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PP 下载 六只脚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户外医疗专题

[复制链接]
91#
发表于 2011-7-1 10:54:4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2#
发表于 2013-1-31 00:23:36 | 只看该作者
黑丑白丑牵牛花 发表于 2007-3-29 19:28
大家都在讨论心肺复苏,那我们的户外医疗救护就先从大家最关心的复苏术开始。因为户外活动主要是成年人,所 ...

谢谢楼主的分享,学习了。
另外,结合本人学习的北美野外医疗急救课程,以及北京和深圳急救中心根据美国心脏学会的新数据制定的新标准,有很多急救标准也修正,举例部分规范和数据供大家参考!
比如心肺复苏的部分:
1、判断时:
A/为防对头、脊柱造成二次损伤,不是“轻轻摇动”,应是“轻拍肩膀,大声呼唤”;
B/检查脉搏,颈动脉非专业人士掌握不准,挠动脉容易误判,容易耽误时间,所以不作为最重要依据,以意识丧失、呼吸停止或无效呼吸两项为进行复苏施救的两个依据;
2、施救:
A/心肺复苏以胸外按压为主,尤其不熟施救技术的非专业人士,仅仅只做胸外按压保证一定的血液循环灌流既有效,否则,在做人工呼吸时血液灌流又再次停止,复苏的可能就更小。
B/心肺复苏的顺序是C-A-B-D,即先按压、次清理气道再吹气,比率是按压30次、吹气两次,依次循环连续进行,不中断。
C/按压深度——胸骨下陷至少5cm,少儿为胸厚度的1/3;
D/按压频率改为100-120次,一般新的标准是至少100次。
。。。。。。
还有很多技术数据都有区别,请各位参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3#
发表于 2013-1-31 00:24:52 | 只看该作者
过年整理一下发上来和大家交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4#
发表于 2013-1-31 00:26:11 | 只看该作者
http://www.sz120.gov.cn/sz120/view?id=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5#
发表于 2013-1-31 00:46:29 | 只看该作者
结合本人20多年的旅行和户外经验,冬季尤其北方的户外和旅行,还应注意风寒效应和水寒效应,天气温度数据不足以作为唯一的保暖判断依据。
近二十年来北美研究者的研究数据证明:风寒效应——有风时比没风时体感温度要低、风速越大,体感温度比实际温度数据要低的更多,人体散失的热量更多更快;水寒效应——全身湿透时,体感温度比刮风时更低,热量散失的的速度是皮肤干燥时的25倍。
所以为防止冻伤、失温,在关注天气温度的同时,也要关注风速和出汗、是否需要趟水等等。据有些老资料显示,长征、抗美援朝等期间,很多伤、残、死亡的一个非战斗减员的很重要的因素就是风寒效应、水寒效应造成的冻伤、失温所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6#
发表于 2014-7-5 16:48:06 | 只看该作者
非常感谢分享,其中的东西对于我们,户外活动太有帮助了,请不要断更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7#
发表于 2014-8-19 12:24:22 | 只看该作者
户外就需要这样的专业医生指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8#
发表于 2014-9-2 15:11:47 | 只看该作者
写的真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