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狗子佛性”是一则禅宗公案,可说有也可说没有,这个公案的目的就是要使人抛弃对“有、无”的执着。这个公案只是个引子,和“祖师西来意”一样,没有标准答案。
所以不能执文字相,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必须把这个“有”也破除,“佛性”才显露得出来 --- 一言以蔽之:不能执着!但也有例外,坏人坏事不揪则以,揪住就揪秃噜皮算。
========================================== 夜读佛经杂抄:狗有没有佛性 有一天,一个学僧问赵州从谂禅师:“狗子有没有佛性?” 赵州回答:“没有。”僧人反驳道:“上到诸佛,下至蚁虫,皆有佛性,您为什么说狗没有?” 赵州回答:“因为狗有业识。” 又有一次,一个学僧问了同样的问题:“狗子有没有佛性?” 赵州回答:“有。” 学僧追问:“既有佛性,怎么要钻入狗屁中呢?” 赵州回答:“明知故犯” 赵州从谂故意幽他一默,说“没有”,问其原因,回答是“有业识”,是笑骂学僧满脑子偏见、执念,只会钻死胡同,佛性之光都被蒙蔽了。回答另一个学僧“明知故犯”,也是笑骂之意。 因为佛性本是空,答“有”答“无”,其实是一样的。 大乘佛教的一些经典认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众生是指人、畜生等一切有情之物)即众生都有觉悟成佛的可能性。另外一些经典主张,并非一切有情都有佛性,有一部分人,由于他们的根器,即使勤修也不能成佛。佛性一词在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内涵。诸家依《涅盘经》一般说有三因佛性:
1、正因佛性,即中道实相、真如法性的理性;
2、了因佛性,即照了二谛的般若智慧;
3、缘因佛性,则是配合了因智慧开发正因的六度万行的功德行愿。
佛性是因,成佛是果,要圆满具备此三因方能成佛。又有三种佛性说:
1、自性住佛性,真如之理,自性常住,无有改变,一切众生皆具此理;
2、引出佛性,依禅定智慧修行之力,本有佛性逐渐显现而引出者;
3、至得果佛性,修因圆满,至成佛时,本有的理体佛性彻底显现。
佛性一词和法性、实相、如来藏等概念,义一而名异。《大乘玄论》卷三称:“经中有名佛性、法性、真如、实际等,并是佛性之异名。”《涅盘经》也说“佛性有种种名,于一佛性,亦名法性、涅盘,亦名般若、一乘,亦名首楞严三昧、师子吼三味”。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因妄想执着而不证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