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PP 下载 六只脚

查看: 195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游记攻略] 永远跟党走——2015年“七一”建党节黄姚古镇历史追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6-25 17:10:4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944年冬,日本侵入广西,桂林沦陷(桂林是当时省工委所在地),广西省工委在钱兴的领导下迁至黄姚,以宝珠观做隐蔽地开展工作。当时随省工委疏散到黄姚的还有何香凝、欧阳予倩、千家驹、张锡昌等大批爱国知名人士。为纪念这一段历史,广西区人民政府把宝珠观定为广西省工委旧址,并于1990年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7年、2008年分别建立为县、市廉政教育基地。每年区内外都有很多党员干部、学生前来举行入党宣誓、重温入党誓言,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勤政廉政、为人民服务的高尚情操和思想品德,自觉接受廉政教育,增强反腐倡廉意识。
省工委于1945年夏转移到昭平黄姚,建立了全省党组织指挥中心。省工委书记钱兴,先后派遣庄炎林、卢蒙坚、邹冰(化名陈美贤)、陈淑辛、陈寅星、陈大良、杨汉成、姚大年等到黄姚,分别安排到黄姚中学和《广西日报》昭平版报社工作。省工委以黄姚中学为阵地,建立黄姚中学支部,在师生中展开马克思主义启蒙教育;利用《广西日报》的电讯了解国内外形势发展的动向,利用报纸宣传党的战略思想,揭露国民党玩固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广泛发展民族统一战线,推动敌后游击战争。
在黄姚,钱兴书记带领省工委全体党员含辛茹苦,抓紧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党员认真学习马列主义理论和中央“整风”文件精神。由于大部分党员由城市转向农村,党的活动经费失去来源,为了坚持斗争,省工委号召全体党员利用各方面条件,积极筹措活动经费,钱兴、黄彰等人多次毁家纾难,将家里剩下的房子和田地变卖后资助革命。1946年夏,黄姚地区出现历史了罕见的大旱,很多地方颗粒无收,许多贫困学生面临辍学,省工委号召全体党员发扬延安“抗大”作风,战胜困难,在校任教的党员将自己的薪金(学谷)除留下维持个别人最低生活费用外,其余作为党费交学校负责庶务工作的党员来管理。在全体党员的帮助下,黄姚中学的师生克服了重重困难,学生范友昌(党员)为此写了一首《喝粥歌》刊登在墙报上,以鼓励全校师生共度难关,社会各界进步人士对学校战胜困难的措施十分赞许。
抗战后期,黄姚曾作为广西省工委、桂北行署、广西艺术馆、广西医院、广西银行、香港哥伦比亚影片公司等机关、事业单位的驻地。钱兴、张锡昌、何香凝、周匡人、欧阳予倩、梁潄溟、千家驹、高士其、徐寅初、莫乃群等共产党员和文化界名宿曾寄居在这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