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是农历正月初九,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浚县民间社火正式开锣。河南商报讯(记者 高瞻展/文 侯建勋/图)
从上午8点到下午5点,16支民间社火队上街表演,约5万群众走上浚县街头,参加这场有千余年历史的民间狂欢。
正月初九闹社火 5万群众参加浚县民间社火狂欢
早晨5点半,化妆师为睡眼惺忪的小演员化妆
正月初九闹社火 5万群众参加浚县民间社火狂欢
昨天是农历正月初九,一年一度的浚县民间社火正式开锣。这场民间盛会将持续到正月十六,首日便吸引了约5万群众参加
正月初九闹社火 5万群众参加浚县民间社火狂欢
背阁小演员“上架”后行动不便,家长得把她抱下楼
正月初九闹社火 5万群众参加浚县民间社火狂欢
来欣赏踩高跷表演的人们,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
昨天早晨5点半,75岁的王爱英老人和5名同伴就开始忙活,给睡眼惺忪的孩子们化妆:女孩儿铺白粉底、打红眼影、描黑眼线,可以扮穆桂英或白蛇;男孩儿脸上涂金色或黑色油彩,是孙悟空的扮相。“这可都是 ‘背阁’的主角儿,不少观众就是奔这个来的。”王爱英说。
从上午8点开始,社火队便陆续在县城的文治阁会合,沿东大街出城,终点是大伾山半山腰的吕祖祠门口。
10多米宽的浚县黄河路,挤满了来“赶会”的人。社火队走走停停,清一片场地,放一挂鞭炮,敲起锣鼓,演上一段节目。
杨先生从上海赶来观看社火,在人群中挤得满头大汗。在他看来,浚县社火就像巴西的狂欢节,人们在脸上涂了油彩,处处都透着热闹劲儿。
“社火最早起源于古代的祭祀文化,人们敲锣打鼓,演出节目,祈求神灵庇佑,降福免灾。”浚县文化馆负责人张福斌说,浚县社火至少有1600多年的历史,2008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等到正月十六社火结束,社火队员们生活也将回归正常:抹大金脸扮南天老君的魏晓龙,又该去照料自家的服装店了;抹小红脸扮蓝采和的宋帅,又该去修理水电了;在“背阁”上扮穆桂英的李心怡,也该回到课堂上课了。 (线索提供:徐朝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