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PP 下载 六只脚

查看: 1650|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走遍城郊] 千山27峰路线及简介3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9-9 21:32: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朝阳峰
朝阳峰位于仙人台北侧,由南北走向的山脊骨拔起,海拔600米以上,但峰并不高,只有数十米。东和东南、西北三面较缓,古松成林,柞木参天,但西和西南却是一堵直上直下的峭壁。峰顶奇特,景色宜人。东南边一石突出,与仙人台对峙,其上端向西北倾斜,下端与峭壁相连,险但可登,能容数人临崖排坐,是观仙人台北面风光最佳处,也可观香岩寺中会寺全景。辽金时期,峰东北侧即双井南有一寺,名为朝阳寺,此峰亦以此名命之。登此峰,须由仙人台小卖店北侧下山过香岩寺谷口沿去五龙宫、中会寺的石阶路前走十多米左侧上山,走过一段巨石树木交错的路,即可到达。是北观仙人台的最佳位置。
21仙人台
仙人台是千山最高峰,位于南部游览区诸山脉之巅,高708.3米。驴友们都去过仙人台,但是谁也没有达到最高的高度,因为峰顶的那个鹅头巨石,目前没见过谁上去过。仙人台峰头奇特,地势险峻,南西北三面皆是峭壁深渊,峰顶平台西端,撅起一巨大石柱,呈四棱状,高7米,直径约2.5米,向东稍北倾斜,状如鹅头,俗称鹅头峰.
至于仙人台名称的来历,目前有两个版本的传说。
一是说以丁令威成仙化鹤归来而得名。传说汉朝辽阳刺史丁令威,因救灾擅自动用国库粮草,被朝廷问罪。临刑时,飞来一鹤,将他驮走到太平府灵波山学道。千年后化鹤归来,落在华表柱上,口吐人言,作歌:“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载今来归。城郭如故人已非,何不学仙冢累累。”康熙帝在《寄题千山》诗中写下“空传丁令有遗台”之句,亦指此而言。华表柱就是鹅头峰。
一是说古时千山脚下有一下棋神童,东海棋仙对其不服,两个人约好比棋。因为一个是神仙一个是凡人,就约定在人间和仙境相接的千山鹅头峰上对弈。棋童和棋仙下棋的这座最高峰就叫做仙人台了。
仙人台自然景色优美,人文景观悠久。登仙人台可观渤海,看日出,瞭叠峦,望云飞,听松风。难怪人们常说“来千山不到仙人台等于白来!”

22望仙峰

望仙峰位于仙人台与天崟峰之间,是离仙人台最近的山峰。山顶成长形,东西宽不满5米,南北长20余米,犹如夹在仙人台与天崟峰之间一屏。西边是高数十米的峭壁,东面是陡峭岩石,甚为险峻。北面可登峰顶,峰顶北端有一小石坪,由北向南均为锯齿棱石,险而有趣。原此峰并不引人注目,登者极少。自1918年撤去登仙人台绝顶木梯之后,许多游者为看仙人台绝顶八仙石雕像,便拥向此峰,故称此峰为望仙峰,称峰顶北端小石坪为望仙台。
23天崟峰
天崟峰位于仙人台南侧,与仙人台同称千山山脉主脉。从南、北、东三道山脊骨交合处拔起,东与南中峰对峙,南与立鹤峰相近,北与仙人台并立,余峰皆在脚下。北侧极窄,如刀背,虽无高大峭壁,但也极险,有陡峭的石阶路可登。东侧有一道峭石陡埂,埂上长满了杜鹃、接骨木等花木并有去大安寺的石阶路。西侧奇特,在陡坡中有一道悬崖,高数十米,上细而秃,下阔而峭,远远望去,犹如一尊巨大的佛像,俗称天崟崖。唯有南侧较缓,古松密布,栎木成林,一条登峰的羊肠小道,由东蜿蜒而西,又由南往北,时平时陡,时土时石。峰顶为长形,南北长,东西窄。南端有一突石,状如蹲兽,为天崟峰峰尖。峰上视野开阔,西眺钢都鞍山,北眺辽阳古城,南眺通明山,东眺凤岫山峦。
  
24石缸峰
石缸峰位于天崟峰南下方,由天崟峰南坡面上拔起,高数十米,四面均为悬崖峭壁。崖虽高险峻,但树木满壁。奇松百余株,雄姿百态,有的横生虬发,有的悬根倒挂,有的雄伟挺立。峰顶北高如人仰首观天,南低如端臂拱手。最奇妙的是,端臂拱手处矗一石柱,高约6米,直径2米许,下部稍细,上部渐粗而顶平,远远看去,状如捧缸仰面大笑。石缸峰便以此石柱而得名。
25立鹤峰
立鹤峰位于仙人台南,由仙人台西南山脊骨与南山脊骨交合处拔起约100米。花岗岩体,下阔,由下而上渐细,至上端略倾斜,宛如仙鹤当空而立。南为圣清宫遗址。清朝末期,道人视其峰貌如立鹤,故名之。险峻,可从西坡攀岩登顶。此峰十分秀丽,险而不生畏。由下至顶,翠松满壁,犹如鹤羽。风来时松摇涛喧,雨来时滴珠流岩,晴时岚气缭绕,阴雨时雾罩峰顶。北面峭壁,苔藓成茵,小灌木成林,杜鹃、早花银冬等花木点缀其间,远远望去,北面与南面两种颜色截然不同,故称为阴阳峰。
26峰石锁峰、第27峰萃岩峰
石锁峰位于立鹤峰南侧,高150米,光滑如雕磨,上有稀疏的矮松。峰顶分两部分:北面状如展开的扇面,南面是一石柱,高20余米,直上直下,光滑如刨。顶端是一怪石,形状如“凹”字,高近2米,宽近5米,清末,圣清宫道人视其状如雌鹿首,命名麀(母鹿的意思)鹿峰。后人感到“麀”字别扭,摈弃了“麀鹿”这个名字,称其为石锁峰。萃岩峰位于麀鹿峰西南下方,似前后相依的两个石笋,高40余米,上部与麀鹿峰西侧悬崖相连,向北倾斜,顶为椭圆形,十分光滑,少松无草,亦无缝隙。萃岩峰东北侧是一处幽静的夹谷,内有树木若干株,周围有石坪、怪石。西侧是一条长达数十米的夹缝。南侧底部向内凹,上刻有“萃岩峰”三个大字,为清道光年间手笔。旁有一洞,洞前用石条砌起,留有门窗,门上岩石上刻有“霞光洞”三个大字。



















2#
 楼主| 发表于 2015-9-9 21:32:4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5-9-9 21:32:5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5-9-9 21:33:0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