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老海豹 于 2015-5-5 17:52 编辑
转自:《国际先驱导报》、新华网
原标题:《珠峰高度为何频频起争议》
从科学的角度而言,珠峰高度测量数据之间有一定差距是正常的,但采用哪个数据则是政治问题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何险峰、谢来发自加德满都、北京 7月20日,尼泊尔政府发布年度预算时宣布,该国计划自主测量世界最高山峰珠穆郎玛峰(简称珠峰)的海拔高度,预计将耗时2年。从1856年珠峰被宣布为世界第一高峰起,围绕其真实高度的争议就从未停息。尼政府官员宣称此举是为了消除争议。但专家指出,因为每次测量的方式和标准不同,珠峰海拔高度数据必然存在差异,因而珠峰的高度之争也不会轻易平息。
测量队完全由尼泊尔人组成
据尼泊尔《喜马拉雅时报》指出,对珠峰高度的争议由来已久,如美国人在1999年测出的8850米,还有尼政府仍坚持使用的印度在1955年测得的8847.7344米。不过尼泊尔至今尚未自主完成过对珠峰海拔高程的测量工作。
尼泊尔测绘局官员21日接受《国际先驱导报》记者专访时证实,该局已派出一支完全由尼泊尔人组成的测量队伍,着手自主测量珠峰海拔高程。
“尽管很难,但我们还是很想尽全力做好。你知道,珠峰由中国和尼泊尔共同拥有,中国已经两次测量并宣布了珠峰的高度。我们也很想向全世界宣布由我们完全自主测得的世界第一高峰的高度。”尼测绘局副局长卡利安·戈帕尔·什雷斯塔告诉记者。
什雷斯塔透露,由于尼泊尔近期刚通过的新财年预算给予了这一为期两年的珠峰测量项目专门拨款,他们才能派出队伍为测量珠峰做准备。
目前,尼泊尔已在珠峰地区海拔3440米的纳姆切巴扎(Namche Bazaar)等三处地点建立了珠峰海拔高程测量营地。而尼泊尔确定的珠峰海拔高程起算点是印度加尔各答海水面。
尼泊尔国土改革部发言人戈帕尔·吉里在接受法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尼泊尔政府首次自主测量珠峰的高度,将采用先进的全球卫星定位(GPS)技术。吉里称,尼泊尔已经有了测量珠峰的技术,“因此无需再依靠此前外国人测得的数据”。
历次测量珠峰高度争议不断
对珠峰“身高”的首次测量,是由英国和印度人完成的。19世纪上半叶,英属印度测量局开始实施测量整个印度次大陆的计划,1847年,测量局将目光对准了珠穆朗玛峰。由于当时英国同与中国西藏和尼泊尔的关系紧张,进入尼泊尔境内的要求几次遭到拒绝,英国人不得不从200多公里外对喜马拉雅山脉进行观测。经过初步测量,印度数学家和大地测量学家拉德哈纳特·希克达尔于1852年利用三角函数算法得出结论,珠峰就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峰。但出于谨慎的考虑,这个结论并没有很快宣布。
在印度测量局局长安德鲁·沃尔夫的组织下,测量人员开始对珠峰实际高度的计算。由于需要考虑光的折射、大气压力以及温度变化等诸多因素,繁琐计算是个庞大的工程,耗费了近两年的时间,最终才首次得出珠峰高度数字——29000英尺(折合8839.2米)。1856年3月,沃尔夫正式宣布珠峰“很可能是全球第一高峰”,但却在原有数据上加了两英尺——29002英尺(折合8839.81米),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沃尔夫担心29000英尺是个整数,可能会让人以为并非精确的数据,而只是一个大致的估算。
时隔近一个世纪后,1954年印度政府组织了一次对珠峰高度的测量,这次是以珠峰南侧不同位置为基准测量,得出的结果是29028英尺(折合8847.7344米)。
而接下来一次著名的测量则是由中国人来完成的。
1975年,中国国家测绘局、总参测绘局联合开展珠峰高程测量,得到珠峰高度为8848.13米。
近20年来,各国科学家又先后对珠峰进行过10多次测量。中国也未落后。2005年,中国第四次珠峰地区综合科考高度测量登山队成功攀登珠峰,采用GPS技术精确测量珠峰高度数据。中国国家测绘局当年10月公布了最新测量结果:珠峰峰顶岩石面海拔高程为8844.43米,精度为±0.21米,峰顶冰雪深度为3.50米。此后中国便将数据正式更改为8844.43米,但尼泊尔一直坚持1954年印度测算的高度。
方法和标准各异导致结果出入
那么,为何各国每次测得的珠峰海拔高度数据会互相“打架”?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专家郝晓光对《国际先驱导报》记者表示,在不同时期以不同手段,采用不同参照测量珠峰,得出不同的结果是正常的。他介绍说,测珠峰高度这样的高程测量不是简单用尺子直接量出来就行,要通过大量计算。测量的方法、路线、基准点不同,都就决定了测量结果必定会有差别。
人们通常说的珠峰高度是指海拔高,即从海平面算起到峰顶的高度,但不同海域的海平面高度不一样,理论上静止的海平面也不是平的。我国海平面的起点叫黄海零点,是采用在青岛港验潮站的长期观测资料推算出的黄海平均海面作为基准面。因此我国所测珠峰的海拔高,就是以青岛为起算点。因此这和尼泊尔采用的起算点——印度加尔各答港之间也有差距。
郝晓光介绍说,GPS技术出现之前,珠峰高度是靠水准仪测量的。这种仪器不能直接测出高度,而是测量两点间高度差是多少。采用水准仪的方法,就要从青岛开始,一站一站的测过去,由于水准仪一站只能测几十米,因此工作量非常大,需要好几年时间。到珠峰脚下之后,必须改用一种三角高程测法,最后才能计算出海拔高,这个过程中也会有误差的积累。
这次尼泊尔独立测量珠峰高度,将采用GPS卫星定位技术。郝晓光指出,利用卫星定位技术测得的不是海拔高,而是山顶到地心的距离。由于全世界只有一个地心,这种方法测出的地心高只会有细微差别。真正困难的部分是将测得的的新高在转化成海拔高,需要涉及大量的计算。当各国分别将地心高转化为海拔高时,除了海拔的基准点不同,还要用到给各自掌握的重力资料,如方圆几百公里之内的重力数据,尼泊尔是从珠峰的南坡测,中国是从北坡测,这些资料不同,进行解算的方法也不同,最后算出来的结果肯定就会有差异。
此外,不仅海拔不同,“顶峰”如何定义也存有争议,如有的数据将山顶覆雪也考虑在内,有的数据则计算的是实际岩层。郝晓光表示:“我个人认为,严格来说覆盖雪的高度不应该算珠峰的实际高度,因为积雪厚度是有变化的,应当算岩层高度。”
科学问题还是政治问题?
在郝晓光看来,从科学的角度而言,珠峰高度测量数据之间有一定差距是正常的,但采用哪个数据则是政治问题。他认为,尼泊尔为什么会宣布再次测量珠峰高度,其中可能也有政治因素。
尼泊尔与中国西藏自治区的7个县接壤,两国边界地区大部分位于海拔4000米以上的喜马拉雅山脉,珠峰正处于两国边界之上。双方曾于1978年、1988年和2006年先后进行三次边界联合勘察。不过,在珠峰高度上没有取得一致数字。
2010年4月,中尼边界第三次联检团中方代表团访问尼泊尔,经过双方代表协商,最终就珠峰高度达成一致意见:由于峰顶雪量的不同,珠穆朗玛峰确实有两个不同的高度。双方决定互相承认对方的算法,即山顶岩层高度为2005年中国研究人员测量的8844.43米;积雪高度为1954年印度测量、尼泊尔长期认定的8848米。
尼泊尔测量局局长拉贾·拉姆·查库里当时表示:“这两个数值均为准确高度。没有任何测量是完全准确的,这就是科学研究的问题。”如今看来,当初尼泊尔方面已经为日后独立测量埋下了伏笔。
不过,郝晓光认为,对于此次尼泊尔自主测量珠峰高度,我们应当持欢迎的态度。因为珠峰高度每次测量的数据都具有科研价值,没有谁更“权威”一说。尼泊尔打算耗时两年重测,所获得的数据资料也将有助于对珠峰的研究。
对于围绕“世界之巅”高度的历次测量和各种争议,英国《卫报》评论说,因为工程浩大,数据必有误差,每一次的测量似乎都未能平息争论。而让问题更复杂的是,受大陆板块漂移的影响,珠峰每年还会长高4毫米。因此有分析人士预测,尼泊尔科学家的自主测量珠峰高度的数据出炉后,或许也未必能会让争议最终盖棺定论。
而对于全球各地的攀登珠峰爱好者而言,再一次测量珠峰高度不会意味着有什么不同。曾经在1953年成功登上珠峰的美国登山爱好者乔治·班德说:“测量进行了一次又一次,这次不免有一点虚荣的味道。”首位登上珠峰峰顶的英国人道格尔·斯哥特也认为,尼泊尔决定重新测量可能是出于“国家荣誉”。当被英国《独立报》问到珠峰增加或减少几英尺对登山者是否会有区别时,他回答道:“一点儿也没有影响。”
珠峰成长史 1856年,英属印度测量局首次宣布珠峰高度:8839.81米。
1954年,印度政府再次对珠峰进行测量,得出的结果是8847.7344米。
1975年,中国首次进行珠峰测量,测得珠峰高度为8848.13米。
1992年,意大利科学家乔治·普瑞迪带队登珠峰,测出珠峰高度为8846.50米。
1999年,美国探险队测量出珠穆朗玛峰积雪覆盖的顶峰高度为8850米。
2005年,中国再测珠峰高度,测得珠峰峰顶岩石面海拔高程为8844.43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