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PP 下载 六只脚

查看: 1650|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杂谈八卦] 立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2-4 09:16: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立春(二十四节气之一)[url=]编辑[/url][lì chūn]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明清官方历书中被归入正月节气;到达时间点在公历每年2月3-5日(农历正月初一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15°时。
立春是汉族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立”是“开始”的意思,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1]从立春交节当日一直到立夏前这段期间,都被称为春天
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自古以来立春就是一个重大节日,叫春节(到民国后被易名)。中国自官方到民间都极为重视,立春之日迎春已有三千多年历史。立春时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东郊迎春,祈求丰收。回来之后,要赏赐群臣,布德令以施惠兆民。这种活动影响到庶民,使之成为后来世世代代的全民的迎春活动。[2]



中文名立春


外文名Beginning of Spring


别    名打春


代表寓意春季的开始


气候特点气温回升、大风降温


所属季节春季


交节时间公历每年2月4日前后



太阳位置太阳到达黄经315度


后一节气雨水


风俗活动迎春、春游、鞭春牛、拜太岁


风俗食物春饼、萝卜、五辛盘、春卷


农事活动及时灌溉追肥,促进生长


养    生保护阳气、戒暴怒,情怀忧郁


三    候东风解冻,蜇虫始振,鱼陟负冰


属    性24节气之一,干支历寅月的起始




目录 拜太岁 躲春
简介 迎春 祭祀祖先
咬春 句芒神 鞭春牛 诗词曲 谚语
原因 近年立春情况




1
节气详解编辑
立春不仅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而且还是一个重要的节日。自秦代以来,我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们的心目中,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在气候学中,春季是指候(5天为一候)平均气温10℃至22℃的时段。[3]
立春这天“阳和起蛰,品物皆春”,过了立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从此平静书斋
开始了。古代有这样一个传说:立春快到来的时候,县官会带着本地的知名人士去土地里挖一个坑,然后把羽毛、鸡毛等轻物质放在坑里,等到了某个时辰,坑里的羽毛和鸡毛会从坑里飘上来,这个时刻就是立春时辰,开始放鞭炮庆祝,预祝明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4]

古籍《群芳谱》对立春解释为:“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也。”立春期间,气温日照降雨,开始趋于上升、增多。但这一切对全国大多数地方来说仅仅是春天的前奏。[3]
立春是一个时间点,也可以是一个时间段。中国古代将立春的十五天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说的是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立春五日后,蛰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再过五日,河里的冰开始溶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1]

2
立春和太岁编辑
拜太岁中国有迎太岁的习俗,把太岁想象成了值班的神,迎太岁就能平安富足。“拜太岁”是中国道教文化的一个内容,也是我国民间一种化煞消灾、祈福纳吉的传统习俗。早在元、明时代,拜太岁活动便被列入国家祀典。[5]
道教文化丛书中称太岁为岁星,也指木星。这一命名的得来,主要是因为我国古代干支纪年的方式是根据木星的公转时间而制定。干支纪年是由岁星纪年发展而来,从相关天文知识可知,木星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它沿黄道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约为十二年。干支纪年每个单位代指一年,每十二年为一个小循环,六十年为一个大循环,如此循环反复。干支六十个记录符号都分别被冠以太岁之名,如甲子太岁、乙丑太岁、丙寅太岁、丁卯太岁等等。中国道教以多神崇拜为主要特征,其所尊奉的对象为主管岁星的神灵,称太岁神。相传这六十位太岁神都曾经在中国的不同历史朝代托世人间,他们有的是守护疆土、有功于国的将军,有的是清正廉洁、一心为民的地方官员,每个人都是中国伦理道德的楷模和备受世人推崇的学习典范。[5]
六十位太岁神轮流值年,因而人的一生随时随地都存在着两位太岁神,一位是本命太岁,也就是人的出生之年的太岁;另一位是值年太岁,也称流年太岁。因为干支纪年有刑、冲、破、害等说法,故此太岁神之间也相应存在这种情况。因而每个人的本命太岁每隔一定时间便会出现与值年太岁相刑、相冲、相破、相害等情况,这是需要避忌的。所以民间有“太岁当头坐,无喜恐有祸”、“太岁头上不动土”、“太岁来值年,福祸也缠绵”等说法。
作为一种传统习俗,目前“拜太岁”这一活动在我国的北京、广州、台湾、香港等地以及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十分盛行。那么什么时候是太岁当值之时呢?从古代传统的干支纪年规则上来讲,那就是立春之时就是新旧太岁进行交接之时。[5]
此外,在道家的资料里,如果在立春这一天,大家开开心心的过,就象是过年一样,则象征着在未来的这一年内,将会有非常好的喜事出现;如果在这一天内,家中比较乱,口舌事非较多,则代表这一年内是非常不顺利的。特别是从命理的角度来讲,某一属相在这一年内有什么病灾的话,那么,如果在立春这一天里的这个时辰,自己躲起来,不要见任何人和动物(注:不可见有生气的),只可看书或静,方可避过未来一年内的病灾、口舌事非。[6]
躲春在传统民俗学上,到了立春这一天就该躲春。因为立春这天气候开始交接,新的气场会对部分人群有不利的影响,更甚者会影响一年的运气,所以躲春的习俗就出现了。在民间,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风俗与忌讳,也就延伸出各式各样的躲春方法与习俗。传统留下来的习俗,每到立春这一天不能有口舌之争、必须要和和睦睦、心平气和地迎接这一天。更有一些地方习俗里面,躲春这一天不宜搬迁、看望病重患者及参加丧事等,以免招惹晦气,影响一整年的运气。[7]
“躲春”其实就是“躲太岁”,多数是当年犯太岁之人需要躲春。比如2015年立春这一天上午11点59分,正式进入乙未羊年,以神话色彩来讲,就是2014马年太岁星君章词大将军正式卸任,以及2015羊年太岁星君杨仙大将军正式上任的交替时间。民俗认为,比如羊年生肖属羊、牛、鼠、狗等犯太岁之人,就是必需“躲春”之列,就是为了躲开与羊年太岁正面的冲突,缓和与太岁星君的关系,于是年运更有利。[8]

3
立春和生肖编辑
在民国以前,立春是一个重大节日,叫立春节,而阴历的正月初一称为元旦。辛亥革命后,皇帝年号被废除,1912年,孙中山先生宣布废除旧历,采用格里历(公历)。1913年(民国二年),袁世凯拟定阴历元旦为“春节”,次年(1914年)起开始实行。[1]自此,立春节日便被易名,不伦不类。一直以来均有学者专家批评指正并提出恢复原制,避免民众遗忘传统文化和搞混乱。
立春当天是干支历中一年的开端、寅月的开始。我国的黄历和民俗学,均以“立春”作为生肖计算的依据。[9]
中国玄学与二十四节气息息相关,所以长久以来“立春”在术数界中皆被视作新一年开始。至于正月初一,只是12个农历月份中的第一天,虽然家家户户都大肆庆祝,但新一年的风水术数计算仍是以“立春”作分水岭。[10]
中国传统的属相算命、推八字等,都是以立春作为一年起始的。[11]

4
占卜立春编辑
民间是以立春日和时辰为一年农事之始,俗以为立春宜晴不宜阴。如当日晴则代表未来的一年之内是大丰收之年,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如果是阴天或下雨,则代表未来的一年内不太顺利,农作物不会有好的收成,因此民间有“晴则诸事吉,阴乃万事愁”的说法。这本是来自于民间的一种俗语。[6]
此外,中国古代还有一种从立春日预测新一年农业收成的办法。古籍中“占立春吉凶”的歌诀:“富贵在神天,十年紧相连,但看立春日,甲乙是丰年,丙丁偏大旱,戊己好收田,庚辛人马勤,壬癸水逢天。”
意思是说,从立春日当日的日柱天干,就可看出这一年农业收成的好坏。在传统的农耕社会,农业收成的好坏,就决定了这一年的吉凶。具体来说:如果立春日的日柱天干是甲木、乙木的话,这一年就是丰收年;而如果是丙火、丁火的话,就可能会大旱;如果是戊土、己土的话,也有好收成;如果是庚金、辛金的话,也是丰收年,人马都不得清闲;但如果是壬水、癸水的话,就有可能遭遇大水灾。[12]
将最近几年的立春时间浏览了一下,大家也不妨看看:
2014年,2月4日立春,排盘为:甲午丙寅丙午,立春日天干为丙火;
2013年,2月4日立春,排盘为:癸巳甲寅辛丑,立春日天干为辛金;
2012年,2月4日立春,排盘为:壬辰壬寅乙未,立春日天干为乙木;
2011年,2月4日立春,排盘为:辛卯庚寅庚寅,立春日天干为庚金;
2010年,2月4日立春,排盘为:庚寅戊寅乙酉,立春日天干为乙木;
想起了1998年中国的“世纪洪水”,有资料显示有29个省市区受灾,受灾人口2、23亿元。当年的立春日:1998年,2月4日立春,排盘为:戊寅甲寅壬午,立春日天干为壬水。
至此,你有什么感觉?
古人将经验教训归纳总结,对后人有指导作用,并继续在生活实践中发展、修正。[12]

5
交节时间编辑
立春日位于公历每年2月3-5日之间。而在夏历(农历)上,立春的日期并不固定,大概在每年正月初一前后;此因农历是一种阴阳历,日期以月相变化来定,不像节气那样与地球环绕太阳运动有关。
以公历2014年为例,立春在夏历(农历)正月初五6:03,该时太阳位于黄经315°。

6
气候特点编辑
立春后气温回升,春耕大忙季节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陆续开始。立春节气,东亚南支西风急流已开始减弱,隆冬气候已快要结束。但北支西风急流强度和位置基本没有变化,蒙古冷高压和阿留申低压仍然比较强大,大风降温仍是盛行的主要天气。但在强冷空气影响的间隙期,偏南风频数增加,并伴有明显的气温回升过程。[13]

7
官方和民俗活动编辑
简介在“立春”这一天,举行纪念活动的历史悠久,至少在3000年前,就已经出现。当时,祭祀的句芒亦称芒神,是主管农事的春神。据文献记载,周朝迎接“立春”的仪式,大致如下:立春前三日,天子开始斋戒,到了立春日,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东方八里之郊迎春,祈求丰收。那么,为什么要到东郊去迎春呢?这是因为迎春活动祭拜的句芒神,居住在东方。后来,迎春活动的地点就不止是在东郊了。比如宋代的《梦粱录》中就记载,“立春日,宰臣以下,入朝称贺。”这就证明,迎春活动已经从郊野进入宫廷,成为官吏之间的互拜。
到了清代,迎春仪式更演变为社会瞩目、全民参与的重要民俗活动。据《燕京岁时记》中记载:“立春先一日,顺天府官员,在东直门外一里春场迎春。立春日,礼部呈进春山宝座,顺天府呈进春牛图,礼毕回署,引春牛而击之,曰打春。”清人所著的《清嘉录》则指出,立春祀神祭祖的典仪,虽然比不上正月初一的岁朝,但要高于冬至的规模。[14]
迎春迎春是立春的重要活动,事先必须做好准备,进行预演,俗称演春。迎春
然后才能在立春那天正式迎春。迎春是在立春前一日进行的,目的是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来。迎春设春官,该职由乞丐担任,或者由娼妓充当,并预告立春之时。过去在每年的皇历上都有芒神、春牛图,清末《点石斋画报》上的“龟子报春”、“铜鼓驱疫”,都是当时过立春节日的重要活动。[14]

祭祀祖先在许多地区,立春要祭祀祖先。如广东《新安县志》载:“民间以是日有
事于祖祠"。在立春时供奉祖先的食品也较特殊。河南《汝阳县志》载:"设春宴,啖春饼,荐卜、梨。”临颖县志把立春祭祀称为"咬春"。[15]

咬春立春时还有自己的食品,主要是春饼萝卜五辛盘等,在南方则流咬春
行吃春卷,街市上都有不少叫卖春卷的小贩。此处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过去认为咬春就是吃萝卜,其实也包括吃春饼;二是所谓讨春就是迎春之意。为什么要吃萝卜呢?比较普遍的说法是可以解春困。其实咬春并不限于此,除解困外,主要是通气,使人保持青春不老。五辛盘是由五种辛辣食物组成,用、芥等调和而成,作为就餐的调味品。

立春后,人们在春暖花开的日子里,喜欢外出游春,俗称出城探春、踏春,这也是春游的主要形式。[14]
句芒神句芒为春神,即草木神和生命神。句芒的形象是人面鸟身,执规矩,立春之日民间习俗
主春事。在周代就有设东堂迎春之事,说明祭句芒由来已久。

浙江地区立春前一日有迎春之举。立春前一日抬着句芒神出城上山,同时又祭太岁。太岁为值岁之神,坐守当年,主管当年之休咎,因此民间也多祭之。迎神时多举行有大班鼓吹、抬阁、地戏、秧歌、打牛等活动。从乡村抬进城后,人们夹道聚观,争掷五谷,谓之看迎春。山东迎春祭句芒时,根据句芒的服饰预告当年的气候状况:戴帽则示春暖,光头则示春寒,穿鞋则示春雨多,赤脚则示春雨少。其他地区则贴"春风得意"等年画。广州地区则在立春前后,击鼓驱疫,祈求平安。[14]
鞭春牛鞭春牛,又称鞭土牛,起源较早,后来一直保存下来,但改在春天,
盛行于唐、宋两代,尤其是宋仁宗颁布《土牛经》后使鞭土牛风俗传播更广,为民俗文化的重要内容。鞭春牛的意义,不限于送寒气,促春耕,也有一定的巫术意义。山东民间要把土牛打碎,人们争抢春牛土,谓之抢春,以抢得牛头为吉利。另外还有采茶祭春牛活动,湖北地区还举行龟子报春活动。除了皇历上有春牛图外,各地年画中也普遍刻印春牛图,作为春节期间的吉祥图。

浙江地区迎春牛有其特点。迎春牛时,依次向春牛叩头。拜毕,百姓一拥而上,将春牛弄碎,抢春牛泥土回家,撒在牛栏内。由此看出,鞭春牛还是一种繁殖巫术,即经过迎春的春牛土,撒在牛栏内就可以促进牛的繁殖。[14]

8
季节养生编辑
饮食调养方面要考虑春季阳气初生,宜食辛甘发散之品,不宜食酸收之味。《素问藏气法时论》说:“肝主春,……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过了立春就意味着春天要到了,万物生发,一派生机勃勃。
春季养生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一个“生”字。按自然界属性,春属木,与肝相应。肝的生理特点主疏泄,在志为怒,恶抑郁而喜调达。有目的地选择一些柔肝养肝、疏肝力理气的草药和食品,草药如枸杞郁金丹参元胡等,食品选择辛温发散的大枣、豆豉、葱、香菜、花生等灵活地进行配方选膳。
春季精神养生方面,要力戒暴怒,更忌情怀忧郁,做到心胸开阔,乐观向上,保持心境愉悦的好心态。同时要充分利用、珍惜春季大自然“发陈”之时,借阳气上升,万物萌生,人体新陈代谢旺盛之机,通过适当的调摄,使春阳之气得以宣达,代谢机能得以正常运行。[16]

9
立春文化编辑
诗词曲咏柳(唐代)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题望苑驿 (唐代)温庭筠
弱柳千条杏一枝,半含春雨半垂丝。
景阳寒井人难到,长乐晨钟鸟自知。
花影至今通博望,树名从此号相思。
分明十二楼前月,不向西陵照盛姬。
凉州词(唐代)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越调】天净沙.春(元代)白朴
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越调】天净沙·春(当代)徐书信
青竿翠柳杨花,古槐幽径谁家?白絮明台骏马。燕飞檐下,东君乱拨轻纱。
谚语立春一年端,种地早盘算。
一人心里没有计,三人肚里唱本戏。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
人勤地不懒,人懒地起碱。
人勤地不懒,秋后粮仓满。
读书不离案头,种田不离田头。
春争日,夏争时,一年大事不宜迟。
船到不等客,季节不饶人。
人误地一天,地误人一年。
增产措施千万条,不误农时最重要。
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
要想庄稼好,一年四季早。
一场春风对一场秋雨。
行下春风望夏雨。
春寒夏闷多雨,秋冷冬干多风。
春寒雨飕飕,夏寒雨断流。
春寒有雨夏寒晴。
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
正月十五雪打灯,清明时节雨纷纷。[17]

10
“无头春”和“两头春”现象编辑
原因农历大致采用十九年七闰的办法,平年12个月,闰年13个月;一年中哪个月大,哪个月小,年年不同,由计算决定。平年全年353~355天,闰年全年383~385天。如此便能很好地理解“无头春”(无春年)、“两头春”(双春年)现象:即二十四节气一年轮回约365天,当农历为平年时天数便少于节气轮回就会出现“无头春”;当农历为闰年时天数大于节气轮回就会出现“两头春”。于是,有人以立春作为划分生肖的依据会得出在农历上遇到三个生肖的观点,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逻辑比较。因为立春是作为干支历(干支纪年)划分生肖的依据,划分的是太阳回归年;干支历跟农历是不同的历法。好比如为什么不说农历会有两头”公历的2月4日“呢?
近年立春情况2005年(鸡年):无春,俗称寡妇年
2006年(狗年):双春,农历闰年,
2007年(猪年):单春
2008年(鼠年):无春,寡妇年
2009年(牛年):双春,农历闰年,
2010年(虎年):无春,寡妇年
2011年(兔年):单春
2012年(龙年):双春,农历闰年,
2013年(蛇年):无春,寡妇年
2014年(马年):双春,农历闰年,
2015年(羊年):单春 (2015年的立春时间是农历2014年腊月16,2016年的立春时间是农历2015年腊月二十六,所以说2015年是单春,并非原来说的无春寡妇年。)

11
节气计算编辑
计算公式[Y*D+C]-L
公式解读:年数的后2位乘0.2422加3.87取整数减闰年数。21世纪C值=3.87,22世纪C值=4.15。
举例说明:2058年立春日期的计算步骤[58×.0.2422+3.87]-[(58-1)/4]=17-14=3,则2月3日立春。[18]


2#
 楼主| 发表于 2015-2-4 09:17:14 | 只看该作者
转自百度百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5-2-4 14:08:55 | 只看该作者
咬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