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一段. 于 2015-1-27 15:00 编辑
初次接触“野行家能量棒”那是在今年(2014)北马开赛前,朋友给我两个能量棒让我尝尝。吃了一个,另一个随身带着,就这样开始了比赛。不知不觉中跑到了30多公里,往常这时候会感觉到饿,但这次没这个感觉了,一直跑到终点也没有去吃随身携带的那个能量棒了,还跑出了自己的pb,320。
这次体验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因此在随后12月6日进行的“2014北京山地马拉松”(一段)活动中,在众多能量补给产品中选中了“野行家能量棒”作为本次活动的官方补给食品。
“2014北京山地马拉松”是个艰苦的比赛,首先是在冬季举办气温低,然后是赛事的强度大,距离达到了42公里,累计爬升达到了3200米,道路80%以上是山路。不考虑天气因素就是这些指标都可以说,这是个强度非常大的赛事。在全国不能说是强度最大的,但在北京地区同样距离的赛事(包括50公里)是没有比它大的了。气候因素对赛事活动的影响力非常大,不光在北京,就是在全国也没其它同样赛事是在如此气温的冬季举办,因此可以说本次赛事的强度,可以和全国其它顶级赛事相提并论了。
在如此艰苦的赛事中,“野行家能量棒”能担当重任吗?赛事活动选对了能量补给产品吗?事实证明“野行家能量棒”不负众望,得到了大家一致好评,而且是全面的好评!
从这次赛事和马拉松活动中,根据我个人和大家的感受总结了一下“野行家能量棒”的特性:
首先是它的“随身性”好,就是贴身携带不会因为体温原因“化”了。以往在马拉松比赛中随身携带的有巧克力成份的补给产品,因为体温原因大多会“化”,吃起来沾满嘴,不方便。但“野行家能量棒”没有出现这种情况,跑动中进食方便。
其次是它的“低温性”好,进食方便,就是在温度较低的情况下,不会因为温度低而变得很硬无法咀嚼。“2012年北京马拉松”是在11月举办,组委会选取的某知名国际厂家的能量补给产品因为气温低,冻得像砖头一样硬,无法咀嚼,大家在饥肠辘辘的情况下都无奈的选择了丢弃,这次“2014北京山地马拉松”活动是在12月份,还是在山区,气温还要低很多,但没有出现上述问题,得到了大家好评。
还有就是它的“果腹性”好,就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感觉到饿。跑马拉松的都知道跑到30公里左右会感觉到饥饿,但此时如果进食的话,会耽误时间和打乱节奏,还有可能引起腹部不适,而且此时进食补充能量队对跑步的的作用有限。在赛前一段时间吃了“野行家能量棒”,跑到终点也不会感觉到饥饿。
最后就是它的“营养性”好,就是它能持续的提供能量。这次参加“2014北京山地马拉松”的多位马拉松冠军和越野赛冠军,以及其它参赛选手都反映,吃了“野行家能量棒”在比赛时都感觉到精力充沛,能量十足。
而且从本次赛会多项纪录被改写,也能反映出“野行家能量棒”是马拉松和越野登山的最佳补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