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绩溪60 于 2015-5-4 16:09 编辑
5月1日,我随绿野绩溪户外,在领队紫金的带领下,沿冯村、七磡岭,水川、牛栏坪、百坑、金岭古道,开始了这一次的牛栏坪徒步之旅。 上午7时20分,大客车把我带到了久已向往的冯村。和煦的晨光照射在粉瓦灰墙上,给厚重人文历史的冯村披上了神秘的面纱。公元865年,歙州刺史冯子华的长子冯延普对冯村的自然环境、山水风光情有独钟,于是,举家从太行山迁居于此。1000多年来,小小的冯村,名人迭出。南宋咸淳年间(1265—1274)就有冯硅、冯云龙登科及第,明朝,列入科第行列的就有5人,清代,又有冯端光、冯朝元、冯端本、冯汝骐、冯容路等人荣登进士,盛极一时,冯村也成为当时岭北的政治、文化中心。现在,还保留下了牌坊和多座名门府第。村口的“大夫坊”、村中的“进士第坊”就是知州冯兰和进士冯容而立,距今有500余年,它见证了冯村昔日的辉煌和历史变迁的沧桑。我们继续往村子中间走去,只见一溪由西向东穿村而过,河水清澈,路边不时可以看到雕刻有精美花纹的石条随意摆放。连接小溪两岸的是一座座石桥,可惜,有的桥在修缮时改成了现代的水泥桥了。水街两边还保存着不少的古民居,灰瓦白屋,一派小桥流水人家的风光。 出了冯村,远远望去,一山横卧,不知是否是今天要翻越的七磡岭,我们沿田间小道而上,路边绿草丛中,有红红的野果,甜中带酸,水竹笋冒出它招人喜欢的尖嘴巴,大家忍不住一路走,一路采,不知不觉就来到了七磡洞,稍稍休息,继续前行,穿过一片竹林,一路往下,山脚下就是有200余户籍人口的水川村,在一农家休息片刻,10时许,再次开始向牛栏坪进发。山上也就是牛踩出来的小道,又陡又滑,我们吃力前行,天气越来越热,汗水不停地从脸上淌下,紫金领队说,上了这个岭,牛栏坪就到了,果然,当我们精疲力尽时,一大片空旷的草甸出现在我们眼前,牛栏坪终于到了。 嗨!牛栏坪,我们来了!放眼望去,山巅之上,一大片开阔地,环看四周,青山耸翠,松树相依,旷远之间,蓝天之下,在一片浅绿间,盛开着一种不知名的黄花,十多头大小不一的黄牛,三三两两,悠闲吃着草儿,对我们这些不速之客显得有些无动于衷。蓝天、白云、绿草、黄花,还有夹在其中的牛群、引起了大家的兴趣,大家纷纷走进草甸,走近牛的身边选景拍照,受到惊扰,牛群有些不安,开始四散奔逃,我们缓缓将牛赶到一起,刚刚还有些紧张的牛群放松了下来,我们任性的拍照,总想要把这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景都记录下来。翻过山凹,眼前更是一大片草甸。牛也更多,我们数了数足足有28头,这些牛是当地人放养在这里的,平时也是过一段时间看一看,这些牛也就自由自在生长,春来秋去,在淡然和恬静中,享受着自然的馈赠,真让人羡慕。我们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这海拔近800米的高山顶上,竟然留下了这一大块草地。 在牛栏坪这块草甸上,我们消磨了一个多小时,11时30分,我们又继续赶路,翻越金岭,下午3时,我们终于走到了梧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