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楼主 |
发表于 2015-3-1 04:32:16
|
只看该作者
二、浮丘山对联
1、遏云楼对联一
山水簇仙居 仰碧榭丹台 一阙清音天半绕
香花酬众愿 看酒旗歌扇 千秋盛会里中传
遏云楼俗称古戏楼,建于清光绪年间,坐南向北,戏楼古朴高大,楼前是宽阔的场地,与碧霞宫山门相对,建在一个高3米的平台上,分前台、后台,后台是硬山顶,前台是四梁八柱,卷棚顶。
此古戏楼不像现在的剧场演出,而是唱的神戏,跳的傩舞,搞的是敬神、颂神、拜神、许愿、还愿活动,是演给神仙们看的,当然香客们也可以同时看。所谓的傩舞就是现在民间甚嚣尘上的跳大神迷信活动,古时候淇河卫地的傩舞应该很流行,《诗经》里许穆夫人所写的《竹竿》就有“巧笑之瑳,佩玉之傩。”《桧风·隰有苌楚》中也有:“猗傩其枝”,“猗傩其华”,“猗傩其实”。
浮丘山东有大伾山,西有卫水,碧霞宫是碧霞元君的行宫,故有“山水簇仙居”。石头青美者称其为碧,台上所建有柱子的房子称其为榭。丹台前文已经说过。“仰碧榭丹台”说的是碧霞宫的山门和月台。如此优美的所在,听着看着西楼上的演出,的确是“一阙清音天半绕”。
每到正月,三省四县的香客赶集浚县古庙会,登山烧香朝拜,人山人海,有来许愿的,有来还愿的,真可谓“香花酬众愿”。十里八乡的民间高跷、秧歌、武术四街玩耍,竞相登山敬神,好一派锣鼓齐鸣,唢呐吹奏,鞭炮阵阵,热闹鼎沸,被誉为“华北第一古庙会”,外国友人称浚县庙会是中国老百姓的狂欢节。“酒旗”说的就是浚县城正月古庙会盛况,因此就有了“看酒旗歌扇”。浚县正月古庙会成为千古淇河文化中亮丽的民俗文化,追溯其历史久远。
晚唐诗人于濆写有一首《里中女》,“里中女”就是穷乡僻壤的女子。“里”就是野里。对联中的“里中”不如改成“黎中”或者“黎阳”,也许当年的淇河卫地民间贫穷,黎阳城外皆是“穷乡僻壤”。于是就有了千秋盛会在穷乡僻壤间广为传播,如今的淇河卫地旧貌换新颜,对联应该改成“千秋盛会浚黎传”了。
2、遏云楼对联二
瘟岂妄加于人 唯作孽者不可逭
神祗行所无事 常为善者自获安
“瘟”在此处说的是瘟神所降的灾祸。传说古代神话中的瘟神专门会把灾祸施予作恶者。“逭”就是避,逃避。瘟神是不会把灾祸随便施予善良之人的,只有那些个作孽人间的恶人,他们想逃避瘟神的惩罚,那是逃避不掉的。
“神祗行所无事”是说,神仙们所办的只会叫人平安无事。“常为善者自获安”是说,神仙们常常会使行善积德的人自然获得幸福安康。
3、遏云楼对联三
生旦净末千古兴亡胜负可家可国可天下
美丑善恶万年离合悲欢能文能武能世间
秋雨自制对联,加上注脚:人间无常,众生唱戏忙,生旦欢悲,净末齐上场。小丑儿专营跳梁,绿黄红紫美梦随风荡。乔扮装,如何总是演凄凉?昨晚沉醉酒红魄魂骨,今日登台正襟坐只狼。谋计量,黑肚肠,好景宦海一时狂。正叹乌纱未迁升,哪知将要缧绁亡。盼儿郎,龙凤呈祥祖坟放异光。心悲伤,谁曾想孽子更加荒唐。鼠辈折弯腰,溜须拍马样,昨悲奴颜泣,今恨横眉状。气昂昂衣冠楚楚人面场,忘记谁是他爹娘。好悲凉,到头来死无葬身沦落在他乡。
写一首《新好了歌》:
凡夫梦尽当官好,利锁名缰正义抛,俗子溜须心龌龊,青云末了坐囚牢。
凡夫梦尽钱财好,聚敛金银地狱抛,俗子贪夺深罪孽,金山末了鬼魂邀。
凡夫梦尽情妇好,反目成仇爱欲抛,俗子荒淫床上醉,消魂末了进阴曹。
凡夫梦尽娇儿好,盼子一怀夙愿抛,俗子身形生孽子,捶胸末了恨难消。
4、遏云楼对联四
虚为实 实为虚 真谓假 假谓真 虚虚亦真真 实实亦假假
无是有 有是无 欢尽悲 悲尽欢 无无也有有 欢欢也悲悲。
秋雨自制对联,加上注脚:说起真假,劝人正途,且休作怪。邪念生,性命难保,贪心自哀。弄巧成拙根底浅,假作真时皆尘霾。不如正道潜心修炼,孽是害。识自身,要自爱。抓机遇,时不来。并非佛界中,终会破败。胜任应有金刚钻,滥竽充数必成灾。妖邪本无怜悯慈悲,性难改。
5、山门对联一
浮山妥圣灵 峰连伾峙 两道青螺扬峻德
卫水环神刹 涛接淇泉 一泓白练漾神功(原联中泓字没有最后一点)
“妥”就是适当,合适;安稳,停当。“青螺”说的是伾浮两座青山。“峻德”就是大德,高尚的品德;厚泽,大恩。《礼记·大学》说:“《帝典》曰:‘克明峻德。’” 郑玄注:“峻,大也。”明代宋濂《恭题御赐文集后》说:“至於宽仁峻德,优遇旧勋及宠异文学侍从之臣,恩意两尽,尤非前代帝王之所可企及也。”
“神刹”,刹原本是梵语刹多罗的省称,刹的本义是土或土田、国土。古刹、宝刹、神刹皆指的是佛寺。碧霞宫属于道家文化,是一处庙宇、道观,不是佛寺。所以此联用“古刹”显然是错误的,应当改为“神府”、“神庙”、“神殿”、“仙境”、“圣观”等。
原对联中泓字没有最后一点,很有意思。大伾山东麓由天宁寺向北,左侧崖壁上就有“鸿爪”二字,只是鸿字没有了三滴水旁。据说施耐庵的儿子前来大伾山,仓促之间在崖壁上写了鸿爪这两个字,然后就一去不返了。当年此处紧邻黄河,并不缺水,因而鸿字不需要三滴水。施耐庵的儿子是说自己就像一只苍鹰,鹰爪一触及到水边山崖就飞走了,他是在说自己的志向。大伾山西麓崖壁上还有“岸”字不带山字头,借用了崖壁作山。距浚县不远的卫辉市境内有座比干墓,也是林姓始祖墓,孔老夫子周游至此墓莹,挥笔写了碑文“比干之莫”,墓字不带土,说大地就是比干的基土,意在褒奖比干忠君热爱社稷的精神。后人不理解孔老夫子的心意,以为写错了字,擅自在莫字下面添加土字,结果被天雷将土字击掉。泰山山口有一个石碑,上书“虫二”,虫字上多一撇,其实是风月二字不带边框,意思是告诉人们泰岱风景如画,风月无边。三国时期曹操建造花园时,动工前工匠们请曹操审阅花园工程的设计图纸,曹操看了什么也没说只在园门上写了一个活字,意思是说园门阔了。这些是文人们自孔子开始就爱玩的文字游戏,深究起来并没有什么奥妙与玄机,全是些故弄玄虚,捉弄世人。
这幅对联中的“泓”字不带最后一点,是有特殊用意的,淇河卫地的淇水自浮丘山西南流入卫水,卫水西南而来经浮丘山西麓流向北去,形成了一个“L”型,不带最后一点的泓字正好画出了淇河、卫河在浚县境内的示意图。
上联:浮丘山上碧霞宫中的三尊神仙圣母圣灵奶奶很是体恤浚县的黎民百姓,浮丘山峰与大伾山峰相互对峙,伾浮两座青峰都在宣扬着高尚品德,彰显着神仙们的厚泽大恩。
下联:卫河水环抱着碧霞宫这座神刹,卫河波涛连着淇河波涛接着淇泉,像是大地上飘起的一条“L”型白色丝带,又像是神仙们荡漾着的神功。
6、山门对联二
庙貌巍峨 遍群伦 降祥锡福 不但育婴保赤
山门壮丽 合寰宇 崇德极功 岂惟踵事增华
“遍”就是普遍,尽。
“群伦”就是地球上的全体人类。
“锡福”就是赐福。
“赤”就是赤子。古人认为人的生命是由上天给予的,黎民都是上天的赤子。
“山门壮丽”,碧霞宫的山门为中柱单檐歇山式建筑,就是顶上有九道脊,正脊一道垂脊四条,戗脊四条,前后共九条。琉璃瓦盖顶,正脊两端鸱尾吞脊,戗脊上有飞鱼、海马、四绝神。据说四绝神是庞涓、韩信、周瑜、罗成四将。两扇朱红大门各镶嵌有九行八十一个铜泡,大门两侧各有小门,小门上同样各有铜泡,分为九行共六十三个。大门上悬一匾额,上写“碧霞宫”。
“合寰宇”就是普天之下。
“崇德极功”出自《尚书·武成》:“淳信明义,崇德极功,垂拱而治天下。”意思是尊崇有德的人,报答有功的人。崇德也是清代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的第二个年号(1636-1643),清朝使用这个年号共八年。
“踵事增华”就是接踵而至,前仆后继,继承前人的事业,继往开来,拓展向前,而使前人开创的事业未来更加美好更加完善。
上联:圣殿碧霞宫巍峨屹立于浮丘山颠,俯瞰着凡尘中的芸芸众生,为人间播撒吉祥赐予幸福,不单单是求子有应,而是保护着天下整个黎民百姓。
下联:碧霞宫的山门很是雄伟壮丽,为普天之下敞开着,浚县老奶尊崇有德的人,报答有功的人,并不是仅仅为了传宗接代、开创未来。
7、山门对联三
普渡众生道门心奉难闻海潮音 碧霞默语
救苦救难神庙香绕未见金刹影 圣母显灵
秋雨自制对联,特别提醒世人,拜神一定要拜真神,千万别进错了庙门,遇上假神仙。痛恨幻化假圣君,致令世人要当心。大门招牌万万好,院内冤屈声声闻。凡尘遭逢妖作恶,黎民苦难怨加深。铲除魑魅拨妖雾,荡平魍魉净乾坤!
8、四帅殿对联一
列位震方 偕巽风以宣示正教
班居东面 借艮山而禁绝旁门
震为正东,代表雷。巽在东南,代表风。艮在东北,代表山。
“宣示”就是显示,展示;宣布,公布;宣扬;晓谕,揭明。显示,展示:《左传·昭公九年》:“自文以来,世有衰德,而暴灭宗周,以宣示其侈,诸侯之贰,不亦宜乎?”毛泽东《质问国民党》:“那末,我们亲爱的国民党先生们,可否把你们的这种什么‘蒙汗药’或‘定身法’给我们宣示一二呢?”宣布,公布:韩愈《皇帝即位降赦贺观察使状》:“二月五日恩赦,今月二十四日卯时至州,当时集百官僧道百姓,宣示讫。”宣扬:《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一章第一节:“灭六国后,秦始皇在帝位十二年,出巡郡县凡五次,目的在‘以示强威,服海内’,并宣示统一四海的功德。”晓谕,揭明:清代魏源《圣武记》卷六:“圣祖移书宣示利害,绝其纠约。”
“正教”就是政教,出初汉代班固《白虎通·文质》:“王者始立,诸侯皆见,何?当受法禀正教也。”唐代白居易《春雷》诗:“我观圣人意,鲁史有其说:或记水不冰,或书霜不杀。上将儆正教,下以防灾孽。”宋代苏舜钦《上孔待制书》:“是天以明粹精刚之气,钟於阁下,将令绍述正教而衍大之。”《老残游记》第九回:“宋儒错会圣人意旨的地方,也是有的,然其发明正教的功德,亦不可及。”11世纪基督教分裂为东西两派,以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东部教会自命为the Orthodox Church ,就是正宗的教会、正教或东正教。东正教成为基督教的一派,与天主教、新教并称为基督教三大派别。
“旁门”就是边侧的门,借指非正统的门类、流派或不正经的东西。宋代严羽《沧浪诗话》附《答吴景仙书》:“作诗正须辨尽诸家体制,然后不为旁门所惑。”明代沈德符《野获编·礼部一·胡忠安》:“惟务迎合取宠,且惑於方技旁门,殊无大臣之节。”
位于正东方位,乘着东南风弘扬道家之正统教义。矗立在东面,借山川之力而根绝旁门左道。
9、四帅殿对联二
承坤顺于西 扶起极乐世界
秉乾行于北 永护清净法门
坤为西南方,代表地。乾西北方,代表天。
“极乐世界”又称西方极乐世界、安乐世界、西方净土、阿弥陀佛净土,是梵语中“须摩提”的中文译名。《要解》中说:“乃永离众苦,第一安隐之谓。”所谓众苦包括: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五阴炽盛。安隐就是安泰而无任何隐忧。极乐世界是第一安隐之处。《西斋净土诗》说:“十方一等庄严刹,终说西方出异方。又是佛家言语,看来碧霞宫中混有佛家文化。
“清净法门”,其中“清净”是清洁纯净的意思。也可指人心境洁净,不受外扰。佛教则赋予清净更深一层的涵义,即远离恶行与烦恼。做到外在的清净不难,但要达到内心的清净就不易了。“法门”有别于儒家和道佛之外,以法理为本的教派,由法门教祖殷末箫一手创建,在武林中位居超然地位,受理武林大小派门委托,审理各项案件纷争,赏善惩恶,执法公正,四海之内无不敬服。看来碧霞宫中还混有法门教义。
由此联可知,碧霞宫中的四帅殿是泊来文化,不属于道家范畴。
10、四帅殿对联三
庙貌维新 表神功之滋大
法坛永护 翊圣德以弥尊
滋就是益。翊在此处的意思是明。碧霞宫广纳泊来文化,是够“维新”了,的确彰显着神仙功力益处不小。本是道场,改成了法坛,成了护法,明圣德原本是碧霞圣母之德,这里却是弥尊佛家之德。这副对联神一句佛一句,法门一句道教一句,真的不知道胡言乱语在说什么。
11、四帅殿对联四
宣煦育之慈祥 功存保赤
赞生灵之赫濯 威镇锄奸
“煦育”说的是天地阴阳之气,化作生物而加以培育。“赤”这里指的是黎民百姓。“赫濯”是说保护黎民百姓且惩治恶孽的威仪。
这副对联符合碧霞宫道家的文化。宣扬圣母培育所有天地之气幻化出来的众生,其功德就是为了保护天下的黎民百姓。赞扬生母保护黎民百姓且惩治恶孽的威仪,其神威能够扶正祛邪,铲除奸恶。
介绍几句四帅殿。四帅殿属于佛教,不知道如何进的碧霞宫,似乎法门教也进了碧霞宫,三教归一只在少林寺看到过,那里还有九流归一,碧霞宫里这一现象不可理解。四帅是佛教中的四大天王:
南方增长天王,身青色、穿甲胄,掌青峰宝剑一口,职风。
东方持国天王,身白色,穿甲胃,掌碧玉琵琶一面,职调。
北方多闻天王,身红色,穿甲胃,左手握银鼠,右手举混天珠伞,职雨。
西方广目天王,身红色,穿甲胄,左手持金丹,右手掌龙蛇,职顺。
传说四大天王身高数丈,力大无比,是佛教中的护法神,居住在西方极乐世界须弥山畔的建陀罗山上。四大天王象征着芸芸众生所祈盼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被赋予了独特的精神寄托和文化内涵。
12、二门对联一
恩遍寰区 以坤厚博大之德 位岱宗而钟灵毓秀
泽普生民 本慈宁恺悌之怀 居浮巅而保世佑人
“寰区”就是天下,人世间。《后汉书·逸民传序》:“彼虽硜硜有类沽名者,然而蝉蜕嚣埃之中,自致寰区之外,异夫饰智巧以逐浮利者乎!” 唐代杜甫《解闷》诗:“最传秀句寰区满,未絶风流相国能。”元代郑光祖《三战吕布》第四折:“玄德公声播寰区,名传海宇,德胜英杰,才超俊士。”
“坤”字依照坤卦来讲,就是母、女、阴、下、地、妻等,因主宰神位女性,所以这里表示母像或者女像。
“岱宗”就是泰山。碧霞元君是道教供奉之神,封于泰山,他是镇守淇水关黄飞虎的儿女,就生长在淇奥。镇守淇水关的黄飞虎在淇河岸边种植花卉,之后花卉名扬天下,淇奥天赉也就有了花窝的美誉,碧霞元君小的时候常爱在花窝玩耍。黄飞虎命归后,被封为五岳之首,成了东岳泰山大齐仁圣大帝,执掌幽冥地府一十八重地狱,总管人间吉凶祸福。碧霞元君也就成了圣帝之女,被封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成为道教供奉之神。明代初期,宋真宗对碧霞元君又有加封,加封的全名是‘天仙玉女广灵慈惠恭顺普济护国庇民碧霞元君’,并诰天下各地建行宫奉祀。
浮舟山上的碧霞宫,就是碧霞元君的行宫,是一处宏伟壮丽的古代建筑群,隐约于苍松翠柏之中,古香古色,清静幽雅,庭院深深。碧霞宫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明嘉靖十九年,进士蒋虹泉任浚县知县,到任三年,儿子病了三年,有人让他向碧霞元君祈祷许愿,结果十天后儿子的病就好了。为此,蒋虹泉大捐奉资,并令百姓助资捐款,大兴土木,历时21年,终于建起了碧霞宫。竣工之时,蒋虹泉已经是河南布政使,后升为云南都御使。碧霞宫后又经清代顺治、康熙、嘉庆、咸丰、同治、光绪等年间扩建、重建。碧霞宫建在浮丘山南端的最高峰,坐北面南,以南北轴线为中心,两廊对称,前后三个院落,殿宇八十余间,总占地面积11160平方米,是一处宏大的道教宫观。
“钟灵毓秀”,钟就是凝聚,集中;毓就是产生,孕育。凝聚了天地间的灵气,孕育着优秀的人物。指山川秀美,人才辈出。晋代左思《齐都赋》:“幽幽故都,萋萋荒台,掩没多少钟灵毓秀!”唐代柳宗元《马退山茅亭记》:“盖天钟秀于是,不限于遐裔也。”
“恺悌”就是和蔼慈祥、平易近人。《左传·僖公十二年》:“《诗》曰:‘恺悌君子,神所劳矣。’” 杜预注:“恺,乐也;悌,易也。”《汉书·张禹传》:“宣为人恭俭有法度,而崇恺弟多智,二人异行。”苏辙《颍滨遗老传下》:“恺弟之政,后世称焉。” 郭沫若《苏联纪行·六月三十日》:“他那慈祥恺悌的面貌是愈见发福了。”
上联:碧霞圣母恩泽遍及天下人世间,以母性宽厚博大之美德,被封于泰山之巅,凝聚了天地间的灵气,孕育着优秀的人物。
下联:碧霞圣母恩泽普照天下苍生黎民,她具有和蔼慈祥、平易近人的情怀,位居浮丘山巅,护佑着凡尘中的芸芸众生。
13、二门对联二
有感斯通 凡子庶群黎 共沐恩泽于泰岱
诚无不应 俾遐方异域 威仰声灵于浮丘
上联:有感于这里就是步入道家圣地的通途,凡是天下之利民苍生,都可以共同沐浴泰山碧霞元君圣母的恩泽。
下联:只要心诚都会有应,很是灵验,使得外阜他乡的众生纷纷远道而来朝拜,圣母灵验之威仪自浮丘山远播。
14、二门对联三
镇灵岳於泰峰 恩垂东隅
移发驾于浮麓 德沛中天
碧霞宫原建于浮丘山东麓山脚下,明代嘉靖年间由浚县知县蒋虹泉移建于浮丘山颠。
上联:碧霞元君圣母威震灵山泰岱峰巅,恩泽山东一带。
下联:移碧霞元君行宫建于浮丘山顶,碧霞元君圣德无量,恩德布满中原大地。
15、二门对联四
德合牖民 顺天行以布化
功隆保赤 赞坤元而资生
“坤元而资生”就是地能始生万物。出自《易坤》:“至哉坤元,万物资生。”坤为地,元为坤之首。
上联:恩德适合于诱导民众,顺应天道播撒民间用于教化众生。
下联:厚德盛大保护黎民苍生,称赞地能始生万物,可谓厚德载物。
16、碧霞宫对联一
灵镇北天 自南自东自西皆拱飨
威称武帝 乃文乃圣乃神尽包罗
灵指碧霞元君圣母之灵;镇是威仪震慑,恩泽浩荡;北天是春季适合观察的天球部位,著名的北极星和北天极所在位置,此外还有小熊座、大熊座、仙后座、天龙座、仙王座。拱就是两手抱拳上举以表敬意,两手合围,环绕,向上或向前推、顶动,耸起,隆起,弯曲成弧形;飨就是享,祭祀,用酒食招待客人。
威指碧霞元君之威仪;武帝是个谥号,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的一种称号,以褒贬其善恶。历史上的武帝太多了,有:汉武帝刘彻、魏武帝曹操、武帝关羽、晋武帝司马炎,十六国时期有成武帝李雄、赵武帝石虎、宋武帝刘裕、齐武帝萧赜、梁武帝萧衍、陈武帝陈霸先、周武帝宇文邕。“乃文乃圣乃神尽包罗”这句有毛病,文表示儒,碧霞元君属于道;“尽包罗”也是不可能的,至少保罗不进去佛、儒、法门,更保罗不了西方的天主、耶稣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