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PP 下载 六只脚

查看: 1374|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版务管理] 几位知名户外运动爱好者的梦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12-9 06:29: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刘少创   中国科学院遥感研究所研究员。   
1995年参加中国首次北极考点察队,由北纬88度滑雪至北极点;2002年3月,他从亚洲大陆最北端出发,完成了单人无后援穿越北冰洋到达北极点的壮举。1999年―2002年又三次深入澜沧江,利用遥感技术确定了这条大河的源头。   可能很多人认为探险就是去户外徒步、登山、潜水等等,而我觉得这只是狭义的探险。探险应该是人们不断地认识、探索未知世界的过程,它所体现的是一种坚持不懈的精神,而不是取决于某种形式。一个探险家之所以闻名于世,不是因为他某次探险成功了,而是因为他拥有不断探索的精神,有了这种精神,即使从事其他工作,他也能做得非常出色,而这种精神才是探险最本质、最重要的意义。   自1999年开始至今,利用卫星遥感技术确定大河源头的项目,已经经历了五年的时间,我们已经完成了长江、澜沧江-湄公河和额尔齐斯-额毕河等大河源头的确定和长度测量,2004年将开始亚马逊和尼罗河源头的考察,最终目标是确定世界上所有超过或接近五千公里的河流的源头,如果能够圆满完成,这将是圆了一个很大的梦想。因为一直以来,世界大河源头的测定都没有统一的标准,目前所有的源头都是由不同时期、不同的人来测定的、按照各自的标准确定的,如果我们能在同一时期、用统一的标准、统一的数据源和统一的长度量测技术,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将会对人们认识世界、了解世界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王勇峰   登山家,中国登山协会对外交流部部长;1999年完成了攀登世界七大洲最高峰的壮举。   
探险是在科学的指导下,涉足未知的领域,以达到所期待的目标。登山就是一种探险,这项运动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但正因为危险与挑战并存使其更具独特魅力。就如登山的人经过了死亡、危险、困难的考验,下山的时候,看到第一颗绿草就非常激动。那么难走的山路都能走,在现实生活中还有什么事情做不了呢?这或许也是探险过后的魅力吧!   另外,关于探险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装备技术的不断革新使登山运动的安全系数越来越高,民间登山者可以更容易实现自己的攀登梦想。但是无论技术如何发展,登山仍是一项具有危险性的运动项目,所以一定要有正确的引导,科学地掌握运动规律也是必不可少的,不能盲目挑战自我追求刺激,这样才是真正意义的健康的探险活动。   我最大的梦想就是在咱们国家建设真正意义上的“登山公园”,具有完备的各项登山基础设施,包括向导体系、环保设备等等。这样登山爱好者在保证生命安全的同时,还能够充分到享受登山的乐趣,实现自己登山的梦想。
  奚志农   著名野生生物摄影家,环保志愿者,1999年创立   
“绿色高原”民间环保组织。2001年获得世界“BG野生生物摄影年赛”大奖,这个奖项是对野生生物摄影师的最高肯定,此前还没有中国摄影师获得此项殊荣。   与几个世纪前相比,今天的探险已经由很大的不同,更多的是被当作一种生活方式,先用各种装备全副武装好,然后才去“探险”。如果从这个意义上说,我更愿意称自己的工作是   “野外工作”而不是“探险”,尽管有时候我所经历的可能比探险还要惊险,但这种“探险”只是野外工作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是我工作的一部分。我一直认为那些生活在山里的人们才是真正的探险专家,是我们这些野外工作者的老师。当然,必要的装备和充分的准备都是必不可少的,否则就是冒险而不是探险了。但是如果一味地追求高端的装备,可能反而会失去很多体验的机会,而不去体验,又如何能获得只有体验后才能有的感悟和收获呢?   我是三十多岁才第一次看到大海,虽然这些年也在海上看到过一些海洋哺乳动物,但还没有机会潜到海下去看看。常年在山上从事野外工作,山里的野生动物总是拒人于千里之外,因为人类对它们来说实在太可怕了,我只能通过望远镜、长焦镜头认识它们。但是历经了几个世纪的屠杀,海洋生物似乎对人类并无多大的恐惧,在海里人甚至可以触摸它们。如果有机会我想尝试水下摄影,想看一看海洋里的野生动物对我是什么态度,能与野生动物近距离地接触感觉会很不一样,这也算是我的一个探险梦想吧。   
孙冕   《新周刊》杂志社社长   
江湖人称“飘爷”(“飘爷”的来源是《新周刊》曾经做过一期《飘一代》的专题,“飘一代”代表着一种没有思想负担、追求自由的一种人生观、价值观。)   探险就是小心翼翼地跨出一只脚,去踩一个陷阱。   我很怕黑,很怕高,其实我觉得自己并没有真正做过什么事可以称作探险的。2003年10月攀登哈巴雪山的活动,对我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为我恐高。但是一旦我跨越过去,还觉得下次也想再去挑战难度更大的雪山,不知道这算不算是一种“探险”。下了哈巴雪山第二天,我们就口头策划了一个2008年奥运会时,再一起登珠峰的行动,王石登珠峰的时候是52岁,而2008年我也不过才55岁,从我的体力来看,这个目标完全有可能实现,不过就算登不上也没有关系,到了大本营再回家呗!   对于我来说,很多事情,与其是“探险”、“梦想”,不如说是“目标”来得更实在,朝思梦想不一定就是梦想了。可能是现在我过得更随心所欲一些的原因吧,所以有很多时候想去一个地方,很简单地就上路了。路上的经历和体验,远比一个很难实现的梦想来的痛快!
  周国平   哲学家,作家。   
探险是极限体验的一种方式。极限体验就是拿自己的生命做试验,试验的目的是测定生命的极限在哪里。按我的理解,极限体验有两种方式。   所谓生命的极限,可以从两个方向上理解。向下理解,即生命得以维持的最低限度的条件,这条件包括能量的摄入、器具的使用和社会的交往等,这些都要降到最低限度。试验的方式是苦行和隐居,吃最少的食物,住最简陋的居处,尽量不用现成的人工制品,尽可能不与社会发生联系,其极端者便是野食穴居,回归原始人的生活。向上理解,即生命能够战胜的最高限度的危险,这危险主要指威胁生命的自然环境和自然力量,例如沙漠、海洋、激流、高峰、火山、冰盖、暴风雪等等。试验的方式是冒险性质的体育运动,如冲浪、漂流、滑雪、攀崖,以及以沙漠、险峰、汪洋、极地等生命禁区为目标的探险旅行。   人为何会有寻求极限体验的冲动呢?很可能是因为,正是在逼近生命极限的地方,人的生命感觉才最为敏锐和强烈。从生命的观点看,现代人的生活有两个弊病。一方面,文明为我们创造了越来越优裕的物质条件,远超出维持生命之所需,那超出的部分固然提供了享受,但同时也使我们的生活方式变得复杂,离生命在自然界的本来状态越来越远。另一方面,优裕的物质条件也使我们容易沉湎于安逸,丧失面对巨大危险的勇气和坚强,在精神上变得平庸。我们的生命远离两个方向上的极限状态,向下没有承受匮乏的忍耐力,向上没有挑战危险的爆发力,躲在舒适安全的中间地带,其感觉日趋麻木。因此,在实质上,对极限体验的追求是对现代文明的抗议和背叛,是找回生命的原始力量和原初感觉的努力。   事实上我不是一个有探险梦想的人,我到了一次南极纯属偶然。我到过智利作家聂鲁达的故居,他的住房都筑成船形,屋里摆满船只模型,可是他从不驾舟航海。他有一句名言:“我喜欢船,而船在陆上是更安全的。”我和他差不多,更喜欢在精神世界里探险。一个小小的梦想是,带着我的写作计划和心爱的女人到孤岛上住一年,然后带回来一本书和一个孩子。
  艾未未   前卫艺术家,中国现代艺术的顶级人物。主要展览第一届《星星画展》北京,《中国艺术展》东京,《中国当代艺术展》瑞典,第48届威尼斯双年展,法国《伊西双年展》等。   
说实话,我一到野外就想家。   我是在新疆的沙漠中长大的,我从小就知道自然的残酷,我长大的时候,连灯都没有。那时候人和自然相处,是必然主动的状态。在自然中,我没有猎奇。   因为童年的经历,我现在更多向往人群。   我不喜欢风光秀美的地方,我喜欢沙漠,那里有一些更自然的力量,如果有机会,我想去很荒地地方,那里好像还有种呼唤,“荒”可以弥补一些现代生活的矫情。   还有一个梦想,就是渴望一次山野间的野和。
  杨欣   探险摄影家,环保志愿者,曾参加漂流长江、雅砻江的科学探险考察,创立“绿色江河”民间环保组织,并在可可西里建立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致力于长江源的生态保护工作。2003年,杨欣被授予“保护母亲河行动特别贡献奖”。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有过许多的梦想。23岁以前,我梦想能成为一个职业摄影师或是一家报社的摄影记者。而长江漂流之后,探险和摄影成了我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又渴望通过探险深入长江源头,拍摄常人难以拍摄到的画面,出版这些摄影作品,成为真正的探险摄影家。可是,在第五次进入长江源考察拍摄时,我听到了索南达杰的故事。作为一个探险家,我以遍踏长江源头而骄傲;作为一个摄影师,我以拍摄到长江源无人区的神奇景观而自豪;可当我面对一个至死还握着枪、与偷猎分子斗争的索南达杰的时侯,我感到惭愧。长江源头固有的美和神奇被我作为炫耀的资本,对于长江源头面临的一系列生态环境危机,我感到自己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于是,保护长江源头的生态环境保护又成了我新的目标。   其实梦想可能就是这样,总是在对这个世界的不断认识中变化着。而环境保护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梦想,只有起点,没有终点。长江面对的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多,长江源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注定是一条极为艰难的清贫之路。但我会走下去,背负着这个梦想、或者说理想,勇往直前。
  老狼   校园民谣代表人物;曾登顶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海拔5895米的乌鲁峰、四川四姑娘山,到达珠峰二号营地。   
  我对探险的理解比较直白,“去蛮荒之地,在那里发现点什么”,当然所发现的东西应该是自己日常生活中很难见到的。我对探险的深一层了解是在我登珠峰和非洲行之后,我觉得探险也是对自己内心和极限的一种挑战,它会引领你突破自我心理的障碍,达到新的勇气的顶峰。   说起我的户外梦想,攀登珠峰营地和登顶乞力马扎罗算是我两个已经实现的梦想。脚踩珠峰或许是每个“恋山者”的梦想,虽然我脚踏的不是顶峰的雪,但是我来到了世界的“顶点”下,我已经很知足,因为我离我的梦想已经很接近了。印象比较深刻的事情是:登山途中我遇到了法国登山家登顶后单板速降失踪的事件,这让我对梦想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想登顶珠峰、再用单板速降下山是那个法国登山家的梦想,可他最终与梦想失之交臂,并且为之付出生命。为了心中梦想而不惜付出生命是一种让我们可敬的精神!   谈起未实现的户外梦想,没有太多宏图大志。我是一个懒散的人,但是我也闲不住,况且我的歌也需要一种来自生活、来自自然的灵感。旅行是我除了登山以外的另一个爱好,而且我非常喜欢享受旅行中的生活,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想把中国玩个遍,尤其是几个户外运动的天堂:新疆、云南和海南。
  陈俊池   业余登山爱好者,国家一级登山运动员。2003年5月,登顶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   
  也许现在已经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探险了,真正的探险应该是在十九世纪地理大发现的年代,像斯坦因、斯文・赫定等那些西方的探险家,他们对中国的西部地区进行了长时间艰苦的探索,还有对南北美洲的发现也应该算是真正的探险。因为那些探险家们所探索的是他们一无所知的地方。而现在的世界地图上几乎已经没有空白的点了,也许只有探索太空才能算作是真正的探险了。   梦想应该是比较虚幻和美丽的,我没有太遥远的梦想,我所谓的梦想也许就是一个一个的目标,是一种对个人能力的探索。登上珠峰曾经就是我的梦想,而现在我已经实现了,实现的有些偶然,主要是没想到这么快能有这样的好机会。马上我又要和7位队友一起去攀登南极最高峰文森峰(5140m),回程可能还要攀登南美洲的最高峰阿空加瓜峰(6964m)。我只想踏踏实实的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状态来选择我的下一步方向,当然机会也是很重要的。我觉得以目前中国人的体能和登山的发展状况,还无法完成一些高难度的攀登,我32岁才开始登山,所以我需要作的就是一步一步的超越自己。   跟那种登协组队的正规登山相比较,我更喜欢一些朋友组织的民间小队,很随意的徒步,那种户外行走的方式是很迷人的。我曾经想过,等我老了登不了山了,我要去很多国家走走,没去过、想去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都是我的户外梦想。我筛选出了25个很美的国家,像秘鲁的马丘比丘??印加的失落之城、美国的俄勒冈州等等,都是我所向往的,也许勉强能够算是梦想吧。   最近老有朋友问我说:“等你从南极回来,世界的三极你已经去过两极了,是不是还要去去北极,把三极都走一遍?”我说我不会强求自己,给自己下这样的任务。当然如果能有很好的机会我肯定不会放过,但却不会绝对的来要求自己。我能登上珠峰,能有机会去南极已经是比很多很多的山友都幸运的了,你说我又何必要强求呢?
  李玉祥   摄影家,视觉艺术硕士。出版有《老房子》系列图集等专著。   
    如果让我说我的户外梦想的确一下很难说。虽然,在一年中,我有许多时间都是在户外度过的,这期间的酸甜苦辣还真不敢说什么梦想。我认为所谓的户外梦想状态应该是在衣食无忧的情况下,随心所欲去自己喜爱的大自然中享受生活。具体而言,能够有一辆四驱的吉普车,带上好听的CD盘,将沉重的摄影器材及行李仍在车上,走那算那,那好那停,将大自然最美好的画面定格在我的相机里。眼下正在朝这方面努力,应该说很快就可以达到的。
  税晓洁   自由摄影师,组织和参加过徒步汉江、徒步长江、神农架“野人”考察、雅砻江流域综合考察、雅鲁藏布江科考漂流探险、汉江漂流探险等活动。   
  曾经把探险看得很神秘也很神圣,也曾认为这个世界从地理意义上已经无险可探。抽包烟,卫星连牌子都能看见,还能有什么秘密?麦哲伦、哥伦布的时代,早就过去了。现在,很多打着探险旗号的东西,无非就是一帮哥们武装到牙齿作科学状或者没钱只好玩苦行僧,相同的都是去开心一趟而已。现在是什么时代啊?你有钱,连七十多岁的老头都能被无微不至地商业化到珠峰顶顶上。当然,尊敬的科学家们搞这些能有点收获,我等也就是看客,顶多是报道吧。说说咱看到什么,看到科学家干了什么,这也不错。再拍点照片,够了。   从怒江走到察隅一直走到墨脱,然后,再把雅鲁藏布江大峡谷走一遍,再找找可能的未知瀑布,该是多么爽的滋味啊?这是一个很顽固的梦想,很久了,不过到现在还是纸上谈兵。另一个梦想就是到比现在一般宣扬的藏北更北的地方和周围,好好转转,据说在中科院已完成的地域考察图上,只有这一带还是一片空白。到这样的地方去,大约称得上是“探险”吧。   有人去过的地方,有参照,似乎总是验证别人的东西,怎么都像在吃别人嚼过的馍。在毫无资料的空白点,更刺激,也更能满足好奇心。这大约就是人的天性使然,也就是所谓探险的乐趣吧。   说完了这两个梦想,自己也不知道何时能去?现在所谓的探险活动,不可避免要和商业发生关系。这是双刃剑。这其中既有很多值得尊敬的人、值得敬佩的事,也有令人作呕的商业吵作、作秀表演,一边高喊征服一边高唱环保,很滑稽。太戏剧了。太戏剧了就过了。过了就很难说是好事还是坏事。随着时间的脚步,也许会出现商业与探险良性结合的局面,能有一些真正顺气提劲的事。   还有一点应该说一下,这些年的野外经历下来,觉得只明白了一件事:就是探险和冒险是有区别的,咱是去看看,不是玩命。这和勇气是两回事。玩过的人都知道。
  夏雨   电影演员,23届金鸡奖最佳男主角;热爱滑板和单板运动,国家体育总局水上运动中心的中国极限运动的形象代言人。   
  探险是一件满足我们的好奇心的事情,比如去从未去过的地方,那里有未知或者已知的东西,或许你经历艰难困苦看到的东西丝毫不新鲜,但是这种未知和好奇就是探险的魅力。   我的户外梦想很多,但主要围绕着我爱好的户外运动。单板滑雪是除了滑板之外我的最爱,它有自己的板上生活方式,拥有自己的服装、语言和音乐,可以随意地撒野耍酷。我现阶段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成为个单板高手,像国外单板高手那种随心所欲地操控单板,做出火爆四射的各种精彩动作,并且希望将来有机会到国外的滑雪场滑单板,比如加拿大的大熊滑雪场,那里是单板滑雪者的胜地。当然,实现单板高手的梦想没什么诀窍,就是多琢磨勤练习,只可惜我现在马不停蹄地拍戏,时间不多,或许真的只是一个梦想。
  斯琴格日勒   蒙古族,摇滚歌手;喜爱登山、骑马   
    我心中的探险是要去寻求、开创未知的领域。从《新世纪》到《寻找》,我的每一张专辑都在尝试着将民族与摇滚相结合,之所以会以“新世纪”、“寻找”来为专辑定名,这也可以叫做我在音乐领域的“探险”吧。   刚来北京打拼时,我十分喜爱登山运动,梦想着有朝一日可以在各名川大山留下自己的脚印。但现在由于工作的原因每日奔忙于各个城市之间,已经很少有时间去登山了,更是没有机会回到草原像人们印象中的蒙族姑娘一样骑马放歌。我名字汉语译为智慧之光,我的这束“光”的所有憧憬和梦想都来自于我美丽的家乡――内蒙古锡林浩特。   都说女人天生爱做梦,我同样不例外。除了要访遍群山外,我还梦想着去研究天文学,我想这个也和户外密切相关吧。我的两张专辑都是在我家乡拍摄的,最爱的便是家乡的星空,躺在草地上不仅可以看到整个银河系,而且能看见在银河系背景衬托下的黄色小点在慢慢移动,那就是美丽的流星。天文一直很吸引我,宇宙浩淼无际,星系、恒星这些都特别让我着迷。如果有一天我不唱歌了,一定会在草原上盖一间房子,养一群牛羊,白天放牧,夜晚研究天文。或者登上壮丽的高山近距离地遥望美丽的银河系,或者扬鞭骑马追赶天空滑过的流星……
  孟斐璇   菲亚特集团驻华首席代表;热爱山地自行车、登山、卡丁车、定向越野等户外运动   
我的理解,探险就是勇于面对风险,不让风险成为心理的障碍和负担。探险是主动的精神追求,正面且明智的。通过探险你可以扩大自己的能力范围,可能这些能力是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而一旦突破了心理障碍,你会发觉你可以争取到更多的自由。相比之下冒险就显得负面而肤浅了,执着地追求所谓的刺激,不把风险当敌人反而还当是引诱你的伙伴。   我的梦想基本和我的户外爱好密切相关。第一个梦想是抽出一长段时间、选择一个特别的地方、和一群亲密的伙伴(可视为三个基本条件)做一次高难度的长途穿越。比如新疆的天山或者云南香格里拉,这两个地方不仅拥有天然的探险环境,更有美丽多姿的自然风光,令我陶醉向往;第二个梦想是骑着山地车穿越一些独特的地形。比如并非全部细纱的沙漠,难骑但有挑战性。还有新疆的火焰山,地面很多滚烫的石头,在石头间跳跃的感觉很棒!第三个梦想是在国内举办一场山地自行车的定向越野,这是比较新鲜的户外运动形式,我希望能结合山地车和定向越野两项运动的乐趣。
  王宇峰   中天高科特种车辆有限公司董事长,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的博士生;喜欢爬山、钓鱼、高尔夫、滑雪、自驾车旅行   
我的梦想和我的性格息息相关。我不习惯于平淡无奇的生活,我从来不满足于稳定的生活和安宁的环境。我喜欢追求新奇的事物、不断改变的环境,在冒险中寻求刺激。我有两个户外梦想,一是开着房车去做自己喜欢的户外运动,比如我就曾开着房车去魁北克滑雪,其中的乐趣、自由至今让我难以忘怀;二是我希望有一天看到中国每个家庭都开着自己的房车去休闲度假,使房车旅行真的成为一种生活、旅行方式。
  朱燕捷   中国野外生存活动的创始人,燕捷野外生存俱乐部老总。   
我认为探险首先是向内心探险。连自己的内心都不敢面对,怎么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   我的探险梦想就是涉足未知的东西,现在的探险与过去截然不同,过去是为了探矿或者探宝,而现在的探险更注重一个心历过程。有的人喜欢平淡的生活,但是我想增加生活的激情和刺激,我希望去别人不敢去的地方,每天遇到不一样的东西。我近期的探险梦想是想徒步雅鲁藏布江大峡谷,那是常人很难到达的地方。远期的探险梦想是想去非洲大草原,因为那里是历险的天堂,充满了未知。我还想去亚马逊热带丛林,主要是想看看传说中的食人族部落。在18―24岁定性的时候,我都是在丛林地带度过的,所以我是丛林中的野生动物,对那里有特别的感觉。
  张健   北京市铁人三项运动协会秘书长,“横渡海峡的中国第一男人”。   
探险肯定是做一类运动,这项运动是以前从来没人做过的、在自然当中的,运动形式应该具有不确定性。   我是搞游泳的,跟水比较亲,真正在大自然中看见一块特别好的水域,先甭说挑战这些虚的,我肯定都想下去试一下、体验一下。我搞游泳最想做的是两件事,一是推动这项运动向前发展;一是建立一套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现在还不好预测能做成什么样,但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我希望在体校开门课,从理论上成为带头人;在赛事运作上,不断积累实践经验,吸引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我不太同意那种到多少岁要成为什么什么样人的想法,我觉得这个没有多大意义,包括“横渡第一人”的名声,我都觉得没什么,意义其实在于在从事这项运动过程当中,你可以不断涉足一些新的领域,不断遇到一些新的问题,这种过程当中的亲身体验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说,在湖里游、在河里游、在海里游都不一样,不亲身实践你不知道,只有你亲身实践了,你才会有恐惧,或者振奋、兴奋的体验。

2#
 楼主| 发表于 2014-12-9 06:29:33 | 只看该作者

山鹰之梦
  
  鹰翔长空是一种苍凉的美丽,过去的一年,对于北大山鹰社来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我们一边舔着带血的伤口,经受着时光的打磨,一边积蓄着力量。“存鹰之心于高远,取鹰之志而凌云,习鹰之性以涉险,融鹰之神在山巅”,就像人的生命中有些东西是不能改变的,山鹰社应该去登雪山的念头也是不容质疑。他们并非刻意要去证明或者说明什么,因为对于热爱山的人来说,没有什么比攀登本身更激动人心,这是山鹰不灭的梦想。
  
  登山,山鹰不灭的梦想
  
  陈丰,男,北大力学系00级本科生,现任山鹰社社长。2002年攀登西藏希夏邦马西峰;2003年暑期登顶青海玉珠峰。
  
  明年将是山鹰社成立15周年,作为国内最早成立的高校登山社团,山鹰社已经走过了不平凡的十多年。在这十多年里面,山鹰社从借登协老前辈的装备去登山,以及卖方便面去登山这样一点点起家,这中间有着1998年登顶卓奥友的荣耀,也有着1999年雪宝顶周慧霞队员的遇难,还有2002年雷宇、林礼清、卢臻、杨磊和张兴佰五位队员永远留在希夏邦马西峰洁白的雪山上。我们承受不起这样的伤痛,但是我们不会停止不前,我们会更加注意安全,因为我们不想让大家认为他们所做的一切不值。我们一定会记得曾经有五位兄弟和我们一起为着一个纯洁的登山梦想去努力,我们一定会延续那个关于雪山的梦想。
  
  登山就像风情画卷一样
  
  李兰,北大96广告专业。2000年攀登桑丹康桑峰,2001年攀登穷母岗日峰,2002年攀登希夏邦马西峰,2003年攀登玉珠峰。
  
  登山的梦想是我一生的梦想么?这里面有两层意思,第一层,假设我有一个一生追寻的梦想,那么登山的梦想是否与这个梦想重合?第二层,登山的梦想是否持续我一生的长度?说实话,这两件事在登山的时候,或者不登山的时候,我都很少考虑过。在我这里,登山从来没有背负过那么多的沉重的东西。于我而言,登山就像风情画卷一样,变得越来越有意思,渐渐地我能看到越来越多的悲欢的事件在发生,通过登山,我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我在生活着,大概就是我的梦想了罢。
  
  我的一位朋友曾经这么说“嗨,登山就是一件快乐的事,老有人把它整得那么悲壮干什么”,我很喜欢他的这句话。我是个迟钝的人,估计山会一直登下去,也未见得能够明白什么是登山,我就需要这样醍醐灌顶的话,让我愣住,慢慢觉得我离某种真相已经很近了。
  
  去西藏看看千年不化的雪
  
  刘波,北大环境学院02级本科生,现任山鹰社编辑部部长,社刊《山友》主编。参加了2003年夏天攀登玉珠峰活动并成功登顶。
  
  山在哪里,梦想就在哪里。出生在大山脚下长在大山脚下的我,从小对山就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虽然如今穿梭在美丽的燕园,但那份对山的依恋从未减弱。对于我来说,山就是我的故乡,而西藏是一块没有受到世俗污染的圣地,是登山者梦想的殿堂,因此我渴望有一天能走到美丽而神秘的西藏,去看看那高耸云霄的山和山上千年不化的雪。
  
  去希夏邦马看看亲爱的兄弟们
  
  王静娜,北大化学系01级本科生,在山鹰社负责财务工作。参加了2003年夏天攀登玉珠峰活动并成功登顶。
  
  2002年,我的五位朋友被美丽的希夏邦马西峰留在了身边。从那时起我就有一个愿望:我要去西藏,要到西峰去看看他们。暑假有机会参加山鹰社2003年玉珠峰攀登活动,登山结束的时候,顺便去了趟儿西藏,我计划着去希夏邦马西峰大本营,然而在拉萨的时候,因为一些难以抗拒的因素,这个计划流产了,留给我无尽的遗憾。
  
  我亲爱的兄弟,你们在自己深爱的雪山旁边过的可好?你们会不会觉得寂寞?你们有没有思念家乡和思念那些深爱着你们的朋友和亲人?我渴望有一天能回到那里,去看一看你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4-12-9 06:3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4-12-9 07:40:08 来自手机客户端 | 只看该作者
好帖子,支持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4-12-9 14:49:5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