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草堂居士 于 2014-12-2 07:04 编辑
(附)汉风楚萧子房山
汉王刘邦被项羽打得东逃西窜,不得已才提出媾和。楚汉划鸿沟为界,设定了有关楚河.汉界平分天下的条约。
霸王心想:如今天下已太平,何必在此久住。便率大军回到彭成,把兵马安扎在九里山下。楚军兵营沿山脚排列,东西足有八百里长,故有“八里屯兵营”之称。
汉王刘邦抓住项羽的鲁莽.贪图虚荣的弱点,重用大将韩信和谋士张良,调动三十万大军,偃旗息鼓,逼近彭城,将九里山团团围住。
霸王得知汉王背信弃义,恼怒交加,连连出兵奇击汉军。韩信避其锋芒,一味周旋,决心寻找有利战机,活捉霸王。
张良字子房,他深知霸王有举鼎拔山之力;其手下的江东八千子弟兵,英勇善战;因此竭力避开正面交锋,想通过攻心战术,瓦解敌军。便条选一百名会吹箫的士兵,带到彭城之东山,学吹楚歌。又派二百名士兵到城北山上,做了一百个罩着白绸面的大风筝,并系着一只只涂着白灰的柳条筐。当风筝做成时,夜里便刮起了东南风。张良便命吹箫的士兵坐在柳条筐里升到空中吹奏起楚歌来,风筝像朵朵白云在空中飘荡并传来阵阵楚歌,如凄风苦雨,传到“八里屯兵营”的楚军中去。
离乡背井的楚军士兵,听到乡音,思念相亲,有人趁着箫声唱起了家乡的歌谣。随着楚歌四起,思乡的士兵纷纷离去,天亮时楚军已失散过半。
霸王见军心涣散,无心在此打仗,便率兵突围而去。从此,九里山下无兵营,只留下“八里屯”的地名。
汉军取胜,刘邦来到彭城宴请群臣。席间他把放风筝的山称作“白云山”,又把张良吹箫的山叫作“子房山”。
后人怀念张良,便在山上建了一座“子房祠”,还把他的功绩刻在石碑上。成语“十面埋伏”“四面楚歌”也由此而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