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青花瓷1963 于 2014-11-21 10:24 编辑
新乡银河 淇河文化二日游 6月28、29日,新乡银河的骑友们一起骑行淇河,感受炎炎夏日亲水二日游的激情。 28号早上7:30,大家早早来到彩虹桥,除了本次活动的负责人王队、夕阳外,还有青花瓷、郭哥、东方之珠、李哥、李兴、朱朱、尚天龙、不拘小节、元鹏,11名骑友整装待发。 7:40,大家嘻嘻哈哈出发,愉快的旅行开始啦! 说来也怪,今天不知怎么的,一路上有三人先后扎胎,还有一人前车胎没气,路上几次折腾,到了鹤壁的淇滨区已是11点多,找饭店耽误点儿时间。终于坐下了,爱喝酒的免不了小酌几杯,因为下午还要活动,哥儿们喝酒比较自觉,不用多管,都喝得恰到好处。 酒足饭饱,顺着淇河往上游走,在淇河二桥附近的河边吊床休息。这里因远离市区,没有经过人工修饰,那种原生态的景色展现在我们眼前。宽阔的河面,静静的河水,淇河的水质洁净得让人能将水下的石子和小鱼一览无余,一群群野鸭在水中悠闲地游来游去,空中不时掠过不知名的小鸟,耳畔回荡着沁人心脾的鸟鸣。一阵微风拂来,岸边绿草青青,树影婆娑,仿佛在轻诉似水的柔情和独特和情怀。万绿丛中,羞答答的小花静悄悄地开放,给这幽静的世界增添了几分娇媚,把美丽的画面点缀得分外妖娆。好一处天造地设的美妙世界,好一个炎炎盛夏的清凉之地!大家绑上吊床后,有的下河玩耍,有的吊床午休。几位骑友见到如此清澈的河水,禁不住一阵激动,忘记旅途疲劳和饭后的困顿,纷纷下水,都几十岁的人了,一个个玩兴大发,竟然打起水仗,尽情享受泼水节的乐趣,整个河床充满了快乐的嬉戏声。我因为整夜看世界杯,这会儿困了,先午休。躺在吊床中,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里,闭上眼睛,空气中充斥着花儿的暗香、草儿的清香和泥土的芬芳,听着近处的潺潺流水,和着远处传来骑友们戏水的嬉闹声,和阵阵的鸟鸣,美美地入睡,睡了一大觉,真的好享受啊! 一觉醒来,戏水的骑友们已开始入睡,先前喧闹的淇河,现在像个腼腆的小姑娘一样静静地流淌,水面上阵阵涟漪,碧波荡漾。淌过河水,对岸的风景又别有一番滋味,鲜有人去的地方,那种原生态的感觉更为强烈。拍了一些花草照片后,没敢再往草丛深处去,因为怕有蛇之类的危险,就回到骑友们身边。午休结束,下午3点半了,大家收拾东西,骑上单车,向今天的目的地——太极图出发。 淇河天然太极图位于太行山东麓、淇河湿地西北22公里处的上峪乡境内,是我国最大的“天然太极图”。南山青岩峰绝崖前的淇河段,一道浑然天成的天然太极图镶嵌在淇河两岸,淇水呈反S型环绕阴阳二鱼,阴鱼昂首向西、甩尾东北,阳鱼仰面向东、摆尾西南,纵恒坎离,威然天威。相传这里曾是周文王隐居研卦的地方,也是我国易经文化的发源地,这里山青水秀、风光优美,文物古迹随处可风,是我国易经文化的发源地。 一路打听,到达天然太极图景区已下午5点多了,我们电话联系好附近的住处,就开始游览景区。因为过了游览时间,售票处刚好下班,我们一行人骑着车大摇大摆进入景区,登山远眺,观赏这一自然形成的太极图形。既然是易经文化的鼻祖,道教文化自然是少不了啦,但这个地方对于道教文化的弘扬没有我想像中的那么深、那么系统,看来对天然太极图文化的挖掘和整理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啊。 有点儿意外的是,这里不单单有道教文化,与之齐名的佛教文化也随处可见,如千佛洞、青岩寺等,但规模都不大,看来自古道家、佛家互不排斥,看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啊。只是觉得奇怪:既然道教与佛教同时出现在这里,为什么看不到儒教的踪迹?如果能做到三教合一,岂不更好?可能还是咱对人家当地的文化不了解吧,但也实在找不到了解的地方。 看完天然太极图后下山,住到农家。这是从大石桥斜叉出来的一条小路,与路平行的有一条不规则的山泉,泉边星星点点散落着男女老少,有钓鱼的,有烧烤的,有支着旅行桌凳开吃。山泉延伸下去,积成一片水泊,水边一溜排开住着几户农家,我们今晚就住在这里。这家2人间、3人间的价位均为40元,有空调,不算贵,但条件稍差,没有洗浴条件,厕所也不像样。没办法,就这还差点住不上呢,途中偶遇的骑友提醒我们:太极图所有农家已全部满员,没带帐蓬将要露宿了。要不是我们事先电话订房,这会儿恐怕还在到处找住处呢,谁让这个季节游客多呢,将就吧。 在农家室外围坐一团,点了几个菜,哥儿们又是一顿开喝。辛苦一天了,饭后又不用骑车,喝就喝吧,高兴。其中一盘干炸鱼真是好吃,外焦里嫩,酥脆可口,这就是有名的淇河小鲫鱼,淇河三珍之一(另两珍是缠丝蛋和冬凌草),个儿头大小不太均匀,一看就知道是现抓的小野鱼,20元一盘,味道好鲜美啊!美中不足的是:这地方苍蝇太多,还不怕人,大家得不停地挥舞着筷子。农家也没个小吊扇之类的东西赶赶。有这些小生命来凑热闹,很扫兴的。农妇说:人家也是一条命啊,你们也热爱一下生命,让人家吃点吧!哦,貌似善良的人,难道这也是淇河的道家文化使然?不解。 入睡前让农家烧点热水擦洗一番,然后休息。原先还担心房费这么便宜,空调有可能制冷效果差或限时,还不错,放开用,没想到。 一觉醒来已是早上5点多,听见骑友们在不远处水边的热闹声,出来遛达,几个骑友在一潭池水边打水漂、出洋相,少不了又是一番热闹。出来玩就是玩个好心情,一块小石头、一片小水池都能玩出一大箩筐的笑声,呵呵! 快7点了,农家还没起床,要是叫醒农家,等饭做好了,还不知几点,王队决定马上出发,路上吃早餐。到了淇滨的市区问路时正好遇到当地骑友大中快递,这是个热心人,专门义务为外地骑友提供帮助。他自告奋勇为我们免费当一天向导,让我们尽兴领略淇河文化。 街头简单的早餐后,我们随着这位热心的骑友沿淇河骑行,沿途的街景让我们对鹤壁的建设和发展惊叹不已。宽阔的街道、个性的建筑、洁净的马路,让我们仿佛置身于大都市中,不住地感叹鹤壁人的建设步伐。 今天上午我们打算领略一下淇河。淇河属海河流域卫河体系,古为黄河支流,发泊于山西省陵川县,流经河南省辉县、林州,进入鹤壁市淇滨区,后经淇县,汇入卫河。淇河从西至东穿越淇滨区全境,长达40多公里。其水质达国家二级直接饮用水标准,为豫北唯一一条未被污染的河流。 我们顺河骑到了淇水诗苑、李白广场,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块石刻,这里隽刻着唐代50多位诗人游历淇水地域时所作的400多首诗歌,这些文人墨客主要有李白、杜甫、王维、王梵志、白居易、韩愈、孙思邈、骆宾王、刘禹锡等。尤其是王梵志的传世诗作,成为淇水诗歌的巨大宝藏。没想到,平时不显山不露水的淇河,还埋藏着这么多的文化积淀,能在骑行之余欣赏到如此美妙的诗作,见识如此隽永的书法,真是意外的收获啊! 一行人接着骑游,来到了金沙滩。这里地处市区,利用淇河岸边平缓的坡度,人工修建了观景平台和沙滩,花园一样的河边公园还有双人及三人自行车供游人玩耍,宽敞明亮的卫生间、更衣室体现了公共设施的档次和政府的亲民,让市民在炎炎夏日有一个休闲纳凉的好去处,大家感叹:有这么好的沙滩,谁还用花钱跑到那么远的海边,直接来这里就能感受到海边的碧水、海滩和阳光,多好啊! 看到我们新乡的近邻建设得这么好,我在想,我们的卫河边能不能也如此建设?大家一致回答:不能,因为卫河没有这么好的水质! 毫不犹豫,我换了泳装下水。同伴们有的下来试水,有的去坐摩托艇,有的负责看东西。淇河的水并不深,河床非常平缓,这段供人玩耍的河段,水下全铺了一层白色的网,可能是为了防止水草的疯长,也可能是为了防止河卵石的滚动,但我的最大体会,是方便了游泳者,一旦游累了,随时都可以站立,不会因为河底石头的滑动而站立不稳。建设者和管理者真的是体贴入微啊,工作真真地做到了实处。往返横渡淇河后,和同伴们一起上岸,随大中快递向下一个景点进发。 一行人先来到淇水关。这是殷商时期朝歌城北重要的关隘和屏障,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是历朝各代兵家必争之地。淇水关东临淇河,其它三面皆是自然形成的深沟,寨垣整齐,修有四门,十分坚固,南北官道由南门到东门穿街而过,绵延约1.5公里,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可惜淇水关的文物保护工作做得不好,年久失修,无专人看守。问及当地群众,均说不出渊源。问及年代,好容易有位能指着石碑说出是殷商时期,却说大概有三、五百年,这可是公元前的东西啊,我的天! 好不容易在垃圾堆一样的荒僻地找到传说中的“走桥不见桥”的“品”字型石拱桥,在面目全非的尘埃中依稀辩出雕梁画栋的精致做工,想像着殷商末期黄飞虎的智慧,能通过巧妙构思,通道下挖,东西延伸,桥面黄土覆盖、与大街高低一致,靠河一端修有桥头堡派人把守,人在上面观潮和行走,根本看不到桥。可惜了,这里的政府不注重文化资源的挖掘,如果把淇水关的历史典故都开发出来,那么黄飞虎守关、慈禧太后过河、一步三孔桥、善沙庙显灵、九龙口叮当会、土布袋压死人、屁死鬼、淹死鬼、狐窝地、磨盘街、金盆洗手等,就会让人懂得更多的传统文化。 游完淇水关,已是上午11点,我们去15公里外的淇县午餐,大中快递为我们导游也到此结束。大家点了一桌菜,举杯感谢鹤壁骑友的无私帮助。天下骑友是一家,如果没有遇到他,我们今天的鹤壁骑行内容不会如此丰富。 午餐后,告别鹤壁骑友,大家开始返程。从早上开始,天空中时不时地飘着小雨,这时雨开始紧了,反正雨骑也不是第一次了,管他呢,大不了一身泥。途经比干庙、吕祖阁,免不了停留一下,让没有去过的骑友游览一番,也让爱犯困的人吊床午休。 下午5点多到家,快乐的二日旅程结束。 这次骑游,全程197公里(从家算起),我们不光锻炼了身体,还见识了淇河,看到了天然太极图,领略了古老的淇河文化,感受到了鹤壁的新发展,还横渡了美丽清秀的淇河,收获多多,真的不虚此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