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PP 下载 六只脚

查看: 263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他] 【自由之巅】日果冷觉,我心中的一座山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6-18 13:55:4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自由之巅 于 2015-6-18 14:33 编辑

【自由之巅】日果冷觉,我心中的一座山


山峰介绍
      日果冷觉冰川位于四川阿坝州小金县结斯沟内,首登者马一桦给它取名龙脊,在这里应当地藏民的要求,仍称它为日果冷觉(即红衫林的意思)。日果冷觉是一座冰川型山峰,有着美丽的冰川山脊,完整的冰舌,主峰海拔5500米左右(有说5523米;在Garmin的GPS地图上,等高线最接近峰顶的最后一条是5480米等高线)。冰川覆盖4800-5400左右。整个冰川有丰富的裂缝,冰壁,角峰等,巨大的裂缝深达数十米,宽达十余米,非常的壮观。综合了冰雪混合、冰岩混合、雪岩混合、冰川穿越、结组上升、器械下降等技术。
山峰位置
       毗邻四姑娘山风景区,在双桥沟的西侧,其东北方向是毕棚沟。相邻尖山子,金字塔,阿妣等山峰。冰川覆盖面积达600余亩。冰川横卧在邛崃山脉中段,属于典型的山岳衰退冰川。整个冰川跌宕起伏,冰架、冰斗、冰洞、冰瀑等独特的冰川地质特征星罗棋布,应有尽有。
气候情况
     不适合冬季攀登,粉雪层太厚,无法做保护。
攀登记录

     2006年9月首登马一桦;

      上海包一飞多次带队进行登山培训;

      2012年元宵节默芋、海晴、楚北三人新线路,默芋一人登顶;

      2015年4月程子昂(易安IAN)、彭程(eXnihiL0)、华枫(小A)三人,天气原因未登顶。

攀登综述

      日果冷觉的冰川发育良好,适合阿式攀登;顶部岩石破碎,冬季被粉雪覆盖,无法做有效保护,登顶风险较大。

      传统线路(北山脊)线路平缓些,有较多冰裂缝,一般下午风较大;新线路(东壁直上)沿着粒雪盆直上,坡度陡,新雪后有雪崩风险。

进山交通
      最近的村庄为结斯沟内的向花村,距离四姑娘山也就2小时的车程,海拔3040米。村子有人家,有移动手机信号,没有联通信号。有说法之后可能向花村要建道路,直接翻山通到毕棚沟,以打通小金到理县的直接的交通要道。车可以直接开到大本营。
攀登教练
    主教练李宗利、教练烈火、杨小华、徐小幺
攀登队员
      亚威、叮当、罗山、燕萍、Edward Lashinski(美国籍)、Philippe Plantie(法国籍)
友情出场
    老姚(高山厨师长)、李想(武术运动员)
冲顶技术装备
     主锁10把、单锁20把、机械塞和岩塞各1套、冰锥6把、扁带6条、辅绳30米、双绳4条。(不包括队员个人装备)
攀登路线

攀登行程

D1、 2015年5月11日 成都——BC大本营

      我们从成都一路开车沿途路过日隆来到结斯沟内的向花村,一直开进了大本营,总行程9个小时左右。此时海拔3600米左右。这里完全没信号。

      大家齐心合力地在打造我们的营地。

      原来武术运动员也可以是很好的厨子,难得有口福吃到李想的佳肴。

       来吧,看看我们的晚餐,丰盛吧!可惜很多人喜欢吃面,而厨师长却准备了很多米。

       按照惯例,李老师开始介绍攀登的注意事项及安排,当然也少不了队员间的自我介绍。大家都加厚了衣服来抵御这里的寒冷。喝水还是喝水。

D2、2015年5月12日BC大本营——C1——BC大本营物资运输

      阳光打在大家的脸上,扫去了昨日的凉意。8点准时出发,我们从小尔普沟一侧一路沿着小溪而行,穿越树林、高山灌木、草甸和乱石坡。

      在我们来之前,四月份李老师考察过此山的大概情况,由于四月和五月的气候变化、降雪等原因,之前的线路已经不适合这次攀登。而预设好的营地此时也变成了一个极大的积雪盆。大量的积雪加大了我们这次的攀登难度和风险。我们改变了原有的路线,重新根据现场的环境进行新的预估及判断,这让我们大家都感觉很新鲜,是一次自主的参与度极高的一次攀登。
      经过山脊切到对面的日果冷觉主峰的雪线上设置海拔4700米左右C1营地,这段重装行走真是很费力,历经7个小时。我们带来了帐篷、食物和技术装备等必备物资,安置在C1后返回BC大本营。队友罗山由于腿部拉伤就此放弃此次攀登活动。

D3、2015年5月13日 BC大本营 培训结组、下降、绳结

        10点,大家已经将李老师团团围住,开始学习攀登技术了,从绳结应用、设置保护站到下降技术,我们足足听了二个小时,并主动接受实地操作。

         

从技术上到思想上,我们聊了很多。

         

       哎,燕萍没有休息好,睡在棉睡袋里属实冷了些。她的朋友Edward Lashinski由于高反严重不得不提前离开队伍,做为朋友的燕萍也一起辙离。

D4、2015年5月14日BC大本营——C1

       9点我们向C1挺进了。开始的路还算好走,不知不觉中,草地已经被乱石和雪给替代。由于昨天的适应性训练,对这段路我们很熟悉,走起来自然比之前快了些。来到我们安置的物资处,海拔4700米左右,开始C1营地建设了。队员们三三俩俩地躲进自己的帐篷,开始化雪、烧水、做饭,适应海拔高度。当晚饭过后不多时,天公不作美,雪花大片大片洒洒扬扬覆盖一切有色彩的物体上,大家无疑为明天的登顶增添了份担忧。以至于整个晚上,我们都在不时地把帐篷上的雪抖一抖,外面的雪挖一挖,以防帐篷被雪压塌。

D5、2015年5月15日C1——登顶——BC大本营

      登顶的日子我们希望是个好日子,李老师分配了结组队员,他亲自带领亚威和叮当;烈火、小幺一组、杨小华和Philippe Plantie一组。3点半我们迎着头灯的光晕踏进了白白的雪中,夜静得只允许听到咯吱咯吱伴随着喘气声,我们缓慢地走着,很有节奏地跟着心前行,还记得出发时漫天都是星星,原以为天亮了会是一个很好的天气周期,可我们越走能看到的东西就越少,过了2小时雾漫金山,别提看什么日出了,浓见度五十米不到。

只听其声却不见其人,有点进入迷龙阵的感觉,大雾一路相伴。

      

        我们希望可以翻越这个山口,找到链接主峰的山脊。但事实是这里和主峰的山脊是断开的。由于我们的人员太多,横切山脊的断崖风险很大,我们在山口进行了一次调整和商议,决定绕过面前的这个主峰,到它的后面去寻找到链接主峰的山脊线路。



当我们真的绕到了我们目标山峰的后方,却发现我们希望和主峰相连的山脊并没有很清晰的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大雪造成了我们的风险和体能消耗。此时海拔5000米左右,经过大家商议,发现天气没有好转的迹象,我们决定就此下撤。对此大家有些失望,这次攀登就此结束了。
D6、2015年5月16日 BC大本营——成都
本次总结

       在一次失败的攀登中得到经验是我们十次成功的攀登都不能给予的。我们这次没能成功的完成这条线路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天气的状况。冲登那天被大雾弥漫着,我们很难清晰的知道自己的位置和前面山体的变化。第二我们对线路的评估出现了较大的偏差。
       作为一个热爱攀登的攀登者而言,大家都得到了一种完全不同的体验。重新去认识和定义登山。当今国内大多数以喜马拉雅攀登为主,而我们有机会去亲身体验自由攀登真的很难得,我们自己选择路线,观察天气及判断各种不稳定的因素。我们置身于太多的未知,努力去寻找通往主峰的正确方法和线路。
        而需要面对的错误,我们只有自己去承担。当我们翻上65度左右的雪坡,翻越5000米的山口后,发现是行不通的,我们需要原路折返,而此时大家已经消耗了一个多小时的体能,这些都是我们的攀登经历。
       我们本次攀登围绕着其中一个山峰攀登了一圈,对整个附近的区域都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作为一个山峰区域我们发现可攀登的山峰有好几座,也适合不同的难度等级。同一座山峰我们也可以开辟不同难度的线路进行攀登。希望这次攀登的图文能够给喜欢攀登的你给予借鉴。收获总是不经意间出现,期待下次,我们会更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