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PP 下载 六只脚

查看: 483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游记攻略] 千山二十七峰路线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12-2 08:29: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第1峰 青蛇岭  一条青石大蛇,横空出世,匍匐在陡峭的岩壁上,吸引了无数户外驴友。一时间,蛇身旁驴友如织,在驴队的出行计划上,又多出了一个名字——青蛇岭。我问过庙尔台的村民,其实他们也不知道青蛇石,更不知道那座山的名字,有关千山的书上也没有记载。青蛇岭,完全是户外驴友们起的名字。既然有青蛇,又是一座山,叫青蛇岭当然没错,但是,殊不知,在这座山南面不远的地方,早在二十年前,早有一道山梁被千山风景区命名为青蛇岭了。
第2峰 玉柱峰  玉柱峰是驴友们的叫法,书中记载为“天柱峰”。书中写道:天柱峰在东映峰北,为青云观东山主峰。海拔500以上,为千山北麓高峰之一,峻细而挺拔,四面为悬崖峭壁,岩缝长有小松,险不可攀,俗称烟筒砬子。从青云观院内向东看,峰顶直插蓝天,如擎天一柱,故名天柱峰,为青云观十二景之一.

第3峰 东映峰 东映峰在五佛顶东北部,为青云观谷与花红沟间山之主峰,海拔500以上,略高于五佛顶,挺拔雄伟,大有“近天不盈尺”之势。清晨,太阳刚从东方山峦冉冉升起,峰头一片金黄色,东映峰之名由此而得。此峰东是北天门,北是悬崖,西是青云观南天门。南面是密松坡,有百年以上古松200余株,为千山古松集中坡面之一。


第4峰 五佛顶 五佛顶位于千山北麓、西海北山之巅,海拔554.1米,为千山风景区第二高峰。峰顶平坦,南北长20米,东西宽15米,两端稍窄,呈枣核状。峰顶系粗粒花岗岩质。登此远眺,座座似莲花的山峰连接蓝天,令人心旷神怡。峰顶置五尊石佛像,面南背北,五佛顶之名由此而得。五佛顶四面均为悬崖峭壁,渊深无底。西和西北面峭壁百余米,直上直下,宛如斧砍刀削。东和东北面峭壁高数十米,状似狼牙锯齿,上凸下凹,风天树摇风响,望而生畏。顶北端极窄处与北峰相近,悬崖较矮,棱石突出,昔日胆壮者可攀棱石上下。现南与北端都修有石阶和护拦,方便游人登顶。穿越时,我们从五佛顶北端与小黄山连接处向西翻越护栏向夕霞峰。


第5峰 夕霞峰 夕霞峰位于五佛顶西,海拔593.1米,为千山西麓最高峰,是后洞北谷、青云观大西沟、西海谷等诸沟壑山脊骨主峰头。北、东和南是陡壁,西南与险峻的狼牙崖头连接,气势雄伟。太阳西下时,从东看去,金光从红云间射出,构成一幅峰头晚霞图,十分壮观,“夕霞”之名由此而来。峰头四面陡壁,上有小松、丁香、杜鹃等小花木混杂丛生,险而秀丽。是唯一可俯拍五佛顶的山峰。可以从西北、东南登
第6峰 锦绣峰 锦绣峰位于夕霞峰南,为千山西北部三大峰头之一。峰高而细,呈三棱状。向西南、东南、北延伸三道山脉,与夕霞、古城峰连接。坡上石壁显露,极险峻。东坡长有椴、栎、楸、松等高大乔木,间长粗榆、紫丁香等小灌木。春天百花盛开,夏季一片葱绿,秋天整个山峰呈现出红、黄、紫、绿颜色,如五彩线绣成,十分好看,故名锦绣峰。


第7峰 古城峰(白马寺)千山驴友都知道有个景区叫做“白马寺”,所谓白马,大概就是峰顶唐代大将薛礼“跃马东征”的石雕像十分抢眼的白马,但就我目前所看到的关于千山的书籍中,都没有这座山有寺庙的记载,倒是有唐代古城遗址的记载。正确的说:这座山应该叫做“古城峰”。
南看古城峰。古城峰是千山一奇峰,“山中有城,城中有峰”,景色奇特,令人怀古。


第8峰 茂公峰 茂公峰位于古城峰南,出古石城沿西走石阶路在“苍鹰俯峭”景点处(此处还有一公厕)有一山路可去。此峰书上没有记载,因峰顶有一“茂公运筹”景点石碑,我们暂叫为茂公峰吧。茂公峰是古道关向北山脊的第一座峰,西面是高高的陡峭山崖,东面是缓坡,由南面登峰须攀登几块险石,冬季比较危险。古城景区是1992年建成的,有十八景,茂公运筹是其中之一。为何此峰设计这个景点,至今没有查到依据,大概是当年徐茂公(李勣)随唐王征东驻扎在这座山上运筹帷幄吧。



第9、10峰 无名峰1、无名峰2 原计划是从古道关下公路从快活林处上山,穿越曲顶峰和石罅峰。后改为从古道关城门楼穿过,沿山脊直上,因此穿越了两座没有名字的山峰,暂叫做无名峰1和无名峰2。无名峰1是古道关南第一座高峰,北坡虽然是土坡但是坡度很陡,西坡是陡峭的岩石可去大牛爪,东坡较缓与无名峰2相连。


第11峰 皇姑峰 皇姑峰位于斗母宫东北,是谷垛岭东南脉、石罅峰南脉、将军峰西脉、大小皇姑庵北诸脉交合点。南坡和东南坡极陡,岩石突露,形成巨大的陡峭片壁,远看犹如石瀑。北和东北面是林木茂密的壑谷。西北和东南面是山脊骨松林带。峰头平缓,呈平台状,树矮视野宽阔。昔南谷有一庵,为一位皇姑修炼所建,名为皇姑庵。传说,皇姑常登峰顶静坐,故名为皇姑峰。此峰附近有许多奇形小石峰,翠松摇曳,景色极佳。


第12峰 弈棋峰 弈棋峰位于皇姑峰东南,为东极谷与圣仙宫间主峰,东、南、西是林木茂密的陡坡,北与皇姑峰东南峭壁连接,十分幽静秀丽。峰头分上下两级,实为二台,呈曲形。主峰顶南北稍长,平坦,被油松、栎等树木枝叶遮蔽,稍东有一台,半土半石,上有奇松怪石,东临悬崖峭壁,西倚主峰顶密林,是该峰最佳游处。传说,昔日东极宫与圣仙宫道人常于峰顶弈棋,故称弈棋峰。


第13峰 东极峰 东极峰在东极宫遗址东北,为南泉谷与东极谷间主峰。故名东极峰。此峰南上方较缓,生长着茂密的油松、栎、榆,下方为悬崖峭壁。北面是以紫椴为主的森林陡坡。东西是山脊骨。峰头是拱形,多土少石。东西长数十米,南北宽平均5米。上有40株百年以上古松,松间长有紫丁香花木,四季景色不败。


第14峰 将军峰 将军峰在南泉谷南山豁,西为东极峰,东为圆通峰,从南泉庵(大佛寺)向南看,山豁犹如大门,故称南天门。峰由豁口中间拔起,似守护南天门的将军,故称将军峰。峰顶为花岗岩石质,南北西是峭壁,唯东面较缓,可登峰。峰头分上下二级台。上台为峰顶,实为石坪,面积约10平方米。东侧下一台,半石体,面积约50平方米,上有小灌木,边沿有松。
第15峰圆通峰、第16峰观景台 圆通峰和观景台是相距很近的两座山峰,两峰底部相距不足10米。 圆通峰在将军峰东,观景台西,与观景台同为千山中麓高峰之一。南、西、东是悬崖峭壁,北为阶梯形陡壁,可从北、东两面登顶。峰头东南高西北低,上有松树百株,间长杜鹃、丁香小灌木,远看犹如插花。峰下是高大的乔木林。北距松苔峰500米,中间是上千株油松林,为千山林带之一。此峰与观景台近在咫尺,中间是一道峡谷,俗称将军峡。观景台位于圆通观正南,为圆通谷南山最高峰,也是千山中部最高峰,海拔555.4米。南、北、西三面是悬崖,虽有松树和灌木,但极险峻不可登。东面是上下两级斜下山脊骨,两级衔接处是一道山脊岗,上山坡度较缓,下级山坡陡窄而险,中间有一条险而有趣的登台小路。台顶为粗粒花岗岩体,有天线架和防火观察小屋。台顶视野宽阔,为观千山胜景佳处,故名观景台。南面悬崖下苍松翠绿,高大的石人石(蘑菇石)如同仙女亭亭玉立,特别是春天,百鸟啼啭,花香扑鼻,别是一番天地。


第17峰 三头峰 三头峰位于老祖峰西侧,低于老祖峰,南、北面为悬崖峭壁,东、西面较缓可登。峰顶有三峰头,为三角形。西峰头小而秀,上奇松密布,终年翠绿,名曰秀峰呈翠。南峰头高大呈圆状,少松,秃而险峻,名曰单峰赛月。东北峰头矮而平,上有古松一株,粗壮而矮,直径800厘米,但高不到10米。疏枝横生,傲视蓝天,名曰奇松冠顶。东侧有一峭壁,高10余米,向西倾斜,正中一松,粗而矮,直径500厘米,但高不到5米。但奇特的是松根将石壁撑开一个十字裂缝,四条饭碗粗的根各顺一条裂缝向外延伸,无不称巧。


第18峰 老祖峰 祖峰位于香岩寺北,为香岩寺与南万沟交界处主峰,亦是香岩北山最高峰,巍峨挺拔,奇异壮观。北面是数十米的悬崖,棱石突出,苔藓如毯。南面是约150米高的峭壁,直上直下,望而生畏,为千山八大峭壁之一。峭壁下有一洞,名为老祖洞,元代高僧曾在此洞禅居过,老祖峰便是以此洞名之。西面窄如刀背,险不可登。唯东有一崎岖险径可登顶。峰顶分东西二峰头。东峰头呈长形,上有巨石林立,其形如卧牛。在东南角的峭壁上,浮一扁石,大如碾盘,上端翘起,由东向西看上去,似一蟾向峰顶爬行。相传,昔日雪庵祖师在老祖洞修炼,常在夜间讲经说法。峰顶洞穴中住着一个金蟾,每到夜静便从峭壁上下来,躲在老祖洞外边草丛内,听雪庵祖师讲经说法。有一天听入了神,忘记了时辰。突然发现鸡叫了,顿然化作一石。东峰头与西峰头之间是一道裂缝,宽2米,深数十米,内积厚土,土中生长松数株,高与峰顶争衡。西峰头小于东峰头,可登。东西二峰头较平,可容数百人,上有百年以上古松百余株,松树间长满了丁香、杜鹃花木,给巍峨山峰增添了几分秀丽。


第19峰 双泉峰
双泉峰在老祖峰东侧,双头峰西侧,为五龙宫南最高峰。峰头是老祖峰东山和双头峰西山脊骨,仙人台北脉汇合处,呈三角形“丁”字形。上无岩石,为千山两大土峰之一。峰顶的天线架是识别的标志。北坡较陡,是带有原始状态次生紫椴林,间长楸、山榆、栎等乔木。南坡较缓,油松稠密,林间有著名的双井和双泉观遗址,此峰故以双泉观而命名之。双头峰和老祖峰位于东西,远看如两耳,十分壮观。此峰南距仙人台约500米,是游览仙人台的主要景观之一。


第20峰 朝阳峰 朝阳峰位于仙人台北侧,由南北走向的山脊骨拔起,海拔600米以上,但峰并不高,只有数十米。东和东南、西北三面较缓,古松成林,柞木参天,但西和西南却是一堵直上直下的峭壁。峰顶奇特,景色宜人。东南边一石突出,与仙人台对峙,其上端向西北倾斜,下端与峭壁相连,险但可登,能容数人临崖排坐,是观仙人台北面风光最佳处,也可观香岩寺中会寺全景。辽金时期,峰东北侧即双井南有一寺,名为朝阳寺,此峰亦以此名命之。登此峰,须由仙人台小卖店北侧下山过香岩寺谷口沿去五龙宫、中会寺的石阶路前走十多米左侧上山,走过一段巨石树木交错的路,即可到达。是北观仙人台的最佳位置。



    至于仙人台名称的来历,目前有两个版本的传说。
    一是说以丁令威成仙化鹤归来而得名。传说汉朝辽阳刺史丁令威,因救灾擅自动用国库粮草,被朝廷问罪。临刑时,飞来一鹤,将他驮走到太平府灵波山学道。千年后化鹤归来,落在华表柱上,口吐人言,作歌:“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载今来归。城郭如故人已非,何不学仙冢累累。”康熙帝在《寄题千山》诗中写下“空传丁令有遗台”之句,亦指此而言。华表柱就是鹅头峰。
    一是说古时千山脚下有一下棋神童,东海棋仙对其不服,两个人约好比棋。因为一个是神仙一个是凡人,就约定在人间和仙境相接的千山鹅头峰上对弈。棋童和棋仙下棋的这座最高峰就叫做仙人台了。
    仙人台自然景色优美,人文景观悠久。登仙人台可观渤海,看日出,瞭叠峦,望云飞,听松风。难怪人们常说“来千山不到仙人台等于白来!”


第21峰 仙人台仙人台是千山最高峰,位于南部游览区诸山脉之巅,高708.3米。驴友们都去过仙人台,但是谁也没有达到最高的高度,因为峰顶的那个鹅头巨石,目前没见过谁上去过。仙人台峰头奇特,地势险峻,南西北三面皆是峭壁深渊,峰顶平台西端,撅起一巨大石柱,呈四棱状,高7米,直径约2.5米,向东稍北倾斜,状如鹅头,俗称鹅头峰.
第22峰 望仙峰 望仙峰位于仙人台与天崟峰之间,是离仙人台最近的山峰。山顶成长形,东西宽不满5,南北长20余米,犹如夹在仙人台与天崟峰之间一屏。西边是高数十米的峭壁,东面是陡峭岩石,甚为险峻。北面可登峰顶,峰顶北端有一小石坪,由北向南均为锯齿棱石,险而有趣。原此峰并不引人注目,登者极少。自1918年撤去登仙人台绝顶木梯之后,许多游者为看仙人台绝顶八仙石雕像,便拥向此峰,故称此峰为望仙峰,称峰顶北端小石坪为望仙台。


第23峰 天崟峰 天崟峰位于仙人台南侧,与仙人台同称千山山脉主脉。从南、北、东三道山脊骨交合处拔起,东与南中峰对峙,南与立鹤峰相近,北与仙人台并立,余峰皆在脚下。北侧极窄,如刀背,虽无高大峭壁,但也极险,有陡峭的石阶路可登。东侧有一道峭石陡埂,埂上长满了杜鹃、接骨木等花木并有去大安寺的石阶路。西侧奇特,在陡坡中有一道悬崖,高数十米,上细而秃,下阔而峭,远远望去,犹如一尊巨大的佛像,俗称天崟崖。唯有南侧较缓,古松密布,栎木成林,一条登峰的羊肠小道,由东蜿蜒而西,又由南往北,时平时陡,时土时石。峰顶为长形,南北长,东西窄。南端有一突石,状如蹲兽,为天崟峰峰尖。峰上视野开阔,西眺钢都鞍山,北眺辽阳古城,南眺通明山,东眺凤岫山峦。


第24峰 石缸峰 石缸峰位于天崟峰南下方,由天崟峰南坡面上拔起,高数十米,四面均为悬崖峭壁。崖虽高险峻,但树木满壁。奇松百余株,雄姿百态,有的横生虬发,有的悬根倒挂,有的雄伟挺立。峰顶北高如人仰首观天,南低如端臂拱手。最奇妙的是,端臂拱手处矗一石柱,高约6,直径2许,下部稍细,上部渐粗而顶平,远远看去,状如捧缸仰面大笑。石缸峰便以此石柱而得名。


第25峰 立鹤峰 立鹤峰位于仙人台南,由仙人台西南山脊骨与南山脊骨交合处拔起约100花岗岩体,下阔,由下而上渐细,至上端略倾斜,宛如仙鹤当空而立。南为圣清宫遗址。清朝末期,道人视其峰貌如立鹤,故名之。险峻,可从西坡攀岩登顶。此峰十分秀丽,险而不生畏。由下至顶,翠松满壁,犹如鹤羽。风来时松摇涛喧,雨来时滴珠流岩,晴时岚气缭绕,阴雨时雾罩峰顶。北面峭壁,苔藓成茵,小灌木成林,杜鹃、早花银冬等花木点缀其间,远远望去,北面与南面两种颜色截然不同,故称为阴阳峰。


第26峰石锁峰、第27峰萃岩峰石锁峰位于立鹤峰南侧,高150,光滑如雕磨,上有稀疏的矮松。峰顶分两部分:北面状如展开的扇面,南面是一石柱,高20余米,直上直下,光滑如刨。顶端是一怪石,形状如字,高近2,宽近5,清末,圣清宫道人视其状如雌鹿首,命名麀(母鹿的意思)鹿峰。后人感到字别扭,摈弃了麀鹿这个名字,称其为石锁峰。    萃岩峰位于麀鹿峰西南下方,似前后相依的两个石笋,高40余米,上部与麀鹿峰西侧悬崖相连,向北倾斜,顶为椭圆形,十分光滑,少松无草,亦无缝隙。萃岩峰东北侧是一处幽静的夹谷,内有树木若干株,周围有石坪、怪石。西侧是一条长达数十米的夹缝。南侧底部向内凹,上刻有萃岩峰三个大字,为清道光年间手笔。旁有一洞,洞前用石条砌起,留有门窗,门上岩石上刻有霞光洞三个大字。








发表

匿名评论(隐身草)











点评

哥们 不错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12-2 12:16
2#
发表于 2014-12-2 12:16:23 | 只看该作者
哥们  不错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