. Denomination is the crowning touch to the landscape and the culture can beshown by the denomination.Campus landscape establish the evaluation system based on
the culture of campus and to determine the various factors by application the AHP.
3. Basing on the denomination art of garden landscape and the campus culture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borrowing ideas from the denomination for campus
landscape in Qingdao University and Hebei University, the school characteristics of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f Hebei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Taihang Mountain Road and
the school motto “advocate morality, be practical and seek truth”. Taking these two school
characteristics a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taking site condition and environment functional
requirements into consideration, 27 new buildings, 10 squares , 1 artificial lake and 15
campus’ roads are denominated in this paper.
In a word, as the career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developing vigorously day by
day and the school size is expanding constantly, the culture of campus landscape has been
an important part of index system of judging the strength and appearance of a certain
school. Through researching on the denomination of campus landscape, this paper aims at
letting the importance of the denomination of campus landscape and the university campus
culture get more attention, thus people will respect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the school
and the school spirit won’t be lost. The research achievement of this paper is expecte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denomination of the landscape of the west campus of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f Hebei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landscape; landscape of campus; denomination; the culture of the
campus;west campus of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f Hebei;目 录
1 引言 ·································································································································1
1.1 研究背景 ···················································································································1
1.2 研究目的 ···················································································································1
1.3 研究综述 ···················································································································2
1.3.1 中国古典园林景观命名艺术 ··········································································2
1.3.2 现代景观命名概况 ··························································································6
1.3.3 景观命名在大学校园中概况 ···········································································7
1.4 研究内容 ···················································································································7
1.5 研究方法 ···················································································································7
2 研究案例概况 ··················································································································9
2.1 地理位置····················································································································9
2.2 历史沿革 ···················································································································9
2.3 校训 ·························································································································10
2.4 办学特色 ·················································································································10
2.5 校歌 ·························································································································10
2.6 建设现状 ·················································································································10
2.7 景观命名现状 ·········································································································10
3 大学校园景观命名与校园文化的融合 ········································································ 11
3.1 概念论述 ················································································································· 11
3.2 校园文化概况 ········································································································· 11
3.2.1 校园文化的功能···························································································· 11
3.2.2 校园文化在校园景观中的地位 ····································································12
3.2.3 校园文化现状································································································12
3.3 校园景观特点及建设目标······················································································13
3.3.1 校园景观特点································································································13
3.3.2 校园景观的建设目标 ····················································································14
3.4 校园文化与校园景观的关系··················································································14
3.5 依据校园景观改善校园文化··················································································15
3.5.1 依据景观传承校园历史文脉 ········································································15
3.5.2 保留校园历史场地 ························································································15
3.5.3 依据景观传承校园教育精神 ········································································16
3.6 校园景观命名唱响校园文化 ··················································································16
3.6.1 校园景观依据校园文化命名原则 ································································16
3.6.2 校园景观依据校园文化命名的意义 ····························································17
3.7 影响校园景观依据校园文化命名因子评价体系及权重的确定···························173.7.1 影响校园景观依据校园文化命名因子评价体系的建立 ·····························17
3.7.2 影响校园景观依据校园文化命名因素评价因子权重的确定 ·····················18
4 河北农业大学西校区校园景观命名 ············································································20
4.1 命名依据 ·················································································································20
4.1.1 河北农业大学办学特色—“太行山道路”·················································20
4.1.2 河北农业大学校训—崇德、务实、求是·····················································22
4.1.3 校园景观自身特性 ························································································22
4.2 河北农业大学西校区校园景观命名 ······································································23
4.2.1 建筑命名········································································································23
4.2.3 湖泊命名········································································································27
4.2.4 道路命名········································································································28
5 结语 ·······························································································································31
参考文献···························································································································32
附录···································································································································35
在读期间已发表论文 ·······································································································37
作者简历···························································································································38
致 谢·······························································································································39大学校园景观命名研究—以河北农业大学西校区为例
1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从古代夏商周园林开始萌芽,景观的命名就一直备受人们关注,逐步发展成为园
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在中国古典园林中被造园者体现的淋漓尽致。
随着中国园林和城市规划建设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
人们并不满足发展的现状,城市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大批量的环境改善工程接踵而
来,设计者们应接不暇,时间不允许他们从深层次的文化角度去思考,只能机械的去
完成自己的任务,导致了大量的流水线式的作品。景观设计的趋同和文化丧失的现象
日益明显,许多的地方风格和民族特色等文化,就在社会的这种激流冲击下灰飞烟灭,
荡然无存
[1]
。景观命名这一体现文化的要素也被逐渐冷落。作为新一代的园林工作者,
不能任这种现象继续恶化,要继承和发扬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传统文化,拯救现代园林,
将悠久的历史园林文化与现代园林的需要相结合
[2]

近些年来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高等教育迅猛发展,办学规模和环境都发生了极
大的变化。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高校盲目扩建使得校园景观建设出现了杂乱无章、
内涵不深、远离办学理念等现状。不断有人将该问题提出以引起高校的注意,加强高
校对校园景观的重视,增强校园景观与校园文化的融合。
如何解决景观设计中文化丧失的问题,使文化元素和景观设计相互融合,创造出
既具有传统文化底蕴,又具有与时代接轨的现代景观,是现阶段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3-5]

1.2 研究目的
中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为资源,在这基础上
孕育出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古代园林,被世界誉为“园林之母”,东方园林艺术
的发源地
[6]
。日本著名现代诗人、作家室生犀星曾说过:“纯日本文化的最高表现是
日本的园林”
[7]
。园林从其雏形“囿”的出现,就伴随有文化的涌出,而园林文化
又是由多种多样的文化元素组成的,给景观命名就是其中的一部分。每个令人叹为观
止的景观,都由优美的环境、历史传说、贴切命名等多方面组成,而“命名”就是众
方面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一个好的命名就可以给该景观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景观命名”是中华民族这个泱泱大国的一种悠久的历史文化,也是景观必不可
少的一部分,具有十分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再现自然或人为景观,或
是表达园主或命名者的一种思想境界等。笔者对以往园林景观的命名内涵进行了深入
系统的研究、分析和探索,以期为大学校园中景观的命名提供依据。河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毕业)论文
2
1.3 研究综述
1.3.1 中国古典园林景观命名艺术
欧洲的景观生态学家指出:景观价值包括自然组分、文化传承、美感和社会文化
意义等内容
[8]
。园林创造的物质产品是景,所谓的景,就是风景、景观、景致、景色、
景象等的简称,即一个个具有欣赏内容的单元,如建筑、山石、水体等
[9]
。景的价值,
包括多种含义的美学价值。景观命名艺术就是一个对景的理解、创造的情景交融的过
程、亦就是发现美、创造美和传授美的审美过程。景观命名是指用文学语言给景区、
景点和景物命名,使景观无论是从视觉效果还是文化内涵方面,都能够给人以震撼和
冲击
[10]
。从古代夏商周园林开始萌芽,一直到现代园林的不断发展,景观命名一直备
受人们关注,且发展成为园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俗话说,好马要有好鞍配,所以
一个好的景观也要有一个响亮的命名与之相搭配。近些年,一些研究者通过对景观的
来历、特征、作用等,对景观的命名进行了分析研究。
1.3.1.1 景观命名的历史渊源
[11] [12]
我国的园林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园林生成期、园林形成期、园林成熟期和园
林高峰期。从园林生成期,园林起源于生产,最初以“囿”的形式代表“园林”,与
此同时景观的命名也应时而出。早在商朝时期就有商汤的桑林和桐宫,“桑林”因种
植有大片的桑树,形成了大片风景林地而得名,“桐宫”则是因桐树而得名。殷纣王
的沙丘苑与百泉,“沙丘苑”因此处名沙丘得名,“百泉”因百泉湖而得名。周文王的
灵台、灵沼和灵囿,楚灵王的“章华台”,吴王夫差的“姑苏台”。到了秦汉时期,
园林进入了发展的另外一个时期—形成期,秦的“宜春苑”,汉的“上林苑”;与此
同时,私家园林也逐渐出现,梁孝王的“兔园”,梁冀的“苑囿”,西晋石崇修建的
“金谷园”;到了隋唐宋时期,园林进入了成熟期,唐宋时期流行的山水诗和山水画
影响到了园林的的发展,诗情画意成为了一园林特色。北宋宋徽宗时的延福宫和艮岳;
唐朝诗人王维的“辋川别业”等; 在公元 960 年到 1911 年期间的明清时期,诗情画
意的山水园进入了鼎盛时期,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和承德避暑山庄,是这两个时期
的杰出代表,聚集了中国园林艺术的精髓,园内景观各异,命名贴切生动,如圆明园
中的“平湖秋月”“别有洞天”等,避暑山庄中的“南山积雪”、“北枕双峰”等。历
史上不同时期有不一样景观命名,有不一样的历史渊源,但是它们的作用是不可忽视
的,所以在园林不断兴盛发展的今天,景观命名也应越来越被重视,在百年后为子孙
后代留下研究价值。
1.3.1.2 景观命名的存在价值
“偌大景致,若干亭榭,无字标题,也觉寥落无趣,任有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
色”
[13]
。红楼梦中贾政一语点出了一个景观的命名对景观的影响是举足轻重的,要
使景观添彩生色,就要有一个贴切且意境高远的名字,否则该景观就会逊色不少。景
观命名存在的艺术价值在于:①全园主题思想的高度概括,如杭州西湖的“花港观鱼”
内的景点之一—“牡丹园”,从命名我们就可以得出,该园的主题为“牡丹”,每当大学校园景观命名研究—以河北农业大学西校区为例
3
5 月中旬著有花中之王美称的牡丹竞相开放,使人眼花缭乱;②可以唤发游者的美学
感受,当人还未接近景象时,一读题名,就以先入为主的方式传达给游人,使游人不
禁开始畅想,如避暑山庄“七十二景”中的“烟波致爽”,人身临其境,即使在炎热
的夏季,一看到题名,也会感觉到凉风习习;③增强园林的书卷韵味,如承德避暑山
庄中的“香远益清”取自宋代周敦颐《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
而不妖……香远益清”。 ④从毕辉
[14]
的文中还可以得出景观的命名还有其另外一重
要的存在价值—为衰落景点的修复提供依据,如杭州西湖十景之一的“花港观鱼”,
经过人们的重塑后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花港观鱼,使人留恋往返。
1.3.1.3 景观命名的艺术手法
景观的名称是景观本身存在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给景观命名时以尊重实际的
情况为基础,讲究文雅别致、突出特点,充分体现景观名称的历史性、科学性等文化
蕴含。笔者通过对刘丽卿
[15]
、刘金柱
[16]
、张廷银
[17]
、吴美霞
[18]
、卢善庆
[19]
、王茜
[20]
、张兆林
[21]
、陶家柳
[22]
、衣学慧
[23]
、章彩烈
[24]
、金荷仙
[25]
等,大量文章的分析
总结得出了景观命名的艺术手法详见表 1.1。河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毕业)论文
4
表 1.1 景观命名艺术手法的分类
Table.1.1 The classification of artistic methods of the denomination of landscape
命名方法 命名依据 实例列举
人名命名法
依某人的名字或
字号进行命名的景观
苏州拙政园中的“槐雨亭”,“槐雨”二字取自第一位园
主人王献臣的字号;四川“八景”中的“杜工草堂”,“杜工”
二字代指杜甫
植物命名法
依植物名称命名
的景观
承德避暑山庄中“观莲所”、“采菱渡”、“冷香亭”,
分别因莲花、菱、敖汉莲而得名;北京颐和园中的“豳风桥”
原名“桑苎桥”,桑苎是一种草本植物,可做绳子或织布,因
为当时在桥的周围有一些仿照江南水乡的农业景观,取植桑种
麻之意,后因讳改名;保定古莲花池中的“藻泳楼”坐南朝北,
三面环水,四面开窗,在此可欣赏到水中的水藻随波荡漾,因
水藻而得名







动物命名法
依动物名称或其
寓意命名
避暑山庄中的“松鹤清越”与“松鹤斋”,借松鹤象征吉
祥与长寿;还有山庄中的“试马埭”、“驯鹿坡”、“青雀舫”、
“莺啭乔木”,分别因马、鹿、青雀和百鸟鸣声得名;保定古
莲花池中的“鹤柴”,行宫中养鹤的地方,古代养鹤的地方称
之为“柴”,因鹤而得名
依 据 建 筑
所处的位置命

从名称中就可以
知道建筑所在的位置
或是其所处环境
承德避暑山庄中的“水心榭”和“双湖夹镜”,分别是位
于下湖与银湖之间的一组建筑和位于两湖水之间的河堤;北京
颐和园中的“界湖桥”为“西堤六桥”之一,位于昆明湖和后
湖的分界处,所以得名;还有该园中的昆明湖,由西汉时期云
南滇池的昆明国演变为昆明湖。传说在汉武帝时期为征伐那里,
在长安仿滇池开凿昆明池操练水军,后来乾隆皇帝依据这一典
故,将西湖改为昆明湖
依 据 建 筑
的形状命名
指在命名中存在
比喻手法的应用,即把
建筑比喻为其它与其
外型相似的美好的东
西或是有寓意的东西
进行命名
苏州拙政园中的“小飞虹”,将拱桥比喻为天空中的彩虹;
避暑山庄中的芝径云堤,因为其形状与周围的岛屿组合像一支
灵芝得名
[26]
;北京颐和园中的“玉带桥”,用大理石和汉白
玉雕砌而成,桥拱高而薄,形如玉带故而得名为玉带桥





依 据 建 筑
的作用命名
在古典园林中,许
多建筑景观的命名是
因为其作用而得名的
苏州拙政园中“听雨轩”,因每逢雨天,在屋中可以听到
雨打芭蕉的声音而得名;承德避暑山庄中的“无暑清凉”,在
炎炎夏日,此处凉爽清幽,是皇帝避暑之处;“畅远台”,站
在此处可以通畅的眺望远方美景
言情述志命名法
通过对景观命名,
以表达士人的言情述

苏州拙政园中的“小沧浪”和网师园中的“濯缨水阁”的
命名均来自于屈原《渔父》中的“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浊吾足。”都是为纪念屈原宁死不屈的精
神和“可与日月争光”的巍巍人格。还有拙政园中的“放眼亭”
等。承德避暑山庄中的“濠濮间想”,来自《庄子》中记载的
庄子与惠子同游濠梁,在濮水钓鱼之事,后人以此“濠濮间想”
代表逍遥闲居﹑清淡无为之思想,寄予了人们对自由自在生活
的向往;山庄中的“永恬居”、“知鱼矾”、“石矶观鱼”,
则表达了帝王阔达的胸襟和一心为民的政治抱负。“丽正门”,
“丽正”二字取自《易经》中的“日月丽于天”。乾隆在此把
百姓比喻为日月,帝王比喻为天,意思是说帝王只有像日月附
着于天,才能教化而得以治天下大学校园景观命名研究—以河北农业大学西校区为例
5
以水命名法
水有固、液、气三
种形态,依据水的不同
形态产生的惟妙惟肖
的景观而命名
承德避暑山庄中的因水气而命名的景点有“暖流暄波”、
“烟波致爽”和“一片云”;因水声而命名的景点有“远近泉
声”和“玉琴轩”;因水形而命名的景点有“千尺雪”
景 观 地 点
(场所)+景色
内容的叙述
清代台湾“新竹县八景”中的“指峰凌霄”, “指峰”指
新竹县竹堑堡的五指山,“凌霄”是对山与周围环境形成景观
的描述;厦门“二十四景”中的 “虎溪夜月”,“虎溪”指的
是虎溪岩,“月夜”可在此处观赏到中秋最佳圆月
命 名 的 四
个音节全是对
景色的描写,并
没有指出出景
观的位置
清代台湾凤山县境内的“凤山八景”中的“泮水荷香”、
“翠屏夕照”、“淡溪秋月” 均是对景色的描写
景 观 描 述
词+景观名
四川“八景”中的“晒经文石









景观名+相
互作用词(动
词)+地名(景
观名)
各种元素叠加命
名法,是以多种元素组
合叠加得名
四川“八景”中的“龟伴碧溪”
古典诗词命名法
引用古代诗人的
词句对景区进行命名
苏州拙政园中“留听阁”,采用李商隐的“留的残荷听雨
声”的诗意;唐朝大诗人王维曾居住的“辋川别业”,据《辋
川集》记载,内有 20 个景区和景点。每个景区和景点都是由王
维与裴迪的诗来写景题名,描绘景区或景点的特色。每一首诗
即寓景名,又寓意境,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22]
。承德避暑山庄
中的“香远益清”、“凌太虚”、“水流云在”、“清晖亭”、
“沧浪屿”、“风泉清听”、“宁静斋”,分别取自宋代周敦
颐《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香远益清”;杜甫的“东岳云峰起,溶溶满太虚”;杜甫的“水
流心部竞,云在意俱迟”;宋代文学家谢灵运的“山水合清晖”;
《孟子》“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
濯吾足”;孟浩然的“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诸葛亮的
“澹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保定古莲莲池中的“春午坡”
和“篇留洞”,两个景点命名分别取自宋代诗人苏轼“春午发
浓艳,一笑当及时”和“清篇留峡洞”的诗意;“寒绿轩”取
自宋代欧阳修“竹色君子德,猗猗寒更绿”的诗意;“高芬阁”,
“高芬”出自《晋书·郗鉴传》的赞语“道徽忠劲,高芬远映。
愔克负荷,超惭雅正”
[27]
以观景时间命名法
景点因在特定的
时间,形成壮丽的景
象,并因此时而给景点
命名
承德避暑山庄中的“西岭晨霞”和“锤峰夕照”,两景点
观赏时间一早一晚,一个是在雨后初霁的清晨,朝霞映照西山;
一个是在傍晚,夕阳西照锤峰。南山积雪则是在寒冷的冬季,
满山皑皑白雪与山峰组成壮丽的景观
沿用典故命名法
依据历史典故对
景观进行命名
四川 “八景”中的“曲水流觞”,来源于古代的一个习俗。
每年阴历的 3 月初 3,大家都要聚集在水边祈福,称为“修禊”。
在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记载,永和 354 年的 3 月初 3,王
羲之和多位名士在兰亭参加修禊,大家都列坐水边,将羽觞放
入水里,沿着弯曲的水道任其漂流,流经谁那儿停住,就要做
诗一首,做不出来就要罚酒,这就是“曲水流觞”的典故河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毕业)论文
6
1.3.2 现代景观命名概况
景观命名艺术手法的应用是文化在园林发展中的一种重要体现和应用,在现代园
林发展中也没有被广大园林设计者所抛弃,虽然在某些时候会有所失误,但是广大园
林工作者一直在努力更正、努力学习。
唐山一个从震后发展起来的城市,在时代前进的步伐中它不断把自己的新气象、
新成就展示给众人。位于唐山市路南区的南湖生态湿地公园,是新唐山一个重要的发
展成果,它改写了唐山以重工业而闻名的城市历史。唐山原名“凤凰城”,以凤凰著
称,南湖生态湿地公园就是以这样的城市文化为基础逐步建设起来的。南湖生态湿地
公园最早是一大片塌陷地,垃圾遍地。2009 年 3 月,此处终于迎来了大规模的开发,
废地变成宝地。历经一年多的时间,可以和杭州西湖相媲美的南湖城市中央生态公园
破土而出,被称为“北方西湖”。南湖生态湿地公园中各式景点不计其数,各具特色,
景点名称也蕴涵了深刻的文化内涵。(因本文主要讨论的是景观的命名问题,所以景
观特色就不予详细介绍。)命名总体的设计原则就是要充分反映唐山的地域文化和城
市的生成历史,力图使每一个命名都蕴涵唐山民俗历史和传统文化因素。其中最具代
表特点的就是南湖生态湿地公园中最高观景台,被命名为“凤凰台”,命名就来源与
唐山的凤凰传说。从古代开始凤凰就是人们心目中的瑞鸟,天下太平的象征,有许多
故事都描述了凤凰。“凤凰台”四周的水中围绕有五座洲渚,其命名分别为“紫鹤来
翔”、“红鸾唱晓”、“翡翠呈艳”、“百鸟礼佛”、“鸥鹭忘返”,皆以鸟的名称而命名。
凤凰乃百鸟之王,取“百鸟朝凤”之意。其它的景点皆采用了植物名称进行命名,取
“草木葱茏,凤翥龙翔”之意。
广东省中山市岐江公园,位于广东省中山市区,园址为粤中造船厂旧址,由著名
园林设计大师俞孔坚教授指导设计,荣获了多个国际国内大奖,在许多人眼里岐江公
园就是现代的、美丽的
[28]
。该造船厂历经了历史的沧桑,为广东这个现代化的大都市
弥补了珍贵的城市记忆。岐江公园内的一些景观具有独特的特色和观赏价值,这些景
观的命名也是别具匠心、充满内涵。如位于岐江边上的榕树岛上的琥珀水塔,由一个
金属框架的玻璃外壳罩到一座废旧水塔上组合而成,设计者认为水塔就像是一只古
世纪的昆虫被凝固在琥珀之中一样,所以命名为琥珀水塔;公园中的另一座水塔—
骨骼水塔,该水塔是按照原来水塔的大小用钢架搭建而成就像是人类的骨骼,设计者
认为世界上无论男女、贫富贵贱,最终都将归于一副白骨。
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花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有鸟居丹穴,其名曰凤凰。
九苞应灵瑞,无色成文章。
屡向秦楼侧,频过洛水阳。
鸣岐今日见,阿阁伫来翔。大学校园景观命名研究—以河北农业大学西校区为例
7
1.3.3 景观命名在大学校园中概况
景观命名在中国古典和现代园林中都有所体现,在大学校园这个特殊环境中发展
的却有些不尽人意。校园中景观命名文化缺失,且存在一些不规范的现象,如:清华
大学校园中的一栋教学楼,被以服装企业“真维斯”冠名,在全国引起热议。但是也
存在一些正面的例子,它们将校园文化与景观相结合进行命名。
如青岛大学:大学中道路、楼宇及广场绿地的命名是以该学校的校训为依据,取
“修德笃行,博学深思”之意,以“德、行、博、思”作为命名的关键字。“德”的
本意是道德,品行;心意;恩惠。“行”能干;做。“博”多,丰富;通晓;大。“思”
思考,想。希望;思路。高校为培育高素质人才的场所,应以德为先,顾名思义就有
了以“德”为首命名,综合性建筑的就命名为德雅楼、德正楼等;“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师生不仅要博学,更应有思考和行为能力,所以就
有“博”“思”“行”的命名(博学楼、博文楼、博观楼、博知楼、博远楼、博逸楼、
博雅楼、敏行楼;慎行楼、知行楼、笃行楼、励行楼、睿思楼、学思楼、慎思楼、行
思楼、诚思楼、凝思楼、静思楼)。学生宿舍楼区的命名则采用了“泽”“涵”“汇”“沁”
“滢”“泓”“润”“浏”,这些词的意义深刻,给学生以启迪。河北农业大学西校区中
于 2006 年,为纪念“太行山道路”20 周年而修建的八角广场,广场中修建的石碑,
上面记载着河北农业大学在太行山区所取得丰硕成果,让莘莘学子对“太行山道路”
精神的了解更加深刻,此广场被命名为“太行山道路文化园”,与河北农业大学的办
学特色紧密联系,但是这些例子只相当于冰山的一角。
景观命名的例子还有很多,既有好的典范也存在一些糟粕,如在陈文君,曾大兴
[29]
的文中就对存在的问题加以了论述,如在进行景观命名时把平庸的说成是天下无奇
的;把不存在的说成存在的;把雅的说成俗的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值得人们备受关注
的。最基本的景观命名原则我们可以参考李进学
[30]
总结:概括特点,突出个性;虚实
并举,诗情画意;韵文含蓄,通俗易懂;寓意深刻,发人深醒;平仄协调,音节和谐。
1.4 研究内容
(1)景观命名在园林和大学校园中的应用。
(2)如何通过校园景观改善校园文化,及校园景观依据校园文化如何命名,对
校园景观依据校园文化命名建立了评价体系,并应用层次分析法进行了影响因子权重
的计算。
(3)以河北农业大学校园文化和景观自身的特性为依据,对西校区中的建筑、
广场、湖泊、道路进行命名。
1.5 研究方法
(1)文献查阅。收集的资料主要有:①景观命名的依据、方式和方法;②河北河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毕业)论文
8
农业大学西校区的总体规划;③河北农业大学的校园文化;④有关景观命名的实例和
理论分析。
(2)调查研究。采用现场问卷的方法,对河北农业大学、保定学院、河北大学、
河北金融学院的学生,进行了校园文化认知程度的测试。
(3)分析计算。通过分析得出影响校园景观依据校园文化命名的因子,征求广
大同学的意见对各因子进行比较判断,应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因子的权重。
(4)软件绘图。运用 CAD、Photoshop、Sketchup 等绘图软件对河北农业大学西
校区的总平面图、广场平面图进行绘制。大学校园景观命名研究—以河北农业大学西校区为例
9
2 研究案例概况
2.1 地理位置
河北农业大学西校区坐落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定,具体地址为保定市南市区乐
凯南大街 2596 号,地理坐标为 113°40′-116°20′E,38°10′-40°00′N,属于北温带半湿
润气候区,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气候凉爽,冬季寒冷少雪,四季分明,
年均降水量为 575.4 毫米。
保定市地处京、津、石三角腹地,北距北京 140km,东距天津 145km,西南距河
北省会石家庄 125km,素有“京畿重地”、“首都南大门”之称。保定地区还有着丰富
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如野三坡、白洋淀、直隶总督署、古莲花池、清西陵等,1986
年保定市还被国务院公布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河北农业大学就是坐落在这样一处景
观秀美、文化璀璨的宝地。
河北农业大学西校区临近南面的二环路、大广高速公路、京石高速公路和保沧高
速公路,交通便利、道路顺畅;周边为乌马庄村,村里民风淳朴。
2.2 历史沿革
清朝末年,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中国逐步沦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事
关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康有为等一些仁人志士不断寻求救亡图存的道路,
“变法维新”的活动日益高涨。在这种情况下清政府被迫实行“新政”,“新政”的第
一条内容就是废除科举设立学堂。1902 年(清光绪 28 年),袁世凯创建了直隶学堂
(即河北农业大学百年前的前身),其发展沿革见表 2.1。
表 2.1 河北农业大学发展沿革
Table.2.1 Development evolution of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f Hebei
时间(年) 名称 时间(年) 名称
1902 直隶学堂 1904 直隶高等农业学堂
1909 顺天中等农业学堂 1911 直隶公立农业专门学堂
1917 京兆乙种农业教员养成所 1928 京兆甲种农业学校
1931 河北省立农学院 1949 河北省黄村高级农业学校
1950 河北农学院 1952 河北省黄村林业学校
1958 河北省农业大学 1959 河北农业大学园林化分校
1970 河北林业专科学校 1985 河北林学院
1995 河北农业大学与河北林学院合并组建为新的河北农业大学
2000 原河北水产学校、河北畜牧科技学校实质性并入河北农业大学
在这百年历史中河北农业大学经历了风雨同样感受了彩虹,1958 年 6 月改名为
河北农业大学,据查证,当时全国高等农业院校中因学科建设被批准为农业大学的仅
有两所(另一所是北京农业大学)
[31]
。河北农业大学是我国最早实施农业高等教育的院河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毕业)论文
10
校,是教育部本科教育教学工作评估优秀学校,也是河北省建立最早的高等院校和河
北省重点骨干大学
[32]

2.3 校训
“崇德、务实、求是”是河北农业大学的校训。校训之首“崇德”二字,彰显
了学校在育人过程中始终把学生的品德培养放在首位
[33]
。从思想追求、实际行动、严
谨态度几个方面进行了诠释,教育意义深刻且具有说服力,是广大师生学习的标尺。
2.4 办学特色
河北农业大学历史悠久,形成了坚持以“太行山道路”为代表的鲜明办学特色。
2.5 校歌
迎着世纪曙光,背负时代期盼。崇德笃行,百年学府桃李争妍。根植燕赵大地,
演绎沃野桑田。求真谛,重实践,阡陌高山丰碑树遍。科教兴邦,开拓新路,太行之
路,再谱新篇。满腔热忱润褐土;经纶大地绘尧天。河北农大,河北农大,薪火相继,
永恒依然。
2.6 建设现状
河北农业大学西校区是为适应农大教育改革的发展在原林学院的基础上于 2002
竣工并正式投入使用,由原来的几栋简简单单的建筑发展到现在占地约为 1000 余亩,
新建建筑 30 栋的宏大规模,按照学校规划,西校区计划容纳学生人数 15000 人左右
[34]
。校园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设施不断健全。校园中观花、观果、观干、观叶等植
物种类丰富。观花植物:广玉兰(Magnolia denudata)、连翘(Forsythia suspensa (Thunb.)
Vahl)、黄刺玫(Uanchu Rosa)合欢(Albizia julibrissin);紫荆(Cercis chinensis)、
观果植物:栾树(Koelreuteriaelegans subsp.formosana)、石榴(Punica granatum)、山
楂(Crataegus pinnatifida);观干植物:白皮松(Pinus bungeana Zucc.)、紫薇
(Lagerstroemia indica)、青檀(Pteroceltis tatarinowii);观叶植物:银杏(Ginkgo
biloba)、七叶树(Aesculus chinensis)、马褂木(Liriodendron chinense)等。
2.7 景观命名现状
河北农业大学西校区教学区建筑命名采用了 A、B、C、D、科技楼、图书馆;公
寓区建筑命名采用了阿拉伯数字 1—21;餐厅命名采用了一号餐厅和二号餐厅。大学校园景观命名研究—以河北农业大学西校区为例
11
3 大学校园景观命名与校园文化的融合
大学(university)这个词从其本义来说就是“普遍”、“整个”、“世界”、“宇宙”,
大学从它诞生之日起其精神气质就是海纳百川和多元文化的交融,大学正是在这种多
元文化的相互交融中不断地向前发展着
[35]
。且任何一所大学都会在自己长期的办学过
程中逐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这一点是毋容置疑的
[36]

3.1 概念论述
景观是自然及人类社会过程在土地上的烙印,是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
类理想与追求在大地上的投影
[37] [38]
。”景观可分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在本文中所
研究的景观为人为景观。人文景观是整个人类生产、生活活动的艺术成果和文化结晶,
是人类对自身发展过程的科学的、艺术的概括,是物化的历史。人文景观体现着深厚
的文化积淀,具有审美价值和审美意义
[39]
。”校园景观一般都属于人文景观,所以就
衍生出了校园人文景观一词,其定义为:在特定的校园区域内,产生的具有人文景观
构成要素和特点的特定景观,是人文景观派生出来的子景观,是各院校根据自身的办
学理念、特色、规模,通过人工创造具有欣赏价值、激励作用和教育感染力的景致。
作为传承文明、创新科学和技术、培养人才的大学校园人文景观设计,无论是建筑等
无机硬质景观,还是园林等有机软质景观,它都是人文的载体。主要分为校园建筑景
观、园林景观、雕塑景观等
[40]
。“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至今为止仍没有一
个大家公认的定义,在汉语词典中文化被解释为: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
综合。通过查阅大量的资料将众多不同版本的“校园文化”的定义进行了总结得出:
校园文化是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在长期办学中,由众所周知的历史和现实原因,形成的
共同遵守的信仰,具有深刻的意义,在校园文化系统内部起主导作用,对学校各类文
化活动与现象发挥支配、导向和引领作用
[[41-44]

3.2 校园文化概况
3.2.1 校园文化的功能
“校园文化”是文化的一部分,就像鲤鱼是鱼中的一种一样,是随着学校的产
生而出现的。校园文化的概念早在 1932 年就被美国学者华勒(W.Waller)在《教育
社会学》中提出,而中国则是在 1986 年才被提出,由此可见我国在大学校园文化建
设发展方面处于落后的状态。
从 20 世纪 80 年代初开始,随着文化热潮的不断兴起,校园文化越来越受到诸多
人士的关注。进入到 21 世纪,为了满足国家的发展和紧跟世界教育水平,国家愈来
愈重视人才的培养、高等教育教学的规模及办学质量。各学校努力争创一流大学,校
园文化则成为各高校评优的砝码,一再的吸引人们的目光
[45]
,主要原因表现为以下几河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毕业)论文
12
个方面:⑴导向功能,校园文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思想,为其树立正确的
人生观和价值观提供参照;⑵凝聚功能,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使学生产生共鸣,共
同认识到集体的荣誉感和责任感;⑶激励功能,在学校这个具有特定文化的地域内突
显出来的模范榜样,敦促学生更加努力学习,不断自我提高和完善;⑷认识整合功能,
学生的认识是在不断模仿、比较分析的过程中形成的,而这一过程是在校园这个特殊
的文化氛围中进行的,校园文化在不经意间影响了学生成长。总的来说,校园文化是
不可替代的,它是大学的灵魂
[46]
,是一所大学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没有文化的大
学是可悲的。
3.2.2 校园文化在校园景观中的地位
大学之所以被称之为大学,主要体现在它有自己的文化,可以营造独特的人文环
境。从某一方面而言,人文环境对学生的熏陶和影响,往往比书本那些讲给学生的知
识体现的更直观、更明了。校园景观体现的人文精神时刻伴随在学生身边,长时间伴
随学生左右。因此校园文化的建设在校园中是十分重要的,校园文化的建设更是不可
忽视。现在许多学校由于规模不断的扩大,新校区犹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作为新生
事物,更需要校园文化将新旧校区进行融合,继承母校的优良传统。校园文化为校园
景观设计提供总的理论依据、总的设计方向。
3.2.3 校园文化现状
笔者选取了保定市的 4 所高校,对 4 所高校的校训、办学特色等校园文化进行了
调查(见表 3.1)。并对各所学校的学生采取了现场提问的方式,调查他们对各自校园
文化的了解程度。调查的 4 所高校分别为河北农业大学、保定学院、河北大学、河北
金融学院,调查的人数共 4000 人,每所高校 1000 人,提问的问题为:①学校的校训
是什么吗?②你对学校的校训是如何理解的?③学校的办学特色是什么?④你对学
校的办学特色是如何理解的?调查结果见表 3.2。
表 3.1 4 所高校校园文化
Table.3.1 The culture of 4 Universities of campus
河北农业大学 保定学院 河北大学 河北金融学院
校训 崇德、务实、求是 厚德尚志、博学笃行 实事求是、笃学诚行 明德守信、求真尚行
办学
特色
太行山道路 — — —
校风 — — 博学、求真、惟恒、创新 —
办学
理念
— 严谨治学、立德树人 —
依法治学、严谨治学、
民主治学、专家治学大学校园景观命名研究—以河北农业大学西校区为例
13
表 3.2 4 所高校校园文化认知程度调查结果
Table.3.1 Congnitive level of the survey results of the core culture of 4 Universities of campus
河北农业大学 保定学院 河北大学 河北金融学院


稍微
理解
不了



稍微
理解
不了



稍微
理解
不了



稍微
理解
不了

校训 75% 5% 20% 81% 9% 10% 88% 2% 10% 78% 5% 17%
办学
特色
46% 15% 49% — — —
校风 — — 60% 12% 28% —
办学
理念
— 38% 17% 45% — 49% 11% 40%
从结果可以看出,情况不容乐观,所以加强高校文化宣扬,提高校园文化在学生
心中的认知程度迫在眉睫。
3.3 校园景观特点及建设目标
3.3.1 校园景观特点
校园景观不仅可以发挥绿化、美化功能,还能发挥体现校园文化的作用,所以校
园景观要具有一定的特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具有深厚的教育意义和价值。校园本身就是教书育人,培养国家栋梁之才的
场所,所以组成元素理所应当与其协调存在,同样应该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和价值。
人与一定的外界坏境相接触,总是会对周围的环境对自己的影响进行评价。俗话说的
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个好的生活环境会给人带来积极向上的影响。学生可以
通过校园景观体验校园文化,丰富自身的文化素养,使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受到影
响。
(2)多种元素的艺术综合。按组成校园景观的生命特征而言,可以分为有生命和
无生命两部分,有生命的包括植物;无生命的包括山石、建筑、雕塑小品等。植物本
身就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可以体现一定的主题;山石所蕴涵的文化更是深不可测,
从古至今山石文化都是学者的研究对象;雕塑设计者可以依据自己的需要,抽象出造
型,放到园中的主要位置对该园的主题文化进行强调。植物、山石、建筑、雕塑等遵
照一定的艺术手法进行组合,形成一幅幅动人美丽的画卷。
(3)评价指标多样性。景观多样性主要是指景观单元在结构和功能方面的多样性,
它反映了景观的复杂程度,任何一种景观都有其独特的评价指标。校园景观多样性评
价指标,除了植物搭配、道路系统设置、小品摆放等景观所共有的外,对学生的教育
意义是否明显,景观体现的文化是否可以烘托学校的总体文化,是校园景观与其它景
观的根本区别。
(4)集观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优美的校园环境使广大师生心情舒畅,设计者依
据校园文化的需要,对校园景观进行合理布置,使整体协调,并能形成四季有绿、三
季有花的观赏景观。课余时间师生可以来到草坪、树下享受大自然的滋润,为广大师河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毕业)论文
14
生提供宁静优雅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
(5)强烈的学校特色。一个学校的特色是它区别于其它学校的根本,它以自己独
特的个性,吸引着一代代青年在这个大环境中努力学习,不断探索和成长。能不能给
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是校园景观成功与否的关键。一个成功的校园景观必然有其独特
的特色,使融入其中的人产生与其它学校明显的差异和独特感,启发他们探索未知,
开拓未来。而成功的校园景观特色在表现形式上是丰富而深厚的,且往往与该学校的
办学特色或是校训等相互协调,相互影响。
3.3.2 校园景观的建设目标
校园景观体现着学校的校风、校貌,可以给人最早、最直接的印象,所以景观的
建设十分重要。一个完美景观的表现效果,是由众多方面组合而成的,在建设景观时
要有一定的规划和目标。首先,整个校园应该给人的第一感觉—整体协调。整体协调
不仅是校园景观的建设目标,也是现实生活众多事物的目标,组成景观的各个要素要
相互衬托、相互呼应。然后,舒适性也是校园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因素。校园是广大师
生学习生活的场所,尤其是在大学,学生无时无刻不活动在校园中,环境的好坏直接
影响着广大师生的心理。因此,校园景观的建设要以人为本,以满足人的需求为第一要
义,具有人性化的特征。再次,具有一定的文化底蕴。每一所高校都有其自身发展的
历史和文化,在景观建设时要将这种文化底蕴融入进去,使景观和文化相互联系、相
互融合。最后,校园景观要符合现在社会大家所共同追求的生态性要求。在环境不断
恶化的今天,生态就成为人们不断追求的目标。高校校园是培养国家人才的地方,生
态意识也是高校学生所应具备的,所以学生生活在一个生态平衡的环境中,可以耳融
目染不断增强这种意识。
3.4 校园文化与校园景观的关系
大学这个神圣的殿堂,打破了小学、初中、高中时的上课模式,给了学生充裕的
课余时间由自己支配,学生有了更多的时间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发挥自己的潜能。而
学校则要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一个良好的、富有个性的校园环境,
能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使人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对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起到陶冶
情操、净化心灵的作用
[47]
。景观既是形成良好环境的主要因素,也是一种传播的媒体
[48]
,它承载着一个地方的历史或一个动人的传说,可以起到传承历史文化的作用。校
园景观也应起如此,唤起校园中人们对历史、文化、理想、追求的记忆,通过立体的、
无声的景观,时时处处地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习惯起到熏陶、渗透和影响的作用。优
秀的校园景观离不开文化,应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内涵。只有将体现学校特色的校
园文化融入到校园景观中,才能更好地和师生达成共鸣,形成认同感和归属感。
文化影响着景观,景观又可以体现文化。无论是组成校园景观的哪种构成要素都
是要服从于校园的总体文化脉络,不能脱离于根源,以大学文化的内容、性质、办学大学校园景观命名研究—以河北农业大学西校区为例
15
特色和历史文脉等为依托,结合景观的设计原则,通过山石、植物、建筑、水体、雕
塑等方式表达出来。
在当今大学校园建设中,文化在校园景观中应用的重视程度远远不足。人们对一
所高校的第一印象来自于校园景观,当人们第一次踏进一所大学,首先映入眼帘的就
是校园景观,它在第一时间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接下来人们才会在长时间的接触中,
逐渐加深对校园文化的了解。因此在规划过程中,就应该做到将校园文化融入到这一
冲击当中去,将校园文化的最初印象最先投射到人们的脑子中,起到先入为主的效果。
校园景观既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能起到校园文化载体的作用
[49-52]

3.5 依据校园景观改善校园文化
在以上内容中,分析了校园文化的现状和作用、校园景观特点及校园文化和校园
景观的关系等。笔者提出了依据校园景观对校园文化的发展现状进行改善。改善的方
法如下:
3.5.1 依据景观传承校园历史文脉
无论是新建校区还是旧校区的改
建过程中,都要注意尊重校园的历史
文化,结合校园的实际情况去规划设
计校园景观。设计过程中要充分体现
校园特有的文化氛围,使这种氛围能
够对师生产生积极鼓舞的影响。传承
校园的历史文脉可以通过中的雕塑、
碑刻等景观形式完成,如清华园内朱
自清塑像,朱自清先生早年教书于清华大学,学
校为纪念他宁饿死不领美国救济金的民族英雄
气概而修建(见图 3.1)。这种精神是值得大家所
学习,也是学校的优秀历史文化。与此同时,校
园在传承校园历史文脉的同时,不能使校园景观
脱离时代和实际,在不隔断历史文化的前提下有
新的创新。
3.5.2 保留校园历史场地
校园是集人文和历史与一体的场所。每个学
校都有自己的历史,且这些历史无法被复制,它
需要人们精心的去呵护和保护它。这些历史蕴涵
图 3.1 清华园内的朱自清像
Fig.3.1 A statue of Zhu Ziqing of Tsinghua Yuan
图 3.2 湖南大学的岳麓书院
Fig.3.2 Yuelu Academy of Hunan University河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毕业)论文
16
着学校的文化,并伴随时间的流逝而变的更加珍贵,这些文化可以通过校园景观的形
式加以体现。如湖南大学的岳麓书院,至今已有千余年,是湖南大学的前身,该校园
的文化精髓早已渗透到这里的一砖一瓦(见图 3.2)。
3.5.3 依据景观传承校园教育精神
每个学校都在发展中形成自己独特的校训、校风、办学特色等来体现学校的教育
精神。这些教育精神可以通过与景观融合的方式来表达,如中南名族大学和上海大学通
过将校训印刻到景观石上来展示给世人,既宣传了校园精神,启示了学生做人的道理,
又营造了独特的校园景观(见图 3.3-3.4)。
3.6 校园景观命名唱响校园文化
3.6.1 校园景观依据校园文化命名原则
景观命名是景观最外在的表现,给人最直观的感受。人们可以不走近它,从它的
命名了解它的内容,正如在综述中总结出来的依据建筑命名、指代符号命名、抒发言
情述志命名等。依据校园文化对校园景观命名可以更好的体现校园文化。
俗话说的好“无规矩不成方圆”,校园景观依据校园文化命名也要遵循一定的原
则:
⑴规范性原则:相关国家法律法规对于建筑物、道路等命名有明确的规定,应遵
从规定的约束。语言文字也要具有一定的规范性,避免生僻字、多音多义字的使用,
注意“音、形、意”的完美结合,读音朗朗上口,平仄协调,音节和谐。
⑵整体性原则:以大学校园文化为核心,科学恰当的构建名称的结构体系,各类
名称要相互关联能形成一个整体的体系,体现整体的美观。
⑶功能性原则:要具有方便实用和指导方向的作用。建筑命名要能突出建筑的使
用功能;道路命名要简单易懂、易记,有较强的方位感,对所在位置有标示的作用;
图 3.3 中南民族大学校训石
Fig.3.3 The stone of a school motto of South-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图 3.4 上海大学校训石
Fig.3.4 The stone of a school motto of Shanghai
University大学校园景观命名研究—以河北农业大学西校区为例
17
广场命名要与周围的环境想协调,突出周围的氛围和特征。
⑷真实性原则:切记命名过程中避免生搬硬套,或是直接搬用其它学校景观的命
名。
⑸个性化原则:将依据校园文化命名这一特色在命名中体现出来,彰显具有学校
自身文化特色的精神品质和文化品格。
3.6.2 校园景观依据校园文化命名的意义
作为校园景观点睛之笔的景观命名,是一项细致而富有审美意义的复杂心智活
动,尤其是以校园文化作为命名依据
[53]

校园景观命名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对营造校园文化文化氛围起着不可替
代的作用。景观命名可以使校园文化氛围和建设环境相得益彰,和谐共进,进一步完
善学校对外界的形象和影响,丰富校园的文化底蕴,更好地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塑
造学校良好的校园形象。意义具体表现在:①烘托了学校的总体文化,是校园景观区
别于其它性质景观的标识;②景观具有长期性的特点
[54]
,可以对校园文化起到长期的
宣传性作用,使校园文化得到更好的了解;③体现继承性,避免校园文化在学校的不
断建设中,被新生的现代文化所淹没。
3.7 影响校园景观依据校园文化命名因子评价体系及权重的确定
3.7.1 影响校园景观依据校园文化命名因子评价体系的建立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遵循层次性、实用性、综合性、代表性、科学性、可操作性
等原则选取指标,并将评价体系分为 1 个目标层(A)、5 个评价项目(B)、8 个评价
因子(C),如表 3.3 所示。
表 3.3 评价体系
Table.3.3 The Structure Diagram for TSS
目标层 A 评价项目层 B 评价因子 C
名人轶事 C
1
办学特色 C
2
校园文化 B
1
校训 C
3
规范性 B
2
创新性 B
3


植物本身特性 C
4
建筑的功能 C
5
景观特点 B
4
道路的引导性 C
6
可理解性 C
7
影响校园景观依据校园文
化命名因素评定 A
1
感知性 B
5


2#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3 15:18:19 | 只看该作者
可注意性 C
8河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毕业)论文
18
3.7.2 影响校园景观依据校园文化命名评价因子权重的确定
运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AHP)根据评价因子之间的层次
关系,通过学生对各指标进行比较判断的结果,借助 SPSS 软件对数据进行计算,最
终确定各指标因子的权重值(见表 3.4-3.9)。
表 3.4 二级指标矩阵
Table.3.4 Two-dimensional index matrix
B
1
B
2
B
3
B
4
B
5
B
1
1 3 1/2 1/3 3
B
2
1/3 1 5 1/3 1/3
B
3
2 1/5 1 5 3
B
4
3 3 1/5 1 3
B
5
1/3 3 1/3 1/3 1
表 3.5 二级指标排序
Table.3.5 Two-dimensional index sorting
校园景观依据校
园文化命名
校园文化B
1
规范性B
2
创新性B
3
景观特点B
4
感知性B
5
W
i
校园文化B
1
1.0000 1.4918 1.2214 0.6703 1.4918 0.2243
规范性B
2
0.6703 1.0000 2.2255 0.6703 0.6703 0.1836
创新性B
3
0.8187 0.4493 1.0000 2.2255 1.4918 0.2071
景观特点B
4
1.4918 1.4918 0.4493 1.0000 1.4918 0.2155
感知性B
5
0.6703 1.4918 0.6703 0.6703 1.0000 0.1695
表 3.6 校园文化各指标权重值
Table.3.6 The weight Value of various indexes of campus culture
校园文化 B
1
名人轶事 C
1
校训 C
2
办学特色 C
3
W
i
名人轶事 C
1
1.0000 0.6703 0.4493 0.2138
办学特色 C
2
1.4918 1.0000 0.8187 0.3410
校训 C
3
2.2255 1.2214 1.0000 0.4452
表 3.7 景观特点各指标权重值
Table.3.7 The weight Value of various indexes of landscape characteristics
景观特点 B
4
植物本身特性 C
4
建筑的功能 C
5
道路的引导性 C
6
W
i
植物本身特性 C
4
1.0000 0.6703 1.4918 0.3162
建筑的功能 C
5
1.4918 1.0000 2.2255 0.4718
道路的引导性 C
6
0.6703 0.4493 1.0000 0.2120大学校园景观命名研究—以河北农业大学西校区为例
19
表 3.8 感知性各指标权重值
Table.3.8 The weight Value of various indexes of perceptibility
感知性 B
5
可理解性 C
7
可注意性 C
8
W
i
可理解性 C
7
1.0000 1.0000 0.5000
可注意性 C
8
1.0000 1.0000 0.5000
表 3.9 各层指标权重值及总排序
Table.3.9 The weight Value of various indexes and Order of the Whole Layers
层 次 权 重 层次总排序
名人轶事C
1
0.1009 5
办学特色C
2
0.1958 3
校训C
3
0.2775 1
植物本身特性C
4
0.2009 2
建筑的功能C
5
0.1363 4
道路的引导性C
6
0.0309 7
可理解性C
7
0.0393 6
可注意性C
8
0.0184 8河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毕业)论文
20
4 河北农业大学西校区校园景观命名
4.1 命名依据
笔者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最终确定以享誉全国的“太行山道路”的办学特色和“崇
德、务实、求是”的校训作为校园内景观命名的依据(“太行山道路”和“太行山精
神”是河北农业大学大学精神和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
[55]
)。与此同时景观还具有自身
的特点,所以命名时景观特性也是依据之一。
4.1.1 河北农业大学办学特色—“太行山道路”
袁世凯任直隶总督时,直隶社会经济萧条农民贫困,袁世凯认识到:“直隶地瘠民
贫,兵燹以后,元气凋伤,民生困敝,非于农工诸务切实讲求,不足以辟利源而资生计
[56]
。”所以他在奏折中反复论述“国家根本大计,端在民生”,“民为邦本,食为民天”,
“民间生计益艰,亟应从长培养,以先济民食,为根本重要之务”
[57-59]
。1902 年,袁世
凯为了解决直隶“地瘠民贫、民生困敝”的困境,适应其“以求地利而计民生”和“振
兴直隶农务”的执政需要,创建了河北农业大学的前身直隶农务学堂,办学宗旨是务
使农业“次第改良,著有成效,以兴民利而杜漏卮”
[60]
。直隶农务学堂一直坚持这一
的办学宗旨,从而形成了“非实习不能得真谛、非试验不能探精微,实习试验二者不可
偏废”的教育教学原则
[61]
。这一原则,成为学校探索自身办学特色的思想基础,也成为
学校开创和坚持“太行山道路”的理论渊源
[62]
。在此办学宗旨和教育教学原则的指导
下,直隶农务学堂开始了长期振兴该地农业的实践, 开展大量农业科技示范和科技传
播活动,并建立了试验示范场地,集直隶省农业教育、科学研究、技术推广于一体,
这一办学模式形成了现在“太行山道路”的雏形。
“太行山”又名“五行山”,位于河北省西南部,南至漳河,西接山西,东与河
北平原相连,地跨保定、石家庄、邢台、邯郸四市的 25 个县(市、区),绵延 400
余公里。区域总面积 32500km
2
,占全省山区总面积的 27.6%,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
17%
[63]
。太行山山脉周围生活着八九百万人,由于他们地处山区,交通不便,周围环
境恶劣,生活和教育水平相对落后。为了改善当地人的生活水平,从 1979 年 3 月开
始,河北省科学技术委员会开始了对太行山的改善工作。随后,“河北省太行山山区
开发研究”项目被纳入了国家“六五”重点攻关计划。从此,一场大规模的科学技术
开发攻坚战在太行山地区迅速打响。在这场攻坚战中,河北农业大学起到了主力军的
作用。
1986 年,河北农业大学在太行山地区的开发研究工作受到了国务院的表彰,被
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誉为“太行山道路”。 河北农业大学作为一所地方性的农业大
学,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办出自己的特色,如何在众多大学院校中树立自己的形象,
就成为一项艰巨的任务。但是在历界优秀校领导班子的领导下,几十年来始终坚持服大学校园景观命名研究—以河北农业大学西校区为例
21
务“三农”的办学宗旨,走“以特色立校,以服务强校”之路,培育出了一条特色鲜明
的“太行山道路”
[64]
。 “太行山道路”是河北农业大学广大师生实施科技扶贫,改
变山区落后面貌的重大举措。河北农业大学广大师生坚持走出校门,走进农村,深入
实践,把论文写在太行山上,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并不断取得显著成效。河北农大
校长王志刚说:“‘太行山道路’永远都有用武之地,因为其精髓是高等学校如何更
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多年来,“太行山精神”已化作农大人的灵魂,推动
着太行山道路越走越宽广。“太行山道路”的核心体现了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求真
务实,爱国为民的“太行山精神”
[65-66]
。 “太行山精神”托起了整个太行山的辉煌
发展。
4.1.1.1 艰苦奋斗是“太行山精神”的主旋律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是中国的立国之本。广大劳动
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推翻 “三座大山”和夺取国家政权靠的是艰苦奋斗,同
样的,现在搞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同样也需要靠艰苦奋斗。“太行山道路”是一条不畏
艰苦、不怕困难、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道路,是艰苦奋斗精神的实践之路。多年来,
河北农大师生放弃城市院校舒适的教学和生活条件,始终坚持奔波在环境艰苦的太行
山上,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如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教授李保国老师,靠自己的刻苦
钻研将邢台市前南峪寸草不生的土山变成了宝山,使老百姓过上了富裕的生活。还有
不少老教授虽年事已高,体弱多病,但仍坚持每年去山上工作。他们同当地的老百姓
吃住在一起,不喊苦不喊累,一心扑在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工作上,在河北省太行山
区的 20 多个县、600 多个乡近 8000 多个村庄里,到处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留下了
他们辛苦工作的背影。农大人艰苦奋斗精神在“太行山道路”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得
到了继承和发扬。同时也正是依靠这股艰苦奋斗的精神,使“太行山道路”结出了丰
硕成果。
4.1.1.2 无私奉献是“太行山精神”的重要内涵
“对人来说,最大的欢乐,最大的幸福是把自己的精神力量奉献给他人”,前苏
联作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太行山道路”的开拓者们就靠着这种信念,坚持把科技知
识无私的奉献给人民不图回报。就是这种精神,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太行山地区体
现的淋漓尽致。
4.1.1.3 爱国主义是“太行山精神”的重要支点
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在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是维系中国炎黄
子孙拼搏奋斗的一面鲜红旗帜。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候,太行山地区的革命根据地发
挥了巨大的作用,无数革命先辈为了全中国的解放事业奉献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有人
曾用“千里太行贯神州,沧海碧波一巨龙”来形容太行山山脉战略地位的重要性
[67]

在太行山革命区,革命党人与广大群众紧密团结共同抗日,不畏牺牲的斗争精神,都
来源于对中华民族的热爱。多年来,这种爱国主义精神一直激励着河北农业大学广大
师生,使他们更加坚定了走“太行山道路”的决心,为太行山变绿、变美、变富做贡
献。河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毕业)论文
22
4.1.2 河北农业大学校训——崇德、务实、求是
“崇德”中的“崇”有多种词性,但是在这里它表示为动词,为尊崇、推崇的意
思。 “德”字是典型的会意字,由“心”、“彳”、“直”三部分组成。“心”与
情态、心态有关;“彳”与行走、行为有关;“直”为“值”之本字。综合到一起就
表示为道德、品行,也就是人的品质和品格。“崇德”即指出人要推崇、崇尚高尚的
品格,是为人之本要把它放在首位。“崇德”二字就体现了河北农业大学的“育人为
本、德育为先”的办学指导思想。
“务实”字典中的含义就是讲究实际、实事求是,可以用《论语·为政》中的一
句话形容就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从我国古代开始,古人就讲究
做人要诚实,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生活中,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诚实
不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智慧。许多名人都对其进行了描述,如王符的《潜夫论》说:
“大人不华,君子务实”,王守仁的《传习录》说:“名与实对,务实之心重一分,
则务名之心轻一分。”这些思想,都讲述要注重现实,拒绝空想,崇尚踏踏实实的精
神。“务实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大学里表现为大学的学科性质和中心任
务的本质要求,尤其在学术研究中“务实”是它的核心和灵魂。大学是一项面向未来
的事业,承担着重大的历史使命,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所以作为与社会的经济和
政治机构既相互关联又鼎足而立的传承、研究、融合和创新高深学术的高等学府,既
要走出更要超越“象牙塔”,秉承“着眼未来”的超越精神,“务实”在这其中就显的
尤为重要,这是任何一所大学都应该具有的品格
[68]

“求是”中 “求”在字典中的含义为追求、探究;“是”,真也。在东汉时期
由许慎编著的我国古代第一部系统分析字形和考证字源的书籍—《说文》中解释为真
谛、规律、本质。现代社会中应用到科学研究领域指追求真理的态度和精神,表现为
客观事物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的:“千教万
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句通俗易懂地描述了“求是”这一内涵。“求
是”是河北农业大学校训中的一部分,浙江大学仅以简单的“求是”二字作为他们的
校训,可以看出 “求是”二字虽然简单,但意义却是深远的。
河北农业大学校训—“崇德”、“务实”、“求是”分别从思想追求、实际行动、
严谨的态度几个方面进行了诠释,教育意义深刻且具有说服力,是广大师生学习的标
尺。
4.1.3 校园景观自身特性
景观自身都有自己的特性,只不过是有的表现明显有的不明显。河北农业大学西
校区中,建筑特性主要从功能方面区分:教学区和生活区;广场特性主要表现在其周
围的植物景观,植物的特性对于它的命名,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植物本身就具有
一定特性,如象征意义、花色、花香等,在进行命名时也要将这些重要因素融入进去;大学校园景观命名研究—以河北农业大学西校区为例
23
道路特性主要从其道路的级别和所处位置进行区分。这些特性都是影响景观命名的因
素,也是命名的依据。
4.2 河北农业大学西校区校园景观命名
河北农业大学作为河北省重点院校和农业院校的带头人,具有过硬的师资队伍和
一流的教育教学水平固然重要,但是要有优美的校园景观建设也是新世纪高校所必不
可少的重要因素。景观是教育与空间的紧密结合,与广大师生密切相关的教育和生活
环境。周江评曾经说过“一流的校园景观,与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学术水平一样,
对于人才的教化起着重大作用,也是一个“一流大学”的应有之义
[69]
”。具体而言,好
的大学景观能够发挥优化学生认知,陶冶学生情感和培养学生意志的教育功能,对提
高学生综合素质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70]

新世纪时期,河北农业大学兴建新校区,校园中的景观主要有:建筑—特色鲜明、
功能显著的校园新建筑和原西校区尚还保留的旧建筑交相辉映,旧建筑虽然已经粉
刷,仍可看到过往岁月的痕迹,既突出了学校的历史悠久又突出了其蓬勃发展之势;
广场—由各种或郁郁葱葱或生机盎然的植物配置组合而成,以供广大师生学习、生活
使用;水—曲折蜿蜒,碧波粼粼的湖水,宁静而有灵气,恢宏壮观的音乐喷泉,给人
美的感受和向往;道路—就像是人体的血管,通向各各器官,使人可以正常工作、生
活,在校园中道路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既是维系校园内正常教育教学工作的纽带
也是带领学生通向知识的桥梁。
通过实地调查笔者对河北农业大学西校区中的 27 栋新建建筑,10 处广场,1 个人
工湖和 15 条道路以命名依据为准绳进行了命名。这样既便于有效管理,更能凸显河
北农业大学的文化底蕴和校园环境的育人功能。
4.2.1 建筑命名
大学校园的建筑是学生学习、生活、活动的主要场所,是构成校园硬质景观的主
要因素。而且往往一所大学的建筑特色就体现了该所大学的形象。在大学校园中由于
教育教学和生活等的需求,要求功能类似的建筑要形成一个组团,不宜过于分散,给
广大师生的活动提供最大的便利。大学校园中建筑往往被分成 3 大部分:教学区建筑、
学生公寓区建筑和体育运动区建筑。
河北农业大学西校区是一个新建校区,教学区和学生公寓区的建筑已基本完善,
体育运动区的建筑还有待进一步改善,所以笔者只对前 2 部分建筑景观的命名进行了
二次规划。教学区的建筑景观,总体采用了灰色调和井字布置,灰色调庄重典雅、朴
素大方,“井”字型可以增加空间的采光度,给天井中植物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生长环
境,学生在闲暇之余还可以舒缓精神,放松心情。学生公寓区的建筑总体选用了红色
调,给你以温暖亲近的感觉。
教学区建筑和学生公寓区建筑的分布情况详见图 4.1,命名依据详见表 4.1 和 4.2。河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毕业)论文
24
表 4.1 教学区建筑命名
Table.4.1 The denomination of the builts of teaching area
现用建筑
命名
二次规
划建筑
命名
命名依据
A 座 励志楼
B 座 尚思楼
D 座 诚思楼
集办公和实验于一体的建筑,广大师生在办公楼中办公、实验。“办公”要求
老师们认认真真,诚诚实实,用高尚、严谨的态度面对学校授予的权力;“实验”
河北农业大学是一所农业院校,这就要求我们不但要坐在教室里踏踏实实的学习理
论知识,而且还要经常从事一些实践活动,以将课堂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转化到实
践中去,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不断思考,不断的进取,为国家的农业发展贡献自己
的力量
C 座 求知楼
广大学生学习知识的殿堂,在这里有老师知识的传授,同学们的汲取。在太行
山道路的进程中,诸多科技者就是靠着励志、求知、不断的思考,才能不断取得成
就发展太行山,致富太行山
科技楼 惟实楼
学校专门用于科技研究的实验楼,“惟实”是求实、求是之意,又指广大师生
一切要从实际出发,坚持踏踏实实的作风。倡导师生求真务实的学习钻研精神,实
事求是的研究和实践。
图书馆 图书馆
在大学校园中,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得出,关于图书馆这种建筑大家都是依据建
筑的作用进行命名,河北农业大学也不例外,所以笔者也顺应民意沿用了现有名称
图 4.1 河北农业大学西校区建筑命名标示图
Fig.4.1 The marked graph of the denomination of the landscape of west campus of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f Hebei大学校园景观命名研究—以河北农业大学西校区为例
25
表 4.2 学生公寓命名
Table.4.2 The denomination of student apartments
现用建筑命名
二次规
划建筑
命名
命名依据
1 号公寓 德义园
2 号公寓 德心园
3 号公寓 德润园
4 号公寓 德风园
5 号公寓
6 号公寓
7 号公寓
德仁园
8 号公寓 德泓园
9 号公寓
10 号公寓
11 号公寓
德馨园
12 号公寓
13 号公寓
14 号公寓
德厚园
15 号公寓 德雅园
16 号公寓
17 号公寓
雅怡楼
18 号公寓
19 号公寓
20 号公寓
雅正楼
21 号公寓 雅士楼
经过笔者的分析将学生公寓区命名为“崇德园”,从刚刚入学开始学习知
识的那一刻开始,老师就教育我们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德”被放在
了首位。在河北农业大学其校训排在最前面的也是“德”字,可想而知“德”
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是多么重要。“人”这一特殊群体,“住”是必不可少,
不能舍弃的,学生公寓是同学们休息、思索的居所,同学们要共同生活在同一
空间中,这就要求各位同学有一定的道德修养,互相帮助,才能营造一个和谐
融洽的生活环境。除了“德”字外,命名中用到的“义、心、润、风、仁、泓、
馨、厚、雅、怡”等字,也都是古代诗人为形容人们高尚品格而用的褒义词。
1 号餐厅
崇德园 1
号餐厅
2 号餐厅
崇德园 2
号餐厅
希望广大学生具有高尚的品德,能够爱惜粮食,经常回忆一下小时候经常
背的诗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注:因学生公寓建筑布局的特殊性,建筑布局共有 3 中形式:1 栋建筑独立成“一”字形;2 栋相连建筑呈“L”型;3 栋相连建
筑呈“U”型,在命名时,将呈“L”型 和“U”字型的建筑看成一个整体,只命名一个名字,然后应用方位词“东、西、南、北进行区
分。)
4.2.2 广场命名
笔者依据校园广场的实际情况,选取了 10 处广场广场进行命名。
广场是校园中重要的开放空间和景观节点,是学生活动和交流的中心,是学校最
具公共性最富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最能反映学生精神文明的公共空间,它在学校空
间环境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71]
。于此同时,红花需要绿叶配,广场能否充分体现其
重要作用,就需要植物景观进行营造,所以广场景观的命名在以主线为依据的前提的
同时还要将植物的配置和特性融合进去,各广场的植物配置模式见表 4.3。植物景观,
主要指由于自然界的植被、植物群落、植物个体所表现的形象,通过人们的感观传达
到大脑皮层,产生一种实在的美的感受和联想
[72]
。而校园植物景观是校园及植物景观
两方面的综合,是不同时期校园规划思想和植物景观风格的结合。河北农业大学西校河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毕业)论文
26
区是一所农林院校,植物景观在设计时应以“农”、“林”两方面为切入点,植物种类
选用要尽量丰富,植物配置形式要多种多样,以植物景观的营建充分挖掘绿文化景观、
自然景观、乡土景观、教学景观等,整体景观着重表现农林院校的深厚文化底蕴、办
学特色,极力引导学生树立以学农为荣的观念
[73]
。笔者一一对所选取的 10 处广场景
观进行了分析,广场分布见图 4.2,命名来源详见表 4.4。
图 4.2 河北农业大学西校区广场命名标示图
Fig.4.1 The marked graph of the denomination of the square of west campus of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f Hebei
表 4.3 广场周围植物配置模式
Table.4.3 The disposition pattern of the plant of around square
广场规划命名 植物配置模式
涌泉广场 银杏+马褂木+雪松+海棠+金叶女贞+紫叶小檗+铺地柏
静思园 红枫+竹子+常夏石竹+麦冬
静雅园 暴马丁香+北京丁香+白丁香+紫丁香+花叶丁香
崇雅园 银杏+七叶树+梓树+黄金树+五角枫+圆柏+水蜡+青檀+樱花+木瓜+猥实+金银木+
玫瑰+紫荆+水栒子+绣线菊+石榴+大叶黄杨+紫叶小檗+金叶女贞+鸢尾+福禄考
馨徳园 拐枣+垂柳+楝树+洋槐+龙柏+竹子+白玉兰+紫玉兰+西府海棠+桃树+猥实+铺地柏
馨香园 金枝国槐+圆柏+华山松+紫椴+山楂+樱花+北京丁香+白丁香+紫丁香+裂叶丁香+
红王子锦带+猥实+天目琼花+南蛇藤
馨逸园
灯台树++血皮槭+毛梾+水杉+海棠+木槿+金雀+迎春+连翘+早锦带
太行山道路文化园 —
释心园 栾树+杜仲+桑葚+枫杨+垂柳+法桐+椴树+臭檀+紫花槐+核桃+蒙古栎+小叶朴+水
杉+云杉+柿树+玉兰+连翘+猥实+迎春+牡丹+芍药
德惠园 银杏+杜仲+凤尾兰大学校园景观命名研究—以河北农业大学西校区为例
27
表 4.4 广场命名
Table.4.4 The denomination of the square
广场规划命名 命名依据
涌泉广场 一个个设置在广场下面的喷头,就像是一个个泉眼,清澈的泉水从下面涌出来。
教导我们的老师又犹如泉眼般将自己的知识教授与我们,我们不断从他们那里汲取
知识,提高自己。俗话说的好“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静思园
静雅园
在此方向,人流比较少,环境比较安静,学生可以到此处静静的冥想,思考一
下自己的人生规划
崇雅园 家属院中居住的多是一些农大退休的老教师,他们才学渊博,谈吐优雅,崇尚
高素质的生活,闲暇之余大家聚在园中谈古论今,不亦乐乎
馨徳园 玉兰花寓意着报恩,竹子乃岁寒三友之一,象征着高尚的气节,无论是报恩还
是气节都与人的道德修养是分不开的
馨香园 此园中种植有大量的丁香花,春天花朵绽放,香气四溢
馨逸园 学生可以坐在其中,欣赏波光粼粼的湖面,悠哉悠哉
释心园 离教学较近,游园中乔灌草搭配,配置有休息用的座椅,学习累了,从楼里出
来在此小憩一会,顿时学习的紧张情绪可以得到缓解,劳逸结合才会事半功倍
太行山道路文化园 2006 年为纪念河北农业大学“太行山道路”命名 20 周年而特意修建的。广场
由 80 多块“功德碑”围合而成,碑上记载着河北农业大学百年的光辉业绩和在太
行山区所取的卓越成就
德惠园 位于“崇德园”公寓区中而得名
4.2.3 湖泊命名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水,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曾经说过:“人,诗意地安
居”,对“诗意”深化,结合人类生存的现实环境,可以将其理解为:“人,湿意地安
居”,没有水的生活环境对人而言是算不上“诗意地安居”的
[74]
。由此可见水对于人
类而言是多么的重要。
就校园而言,校园中的水系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从校园景观的角度出发,水体景观是校园规划中的必备元素,既能够对校园的空间进
行划分,又能有效的丰富校园的景观层次,活跃校园气氛。古人云:“水令人远,景
得水而活”,充分的说明了水景的重要作用,而且亲水、近水、赏水也是人类的天性。
清代著名书画家郑绩说过:“石为山之骨,泉为山之血。无骨则柔不能立,无血则枯
不能生
[75]
。”启示我们说水于园林,就像是人身体中的血液,不可或缺。与此同时水
体景观拥有自然、人文、科技的特性,以及丰厚的文化底蕴、渊博的哲理性,将水体
引入到校园中,能充分呼应校园的文化精神。 且在中国传统的古典园林中,几乎是
无园不水,且在几千年的不断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理水手法。
河北农业大学西校区中由设计者和施工者共同努力为校园增加了不可或缺的一
部分—人工湖。湖面虽由人做,却宛如天开,石砌的驳岸线条自然,凸凹有致。置石
随意点缀,各种植物配置于岸边,结合地形的变化,犹如走进了大自然,景色美不胜
收(植物配置详见表 4.5)。结合各种因素笔者将此人工湖命名为百汇湖,命名依据详河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毕业)论文
28
见表 4.6。
表 4.5 湖边周围植物配置模式
Table.4.5 The disposition pattern of the plant of around lakeside
植物配置模式
百汇湖
垂柳+丝棉木+灯台树+椴树+桃树+榆叶梅+紫荆+华山松+水杉+紫叶碧桃+棣棠+红王子
锦带+连翘+平枝栒子+栓翅卫矛+蔷薇+绣线菊+紫花地丁
表 4.6 湖泊命名
Table.4.6 The denomination of the lake
湖泊命名 命名依据
百汇湖
湖面被道路分成了 4 部分,但是其各部分相互连通。人工湖的修建汇集了多种
学科的知识,集设计者、施工者等人的智慧于一体,且湖面周围各种观花、观果、
观叶、观形的植物种类丰富。百汇湖就好比是太行山山脉的缩影,在太行山山脉上,
汇集了各个专家教授的心血,最终将太行山变成了宝山
4.2.4 道路命名
道路犹如人身体中的血管,连接着城市中的各各位置,起到组织交通、引导游览
和形成景观等
[76]
。许多学者都对其做了研究,有关校园道路的研究著作有
《eampusDesign》(Riehard.p.Dober),《CampusLandseape》(RIChard.P.Dober),《高等
学 校 建 筑 规 划 与 环 境 设 计 》 ( 周 逸 湖 、 宋 泽 方 ) ,《 CampuS&ComTnunity 》
((Charlesw.Moore)查尔斯.摩尔)以及散见于一系列的论文、期刊文章之中
[77]

其实,一个校园就相当于一座小型的城市,在这座小型城市中道路显得极其重要,
因为它维持着校园内的供给需求。龚岳通过对多所大学道路数值指标的研究,得出了
表 4.7 中的结论
[78]
,以供我们参考。
表 4.7 我国大学校园道路宽度推荐指标
Table.4.7 The recommended index on width of the campus road of country
校园规模 校园主干道 校园次干道 校园支路 人行道
>250 公顷(>
4000 亩)
红线宽度不宜小
于 20m,机动车道
宽度 16m-18m
次干道机动车
宽度 8m-12m
支路宽度
5m-8m
次级支
路宽度
3m-5m
250 公顷左右
(3000 亩左右)
红线宽度不宜小
于 18m,机动车道
宽度 14m-16m
次干道机动车
宽度 8m
支路宽度 5m 左右
130 公顷左右
(2000 亩左右)
红线宽度不宜小
于 15m,机动车道
宽度 10m-12m
次干道机动车
宽度 8m
支路宽度 3m-5m
65 公顷左右(1000
亩左右)
红线宽度不宜小
于 12m,机动车道
宽度 7m-10m
次干道机动车
宽度 5m-8m
支路宽度 3m-5m
<30 公顷( <500
亩)
干道宽度 7m 支路宽度 2m-5m
由于校园内保障步行
优先,我国大学校园车行
道旁人行道的宽度应该加
大,笔者认为对面积在
2000 亩以上的校园,主干
道 旁 的 人 行 道 可 取
3m-3.5m,次干道旁的人
行道可取 2m-3m,面积
2000 亩以下的校园主干
道 旁 的 人 行 道 可 取
2.5m-3m,次干道旁的人
行道可取 2m-2.5m大学校园景观命名研究—以河北农业大学西校区为例
29
校园中的道路景观多少区别于城市中的道路景观,城市中路上的行人都是行色匆
匆,毫无驻足路边并欣赏景色或是思考问题的现象。但在校园就不同了,校园中的道
路主要使用群体为学生,学生们步行在路上,或是散步聊天、或是欣赏由于季节变化
而带来的路两边的景象变化等
[79]
。这就对道路两边的景观有一定的要求,道路绿化除
了满足遮荫、净化空气等作用,还要有可赏、可看的景观。河北农业大学西校区中教
育教学区内的道路成弧状和放射状布置,既分割了空间,又具有一定观赏性。公寓区
内的道路成方格状布置,从几何的角度分析,两点之间直线最短,因此这种布置使行
人的出行高效快捷。通过参考龚岳对大学道路数值指标的研究和对校园内道路实际情
况的分析,笔者将校园内命名的道路共分为四级:主干道、次干道、支路、次支路(即
游园中的小路,只允许行人步行于其中),并对主干道、次干道、支路三级道路进行
了命名,道路从东到西依次命名为通慧路、至信路、至诚路、至德路、太行路、继承
路、求是路、晨曦路、至爱路、至仁路、仁义路、惠心路、泓恩路、厚朴路、馨雅路,
道路景观分布详见图 4.3,命名依据详见表 4.8-4.9。
图 4.3 河北农业大学西校区道路命名标示图
Fig.4.1 The marked graph of the denomination of the roads of west campus of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f Hebei河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毕业)论文
30
表 4.8 教学区道路命名
Table.4.8 The denomination of the road of teaching area
道路名

道路级别
行道树的
选择
命名依据
通慧路 主干道 银杏
+
法桐
位于主入口处,即学生从羞涩的高中生步入到大学的校园,是一
个新的开始,将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使自己变的更加聪慧,而且这一
过程是需要自己刻苦学习,不断探索,踏踏实实一步步达到的
至信路 主干道 雪松
位于学校的次入口处,学生要有自己的信念,自己的目标,就像
路两边的雪松,“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希望学生有雪松一样
的精神,坚定自己的信念不动摇
至诚路 次干道 法桐
位于 A 座的东面,无论学生还是老师待人都要真诚,像广大科研
工作者真诚地帮助太行山区的人们一样
至德路 主干道 青桐+法桐
+银杏+华
山松+梓树
校园中的主要环路,也是通向公寓区“崇德园”的主路
太行路 主干道 马褂木
主入口直达学生公寓区道路,贯穿太行山道路文化园。广大师生
要继续走太行山道路,继续服务于太行山地区的人们
继承路 主干道 七叶树
连接图书馆和 A 座的道路,穿插于“太行山道路文化园”,教导
学生继承前辈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太行山精神
求是路 次干道 七叶树
河北农业大学的校训为“崇德、务实、求是”,此路名称由此而
得,学生要诚诚肯肯做人、踏踏实实学习,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晨曦路 支路 法桐
从“太行路”上分支出来,是食堂通向“求知楼”的最近道路,
清晨广大学生迎着初升的太阳走进知识的殿堂,开始了一天知识的熏

表 4.9 公寓区道路命名
Table.4.9 The denomination of the road of student apartments
道路名称 道路级别 行道树的选择 命名依据
至爱路 次干道 毛白杨+黄杨球
至仁路 次干道 栾树
两条道路与校园主环路围和整个“崇德园”,寓意生活在
园区中的学生要有大爱、大仁之心,用大家共同的仁爱之心营
造美好的生活氛围
惠心路 次干道 杜仲+国槐 依据广场“德惠园”而得名
仁义路 次干道 杜仲
泓恩路 支路 国槐
厚朴路 支路 国槐+樱花
馨雅路 次干道 合欢+杜仲
“崇德园”中 4 条相互平行的道路,依据公寓的名字而命
名道路的名字大学校园景观命名研究—以河北农业大学西校区为例
31
5 结语
通过对景观命名文化的研究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①景观命名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它所表现出的长久生命力无论是对园林景观还是
其它属性景观的发展都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
②景观命名文化在中国古典园林中被发挥的淋漓尽致,表现出了浓厚的地方特色
文化、珍贵的历史信息、民俗文化以及天文地理等。这是值得传承值得学习发扬的。
③在高校事业日益蓬勃发展,学校规模不断扩大的今天,要克服现在普遍存在重
视校园建筑规划、轻视校园文化的景观建设现象,要尊重学校的发展历史,重视大学
的校园文化,使学校的根源不至于丢失。
④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景观命名的文化,通过对校园景观命名的研究,使校园景观
命名的重要性得到人们的注意,进而影响到大家对校园文化的认识,使景观的命名文
化不断传承下去。河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毕业)论文
32
参考文献
[1]范培,杨艳.传统符号在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10,(9):22-23.
[2]张川.基于地域文化的场所设计[D].南京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3]《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
[4]吴良墉.基本理念·地域文化·时代模式[J].建筑学报,2002,2.
[5]吴良墉.《中国建筑文化研究文库》总序(一)一论中国建筑文化的研究与创造[A].湖北教育出
版社,2002.
[6]曹林娣,许金生.中日古典园林文化比较[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10.
[7]世界散文随笔精品文库·日本卷·四季的情趣[M].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3,88.
[8]Antrop M. Background concepts for integrated landscape analysis[J]. Agriculture Ecosystems and
Environment, 2000,77: 17-28.
[9]章彩烈.中国园林艺术通论[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318-319.
[10]瑚如城.景观题名的作用﹑归属及基本技法[D].浙江林学院学报.1991.
[11]游泳.中国园林史[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2:10-163.
[12]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11-13.
[13]曹雪芹.红楼梦[M].北京:人名文学出版社,2000:235.
[14]毕辉.园林中景点品名赏析[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6): 128-130.
[15]刘丽卿.清代台湾八景与八景诗[M].台北: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2002:16-26 .
[16]刘金柱,赵丽君.保定周边的“八景”,现象考论[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27(1):70-72.
[17]张廷银.西北方志中的八景诗述论[J].宁夏社会科学.2005,(5):146-150.
[18]吴美霞.四川古“八景”文化在当代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D].四川农业大学.2009.
[19] 卢善庆 . 厦门二十四景的分布、组合和命名模式的探讨 [J]. 龙岩师专学报 ( 社会科学
版).1998,16(4):81-82.
[20]王茜.苏州四大名园中的景名文化[J].建筑创作,2004,10:116-121.
[21]张兆林,于源溟,束华娜.士人园林中景点名称蕴含的隐逸精神[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9,9(2).
[22]陶家柳.景点命名有讲究[J].阅读与写作.2002,(5):35.
[23]衣学慧,李朋飞,郝颖.西安曲江池遗址公景观观命名艺术赏析[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9,24(6):
166-168.
[24]章彩烈.中国园林艺术通论[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318-319.
[25]金荷仙等.园名景名的取名方法及其文化内涵[J].浙江林学院学报,1999,16(3):303-307.
[26]申月华. “八景”文化与现代景观设计关系初探[D].河北农业大学.2009.
[27](唐)房玄龄著.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28]郝国文等.艺术与生活——对中山岐江公园的再认识.园林规划与设计.2008(2):68-71.
[29]陈文君,曾大兴.旅游设施和景区的命名问题[J].决策参考《生产力研究》.2006:142-143.
[30]李进学.景点命名的艺术谈[J].花木盆景 ,2009,(5):23.
[31]刘大群,刘继亭,张璞.河北农业大学校志[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2:3-6.大学校园景观命名研究—以河北农业大学西校区为例
33
[32]苑朋欣,白秀成.清末直隶农务学堂考略[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 (3):75-77.
[33]耿建扩.“崇德”校训融入河北农业大学师生血脉[N].光明日报,2011-04-08.
[34]靳路明,卓景龙.河北农业大学西校区规划创意[J].建筑与结构设计, 2006:11-14.
[35]丁学良.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6]王冀生.大学文化的科学内涵.高等教育研究.2005, 26 (10):5-10.
[37]王其全.景观人文概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8]俞孔坚.景观的含义[J].时代建筑,2002(l).
[39]张皇兵.对高校校园人文景观的思考[J].新闻天地(论文版),2008.(3).
[40]叶文英.浅谈大学校景观观建设的目标及实施途径[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3):86-88.
[41]张 德,吴建平.校园文化与人才培养[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10-12.
[42]谢和平.大学文化、大学精神与川大精神[A].先进文化中的大学文化—第一次大学文化研究与
发展高层论坛论文集[C].清华大学,2003.
[43]王冀生.论大学文化[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5.18 卷(6):1-3.
[44]邱玉华,陈幼琳.大学校景观观设计中文化内涵的表达[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07,
24 (2): 74-77.
[45]史洁,冀伦文,朱先奇.校园文化的内涵及其结构[J]. 中国高教研究.2005(5):84-85.
[46]潘懋元.新编高等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560.
[47]Lynch,C.and HackG.,Site Planning(3rdedition),The MIT Press,Cambridge,MA,USA.1998:173.
[48]袁小鹏.学校主体性文化论纲[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7.86.
[49]王义兵.自然性与文化性的完美统一[J].渤海大学学报,2005,(7):37-39.
[50]何镜堂,邓剑虹,涂慧君.弘扬地域文化创造生态校园[J].城市规划汇刊,2002,(5):43-49.
[51]孟宪霞.试论生态文明及其与精神文明的关系[J].莱阳农学院学报,2002,14(l): 76-79.
[52]郭思乐,柯森,李巧萍,等.学校内部教育环境与学校形象设计研究[J].教育研究,2000(10):33-38.
[53]朱彦体.校园景观命名艺术概论[J].新校园:理论版,2009(9):169-170.
[54]肖笃宁,解伏菊,魏建兵. 景观价值与景观保护评价[J]. 地理科学, 2006,26(4): 506-512.
[55]闻 竞,马翠花,师春祥.高校校景观观的设计与作用—以河北农业大学为例[J].河北农业大学学
报(农林教育版) ,2011(1):23-26.
[56]廖一中,罗真容.袁世凯奏议:中[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
[57]廖一中,罗真容.袁世凯奏议:下[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
[58]沈家五.张謇农商总长任期经济资料选编[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87.
[59]廖一中,罗真容.袁世凯奏议:上[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 464.
[60]李文治.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 1 辑)[M].三联书店,1957:871.
[61]郝元溥.直隶农业专门学校成绩报告[R].保定:保定印书馆,1917:1-2.
[62]夏志学,张玲玲,师春祥.河北农业大学校史文化与办学特色形成[J].高等农业教育, 2010(11): 31-33.
[63]行政区划网.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EB/OL].http://www.xzqh.org/quhua/.2008-10-12.
[64]王志刚,时赟.走特色立校,服务强校之路—河北农业大学“太行山道路”办学特色的培育[J].高等
农业教育,2009(7): 9-11
[65]夏志学,张淑云.关于“太行山道路”的几点思考[J].中国农业教育,2008, (2):23-26.河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毕业)论文
34
[66]张建鹏,张惠敏.论“太行山精神”[J].探索与求是,1997(8):13-14.
[67]魏宏运.太行山和中国革命的胜利[N].山西日报,2010-12-15.
[68]周江评.走进 21 世纪:一流大学内涵与校园环境建设目标[J].华中建筑,2000,18(3):134-136.
[69]杨学鲁.我国高校传统校区的建筑及其外环境更新[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1.
[70]徐磊青,杨公侠.环境心理学-环境、知觉和行为[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6.
[71]李丹.论校园文化广场设计[J].美与时代,2007,(8):23.
[72]苏雪痕.植物造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19-25.
[73]王桔萍.高校校园植物景观建设研究—以福州为例[D].福建农林大学.2011.
[74]李瑞君.环境艺术设计十论.第一版[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150-160.
[75]闫宝兴,程炜.水景工程[M].第一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4.
[76]衰修荣.城市道路交通标志设计与设置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05.
[77]曹永先.大学校园道路规划设计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0.
[78]龚岳.大学校园部分道路指标数值的研究[J].南方建筑,2002(3):65-67.
[79]刘斌.基于功能视角的高校校园道路规划分析[J].价值工程,2011:73-74.
[80]Dober.Campus Landscape:Functions,Forms,Features[M].New York:John Wiley&Sons,2000.大学校园景观命名研究—以河北农业大学西校区为例
35
附录
图 A
1
河北农业大学西校区静思园
Fig.A
1
Jingsi garden of west campus of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f Hebei
图 A
2
河北农业大学西校区静雅园
Fig.A
2
Jingya garden of west campus of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f Hebei
图 A
3
河北农业大学西校区崇雅园
Fig.A
3
Chongya garden of west campus of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f Hebei
图 A
4
河北农业大学西校区馨徳园
Fig.A
4
Xinde garden of west campus of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f Hebei
图 A
5
河北农业大学西校区馨香园
Fig.A
5
Xinxiang garden of west campus of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f Hebei
图 A
6
河北农业大学西校区馨逸园
Fig.A
6
Xinyi garden of west campus of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f Hebei河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毕业)论文
36
图 A
7
河北农业大学西校区释心园
Fig.A
7
Shixin garden of west campus of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f Hebei
图 A
8
河北农业大学西校区太行山道路文化园
Fig.A
8
Taihang Mountain culture garden of west
campus of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f Hebei
图 A
9
河北农业大学西校区崇德园
Fig.A
9
Chongde garden of west campus of Agriculture
University of Hebei大学校园景观命名研究—以河北农业大学西校区为例
37
在读期间已发表论文
[1] 段艳霞,魏汉朝等.园景命名的分析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9):5388,5434.
[2] 史宝胜,刘冬云,段艳霞.四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野生水栒子种子发芽的影响[J].北
方园艺,2011, (02):89-91.河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毕业)论文
38
作者简历
段艳霞,女,1985 年生于河北省任丘市西环路长洋淀村,2009 年毕业于河北农
业大学园林与旅游学院园林专业,获农学学士学位。同年被录取至河北农业大学园林
植物与观赏园艺专业,攻读农学硕士学位。大学校园景观命名研究—以河北农业大学西校区为例
39
致 谢
转眼间研究生三年的学习时光已经接近了尾声,在此我想对我的父母、亲人、老
师和同学表达我由衷的谢意。感谢我的家人对我这些年学习的默默支持,感谢我的母
校河北农业大学给了我三年继续深造的机会,让我能继续学习和提高。
这次的毕业论文得到了很多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其中我的导师秦安臣教授对我的
关心和支持尤为重要,每次遇到难题我最先想到的就是向老师请教,寻求他的帮助,
而老师不管多忙都会抽出时间来和一起商量解决的办法。在此我真诚的说声:老师谢
谢您。师恩难忘,友情亦珍。在资料收集和论文修改过程中得到了师弟郑旭阳,同届
同学杨威、牛小云、杨玉梅及师妹韩雅飞、吕岩、刘娜的莫大支持,在此表示深深的
谢意。尤其要感谢我的室友牛小云、杨玉梅、韩党月、李玲给予我生活上的帮助和关
心。祝大家前程似锦。感谢我的家人和朋友们,在他们的鞭策和鼓励下我才能前行至
今。最后感谢参加本论文评阅、答辩的所有专家。
段艳霞
二〇一二年五月
于河北农业大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