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PP 下载 六只脚

查看: 90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杂谈八卦] 驴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6-6 19:52: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王清铭

    中原地区本没有驴,在秦代之前,文字里并没有“驴”字。司马迁说驴是匈奴奇畜,“驴”字是秦人创造的。在唐代柳宗元写《黔之驴》寓言之前,驴还没有与愚蠢画上等号。柳宗元给驴贴上“黔驴技穷”的标签后,驴的地位不断下跌,以致到后来几乎是一无是处了。

    驴不会说话,但后人把胡说八道说成是“驴唇马嘴”,殃及无辜的马;驴肝肺并没有病毒,却被比喻成了“坏心眼”,如果好心被当作驴肝肺,许多人都觉得委屈,驴心就更下等了,驴心狗肺被比喻贪婪凶狠的心肠。凌蒙初《二刻拍案惊奇》中有一句:“不知驴心狗肺怎么生的!”驴心狗肺这样胡乱的构造,说话的人愣不知道它们会异体排斥。

    驴在魏晋时期是很可爱的。“建安七子”中的王粲给驴起了“落钗、远游、鸷羽、白凤”等好听的名字。不仅如此,王粲还经常学驴叫自得其乐,这跟现代人卡拉OK差不多。与王粲同时代的曹植喜欢的是白马,他写过“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的《白马篇》。曹植的理想是当一个游侠少年,骑翩翩白马,扬声沙漠陲。王粲大概也曾想过骑白马去建功立业,他避难荆州投靠刘表,妒忌人才、以貌取人的刘表因他相貌丑陋又不拘小节,不予重用长达十五年之久。王粲没有留下画像,我也不清楚他是否长着一副驴脸,但可以肯定,他的长相跟驴一样有个性。驴没有马的威武雄壮,它头大耳长,胸部稍窄,四肢瘦弱,躯干较短,但蹄小坚实,体质健壮。驴刻苦耐劳,但脾气比较倔,有个性的人一般也比较倔,不屈从于命运,不奴颜婢膝,有那么一种狂狷之气,王粲大概也有这样的“驴脾气”。

    《广阳杂记》云:“驴鸣似哭,马嘶如笑。”鸟兽的叫声本没有实在意义的,听的人赋予不同的感情内涵。比如鹧鸪叫声是“行不得也,哥哥!”,杜鹃的叫声是“不如归去”,听驴鸣的人大概内心也慷慨悲凉,就觉得驴鸣如哭泣一般。王粲当不了驰骋千里的骏马,就当一匹有个性和自己的声音的驴。或许是驴鸣引发了王粲内心的悲凉,或许是内心抑郁的他选择了悲凉的驴鸣,总之,他用自己的嘴和自己的心叫出了文学史上很特别的声音。《世说新语·伤逝》是这样记载的:

    王仲宣好驴鸣。既葬,文帝临其丧,顾与同造曰:王好驴鸣,可各作一声以送之。赴客皆一作驴鸣。

    以上这段古文的释义是:王粲随曹操南下讨伐孙权,半途亡逝,死时方四十一岁,曹丕(文帝)当时亦随父征战,亲临吊丧,他转头告诉同行者说:“王粲喜欢驴鸣,你们可以各自发一声驴鸣来为他送葬。”于是前来吊唁的都发出一声驴鸣。曹丕是英雄,王粲是俊才,自然惺惺相惜,内心相通。也只有曹丕才会用这样不羁的方式来为放浪形骸的王粲送别。

    王粲滞留荆州的时候,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他喟然伤心肝,写下哀叹民生涂炭的《七哀诗》;他登当阳城楼,写过《登楼赋》。他怀乡思归,内心凄怆惨恻,怀才不遇又让他气愤于胸。不知道王粲当时是否作驴鸣,内心的悲愤总要找到宣泄的方式的。

    鲁迅先生说魏晋是个性觉醒的时代,王粲不马鸣萧萧,就是个性的选择。有个性的曹丕自然也选择用有个性的方式来送别同样有个性的王粲。一大群人在送别路上或灵堂前或坟茔前一起发出驴鸣,颇能给人一种高山流水的感觉,丝毫也不滑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