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3月21日电(生活频道 史聪聪)今天是我国传统节日“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农历二月春回大地,正是作物播种渴求雨水滋润的时节,龙在我国传统文化里是主宰风雨的祥瑞之物,“龙抬头”是复苏和吉祥的象征。在“龙抬头”的这一天,我们民间有各种风俗来庆祝,“剃龙头”、“吃龙鳞”、“引钱龙”、舞长龙等在“剃头和吃”上做足了文章,来盼望在新的一年中风调匀顺,鸿运当头。
二月二要“剃龙头”理发去旧迎来一年好兆头
在我国传统文化里,每年惊蛰前后,大地返青,开始农耕。因此“二月二龙抬头”这个节日民间也叫“春耕节”、“农事节”、“龙头节”。其实,“龙抬头”的由来,与中国古代天文学也颇有渊源。古人用二十八宿来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将其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合称为东方苍龙。由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天空的星象也随着季节更迭而变化。每到冬春之交的傍晚,苍龙显现;春夏之交,玄武升起;夏秋之交,白虎露头;秋冬之交,朱雀上升。东方苍龙的角星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时,恰是二月二前后,人们认为这代表“东方苍龙”之首,故称“龙抬头”。因此,民间传说这一天“龙”会从睡眠中醒来,于是人们在会焚香祷告,祈求龙神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民间认为二月二是蛰龙升天的日子,而中国人素以龙为图腾,在这一天“剃龙头”,会使人红运当头、福星高照。因此,民谚也有“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的说法。每逢二月二这一天,理发店大多都是顾客盈门,生意兴隆。
另外,由于在我国北方地区普遍流传“正月剃头死舅舅”一说,所以很多人在腊月理完发后,一个月都不再去光顾理发店,直到“二月二”才解禁,这使得二月二这一天理发店是生意异常火爆,要想在这一天理发,起早去排长队是一门必修的功课。
民俗学会专家刘振超此前曾表示,“正月剃头死舅舅”这其实是一种误传,“死舅”是“思旧”的谐音,清朝初期汉人以正月里不剃头的方式怀念明朝,但又不敢公开与下达“剃头令”的清政府对抗,因此就有了上述说法。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正月里剃头的人也在增多。
吃食统统与“龙”挂钩“龙子”“龙须”“龙眼”“龙鳞”都是啥
二月二这天,各地普遍把食品名称加上“龙”的头衔。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面条叫食“龙须”,吃饺子叫吃“龙耳”,吃馄饨叫吃“龙眼”,吃春饼叫吃“龙鳞”,这么多“龙食”你记得住吗?
由于地域不同,各地在二月二这天也有不少独特的吃食与说法。按照老北京的习俗,人们会在农历二月买“驴打滚”品尝。“驴打滚”是一种豆面糕,北京清真风味小吃。用蒸熟的黄米(或糯米)揉成团,撒炒熟的黄豆面,再加入赤豆馅心,卷成长条,撒上芝麻桂花白糖食用,由于清代经营食摊现制现售“驴打滚”时,随制随撒豆面,犹如郊野毛驴就地打滚粘满黄土似的,故得此诙谐之名。
在山东,二月二是春节后的一个重大节日,有吃炒豆子的习惯。这种炒豆子被当地人成为料豆,又称蝎子爪。其中,料豆,指黑豆、黄豆或花生等,一般煮熟或炒熟,也说料豆子,二月二吃炒豆子表示每年春天的开始。人们提前几天用佐料把黄豆泡好,晾干,在龙抬头这天炒好,相遇时相互交换吃。
晋北地区人们喜食面条、粉条,名为挑龙尾,并要吃糕糊狼嘴和吃梨败火、打脏气。吕梁地区喜食煎饼,称为揭龙皮。晋南这天则一定要吃麻花、馓子,谓之啃龙骨。晋西北地区讲究青龙节大闹社火秧歌,垒砌旺火,盛况酷似其他地方的元宵节。晋北地区民间讲究吃灶王爷前的枣山。一家几口人,将枣山切成几块,人均一份,最上面的三尖部分归家长享用。
农历二月二吃芥菜饭是温州民间广为流传的习俗,并有“吃了芥菜饭不生疥疮”的说法。旧时,老百姓生活贫困,卫生意识淡薄,再加上缺医少药,皮肤病(如疥疮)患者多,且易传染。芥菜含有大量的叶绿素及维生素C,经常食用富含叶绿素及维生素C的蔬菜,能提高自身免疫能力,增强抵抗力,对人的皮肤有好处。故有“吃了芥菜饭不生疥疮”的说法。
在呼和浩特一些地方的居民还有个传统习俗就是在“二月二”这天吃猪头肉。这是因为以前人们通常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时杀猪宰羊,到了正月初一、破五、元宵节的时候,肉也基本上吃得差不多了,最后只剩下一颗猪头。所以,到了“二月二”的时候,就把它作为供品拿来享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