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PP 下载 六只脚

查看: 500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丽江西部“原始秘境”徒步――虢古之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4-3 12:30: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p><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ffffff" color="#ff0000" size="2"><strong><em><u>活动有一定危险性,谢绝新驴!</u></em></strong></font>转自<font face="Arial"><a href="http://www.lvye.info/modules/newbb/viewtopic.php?topic_id=121644&amp;forum=3">http://www.lvye.info/modules/newbb/viewtopic.php?topic_id=121644&amp;forum=3</a></font></p>
<p><font face="Arial">&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题外话:按照事物的共生原则,两个极端往往捆绑在一起或在同一条线上,有时会转换到另一个极端,中间的生存状态是不被允许的,丽江现在走到了世俗的极点,垃圾一般的人流在古城石板路上昼夜不停的滚动着,本地人喜笑眉开的脸上是被践踏的麻木,珍稀的东西一旦被认知就会首先引来无数苍蝇的兴趣和目光,也是疯狂破坏和践踏的开始,我本能的厌恶一切有名字的东西,真正的旅行者并不会向往那些名胜之地,那里只有热闹空无和精品垃圾,历史也会走失掉,言辞和愤怒并不能表达我对那一切的蔑视和无奈的悲哀,这样也许并不适合于网络,一个可笑的人,我成长和生活着的地方一夜之间会变成这样,无数的嘴脸,大家都在发言,世界似乎满了。虢古之旅是在丽江西部的一些边缘山区,那里没有公路、洋房、鱼米之乡、旅游,只有无数山峦和森林,没有官方名称,地图上是一片空白,这是没有文化的好处,我为这个旅行权且起名&ldquo;虢古之旅&rdquo;以便称呼,不是地名,我在那里累计达半年的行走,每时每刻都有一种从内到外的清新感觉,而在丽江其他地方总有一种浑浊感会无时无刻的包围着你,做梦都会含糊不清,这里的旅游开发的号角已经吹响,满脸横肉的创业者将开赴这里进行伟大的事业,真正喜欢自然的朋友还可以来分享这最后的自然盛宴。</font></p>
<p><font face="Arial">一、 虢古之旅的地理区域分析 </font></p>
<p><font face="Arial">&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虢古之旅完全线路在大约一个直线面积80km&times;40km(约3000平方公里)的长条形的滇西北高原山区进行,由于山峦极为叠皱交错,按平均60度山地坡度计算,地表面积应该在6000平方公里左右,以丽江西部为主,涉及丽江西部的黎明、仁和、石头、石鼓、金庄、鲁甸六个乡镇和部分兰坪县地域。全部都是与外界隔绝的原始山地,这是陷落在大山层峦中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由于山峦阻隔和历史原因,长期处于封闭隔绝的状态,虽然离丽江市区只有100公里左右,但在一般丽江人的印象中,这里仍是一个深晦莫测遥远陌生的概念,&ldquo;虢古&rdquo;是我小时候在我的猎人舅舅们的口中对这片区域的总称,从他们大量的打猎故事和神奇趣闻中,我一直对这一地带有一种神秘离奇的印象,仿佛所有人类都自古以来就只是居住在金沙江河谷流域,背靠着大山面向着早升的太阳,夜晚来临,太阳便逃入背后那个苍茫未知的神秘世界,那里应该是一个丛林密布、山峦交错、动物成群的世界,每个山谷都是鲜花、溪流、草甸,天空的颜色也不一样,每一个山顶上望去都是无数个山尖,似乎一直走下去就会到世界的边缘。以后的教育和地理知识,并不能击破这种丛林狂想,反而形成了一种无可救药的丛林情结和执意念头,在任何人类生存的地方,总会有一个神秘未知的后面世界,那里总是无尽延伸的丛林和动物世界,充满了自然趣味和种种奇异景象,如果没有那个后面的世界,就会失去所有的幻想、希望和色彩。(&ldquo;虢古&rdquo;不是具体的地名,是纳西语中的一个通称,可以翻译为&ldquo;后面的丛林世界&rdquo;)。 </font></p>
<p><font face="Arial">&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从旅行的角度认识这片区域,可以这样归结描述: </font></p>
<p><font face="Arial">①独立封闭的原始秘境:金沙江沿岸垂直高度2000多米的多层高山悬崖把丽江东部的河谷和坝区农耕文明阻隔在外面,其他三面也是由广厚的原始森林和高寒气候阻绝,村镇鱼米文明从未进入,这里主要居民是傈僳族和彝族,人烟稀少,由于歧视和历史原因,与外面的纳西族和汉族往来很少。20多年前,放养、刀耕火种和狩猎采集还是他们的主要生存方式,并不是说还处在原始社会,而是这是最直接方便的生存方式和习惯,现在当地居民主要以种植大白豆、苦荞、燕麦、采集虫草、松茸菌、羊肚菌等和养牦牛羊畜为生。除了几条林区马路外,没有公路,徒步和马匹是主要的交通方式了。海拔2118&mdash;4531m,大部分地域都在3000m以上。 </font></p>
<p><font face="Arial">②极为丰富多样的植被和地理地质类型:全国面积最大最完整的丹霞地貌群、巨石山、大沟谷、冬季雪山,繁多的冰蚀湖泊水系及溪流、大面积的山顶草原与原始森林交错分布、山涧草甸牧场、瀑布冰川,原始森林是主角,海拔3000m以上以冷杉铁杉为主,也有大片的桦树林、竹林、杨树林、红豆衫林、杜鹃花海,100多个杜鹃品种按海拔和地理环境成片分布,是滇西北几个珍稀植被最丰富的区域之一。以前动物非常多,现在还在正式生存的主要是老熊、野猪、猴、小熊猫、野牛、岩羊、麂子、野鸡、飞鼠等及一些不知名的小动物,不过都很难遇得着了,金丝猴据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的人讲还有1000多只,现在的动物已经不到以前的千分之一,这是任何原始角落都不能避免的灾难。 </font></p>
<p><font face="Arial">&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进入这里徒步有好几个适合的出入口,黎明、石头、仁和、格子、四兴,由于黎明村附近的千龟山已有初步旅游开发,食宿供给比较方便,可以作为出发基地。黎明的傈僳语地名叫&ldquo;明迷东古&rdquo;,意为太阳的故乡,相传傈僳族头领带领族人去寻找太阳的故乡,到黎明后被这里奇异变幻无尽的光影和一天三次日出日落的景象迷醉,认定这里是太阳的故乡,这真像摄影人的一个传说,追寻光影的摄影人其实一生都在寻找太阳的故乡。黎明村有50多户人家,海拔2118m,离丽江市区112公里,全部为柏油路面。 </font></p>
<p><font face="Arial">&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另外时间安排紧凑的话,可以把丽江作为出发基地,早上7:00坐车从丽江坐车到四兴或格子(9:00)开始上爬,当晚就开始在山上野营。 </font></p>
<p><font face="Arial">二、徒步过程应注意的问题 </font></p>
<p><font face="Arial">&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1、 徒步要注意第一大问题是选择和掌握好季节和气候的特点。一年当中只有4月到11月底是适合旅行和摄影,其他时候的景色会显得干枯凄冷,草叶枯黄、雪山上积雪浓雾、风大气温很底、常有雪,行走艰难,摄影上也许会有独特的效果。气候来说,高山草原雨天晴天都合适,正是每天气候的极端变化产生了各种奇异的光影和云,但雨阴天最好不要去洁莱雪山,骤不及防的倾盆大雨和巨大的闪电除了刺激惊骇更多的是危险。对于有经验喜欢冒险的野驴来说,冬天洁莱雪山是非常值得一去,穿入雾气中,一种很古老奇异的感觉,很难忘,在雪地里可以见到很多新鲜的动物脚印,出发前要做充分的准备和估计,当地的一个猎人在雾气弥罩的雨季打猎时迷路,走了十天才半死不活的转出来。 </font></p>
<p><font face="Arial">&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2、 安全问题:一定要听从向导的告诫,沿山路行走,不能贸然进入可能有熊原始丛林,熊和野猪一般是怕人的,人是所有动物的天敌,一有人的气味和声响就会远远避开,但若突然传入熊的食物区或有幼熊的地方,就会被视为对它的侵犯而受到攻击,万一遭遇老熊,不要拔腿逃跑,会被视为它的猎物,应直视动物缓慢后退,也可大声叫嚷,我也曾有过一次遭遇老熊的经历,当时四处是悬崖和乱石,只有听天由命的坐下来看着熊从身边跑过,有惊无险。若要进入密林深谷,也可携带铃档和辣椒喷雾剂以防身,比起都市中的治安和各种意外,只要多加注意,这里其实是最安全的地方,人才是最危险的动物。 </font></p>
<p><font face="Arial">&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3、 语言问题:山里的傈僳族大部分都听不懂汉语,必须要有一位当地向导。这里的人都很淳朴善良,不用当心治安问题。 </font></p>
<p><font face="Arial">&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4、 摄影注意事项:山谷地带一般是早上空气清澈下午稍有灰雾,太阳晚出早落,草原和高山地带一般早上有雾气,拍摄效果很好,下午开始空气极为清晰通透,你会看到一种从未见过的天空和云,这在丽江城里也是见不到的,日落时缤纷绚丽,极具震撼力。雨过天晴出现彩虹的几率极高,一定要注意。 </font></p>
<p><font face="Arial">三、出行前的筹备 </font></p>
<p><font face="Arial">&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这里推荐的装备及食品,以最基本的适用为原则,是我的一点点经验积累,有些驴可能把户外看得太正式,习惯到户外用品店把自己从头包装到脚,连根牙签都要打上户外的标签,整个人就是户外人,像个太空人一样出行,这跟穿西装去踢足球一样是一种心理束缚,与真实自然的体验格格不入,除非是去珠穆朗玛,要不然没有这必要,要知道中国大部分地方都是适合人生存的地方,要知道许多专业驴去探险挑战极限的地方,也是当地人进行日常生活的地方,所谓极艰难的爬山线路只是当地人每天都在来回往返的&ldquo;上下班路线&rdquo;,珠穆朗玛峰顶是夏尔巴人每月一次的上班地点,除非承认夏尔巴不是人,珠穆朗玛登顶才有人的意义。物质装备对于精神体验反而是一种障碍,在大自然的清澈面前,现代商店里的东西只是垃圾,对于科技文明和现代便利过分推崇的人没有必要去徒步旅行。在自然环抱中逐渐学会和习惯那种纯粹、自然的生活和彻底的放松,那需要在内心深处巨大转变的一个过程,我们现在被越来越多的物质东西束缚,甚至无法想象没有这些东西时,生活还能怎样进行下去,一旦陷入那种境地我们的感觉就象坐牢一样,其实是相反的,人生是巨大的空白,我们的生命一辈子都在寻求回避,习惯了灯光下的夜晚,习惯了电视和网络中的时日,习惯了自我与评判,习惯了道德和工具的许可,在暗无天日的牢狱中自得其乐,那是必然与无知。 </font></p>
<p><font face="Arial">&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这里建议的行装和食品总重量不超过15kg。我的原则是尽量采用日常的东西,大部分东西都是可以随手丢弃的,即使在偏远乡镇也可随手购得,如果你不认为少花点钱是一件可耻的事,实惠就意味着轻便和随意,低调和朴实意味着亲近。 </font></p>
<p><font face="Arial">&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1、野营装备:夏天天气虽是比较凉爽,但阴雨天晚上很冷,因此建议四季都带-30℃的睡袋,热的时候可以打开盖。帐篷可以不用,山上都可以找的到由柴板搭成的简易窝棚,防潮垫可带可不带,最好带一块6x3m的防水布,一个小号背包,社会发展到今天,纯粹的原始森林是不存在的,多多少少都有人定期不定期进来打猎、采药、找金找矿。 </font></p>
<p><font face="Arial">&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2、雨具:雨季特别要重视,雨天长时间在树林中行走会发生很多问题,再防水,泥水和雨水还是会从鞋口进来,如果到达驻地时不能及时换到干鞋,第二天脚会轻度冻伤,影响走路,次数多了还会落下风湿病,雨季要备一双较轻的老式布鞋或雨鞋,以便登山鞋进水后晚上烤鞋时可套上布鞋,连续时间太长树林中的湿气也是个大问题,湿气会从各种细微缝隙侵湿进来,有时有些易潮物件甚至象进了水一样潮透掉,背包内部的易潮小物件、相机、钱包必须用一般的塑料袋包严。不是雨季则带一次性轻便雨衣和背包防雨罩就可以了。 </font></p>
<p><font face="Arial">&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3、工具及用品:砍刀、小刀、打火机、火柴、蜡烛、洗漱用品、指南针、水杯。 </font></p>
<p><font face="Arial">&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4、食物方式及准备:我不喜欢用户外炉具,喜欢用火,火带来的不仅是食品和热量,还有温暖,有一次,当我和朋友围在一堆篝火旁,边烧洋芋吃边做饭,喝着酒高谈阔论时,瞥见几个在半路上遇到的徒步游客在一个角落围着几个小铁件在忙上忙下的做饭,给我一种非常可笑的感觉,如果用火就要有一点户外极端情况下生火和安全灭火的知识,有一次在潮湿的树林中生火时雨还在下,找到的柴全部象从水中捞起来一样,我们在雾气笼罩的原始森林中迷路了两天,全身湿透,冰冷的感觉从皮肤一层层往体内推进,行动有点困难起来,一位山林经验丰富的同伴用两包火柴、一个打火机、几根蜡烛、一些杜鹃树皮和桦树皮生起了一堆大火,我们全身脱光掉尽情烧烤自己。不能生火的可能性是没有的,也不存在环保的问题,真正禁止用火的地方是旅游开发太成熟也是没有徒步价值的地方。如果用火,炊具就很简单,两个人的话带两个稍大一点的不锈钢口缸,三人以上带一个锣锅和一两个钢盆就可以了,加上筷子、塑料碗、平勺。食物:以袋装食品为主食是非常不合适的,不健康、营养能量低、重,应尽可能带新鲜食品,这些对于野外生存是很重要的,正餐主食&mdash;&mdash;米、熟炼油、鲜肉(夏天则腊肉或脱水干肉)、奶粉、红萝卜、小瓜等,平均每人每天的重量不多于1斤,半路上碰着任何有人家的地方都尽可能买点补充,这样能最大限度减少负重,更有利于自由随意的户外活动,当然如果请背夫向导可以带更多你喜欢的东西。在野外最好安排成一日两餐,中间有必要的话,用一些无油粑粑或饼干之类充饥,不宜太饱,我们平时囤积的赘肉就是最好最新鲜的干粮,平时的饮食误区造成我们的饥饿感远大于身体的渴求程度,这是肥胖和一些疾病的主要原因,第一天让自己饿透,然后6成饱,第二天开始饥饿感就会比较如实的反映身体的需要程度,一直坚持6成饱,身体就能调节到一个清醒舒适而不饥不渴的状态,随着身上多余脂肪的消耗,一个月足以托现出一个健康清爽的身体状态。 </font></p>
<p><font face="Arial">&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5、准备一些零钱、糖果、烟、实用小礼品随身携带,带着一种从内心尊重当地人的心态,如果抛开所有物质因素,当一个游客以猎奇、冷漠的微笑和客套、猜忌、居高临下的心态面对当地人对陌生人本能的友好、善意和真诚的礼貌时,高贵和卑下的反差足以使人对文明的价值产生深深的怀疑,不幸的是这是普遍存在的情况。没有任何心态的传烟、给小孩糖果、给一件小礼品,带给别人一点喜欣和自己快乐,你会获得很多。 </font></p>
<p><font face="Arial">&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6、自产酒,我每次必带,那曾带给我多少的欢尽。</font></p>
<p><font face="Arial">&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体能和心理要求:我提倡的不是户外运动,只是随意的行走和体验,并不需要专业训练和经验,野外徒步重要的是身体内部的机能和心理耐力,外强中干的身体容易出问题,能在山路上正常走路是最基本的要求,身体健康,一定的体力。</font></p>
<p><font face="Arial">&nbsp;四、探路结果综合及徒步线路设计 </font></p>
<p><font face="Arial">&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我在这片区域长期行走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对徒步资源和类型在时间线上进行合理、交替、均衡的分配,设计了一条十天长线,但不一定每个人都有充足的时间,为加强线路的适用性,这十天长线是可分可合,取舍线路内容,可以安排出3天、4天、5天、6天、7天、8天多种时间安排,这十天长线是按野驴的标准安排,家驴可能要12天以上,这些是按每天都有行进+摄影+体验的比例计算安排,而在中间某几个点要进行深入拍摄或闲则另行计算。这些图是同一路线上不同时节多次拍摄的结果,图基本按行进顺序排列,徒步量大,对于不太习惯山地野外行走的家驴1天的量可能要1.5~2天,但每天都可抄近路省减部分。(器材D50+AF28-105) </font></p>
<p><font face="Arial">&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虢古之旅在一年中任何时候都是可以去的,但是一定要注意每个不同区域在不同季节的不同特点,针对性的重新取舍组合路线,最好当然是春夏秋,每个季节都不同,冬季比较受限制,雪地里行走对体能有一定要求。</font></p>
2#
发表于 2007-7-1 02:16:55 | 只看该作者

路过看看抢个沙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7-7-4 19:36:13 | 只看该作者

喜欢你的文字

喜欢你的文字,给了我很多的启示,户外行走的意义,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