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朱琨实习生申晓文记者洪波摄影 核心提示谷雨好时节,故里谈古今。昨日,第九届黄帝文化国际论坛在河南新郑举行开幕式并正式开坛。曾以“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的评价为史学界赞同的原河南省委书记再为中原大地致辞点赞。 中国一半人来自三位超级老祖父、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传统文化成精神砥柱,古墓派掌门人刘庆柱、军旅作家王树增等开讲让人大饱耳福。 现场|心灵故乡开启第九次文化盛宴 “我在河南工作多年,对河南有很深厚的感情,对这块土地有着较为深入的了解,我曾经提出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得到了史学界和社会各界的赞同。”昨日,原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在致辞并宣布论坛正式开幕。他说河南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最重要的发祥地,作为中华民族最具吸引力的文化圣地,是海内外炎黄子孙最向往的心灵故乡。 “8000年的裴李岗文化、3600年的商都文明,禅宗少林寺、道教圣地中岳庙、宋四大书院之一的嵩阳书院,都是中华文明史上的璀璨明珠。”郑州市委副书记、市长马懿致辞派发张张亮丽名片,他表示本届论坛会为弘扬发展传统文化、提升和改善郑州发展的人文环境提供真知灼见。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开幕式上,来自新华路小学的小朋友带来中华美德诗朗诵打动了与会嘉宾。 今日,第九、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许嘉璐;著名历史学者、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蒙曼;台湾智慧大学校长、百家讲坛主讲人曾仕强等专家学者也将先后登台,纵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 纵论|专家妙语描绘黄帝老祖 A一半中国人来自三个超级老祖父 古墓派刘庆柱 1979年至今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中国秦文研究会常务理事等 通过对《史记》记载的研究和考古工作得出结论,第一个黄帝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近了,虽然五官还不是很明确,但是现在大概的轮廓已看到。 “在哪看到了?我觉得就在新郑!”这个操着天津口音讲故里文化的考古大家其实原籍就在河南安阳,“国家现在有一个重大工程叫中华探源工程,探什么源?探中华的起源,黄帝时代就是中华民族探源的时代”。 他介绍了牛津大学一个资深教授牵头要找中华文化的DNA,最后发现我们的文化DNA在距今五千年到六千年的时期,老百姓都爱说同姓的人五百年前是一家,由此推算现在一半中国人全是这三个“超级老祖父”的后代,按先后顺序应该是伏羲、神农(炎帝)和黄帝。“中国的肚脐眼就在嵩山附近”。 B祭拜祖先是为了寻找民族力量 军旅作家王树增 著名军旅作家、国家一级作家 王树增作了题为《英雄主义永远是民族精神的主流》的演讲,回忆起他43年前在河南的当兵十年的经历,“这么多年,我之所以用我的笔来记述我们的历史,是我心中有一个情结,这个情结核心就是我们的祖先给我们这个民族血脉当中留下了一个重要的基因,这个基因就是永远不屈的血性,顽强的生命力,和对未来永远乐观的精神,总而言之,我们这个民族是个英雄的民族。” 王树增说,1937年4月5日,也是在黄帝故里这个地方,林祖涵同志代表中共中央给我们列祖列宗烧了一炷香,并发表了一篇祭文,这祭文的开头是,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峨河浩。聪明睿知,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 “为什么在民族最危亡的时刻,要祭拜我们的列祖列宗?因为那是在寻找一种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