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二月二十日,天微亮,我们绿野户外的铁骑群、九里群、铁路群一行7台车33人便朝着峄山自驾而去。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我一直以为圣人登的东山是蒙山。听资深驴友说东山指的是峄山,所以一直很好奇就想去看看峄山有何资格能称得上小泰山,为何能为史学界争论的焦点。去的时候也顺便看下资料:这个孔子曾登临的东山,一般认为即今之蒙山(但也有其它说法,较有影响的还有峄山说),为泰沂山脉系的一个分支,位于东径117°35′-118°20′和北纬35°10′-38°之间,跨临沂市平邑、蒙阴、费县和沂南四县,西北东南走向,绵亘75公里,总面积1,125平方公里,主峰龟蒙顶(因状如巨龟而名)海拔1,156米,为山东省第二高峰,距泰山120公里,与之遥相呼应,堪称伯仲,素有“岱宗之亚”的美誉;另有较大山峰300余座,深谷陡涧300余条,素有“七十二主峰,三十六洞天”之说。1994年被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1995年被定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峄山位于邹城市城东南十公里,早在秦汉时期就著称于世,它是中国古代立志的九大名山之一。峄山因其"怪石万迭,山无土壤,积石相连,络绎如丝,故名绎焉"。《诗经鲁颂》有"保有凫峄"的诗句,《书经禹贡》有"峄阳孤桐"的记载。孔子、孟子、秦始皇、李斯、司马迁、华佗、李白、杜甫、苏东坡、王安石、欧阳修、黄庭坚、陆放翁、赵孟頫、董其昌、郑板桥等都曾登临揽胜,他们留在峄山的三百多处著名的摩崖刻石和碑碣,为峄山增添了奇异的历史文化光彩。秦始皇立国之初,首次东巡齐鲁,即慕名率群臣登上了峄山,于惊叹山石神…“
百闻不如一见,今天终于要看到峄山的真面目了,心里按耐不住的激动。
到了山脚下,天刚亮,冬风微寒,看到巨石耸立乱石穿空大家耐不住兴奋向上奔走。或拍照,或欣赏,或围观,登着瞪着,大家的心情却暗淡下来,山不高很快登顶除了巨石还是巨石没有其他的风景了,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峄山?看到大家困惑的表情,领队哈哈大笑:“错了错了,这只是峄山脚下的无名山,峄山就在对面”。哎,不早说,不过就这一个小小的无名山我也感受到了很大的震撼,那峄山呢?我不知道登顶峄山后我的心情会怎样?可能我的心就会沸腾,就会澎湃了吧。驴道的确不好走,或攀岩而上,或钻洞而出,或在巨石上用屁股一点点挪动,大家各显神通都是为了一个目的----登顶主峰。唯一遗憾的是有一位美女姐姐不小心崴了脚,三位友友忍痛割爱护送下山,其他人一路有惊无险顺利登上山顶。山高人为峰,只要肯攀登。看着强驴们一个个矫健的身姿,俺不由得羡慕起来,还好虽然气喘吁吁但是没有拖大家的后腿,甚是欣慰。
登上峄山,便被它吸引,奇峰怪石罗列其中,一路穿行在怪石之间,体会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峄山透着泰山的雄伟,黄山的俊秀,华山的险,又有那么一点庐山的人文。一路走来都能看到古人的足迹,以及对峄山的赞美之文。想体会一下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的感觉,可是大地雾气腾腾,“小不了鲁了”。在山脚下我就看到了日出,虽然不如从泰山上看日出那么精美绝伦但也有不一样的感觉。峄山在我心里已经有了答案,总的来说我认为峄山有两点独特之处:一,峄山的“文”。拥有丰富的历史人文内容、使得在登山健体的同时“回味峄山文化的丰厚”二。峄山的“石”,峄山多奇石,巨石。近观令人惊讶。山上冬风凛冽,感觉手脚冰凉,可是山风再大也吹不进俺的沸腾之心。峄山之秀美,在于其石头奇、洞穴奇、泉水奇、石刻奇和神话传说奇。峄山风光石之千姿百态,万形必俏,山如全卵,大小亿万,以堆石为奇功。峄之盘龙钟石,下丰上锐,如钟无蠡,三石夹而悬之,离地三尺毫不放松,人立钟下,以手抚之、妙不可言,游人无不惊叹天工造化之奇功;洞穴灵珑通达,千态万状,由数块圆形巨石擎起一巨岩而成的隐仙洞,幽洞深远,其妙无穷,他山之秀未必可与并载;九石绎连,“绎孔”通达,泉流叮咚,每当东北风或西南风起,各涌泉同时涌涨。以甘露池最负胜名,池水清澈见底,味甚甘美,不盈不竭,终年如一,千人饮用,始终如是,可谓神奇莫测;历代石刻题壁,琳琅满目,涉及历朝历代名家众多,内容之广,堪称露天之历史文化宝库。旧时“秦碑”堪称国之瑰宝,新刻“鳌”字,夺世界大字之最,令人称奇道绝;女娟造峄,二郎担山,伏羲画八卦,玉帝嫁女等神话传说,掌故轶事,枚不胜举。正因其奇,峄山素有“岱南奇观”、 “邹鲁秀灵”之美誉虽然他没黄山秀美,没华山险要,没泰山雄伟。。。。。。但是他独树一帜的有,反而无与伦比。此次的峄山之旅,给了我欣喜,给我了震撼。
俺的拍照技术业余水平也未达到,但还忍不住将照片显摆出来供大家欣赏,同时这也是我2014年户外的完结篇了,冬至之日,也是我来年户外的开始,希望在2015年中自己再接再厉,希望友友们给俺这个弱驴一点点的鼓励与支持。
|
评分
-
2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