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PP 下载 六只脚

查看: 90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他] 寻找“枣树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6-6 19:56: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频频和枣树相会,我们渐渐有所开悟。老枣树的过人之处,就是慢慢活。慢,代表着一种境界……

    □闫婕(河南郑州)

    石聚彬董事长创业初期,慕名找陈国创设计红枣产品商标和包装。陈国创与石聚彬的缘分因枣而结。石董做枣制品做成了上市公司,陈国创画枣树则成了枣树迷。

    陈国创约会枣树,承诺用五年时间,遍访祖国“枣树王”,把“枣树王”的英姿、故事,展示于世人。

    今年7月,骄阳似火,我陪他赴约“唐枣王”。树王生长在山东庆云县庆云镇周家村南,我曾看过清代康熙元年,庆云知县卢元培的赞诗:“半亩清阴俯碧川,沧桑历尽势参天。繁枝自抱风云色,贞干宁辞冰雪缘。高士结庐容啸傲,将军屏坐寄流连。聊珠而后知盈箧,绝胜南华第一篇。”诗歌告诉我们,千年前,这棵树就可以遮阴凉达半亩之多。根据卢知县的诗推测,这棵古枣树至少植于南北朝齐国时代的公元479年~502年间。

    山西武乡,是东渡黄河抗日的八路军前线总司令部所在地。武乡的八路军总司令部旧址有好几处,最著名的是王家峪。这里有两棵非同寻常的树,一棵是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种的杨树,另一棵就是一二九师政委邓小平拴马的枣树。

    我们来到了王家峪,看到了拴马树下一块“枣树泣血祭邓公”的石碑,上面记载着一段神奇而又耐人寻味的故事:1997年,曾在太行山上运筹帷幄、叱咤风云、新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去世了,八路军总部王家峪旧址门前的这棵枝繁叶茂的“拴马树”,也随之泣血枯死。然而,不知什么时候,有人说是2004年清明节前后,有人说是邓小平百岁诞辰那天,人们忽然发现,在这棵枯死多年的老枣树的根部,又长出了一棵神奇的小枣树。

    河北沧州崔尔庄是纪晓岚的故乡,也是金丝小枣的故乡。枣树种植面积198万亩,驰名天下。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卷三中写道:“崔尔庄多枣,动辄成林,俗谓之枣行。”1737年,清乾隆巡幸崔尔庄,见路旁风摇枣树,果实累累,上前摘食,甜如蜜,龙颜大悦:“沧州自古草泽之地,然金丝小枣风味殊佳,如是者鲜矣!”遂亲口御封为宫廷贡品,自此沧州小枣名动京师。纪晓岚把这繁华的情景记录下来:余乡产枣,以车运供京师,南随漕舶以贩鬻于诸省,士人多以为恒业。在市枣树研究所刘所长带领下,我们见到了期待已久的“金丝枣树王”。尽管它已有1300多岁高龄,仍苍翠茂密,果实累累。

    曾在微信中看到,冬枣属于转基因,所以,很久以来,拒绝吃冬枣。这次寻找“枣树王”的行动,疑惑大解,冬枣原来是我国的古产品。在天津太平镇崔庄村,种植着冬枣1500亩,仅古冬枣就有928亩,是我国冬枣产地之一,现存600年以上的冬枣树168棵,400年以上的冬枣树3200余棵。还有河北黄骅市聚馆村古贡枣园也是冬枣树成林

    ……

    为了寻找那棵“应该‘见过’曹雪芹的”古枣树,我们费尽了周折。在北京西单周围,转了一圈又一圈,询问着“石虎胡同”。传说曹雪芹先生是在胡同内一家人家任教,然后到了右翼宗学做“邻曲”,在这里结识了好友敦敏、敦诚,时有唱和,并开始构思撰写《红楼梦》,院内有一株明时的古枣树。在复杂的摊摊店店中钻来钻去,终于看到了“小石虎胡同33号院”。院落中间用铁栅栏围起一棵树,上面钉了个红铁皮牌,写着“古枣树”三个字。枣树枯了一枝,但基本还蓊蓊郁郁。树下坐着一位卖糖葫芦的小贩儿,他大概不会想到,庇护着他的这棵树,当年也曾荫庇过曹雪芹。

    频频和枣树相会,我们渐渐有所开悟。老枣树的过人之处,就是慢慢活。慢,代表着一种境界,表现出超凡的定力,是难能可贵的品质。正因为慢,才根深根广,才能汲取大地更多的营养和水分;正因为慢,才有时间发根、壮骨、长身体,才能战胜千年的风吹雨打,旱涝冰雪;正因为慢,木质纹理才足够细密结实。白居易在《杏园中枣树》一诗中写道,“君若作大车,轮轴材须此。”

    不知何时起,老枣树的周边,呼啦啦长出无数棵枣树。几百年近千年的枣树子孙绕膝,把老枣树层层围住。

    《枣诗意》是一本集画、诗、摄影为一体的文化作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