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PP 下载 六只脚

查看: 13080|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悼念夏子-无线电应急通讯怎么没有用上。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3-14 13:15: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p>为什么不呼叫业余电台的应急频率呢?我想如果在438.500上呼救。求援队不会这么久才赶到的。</p>
2#
发表于 2007-3-14 21:48:50 | 只看该作者

看楼主ID,是火腿族吧。不是每个人都懂438.500是什么的,甚至可以说,除了火腿,就没有几个懂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7-3-14 23:33:04 | 只看该作者

有驴友中普及无线电知识很有必要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7-3-15 09:15:04 | 只看该作者

警察对媒体说:警察的频率和山友的不一样,所以警察只能用手机和后来就远山友的手台联系。这是个问题,有110,但是没有无线电报警频率。虽然不常用。。

警察对媒体说:警察的频率和山友的不一样,所以警察只能用手机和后来就远山友的手台联系。这是个问题,有110,但是没有无线电报警频率。虽然不常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7-3-15 09:47:16 | 只看该作者

很多人虽然登山用手台,但没有基本的无线电常识

这也是个悲哀!如果提早进入公共频道报警,相信会有很多的抢险队支援,且时间要快很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7-3-15 10:25:08 | 只看该作者

顶!

是啊,大部分人装备的手台都是那种几百块钱的单段手台...我想有必要说的是,如此恶劣的天气条件下还要上山,那么就应该强制性的规定带符合军标的手台,而且是双段的台子...还有就是该请论坛里的HAM们给大家作业余无线电方面的普及知识!别出现什么拿着好台子不会用的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7-3-15 10:33:32 | 只看该作者

兄弟,听我说两句

警用无线电频率和民用业余无线电频率肯定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我们不可能去用警用频率去呼救,只能依靠广大HAM的帮助!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有很多HAM都会去守听,不管什么时候。所以在民用频率上呼救是最好的方法!所以请各位有手台的山友在自己的大脑中记住几个民用频率是非常重要的!还有就是记住你们活动范围周边的民用常用频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7-3-15 12:56:51 | 只看该作者

同意。从这个角度讲是有遗憾的。

天马行空6207 写道: 这也是个悲哀!如果提早进入公共频道报警,相信会有很多的抢险队支援,且时间要快很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07-3-16 00:32:24 | 只看该作者

建议山友选择电台时,应当选择支持业余频段的手持电台,而不要仅仅携带能保持两个队伍,同队几个人之间通讯的小功率免许对讲机,或固定频率手持电台。

 如果带有GPS,不至于迷路,至少可以沿航迹折反或向救援队伍报告相对方位,甚至坐标, 现在警用的数字对讲机有GPS接收定位坐标的(只要他们会用)。

寒冷环境下,通常锂电池手机最早罢工,即使带有手持电台,也应当选择镍镉电池的,相对比较适应低温环境。

同时,选择电台时,应当选择支持业余频段的手持电台,这样可以在紧急情况下向常用的HAM守听频点(如 439.750 438.500)进行紧急呼叫求援。甚至可以向其他有可能联系到任何人员的频点进行紧急呼叫。 而不要仅仅携带能保持两个队伍,同队几个人之间通讯的小功率免许对讲机,或固定频率手持电台。

如果可能,应当设置守听的基地人员(位置比较好的固定电台),固定时间联络,确认各野外队伍人员状况。一旦固定联络没有回应,则视为出现紧急状况,应启动紧急救援程序。

如果野外登山队伍考虑到了以上的问题,一条生命就不会在距离北京仅百公里的山上消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07-3-16 00:37:05 | 只看该作者

小五台山应急通讯抢险的简单过程(转贴车坛哈巴雪山的贴子)

小五台山应急通讯抢险的简单过程
内容:
5号凌晨0:30分,我接到中国无线电运动协会王力军(BD1OO,军军)的电话,说有绿野户外俱乐部的15个人在小五台山失踪,知情人报警并且寻求个方面的救援。
我们用40分钟,召集了2辆车、几位会员作为志愿者,各自准备自己的装备,和绿野俱乐部前去增援的人汇合,由我带路(去年夏天才去的那里)凌晨1点多赶往300公里以外的河北小五台山区。

这次救援的总指挥,北京市登协抢险队的王队长坐在我的车上,路上介绍了失踪人员的情况:
他们是31日进入小五台的,预计2号下山,但是到了4号,只接到了一个电话,是领队打来的称:由于有一个队员的脚踝骨折,严重影响了下撤速度。其他的队员因为多半是“新驴”,无法独立下山,所以一直都在一起,食物、燃料已经没了,现在还在2500米左右的高度。电话就中断了。
听其他登山回来的队员讲,山上的雪很大,有的地方齐腰深,极度寒冷,温度能到―30度以上,恐怕队员抗不过去,所以要迅速确定他们的位置,让营救队员施救。

凌晨6点,我们顺利抵达营救大本营所在地――小五台西金河口,得知已经派出去2只搜索队,其中一支是当地的5名老乡组成的,前一天下午出发,也没有任何音讯。

我们给1700救援营地和西台制高点营地配备了长时间工作的对讲机,三只搜索队先后出发了。
最重要的是确定他们的具体位置,否则搜寻工作就会陷入盲目。我们用车载电台移动呼叫山上的队员,并且在基地架设了固定电台,不停的呼叫:

MAYDAY,MAYDAY,这里是救援大本营,呼叫DAMON(失踪登山队的领队),收到请回答,OVER.

起初我们收到了一点及其微弱的信号,根本不能判断是不是失踪队员声音。到了8点左右
正在值机BG1OMO,收听到了失踪队员清晰的回应。

一下子,大家都拥到架设电台的屋内,尽管这里及其寒冷,这个时刻却充满了兴奋和快乐。
失踪队员迅速报出了他们受困位置的经纬度、海拔高度,营救队也在GPS里面准确的确定了他们的位置。随后,得知他们的状态不是很好,但所有队员都还在,并且他们在路上还收编了2个迷路的清华大学的学生。

救援指挥部迅速通过无线电联系山上的5支搜索队,重新布置了营救方案,后援队携带食物、热水迅速出发,直奔受困地点。至此,我们的应急通讯救援工作基本完成。

把设备留给他们继续使用,我们决定撤回,在路上还可以监听到山上的情况。

好消息不断的传来,伴了我们一路:

天气转好,风比较小了;
受困队员已经可以用眼睛看到救援队员了;
另外一组救援队,找到了昨晚在山上过夜的5个老乡救援队;
第一组救援队已经和受困队员汇合;
。。。。。。。

因为我们是第一拨从现场回来的人,所以参与全程报道的旅游卫视要求现场采访,真正的英雄应该是还在山上协助受困队员下山的那些人们。

在直播现场得知,除一名脚步受伤队员还在路上下撤,其他受困人员全部回到营救大本营,这是最好的消息了。

最后感谢协会领导和工作组组长多次的关心,把电话都打没电了;
感谢同去救援的协会会员:
BD1CK
BG1OMO
BG1IPP
BG1DHA
BG1HGK
BG1BPR
BD1OAQ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