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8,以此文抗议某人改编翻唱歌曲《在松花江上》。
一、《在松花江上》是一位失去亲人的妇女在哭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张学良电令时任东北军参谋长荣臻保存实力,消极对待日本关东军的挑衅,致使东北军官兵被迫流亡关内,心头都郁结着悲苦怨愤。在西安,张寒晖耳闻目睹了几十万东北军和人民流亡悲痛的声音与惨景。他到西安北城门外东北难民集中的地区走访,与东北军的官兵和家属攀谈,听他们控诉“九一八”日本鬼子的罪行,听他们对失去故乡、亲人的思恋。以此创作出《松花江上》的歌词,并以北方失去亲人的女人,在坟头上的哭诉哀声为素材,写成《松花江上》的曲调。 二、这首歌与西安事变、国共同盟的建立密切相关 “西安事变”前夕,西安爱国青年去临潼请愿时,行至十里铺,张学良将军驱车赶来,劝导学生勿去临潼,怕有危险。这时,有人唱起了……“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歌声悲壮,令人断肠。张学良将军沉痛地说:“请大家相信我,我是要抗日的……我在一周之内,用事实来答复你们。”1936年12月12日拂晓,东北军105师和张学良的卫队第2营发动兵变,中共战略由“反将抗日”转变为“联蒋抗日”,促成了事件的和平解决。
|