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来,足球能成为世界第一运动不是偶然而是必然,足球的世界里体现了太多与人相关的至理在里边,无论是商场还是战场,其中的道理与足球场的道理是相通的,我简单的议论一下,借助孙子兵法。对此,我主要针对足球运动特有的与战场商场相通的至理来谈。必要时我借助与篮球的对比,其他运动则更在其下,所以也就不多比较。 兵法开篇讲军事的重要性,足球的重要性倒无关乎生死,如果从足球的世界来说,对竞争的双方而言胜负有时犹如生死,进退战术不可不察。 1、“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诡道,就是虚实。给人以假象迷惑对方,在对方迷乱之际,攻其不备,势如破竹。相比较而言,篮球运动更多一些直来直往(相比较而言)。你有压制对手的权利,在篮球场上,你就得压制住对方,并且从节奏上讲,张卫平讲过强队打得快才不亏。你不可能本来具有一波又一波攻对方篮下而抢下来了把球直接扔给对方自己再退回篮下防守。在篮球世界里,后场篮板要争,不能让对方继续进攻,前场篮板也要争,要争取本方持续的进攻制造投篮机会。而足球可以在比对手强的情况下让对手进攻,自己退避三舍。 为什么?关键在于胜负的评判不同。虽然同是比各自得分多少来定,但是篮球与足球不同在于,篮球是出软拳,比谁多;足球是出重拳,比谁致命。篮球比赛中永远也不可能见到一方攻99次对方攻1次还输了的(注:有唯一可能,就是99次进攻一分没得而对手得分,从而以0:1的比分输。这是不可能的,对于脱离实际太远的东西,虽然符合逻辑,我也不作讨论),但是足球场上全场1脚射门就有可能灭掉打门20次的对手,只要这一脚足够致命。篮球不可能防止对方不进篮,而只能干扰。投篮对于投的人自己的发挥依赖很大。足球的区别在于球门前边站了一个门将,不是射门的人射得准就能进球的。相比而言,让对手不进篮筐的难度比球门大了很多。这也是为什么篮球的分数与足球的不一样的本质所在。 有这样的区别,我可以说出这样一句话:足球场上效率对次数的依赖并不大,你可以比效率,但是篮球场上的效率对进攻(特别是投篮次数)的依赖太大了。足球可以龟缩防守对方进攻完以后,三传两脚捣来捣去然后一个大脚把球交给对方自己再去站好位置采取守势。篮球我从未见到抢下篮板把球主动扔给对手的。 战场上不管是弱小还是强大的一方只要他愿意选择,他就可以选择防守,退避三舍,诱敌深入,等到对手倾巢而出后防空虚,就可以趁虚而入直捣黄龙。 2、孙子曰:“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要别人不能战胜自己在于自己有没有好的防备,要自己战胜别人在于别人有没有出现失误。善于作战的人,能够做到不被敌人战胜,而不能使敌人一定被我所战胜。所以说,胜利的机会是可以抓住的,但不是强求的。 篮球里边不可胜在于比别人更好的投篮命中率更多的进攻次数更高的进攻效率,篮球没有平局,没有被战胜就意味着战胜对方,就相当于说要更好的进攻,更多的进篮。 足球不被战胜有两种结果,拿下对手、逼平对手。逼平对手,只要好好组织防守,让对手越大越急,尤其是得分手着急,只要加上不错的运气,把目标定为不温不火的1分,这样的情况很多。要拿下对手,也可以不跟对方比进攻次数,可以把球给对方,让对方进攻,一次完了你再来。兵贵神速,一次次无功而返对进攻一方(尤其是在摆明了就要龟缩防守的一方面前)会有很强的挫败感。 没有平局的篮球运动遗憾的先天不足,失去了很多复杂的情况在里边,在篮球里你永远见不到以极其卑微弱小的神情从束手无策的对手面前走开的场面。篮球是实实在在的成王败寇。有的人没有输,但是他其实输了,有些人没有赢,但其实赢了。你没有杀死对方,你也没有被对方打倒,你的握手言和优雅从容,但手心相碰那一刻,对手的心碎成了几片。至柔,至美,给对手的痛苦不是一下子,却是绵绵不绝的。 不败是容易的,对双方来讲要握手言和皆大欢喜都很简单,一旦有一方要全取三分,那一方的压力就陡然增加了。篮球里没有保持不败的情况,胜不了就是输,这也许是对生活的过分抽象,其实是一种理想。对弱队来讲,不败就是胜利,对强队来讲,如果1分可取,不败可称为全身而退,而不动筋骨,不伤元气。 篮球非胜即负对于许多人来说相当刺激,从某种角度来说,篮球更具有一些原始的游戏色彩,虽然也不错,但是欠缺了许多东西。 生活中有把握的事情是很多的,但是必定成功的事却几乎没有。我们能做的是不要犯错,成功并不取决于自己的表现,还得等待机会。我们甚至在大多数时候想的还是稳住阵脚不犯错误或者少犯错误,寻找机会不过是伺机而已,强行因为自己球权在手而去要把篮打进,不是每一次追求的目标。人生有一件成事足矣。曾国藩说,人一辈子做成功的大事不多,能成功一件事,就很不错了。我认为,人与人之间不是比谁的成功的次数多,而是比谁的成功大。不需要每一样东西都去追求一定要打成,就像足球不是每一次球权在手就要想办法打进去。 3、孙子曰:“故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善于调动敌人的人,显示某种假象,敌人就会听从调动,给予某些小利益,敌人就会上当。 兵不厌诈。制造虚实,让对手攻击看似薄弱的地带,实际是最具实力的区域,敌人以为以石击卵,实际是以卵击石。拳头没有打到实处,反而再而衰三而竭,只能是为对手的反攻埋下失败的祸根。 足球场上这样的真真假假运用非常广泛,自己进攻强,可以退回去防守,因为如果压上进攻已开始就给对手强大的压力,对手必定对自己的进攻十分重视。如果把自己的锋芒掩藏起来,半个小时冲不到对手门前一次,对手的后卫绝对要松懈得多,也许他们还在想着怎么压上进攻。 篮球场上则少了这样真假迷幻的景色。NBA最强的球队也不可能让对手每进攻3次自己进攻一次而取得胜利的,打得起来就是打得起来,打不起来就是打不起来。我说了,篮球的投篮命中对投篮队员自身的依赖更重得多,只要进攻方稍微拿得准一些,进篮属于近于按部就班一类的,所以对篮球来说,自己要是不进攻,不珍惜每一次球权去拿下自己的分数,就等于自杀,因为保证自己能够防守住对手的进攻让对手不得分的把握十分顶多占到五分,自己尽力而为换得对手不一定的命中。而足球几乎是九分的把握。防守把握性的低逼得自己必须进攻,或者干脆这样说:篮球场上真正靠得住的,说到底,只有进攻。我们也见到说某个队防守好,但是篮球的防守是一种助力,防守再好的球队能防守成功的次数还是占对手进攻次数的一小部分,由于篮球的防守把握是很小的,所以即便是占总数很少的成功防守次数就可以赢得胜利,因为防守成功的这几次换得的是自己的球权,自己有球权在手就可以得分,同样的道理,对对手而言,对手的防守把握性也属于五分把握。篮球场上领先5,6分的优势其实就比较大了,这完全可以说是一场完胜。 回到这个主题,真假迷幻。篮球自身的游戏特点使得它多了一些直来直往每分必争,篮球场上你几乎没有可以给对手的小利益,难道像足球那样给对手更多的进攻次数?给对手更多的控球时间?懂篮球的人要是这样做除非他故意想输。我甚至突然有个想法,就是,篮球场上只有技战术大师,即使有人善于打心理战,但要说是心理大师就牵强了。 足球进球的难度大不仅仅是由于球门前有个守门员把关,还有一点就是场地开阔,大部分厮杀都在肋部地带,不是每一次进攻都有那么高的质量都能打到对手禁区,更不是每一次进攻都能完成射门。所以要是给足球定一个24秒,或者1分钟,哪怕3分钟这样的限制,估计足球场上进一个球的频率是哈雷彗星的周期一样了。篮球的目标更为明确,用好24秒,把篮投进。而足球就可以慢慢捣球,没有机会我就几个后卫捣,我不把球权给你,你没机会,我则等待机会,看准了我就突然加快速度,电光火石之际取敌人首级。这一点,巴西队独步世界足坛。也许很多人没有注意,巴西队不是一直快的,他慢的时候像在里约热内卢的沙滩上吃着巴西烤肉散步,但是快的时候像塞纳一样,让舒马赫感到敬仰。 进球难度大,则失球难度也大。球场上的争夺不是那么简单化,使得双方打的算盘更多了,不是那种我要么考虑怎么投篮命中,要么考虑怎么防止你投篮命中。足球场上还要考虑切断你中轴线把你逼到两边,可以考虑拦截你的中场使你前后场脱节,还可以考虑拒敌于千里之外,采取压迫式打法让自己大门远离炮火,甚至可以引蛇出洞,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4、孙子曰:“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则我众敌寡。能以众击寡,则吾之所与战者,约矣。吾所与战之地不可知,不可知则敌所备者多,敌所备者多,则吾所与战者寡矣。故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寡者,备人者也;众者,使人备己者也。”我军的兵力集中在一处,敌人的兵力分散在十处,这就可以用十成的兵力进攻一成的敌人,形成敌众我寡的优势,能以众击寡,和我作战的敌人就容易被打败。我军所要进攻的地点必须使敌人不知道,他就必须在许多方面进行防备。防备的地方多了,我所进攻的那方面敌人就少了。着重防守前面,后面的兵力就少了;着重防备后面,前面的兵力就少了;着重防守左边,右边的兵力就少了;着重防守右边,左边的兵力就少了;处处都防备,处处的兵力都少了。兵力少是处处防敌的结果,我方兵力多是敌人处处防我的结果。 集中优势兵力歼敌是孙子早就提出过的,毛泽东只是非常恰当的运用了而已。在足球场上,球场的开阔,人马的众多,必定形成一定的集散,这样一来就展现出轻重缓急来。对于对手薄弱的环节可以增加兵力猛轰,打开突破口,对手必将补位,补位的人一动,他那里又是空档。大家都是一样的人数,如果被看出要进攻那个环节,对手就可以看出哪里对方攻击力强,哪里投入的人员多,相应的就可以看到别的地方哪里人数少了,可以对其偷袭。所以,以多打少首先要看出对手的薄弱环节,同时要做到自己的计划不留痕迹,对手看不出自己集中兵力在哪,自然也就看不出自己的薄弱点暴露在何方。同时,不留痕迹可以让对手没有针对性的设防,没有针对性他就处处设防,处处薄弱。 篮球场的狭窄与人员的稀少使得许多东西变得直截了当,几乎密度相当,中锋就站篮下,后卫在外线组织,前锋在两边策应。一眼望去,几乎是一个人对一个人,没有明显的调动可言。人员本来就少,要是再集中兵力制造以多打少,那必将暴露出巨大的空当,一旦断球自己的后场只能摆在对手面前让对手长驱直入。篮球场上你无法形成三四个人围住一个人抢一个球的局面,那样付出的代价会相当的大。而篮球场的面积的有限也使得以多打少这样的战术(有以多打少,但那没得防,只能是对手暴扣,这根本谈不上战术,只是自身犯错而已)根本没有实施的条件,足球场和战场的开阔可以形成以多打少的局面,让对手的救兵一时根本无法赶到,形成包夹合围之势。而篮球场上极其迅速的倒球,倒了N次了也顶多出现一点狭小的空当以使得投篮被封盖的可能性尽可能小而已,要是看人员的局部对比,几乎始终是一样的,没有区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