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频 气候暖化不仅使玉兰早开,也使郑州玉兰种植的品种逐步扩大。木兰科的玉兰花,辛夷和白玉兰、红玉兰早春开,是先花后叶的品种。常青的树玉兰原本只有广玉兰一种,现在却多了含笑和山玉兰。 树高叶茂的广玉兰又名洋玉兰、荷花玉兰,每年立夏5月初时应时开花。但四季常青的含笑和山玉兰,会早早与白玉兰、紫玉兰同时迎春开放。明代的《群芳谱》说含笑:“含笑花产广东,花如兰。开时常不满,若含笑然,而随即凋落,故得是名。”1949年上海出版的黄氏《花经》这么说:“含笑花又名寒霄(谐音),高一二丈,沪上多盆栽,故形矮小;叶色淡绿,叶互生,有柄,全边,花开四季不绝。惟气候较寒处,冬须置入温室……有相当温度之处,亦可栽诸地上越冬。”但江南这些年,含笑露天植树开花已很普遍。以我在皖南和苏沪杭等地城乡间观察,含笑的花与叶比常见的玉兰显秀小,类似冬青、茶油树之叶片,开单瓣小白花黄蕊,也略似茶油树的白花。“香若香蕉然,又似甜瓜,故俗呼酥瓜花,为夏季盆玩之美品。”(《花经》)今之江南人直呼为香蕉花,早春和霜秋时节,都连绵花开不断。我是在古商城遗址边上一个向阳的老院里,发现郑州有人栽种含笑成功的,真奇葩也!赏花人绕着这棵两米开外的开花树笑吟吟看不够,女主人说它已经有年头了。 而山玉兰似乎比含笑的出产更远,多生在边陲云南。常青的山玉兰,别名野玉兰、云南玉兰、波罗花、山波罗等,还有个风雅且禅意十足的美名曰优昙花。昆明环山多丘陵,市区东北有名刹昙花寺,原以高僧手植的优昙花大树而得名。古寺现在变成了公园,其中有一碑一祠,引人入胜。先说那兰公祠,《滇南本草》的作者兰茂,(约1397——1476)字廷秀,号止庵,晚号和光道人。祖籍河南武陟(或曰洛阳)。他和李时珍相仿,熟悉历代本草著述,并亲自采药,结合云南各民族独特的医药经验撰成《滇南本草》一书,身后被民众建祠立墓纪念。中州宾馆后边临着金水河,有株山玉兰悄然独立好些年了,一年开花不止一遍。而河南报业集团的大院里,也有数棵山玉兰生长良好,四季开花,凌冬不凋。解放前,含笑在上海尚属盆栽。1950年代,广玉兰从武汉等地移植到鄢陵的苗圃里,冬天还需要入室保暖。如今连同山玉兰在郑州都露天栽种生长良好,这么看起来,中原地界与黄河两岸,气候真的是变暖了。 木兰家族,是有花有果植物的先驱和代表,被誉为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常绿到落叶森林中的老寿星。它还是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变迁的重要衡量指标,植物学家吴征镒曾感叹说:“明代徐文长还见到猿,并画出它的形象,但是毕竟常绿阔叶的木兰已从黄河推向长江。明朝用尽了江西、福建的楠木之后,改用松杉,到现在长臂猿也就只有海南和云南的深山里才可见了。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又缺乏有效保护,使国宝资源越来越少,木兰科植物某些属种的分布幅度越来越窄,趋于珍稀濒危的境地,不绝如缕了。”(《中国木兰》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